《5143-反思中国教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143-反思中国教育-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力中具有生杀大权,具有一票否决能力的东西时,显然是不恰当的,也是不符合实际的。    
    老师的首要职责是教学、是管理学生,而非撰写论文或搞科研开发。书又教得好,论文、科研又搞得好的老师当然有,但是不多。大多数老师因为忙于教学,忙于管理学生,而没有时间去写论文,尤其是带毕业班的老师。也有的老师虽然有教学能力,也有时间,但苦于文字功底差,而写不出论文。就算写出了论文,达不到发表的要求,还不等于没写?而那些经常写论文并且发表的老师,是否一定是单位的教学骨干?谁又敢保证他们的论文就是最新、最有价值的东西呢?    
    我经常在一些刊物上看到有些介绍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文章,通过他们介绍的方法和技巧我就知道,这个人可能不是一线教师,如果真是一线教师,也只能说明他的实际教学水平真的不怎么样。因为真正好的一线教师,根本就不会用他所介绍的方法,还有比他的方法更省事、有效的方法。    
    所以,在教师的职称评定中,硬性规定有多少篇论文发表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它不但不能达到有效鉴别优劣的目的,还会因此滋生抄袭、浮夸等不实事求是的风气。    
    现在为了发表论文而托关系、走后门已经不是什么秘密,花钱发论文的事情也不鲜见。这种种不正之风为何能够迅速蔓延,还不是与上级管理部门不切合实际的要求、规定有关!不仅如此,现在教师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其中有一个方面就来自上级部门对老师不切实际的要求。什么教学科研化,什么教师专家化……在上级部门对老师这化、那化的要求中,增加了老师们的工作负担和工作压力不说,还可能影响到老师正常的教育教学质量。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教师是人而非神仙。教师队伍中的普通人是绝大多数,他们能够搞好自己份内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不易,哪有时间、精力去搞什么教育科研,去写什么高质量论文啊!    
    我自己由于一直对文学比较偏爱,也时常写一些小文章拿去发表,曾经有一个学期写了好几篇教学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还写了一些别的东西在报纸上发表或自己保存,那一学期,光稿费就有许多,可以说是大丰收了吧,但正是那个学期,我觉得自己对真正的课堂教学放松了,由于写论文而影响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所以从那以后,我再也不在开学时间写东西了,最多是收集一些素材,写一些随感之类的小文章。就是现在写这本书,也主要是在假期进行,为的是不影响本职教学工作。    
    综上所述,为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能够正常进行,请上级教育部门取消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要求、规定,也不要再提倡什么这化、那化的东西,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学工作与学生管理,他们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就是一个好老师。


《反思中国教育》 必须关注的教师问题应该摒弃的教育谎言

    [资料]《中国教育报》2004年5月20日《立志书——真实的谎言》(作者 黄晗曲)文章摘要:    
    近两年,花花绿绿的图书中总少不了励志书的重重身影;网络上,图书信息永远为励志书保留一块地盘;各大书店的销售排行榜上,励志书也早已成为常客。……    
    在励志大师们的眼里,成功并不是少数人的专利,只要你想成功,你就可以成功。因而,他们极力要激起人们的成功信念。    
    “口吃能成演讲大师,盲人能骑自行车,跛子能成世界冠军,他们行!你更行!”类似的话语比比皆是,令人想不受到激励都难。    
    ……事实往往是,我们在手捧这些励志书时被激励得热血沸腾,可一放下书就又依然故我,自己还是那个自己了。    
    看过此文,感慨颇多。由此我想到了存在、流行于学校和社会上的一些教育谎言。什么“教师是最受人尊敬的职业”,什么“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什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等等。    
    教师是不是最受人尊敬的职业?这个不必去说。我们的教育是不是为了一切的孩子?是不是为了孩子的一切?看看我们是怎样花大钱追捧影视明星,我们的部分公仆怎样公款吃喝,再看看那么多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孩子,谁都知道这句话是不是真的,这里也不去说。作为教师,我想分析“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流行于学校和社会的“名言”是否是真的。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听起来是至理名言,但仔细地推敲就会发现里面的问题,就会觉得它是一条地地道道的教育谎言!    
