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震动- 第5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动的方式也好多,但由于东河沿村的蔬菜种植都是各家自己生产经营,自由度很高可集中度不足,生产和管理条件各家差异很大,很难满足大批量的联产订单,更难以通过商超严苛的检验检疫门槛,成为了一个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
    树立好东河沿村这个全省、全市的典型,扩大典型示范效应,一直是河阳县委、县政府重视的问题。增强东河沿村的生产能力和综合素质,引导菜农采用更安全低毒的农药,规范科学的种植管理模式,是重要和迫切的问题,而更为关键的问题,还是适应规模化种植的需要,增加更大更稳定的竞争力。
    功夫没少下,效果却并不如预期的好,菜农尝到了差异化种植的甜头,对订单农业并不是很感兴趣,而且也不愿受到过多的约束和干预,多种尝试和努力都无疾而终,菜农依旧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感觉种植,直到北京博农集团的进驻,给了县委、县政府希望的曙光。
    至因为博农集团的想法使县委、县政府眼前一亮,还是博农集团提出的集约化、规范化、科学高效的蔬菜种植模式,符合未来的的发展趋势,也迎合了县委、县政府引导东河沿村做大做强蔬菜种植业的发展思路。
    让县委、县政府动心的不但是博农集团的项目方案,以及实际运作的项目效果,全玻璃钢架结构,全自动喷灌作业、高科技育苗除草除虫、空调调节温湿度,工业化大生产的生产运行模式,不但新颖,而且让人大开眼界。这些先进的设备和运作模式,不但有电视片展示,还有设备和技术引进国以色列农场的实地参观,由此也对博农集团的远景设想深信不疑。
    尽管有人还是清醒地看到了项目潜在的风险,特别是巨大投资之后的收益风险,以及项目投资周期的回报率,但在一片热火朝天的兴奋裹挟之下,一些反对和质疑的声音显得微弱,很快就淹没在了迅速推进项目的进程之中。
    其实这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从始至终都被漂亮的外衣的华丽掩盖下进行着。由于有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推进,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亲自关注,以及县政府和乡镇组成的高效农业项目工作组的强力推进,刚开始还抱着怀疑态度的菜农逐渐动心了,尤其是村里的种菜状元潘英贤的积极参与,打消了很多菜农的顾虑,纷纷开始了投资。
    一切都是计划和规划好的,配套的服务措施也是到位的。似乎就料到了一个全钢架玻璃大棚七八十万的投资,是一家一户菜农说难以承受的,县里动员了农村信用联社的工作人员现场办理贷款手续。从签订合同,到办理贷款,都是在地头一条龙就办结完成了,菜农就等着当农场主,享受着按电钮的轻松工作带来的惬意和丰厚收益了。
    办完了所有手续,等到现有材质不同、大小不一的塑料大棚拆除完毕,博农集团的设备和安装技师也就到位了。很快以往布满低矮破旧大棚的平川地里,就耸立起一栋栋全钢玻璃大棚,专用的用电线路也架设到了地头,灯光随着设备开始运行之后,夜晚的星空下,远远望去就像一颗颗闪烁的星星一样璀璨夺目,成为河阳县一道靓丽的风景。
    随着大棚和滴灌设备,以及空调的安装到位,安装技师撤出现场之后,农业技术人员进驻的大棚,他们带来了优良的水果玉米种子,手把手指导着菜农种植,并详细讲解着蔬菜的田间管理和具体要求,直到看到每一户菜农都种植完毕,并不再有任何的问题之后,才安然离去。随后更是过几天就来到大棚,进行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尽管拆除大棚和建设新棚用去了将近二个多月的时间,耽误了一季蔬菜的种植和收益,但看着大棚里绿油油长势喜人的水果玉米,菜农们还是内心充满的喜悦和期待的,就等着一个半月之后玉米收获之后丰盈的收入。
    按照技术人员的介绍,以及回购协议,水果玉米是按穗收购的,每穗玉米不论大小,一律按五元收购,而且是现场收购,现场结付。一个标准大棚,栽种一万余株玉米,按一株玉米两穗计算,保守估计就是十万元,刨去种子、农药、用电和用水,以及贷款利息近四万元,纯利收入六万元。一年栽种三棚,纯收入可以达到十八万元,四年不到就可以收回全部投资,集团与菜农签订的是十年包购合同,到时候所有拥有大棚的家庭,就全成为了名符其实的百万富翁。
    这样美丽的远景之下,看着大棚里颗颗挺拔的玉米,简直就像看着一颗颗摇钱树一样,每个人的心里都是美滋滋,充满着甜蜜的滋味。
    就像每个骗局的结尾一样,玉米丰收在即,博农集团却消失的无影无踪,看着将要成熟的玉米,盼望着收获的菜农怎么也等不下去了,可不但是菜农,就连县委、县政府的人也联系不到博农集团的,北京昔日大写字楼里豪华的办公场所人去楼空,灾难毫无征兆地就降临了。
    消息传来,东河沿村一片哗然,百万富翁的梦想瞬间破灭,家家成为了百万负翁,不但半年的辛苦化为乌有,每家还都欠着农信联社七八十万的贷款,而且都是以土地和房屋作为抵押的,一夜之间家家成了无家可归的人。
