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震动- 第6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你的身上,可这些并不都是善意和祝福的,也不仅仅只是羡慕嫉妒恨,更有来自团队或利益集团的敌意,这些人可是无孔不入,防不胜防的。这个时候讲大局,就不是表层上的大局观了。
    林东生的目光变得柔和亲切,似乎含有无限的希望,齐天翔明确地感知到了,而且莫名地感动,就活动活动身子,认真望着林东生说:您能这么说我很感动,也感觉到了身上肩负的使命,能得到您和众多老同志的关爱,是我的幸运,也是一份责任。
    从你们这些政治经验丰富,又有着高度责任心的领路人的指引下,我才得以迅速地成长和成熟,在你们身上我学到的很多东西,也坚定了为党工作为民服务的信念。齐天翔尽力控制着自己激动的心情,尽可能平静地说:短短十几年的时间,我能够从一个教书的学者,成为党的高级干部,没有你们这些老同志手把手的指导,无论我天赋再高也是难以办到的,这一点我很清楚,也明白我该怎么做,才能对得起这份关爱。
    齐天翔尽可能语气平和地表达着自己的心情,可自己也清楚,这是根本难以办到的。林东生的坦率和直接,不仅传递着关爱,更传递着一份巨大的信任,还有就是托付。
    这样的谈话使齐天翔深感意外,原本今天过来的意图就是汇报述职的情况,更重要的还是解释改变行程的原因,并没有太多的考虑。可谁知道林东生并没有过多询问述职的具体细节,甚至根本就没有涉及这个话题,而且开宗明义就是交接班的意思。虽然经过了很多的铺垫和过渡,可话题一旦涉及,就显得坦率和真诚了许多,让齐天翔觉得震撼,也有些措手不及了。
    尽管明白林东生有培养自己,并将自己选定为了接班人,而且刚刚结束的北京之行,也印证了这种猜测,还从郑明的口中,明确听出了中央高层的属意,也是认可了林东生的意见。可这些话从林东生口中听来,还是觉得意外,而且从林东生真挚诚恳的神态和话语中,明显感觉到了林东生的忧虑和急切。
    从河州市委书记到省长的跨越,初时齐天翔感到了意外和震撼,毕竟一省之长降临到自己头上,情理之中也出乎意料。虽然成为省委常委已经有几年的时间,成功迈过了省管到部管这个艰难的门槛,年近五十就有了副省级的职级,无论是在河海省,还是在全国,都属凤毛麟角。能够以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的职务,耐心地等待几年,然后是省委专职副书记,下一步就可能是上挂中央某部委或机关,进入正部级的行列应该是在中央或国务院的某个部门,而不是在河海省。一个没有从事过经济管理工作,也没有基层履职经历的副省级政工干部,跨界成为政府省长,不仅先例不多,也不符合中央任命干部的规矩和原则。
    因此当林东生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宣布自己调任河州市委,代理市委书记,不但是自己,就连政治经验异常丰富的岳父闫博年,都感到不可思议,而且还认为时机不对心有疑虑。没有离开河海省到北京任职,这样的过渡本身就有些不合常理,对于齐天翔这样一个没有经济工作经验的学者型干部,一步给推到省会城市市委书记的职位上,无疑是冒了很大风险的。
    当然闫博年也有欣慰的地方,齐天翔的调任和新任职务,毕竟还是党务口,市委书记虽然负责的是全市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整体工作,可既然是整体工作,就可以有侧重。齐天翔是学者型政工干部,专注于政工这个老本行,也完全可以应付到一年后的换届,正式成为市委书记的时候,也基本熟悉了全市的经济工作和大致情况了,到那个时候再放手大干,大展宏图也还是可以做到的。
    这一切的前提都是时间,齐天翔迫切需要的就是时间和经验,学者型干部的经验不足,文人干部的优柔寡断和手腕不够强硬,这都是他的短板,需要基层的磨练和积累,这样才能积蓄进一步上升的资历和资本,适应未来仕途发展需要的经验和智慧。
    可不到半年的时间,代理市委书记的位置还没有坐热,齐天翔就面临着再进一步的现实问题,而且是跨界成为经济大省河海省的政府省长。这无疑像一枚重磅炸弹,不但震动了河海官场,也震动了全国,尤其是齐天翔及关心他的仕途发展的人。
    齐天翔是不是称职做河海省长的人选,是许多人关注的问题,而对于闫博年和齐天翔,关心的却是林东生做了什么样的工作,使得中央高层认可了齐天翔的继任。省会城市的市委书记升任省长,在全国不是没有先例,可像齐天翔这样直接从省纪委书记转任市委书记,然后才短短的时间成为省长的,却是绝无仅有。对于和平建设时期的组织工作和干部任命,这样的打破常规有着太多匪夷所思之处。