    首先,它没有定义“好”和“不好”的学生标准,也没有定义“会教”和“不会教”的老师标准。怎样的学生算教好了,怎样的学生算没有教好?怎样的老师算会教,怎样的老师算不会教?这些它都没有给出标准。由于没有标准,我们就可以自定标准,自我评价,而且依个人情况不同还有不同的内涵。    
    我觉得把一个考试成绩50分的学生,成绩提高到60分就是成功,就是会教;而你却认为到80 甚至90 才算成功,才算会教。我觉得把一个普通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品德优良的孩子就算教好了,而你却认为这些还远远不够,还要他才华出众,还要他次次考试成绩都在90分以上。所以,单从这句“名言”的前提标准来看,就是非常好听但很荒谬的东西。    
    其次,这句“名言”不承认学生的实际差别而单纯强调老师的教、单纯强调成功,本身就违背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观点,因而是错误的,荒谬的。    
    我们知道,人在各个方面都是有差别的,包括容貌、性格、体力、智力、灵敏度等等。一般情况下,我们只承认容貌、性格、体力、灵敏度等外在的、一眼就能看到的差别,而对于智力方面的差别是不愿意承认的,尤其是父母对于自己的孩子!    
    除了一些明显的先天愚儿外,家长们总是认为自己的孩子乖,自己的孩子可爱,自己的孩子聪明,却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到底是不是真的聪明?是不是真的有比较强的学习、思维、接受能力?家长们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学好,成功的愿望也当然是好的,问题是孩子先天的智力差别不能不考虑!在人群中,总有一部分是聪明的,而另一部分是一般的或者比较笨的,我们作为家长和老师不能不承认这个现实!“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名言”之所以有市场,恰恰是迎合了家长想让孩子成功的心理而编造的谎言。    
    这样的谎言用来欺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或者用它来激励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倒也罢了,问题是有人动不动就拿它来要求我们的老师,动不动就拿它为学生开脱责任而把老师作为问题的根源。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别的什么地方,我们经常都会听到有领导或家长用这样的“名言”训斥老师!可怜的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则只能把苦水往下咽,自己却没有申辩的权利,因为至理名言摆在那里呀!    
    作为老师,我深知这句“至理名言”的欺骗性和其对老师们的伤害。同样的内容,有的学生你只讲了一遍,甚至连一遍也没有讲完他已经明白了,而有的学生,你三到五遍地讲解、比喻他就是弄不明白;有的学生,记东西很快,很牢,而有的学生记东西很慢,且容易忘记;同样是一个班级的学生,同样是一个老师教,同样做课堂测试,为什么有的学生能考满分,而有的学生却不及格?这就是学生自己智力的差异!如果不承认学生智力的差异而只要求老师的话,对老师是不公平的,对学生也没什么实际的好处!    
    我们都知道,体育教练在选拔队员时,要根据孩子自身的条件要他学跳水还是学举重,再好的教练,能够把一个身材矮小,灵敏度差的人培养成篮球巨星吗?一个没有天赋的人不管他怎么喜欢唱歌,不管他怎么勤奋,不管有多好的教授教他,他永远都不会成为歌唱家,因为先天的东西已经决定了人的发展空间!同样,在学校里主要接受文化课教育的学生,其学习效果最主要还是与自己的素质有关、与自己的努力有关。而老师仅仅是外因,我们不能抛开内因而仅仅强调外因的作用。    
    至此,我想到了在银川工作时,学校流行“高徒出名师”的说法。我们只知道“名师出高徒”,却为什么会有“高徒出名师”之说呢?    
    我原来的学校是全市最好的重点中学之一,很自然就集中了全市最好的学生和一些关系户的差学生。因为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便于分层次教学,学校将一个年级分成了“尖子班”、“重点班”、“普通班”。“尖子班” 、“重点班”不言而喻,“普通班”却是学习基础差或问题学生多的班级。“尖子班”的学生,无论哪个老师教,都会比“重点班”、“普通班”的成绩高出一大截。    
    还有一件有趣的事情:一位一直教“尖子班”的特级教师,因为别的老师生病,让他带“普通班”的课程,在上了两个星期的课后,他发现自己好像不会教书了,甚至觉得可能是自己脑子出了毛病而到医院看病,其实他一点毛病也没有,是他习惯了教尖子学生,用教尖子学生的方法教普通学生,学生跟不上……    
    通过这样的例子,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高徒出名师”之说了。通过这样的例子,我们就更加能够看清“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确实是一条地地道道的教育谎言!    