    震惊之余就是恐慌,恐慌渐渐稳定下来之后,矛头就不约而同地指向积极倡导,并率先示范的潘英贤头上。骗子找不到,县委、县政府惹不起,就只好把怨气撒在同村人身上。
    面对全村人的埋怨,想想自己背负的一百多万元的贷款债务,又气又急的潘英贤百口莫辩,积郁之下只好用农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用鲜活的生命给了全村一个惨痛的交待。
    出了人命,不但惊动了新闻媒体,也惊动了省委、省政府,舆论哗然之下公安出面,不但抓获了博农集团的涉案人员,而且也牵出了县委、县政府利益交换的内幕,尽管严肃处理了相关人员,可潘英贤的生命却是再也挽回不了了。

第五百一十五章 焦点问题(9)
    事件发生后,特别是惊动了省委、省政府之后,齐天翔作为省纪委书记,受省委委派,代表省委、省政府全权处理这件伤农、害农事件,全过程亲历了事件的处理和善后工作。
    起因很简单,博农集团其实就是一家国外农业设备引进销售的进出口公司,最初的动机就是推销集团代理的全钢架玻璃大棚,看中东河沿村的地方,也就是这里成熟的蔬菜种植技术,以及依托省城的稳定消费市场,想要在这里打开局面,并作出示范效应,从而将产品推向全国市场。
    但与农民打交道是困难的,尤其是需要农民掏腰包投资的时候,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动辄几十万的全钢架玻璃大棚,对于刚刚进入温饱的菜农来说,无疑就是天价,靠种大棚蔬菜,建立这样的设施不说没有钱,就是有钱也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工作难作,而且一家一户的大棚建设,也不符合集团销售的目标和胃口,面对两难的困境,销售人员只能试探着与县政府某些部门联系。相对于菜农的冷遇,县政府招商部门却是异常的热情和积极,不但很快就逐级上报,而且见面会谈的级别也是越来越高,直至县长和县委书记。
    随着见面级别的升高,集团销售人员已经难以控制和决定事态的走向了,集团出面的人物也是级别越来越高,最后是集团总裁亲自出面,一场产品推销活动,最终演变为投资和农业产业化骗局,也就是随着会见级别的升高逐渐形成的。
    集团需要销售业绩,县委、县政府需要投资拉动,双赢的共识之下的投资标的,按照各自的需求在不断攀升,尤其是在游览参观,国内国外转了一大圈之后,由一个亿变成了五个亿,最终定格在十个亿,三年的时间按三期完成,建起十个年产值达到二十亿的专业化蔬菜种植村,带动全县农业升级和农民致富。
    全钢架玻璃大棚的单个售价,也从二十七万变成了七十七万,增加的这一大块,都有了去处。皆大欢喜之下双方的意向书正式签订,约定县政府保证全钢架玻璃大棚的安装数,初期不低于一百个,并且保证信用社垫资贷款落实到位,达到大棚造价的百分之六十,电力设施架设到地头,保证随时足额供电。博农集团需要做到,就是在垫付百分之二十设备款之后,保证建设工程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并且提供给菜农高效高附加值农产品,同时保证五年全额收购,签订包销协议并进行技术指导。
    骗局终归是骗局,一切都准备就绪,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效率和速度惊人地快捷,不但达到了预期的一百个大棚,数量还有增加,推动着博农集团的运作效率和速度,也得相应加快。可卖设备的哪里来的高效、高价农产品,并且有固定的高消费群体消费产品,只能是按照当初的约定,杜撰了一个所谓的水果玉米的产品出来,提供给菜农种植。
    按照原有的计划,全钢架玻璃大棚,以及采取的喷灌加滴灌的技术,还有空气调节系统,只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和光照的作用,弥补其不足,从而达到提高作物单产和农药使用量,增加收入的目的。依据使用年限和逐年投资分摊计算,全钢架玻璃大棚使用期限是十到十五年,均衡计算要比塑料大棚投入要少,而且单位效能要高很多。长期见效的项目和远期收益,不符合菜农的眼前利益,更不符合地方政府的更快、更高、更强的发展理念,而且还有个人的yuwang和要求。
    结果确实达到了双赢,博农集团拿到了远高于当初售价的巨额收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拿到了个人的收益,引进项目的得到了奖励和表彰,农信社支农贷款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东河沿村再次以超常规发展和投入领跑全省农业。
    如果不是死了人,产生巨大的震动,引起了新闻媒体,特别是省委、省政府的重视,这件事情很可能会不了了之。农民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原因很多,不根据投入产出比率量入为出,不科学地考虑风险,盲目投入最终产生损失,这会是最常见的说法。县委、县政府把关不严,有急于求成和冒进的思想,引导农民科学投入和风险控制能力不足,最终无非是个过错。这样是事情很多,惨痛的教训之下的学费,也交了不少,真正追究领导责任的又有几个?