    其实用不着刻意的猜测,熟知官场运行规则和体制的明眼人都明白,这样的安排和任命,单靠林东生一个省委书记的能量,是无论如何都难以办到的。毕竟有着太多的障碍和阻力需要克服,而有些问题是远离中央的省委书记所力所不及的,充其量他只能是一个提议者,或者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发起者的角色,更重要的力量来自于高层,而且还一定是能够有着决策能量的人。所有的这一切都是计划好了的事情,也是在按照预定好的步骤在稳健实施,包括齐天翔从省纪委书记调任河州市委书记,以及随后的省长,都来自一个重要的力量,而原因就是这次拜望郑明时,他含蓄地说到的提速。
    从郑明的提示中,齐天翔梳理清楚了前面所有的脉络,也找到了所有疑问的症结,更高层级的领导需要他做更多的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不仅仅只是市委书记和省长这样的平台,以及随后可能面临的省委书记,或者还有更重要的工作需要他来做,这不仅仅是一种信任,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
    想明白脉络很容易,接受这样的变化却需要时间,尤其是林东生的感受和心思。自从成为河州市委书记的时候,齐天翔就认定了林东生作为引路人的角色,也大心里钦佩林东生的大度和高风亮节,以及林东生对自己工作能力和方式方法的关切,尽管这种关切是含蓄的,也是不很明显的,可齐天翔却能够明确地感知到。
    成为省政府省长之后,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多了,也更能感知到林东生的关切,甚至有些急切的关心,可却时时处在一种若即若离的层面,既充分尊重自己的工作,也注意维护作为省长的尊严和情绪,任何的工作交流,都是以探讨的方式进行,从来没有指手画脚的指定,更没有过多的干预,而且很大程度上是欣赏多于挑剔,鼓励多于交待,常常只是点拨为主。
    现在看来,这些都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或者说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说是帮扶可以,说是考验和锻炼也可以,一切都在密切的关注下进行的。这里面不仅有林东生,也有郑明和方翔,还有更高级别的领导,都在默默地看着齐天翔的表现,也在判断着选择的正确与否。
    想到了这一层,齐天翔不仅为自己一年来的表现惊出一把汗,考评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而自己却浑然不知,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做着工作,率真的任由自己的想法体现在工作部署中,甚至执着地强力推进着机构改革进而精简工作,进行着农村集体经济尝试,而且还有些一意孤行。
    现在想来,自己的政治经验还是过于单薄了一些,需要修正和反思的事情,也有太多太多。

第六百三十章 深度交流(5)
    arning: arrayfilter : the first argument should be an array in d:bookc17kphp on line 21
    非常感谢您和省委对我的信任,如果没有您的关心和指导,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又能有多大的作为。小说短暂的思考之后,齐天翔慢慢站起身来,郑重地向林东生鞠了一躬,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齐天翔才猛然觉察到,林东生稀疏的发际白发已经难以掩饰,往常不严自威的脸庞,变得松弛,而且眼睛下面的眼袋,更是显出了老态。一瞥之下的发现,使齐天翔的心中瞬间涌上了一股酸涩,可在林东生温和的目光注视下,又只能强忍了下来,坚定地说:请您放心,我一定不辜负省委和您的期望,用毕生的精力和全部的才智,为党和社会奉献,为百姓和民众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你这是干什么快坐下,快坐下。齐天翔起立鞠躬的动作,以及发自内心的表白,让林东生有些意外,下意识地想要站起身来阻止他,可腰不给力,挣扎了一下没有站起来,只好摆动着手连声说:不要这样,也没有必要这样,知道你的心情,不用表白也清清楚楚。
    看到齐天翔缓缓地坐回到沙发上,林东生略微板起脸来,瞪了齐天翔一眼,不无好气地说:这是对我的感恩吗党的事业的交接传承需要感谢吗什么时候学会了这套庸俗的价值观了,这可不是你齐天翔的做派啊
    望着齐天翔略显发涩的神情,林东生缓和了语气,由衷地感慨道: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任何人都不可能占据这个位置一辈子,交接棒总是要不断传承,才能使我们的事业保持长青。当年我也是从老同志手中接过了这份责任,现在把他传给你,也算是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传承了下去。