    被人们尊为圣人的孔老夫子不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吗?他老先生弟子三千,贤人也才七十二个,按现在时髦的量化考核来说,优秀率也只有2。4%,多小的比率!圣人尚且如此,我们普通的老师怎么能将全部的学生都教好呢?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在内因一定的条件下,外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或减慢化学反应的速度,影响反应的转化率,但是最根本的还是反应物本身的结构和性质。”这是我们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我认为这个原理同样适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社会在进步,我们的社会正向着求真务实的方向迈进,作为教育单位,就必须首先摒弃一些不符合实际的教育谎言,解放思想,解放老师,我们绝大多数老师为了教育学生已经付出了许多、许多!为了学生,老师们加班加点地努力工作;为了学生,老师们放弃了许多和家人、朋友相聚、交流的机会;为了学生,有多少老师积劳成疾……    
    老师的工作已经够辛苦、够努力,老师的压力已经够大,我们再也不能用一些诸如此类的教育谎言来评价、折磨我们的老师了。


《反思中国教育》 必须关注的教师问题必须注意的“阴盛阳衰”和“阳盛阴衰” 现象

    [背景资料]现在的小学和幼儿园除了偶尔有几个男的体育教师外,其余几乎是清一色的女教师,在城市的学校,这种现象尤为突出。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阴盛阳衰”现象。与之相反,有些中学,尤其是农村和县城中学的高中部,除了少数的几个女外语教师外,其余几乎是清一色的男教师,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阳盛阴衰”现象。    
    由于生理、心理特点的不同,男女教师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都有差别。    
    女教师往往心细、敏锐,多注意细节性的东西;男教师则粗犷、豪放,多注意方法而忽视细节。男女教师因为各自的优势,反映在教学和管理上,女教师往往对学生耐心、热情,像妈妈一样。她们对学生的每一个细节性的东西都能观察到、照管到。但由于太细致,往往伴随着过于严格、过于挑剔。如果孩子长期都是女教师教,很可能养成过于谨慎,胆小怕事、琐碎、敏感、缺乏阳刚之气、缺乏创新精神等不良性格和习惯。    
    男教师往往因为不拘小节、不善于察言观色、不善于做细致入微的思想工作,对学生的管理往往是粗线条的,管理上多让学生比较自由的发展,使学生有较强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却往往会养成学生懒散、毛糙、不注意细节的缺点。而且男教师往往会忽略学生细微的感情变化,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地发现、解决,也会对学生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只有男女教师的合理搭配,才不会造成学生性格上的缺陷。所以,不管是小学的“阴盛阳衰”现象,还是中学的“阳盛阴衰”现象,对于孩子的健康发展,对于教育本身来说都是不利的。    
    现实摆在面前,人们自然会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如何改变这样的现状呢?    
    我个人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对教育的错误认识所致。很多人认为,小学教师是“哄孩子的”,一个大老爷们,应该去做大事,而不应去带孩子,去做那种婆婆妈妈的事情。社会上不是有“家有二斗粮,不做孩子王”的说法吗?正是在这些错误观念的影响下,很多男青年不愿读师范,就算读了师范学校,也不愿意去教小学,也要想方设法地调离,这样就造成了今天小学教师的“阴盛阳衰”现象。    
    同样,中学里的“阳盛阴衰”现象也与认识有关。有的人,尤其是农村和小县城的家长和一般老师认为,女教师只适合教小学生,适合教低年级学生,教初中还凑合,教高中嘛就不怎么放心了。由于这样的认识,导致了中学里的“阳盛阴衰”现象。    
    那么,女老师真的不适合教高中吗?非也!我在银川工作的时候,我们学校是纯高中的重点中学,在每个年级的10个班主任中,除了一两个男教师外,其余的都是女教师。我们化学组的10位老师中,只有2位男教师,另外的也都是女教师。就是这样一个女班主任占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