    可这次是死了人,而且菜农被骗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响,特别是网络铺天盖地的传播和评论,加之县里不断出现的举报材料,逼着省委、省政府作出表态,采取措施。
    齐天翔临危受命,解决这样的案件并不复杂,甚至有些简单,举报信罗列的线索,只要调查就会有结果。博农集团可以人去楼空,可找到他们也并不困难,伤农、害农的事件近来屡屡发生,受到了都是道德谴责,并不会承担法律风险,因为合同难以履约只是经济领域的事情,最多也就是诚信经营的问题。何况有巨大经济利益构成的保护伞,使他们自信并不会受到制裁,或者身陷囹圄,不过就是躲起来一个时期,或者换个地方继续经营就是了。
    当道德和法律之间可以互换的时候,社会秩序和规则约束力,就只能让位于利益群体的认识,而所能得到的结果,只能是无奈的法律和尴尬的道德,利益的角逐之下,唯一可以依赖的还只能是权力,也只能是权力有力量决定硬币的正反面。
    解决骗局和惩治贪腐很容易,调查,抓人,宣布组织决定,交由司法机关处置,这些都在短短的一周时间内完成了,可更为棘手的不是骗子的处置和贪腐官员的惩办,而是东河沿村死一般的沉寂和无助,像瘟疫一样蔓延着。
    潘英贤已经入土为安了,可东河沿村的村民却并没有释然,不但没有任何的解脱,反而因为潘英贤的死产生了更大的不安。建立大棚失败被骗责任归咎于潘英贤,使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随着他的自杀,村民们猛然发现,其实潘英贤也是受害者,而且是最大的受害者。
    出于对县委、县政府的信任,特别是领导们亲自做工作,老实厚道的潘英贤,不但率先签订协议建立东河沿村第一个大棚,而且还动员自己的儿子建大棚,为了不增加县里的负担,全家取出了所有的积蓄,还四处求亲戚朋友借钱。如今他家不仅仅欠下信用社巨额贷款,还背负着亲戚朋友很多的债务,真正陷入了无底的深渊。
    明白了这些,村民们的情绪更加低沉,对县委、县政府的怨气,也是越来越大,面对巨额的债务,面对没有任何销路的所谓水果玉米,面对没有任何前途的未来,恐慌、无奈、无助、焦虑积蓄一身,这对于平日安详平和、与世无争的村民,无疑是灭顶之灾。
    齐天翔所要做的就是梳理脉络,重树信心,到河阳县的第一天,就来到东河沿村看完村民,遇到的除了男人的唉声叹气,就是女人的哭天抹泪,一片凄凉和阴郁的情绪,蔓延在村庄上空,乃至家家户户。
    弥补损失,恢复生产,减少和舒缓压力,是齐天翔首先着手进行的工作,挂账停息第一时间由齐天翔和省农信总社理事长决定了下来,给无助的村民吃了一颗定心丸,随后联系省城的商超,将即将成熟的水果玉米全部收购,短期内解决了大棚产出的销售。尽管不再是一穗五元,可相对于普通的玉米,价格还是高出了不少。
    对于大棚高耗能的空气调节系统,齐天翔请来了省内一家空调设备厂的工程技术人员,将空调设备进行了改造,既可以保证严寒季节发挥作用,又降低了能耗。
    恢复生产是最费时耗力的事情,背负着沉重债务负担的菜农,对于继续种植蔬菜的收益偿还巨额债务,已经没有了信心,特别是使用全钢架玻璃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投入和产出比例依然难以满意,很多青壮年已经选择了进城打工,以获得更多的收入偿还债务。
    齐天翔请省市农业科技部门的专家,走进田间地头,与菜农们交流,通过实际数据对比激发大家的信心,可真正能有多大的说服力,连齐天翔自己都很清楚,面对种地和打工两种方式的优劣,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
    处于对齐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