    你年轻有活力,有胆识,有能力,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广博的视野,关键一点还是你身上可贵的责任和信念,以及始终不曾泯灭的信仰和理想追求。这是做好事业的基础,也是最为可贵的品质。林东生目光柔和地望着齐天翔,笑着说道:将担子交给你,并不是私人赠与,也不是草率的决定,而是经过了长期的考察和认真细致的评判,由各级组织部门集体作出的结论。这也是你自己努力得到的,你出色的工作成就和廉洁自律的个人操守,不仅完善了你自己的履历,也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从齐天翔激动的眼神中,林东生读出了齐天翔心中的激荡,也读出了他的坚定,就满意地点点头,认真地说:其实你今天不来找我,我也会抽时间专门找你谈这件事,这不仅是我的工作,也是履行一份神圣的责任。
    我知道,这次北京之行你的感慨很多,中央领导的肯定和赞扬,郑明同志的提醒和点拨,都是从前所不曾经历过的,也是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的。这些我理解,也感到很正常,如果没有这样的反应,就有悖常理了。看到齐天翔认真地望着自己,林东生顺着自己的话意慢慢地说着:从你来到河海工作之后,你独善其身低调为人的品质就逐渐显示了出来,不愿交接高层,不过多交际的特点表现的比较明显,这对很多人是劣势,可在你却成为了优势和特征,这说明你对官场规则是不感兴趣的,正是这种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行使得你特立独行,也获得了高层领导的欣赏和肯定。
    林东生尽兴表示着自己的赞赏,接着补充道:来河海很多年了,除了正常的工作交流,很少能看到你出现在省领导家中,即使是到北京,也没有听说你过多地走动,更少见你走家串府地拜访。这一点我很清楚,郑明同志更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就看出了你的品行,也是你能够迅速晋级上升的主要原因。世俗的东西难以避免,可靠这些东西能够走多远,稍微有些头脑的人都明白,关键还是看工作能力,毕竟位置是做事的基础,没有工作能力,即使再会来事也没用。
    听到林东生说到这里,齐天翔觉得自己该说些什么了,就接过林东生的话,谨慎地说:你说的太对了,不善交际的确是我的劣势,以前在学院教书时就是这样,来到河海工作后也没有任何的改变,不但不走动,更不允许同志们休息时间到家中拜访,这限制了同志们对我的认识,觉得我清高孤傲不好接近。这些问题我还得引起重视,起码改变一些,以免影响到工作。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改不改都不是至关重要的事情,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矫枉过正反而容易弄巧成拙。林东生轻轻摆了摆手,淡淡地笑了笑,慢慢地说:我现在要说的还是未雨绸缪的事情,这关系到我省政治和社会的稳定,更关系到政策的延续性问题。
    林东生说着话,停顿了一下,端起茶杯喝了口茶,神情严肃地说:这一年来省委这边事情太多,原本计划好的事情被搅了不少,现在看来基本上平息了一些,是应该谋划一些事情了。也能在我身体尚好的时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齐天翔当然明白林东生所说的事情,也知道他所说的事态平息的意思。谋取省委书记职位无果之后,侯哲海已然心灰意冷,除了必要的重要会议,以及躲不开的事物之外,侯哲海已经不多在省里面露面了,更多的时间也还是停留在他熟悉的京城,毕竟他还有着北京理论研究院的兼职,有在北京待下去的合理理由。
    侯哲海失去了斗志,唐建国当然也没有了争斗的理由。侯哲海有着上层的授意和庇护,志得意满地来摘果子,可没有几个回合,就败下阵来。连侯哲海都不是林东生等人的对手,都让人家不动声色地给屏蔽了,自己原本就没有什么根基,想要借助侯哲海的力量获取点实际利益,可形势却是急转直下,难以逆转。他现在关注的重点,是什么时候能够离开河海省,回北京或者什么地方过渡一下,然后平平安安地退休赋闲。
    侯哲海和唐建国,还有几个攀附者,都随着侯哲海的偃旗息鼓而惶惶不可终日,曾经游弋的刘正国等人,早就在很久以前就挂起了免战牌,当起了逍遥派。现在看来,也构不成什么威胁,河海重新被林东生所掌控,这才是他提醒他早作准备的真正用意,也是他完成最后使命的唯一一件心事。
    必要的准备是应该的,可这也得是在省委的统一部署下进行,还是要依靠您的安排和把关。齐天翔迎着林东生关切的目光,神情平和地坦率说道:保持全省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稳定,首要的就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