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震动- 第5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团的基本情况。”
    得到齐天翔和孙萍芳眼神的同意后,李明福开始汇报起集团的架构和人员组成情况,并着重介绍了集团经营和发展业绩,尤其是对几年来突出的图书出版,以及多媒体和音像制作的发展和进步,介绍的很是详细。说着简单汇报,可却一点也不简单,几乎囊括了集团几年来的所有业绩和发展成就,当然更没有忘记介绍集团沉重的人员成本和负担,以及经营体制和运作方式的束缚,给集团发展带来的阻力和影响。可以说是成绩说了很多,问题和矛盾也说了很多,可却是平行的两个脉络,彼此并没有什么交叉,更没有什么矛盾纠葛。
    看来李明福很善于这样的汇报,或者说是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工作,汇报中没有看手中的材料,也没有借助旁边任何人的提示,完全的凭记忆,就能滔滔不绝地汇报,而且数字和数据清晰,常常是一连串的数据,就能不加思索地脱口而出,可见也是烂熟于心,或者是经过了长期的锻炼。
    看到齐天翔和孙萍芳认真地听着,并认真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李明福很满意自己的表现,语调平和,声音清晰。汇报结束之后,又是富有激情地说道:“我的汇报完了,下面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齐省长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指导,并发表重要指示。”
    李明福的话,又将会议室的气氛烘托了起来,掌声再次响起,而且更加的激烈和热情。
    “下车伊始,听了十几分钟汇报,就对集团的工作进行指导,并发表重要指示,我哪有那么大的本事。”齐天翔微微笑着,左右看看坐在自己这一边的省政府的人,慢慢地说:“你们几位谁有这个能耐,不妨替我做做这方面的指示。”
    齐天翔的话引起了孙萍芳在内,所有人的一阵轻笑,也都猜不透齐天翔微笑的话语之下,想要表达的内容,就只能以微笑附和着齐天翔的讲话,静听着他的下文。
    “新闻出版,包括广播电视和文化教育,是我们党和政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特殊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齐天翔语调平缓,平和地说:“以前属于统管的时候,是不存在刚才李总所说的经营和发展,特别是人事纠葛和矛盾的,更不会出现什么经济***的喜人景象。”
    齐天翔说着话,转过脸去看着孙萍芳,慢条斯理地说:“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几年前出版集团还是在胜利大街后面的一条巷子里办公的吧!一栋五层的楼房,里面一个大院,平房环绕着,省里的人民、前进、教育等几个出版社,都是在楼里和平房里办公的吧!”
    “集团成立之前,几家出版社就都在哪里办公,大家各自为政,按照自己的分工和特色,承担着图书出版和音像制品制作的任务。”孙萍芳猛然听到齐天翔提到了这样的问题,觉得有些意外,可却未及细想地回答道:“后来文化体制改革,尤其是出版体制从新闻宣传领域分离出来之后,省里以人民出版社为主,整合了全省十几家大大小小的出版社,成立了出版集团,理顺了机制,也给了出版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齐天翔认真地看着孙萍芳,耐心地听完她的讲解后,若有所思地说道:“也不过是几年的功夫,出版社变成了集团,小院变成了这么高一栋大楼,的确是不可忽视的变化啊!尤其是图书出版按照市场化运作之后,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操纵着导向,也引导着文化事业的发展,效果不能说不明显,成就也不能说不大,但这样的发展和进步冷静地看,是不是我们希望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双丰收的路径,相信我们在座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齐天翔表情平静,话语也平和地说着,似乎是在说着不相干的事情,随即突然看着李明福,冷静地问道:“你刚才汇报时的数据我可能记得不是很准确,你现在每年的收入是多少?方便告诉我们吗?”
    齐天翔突然的发问,立时让李明福满脸的笑容僵在了哪里,似乎很意外齐天翔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可面对齐天翔的提问又不能不说,迟疑了片刻,嗫嘬地说:“我虽然在文化厅有兼职,可我却并没有在文化厅领工资,而是按照在集团的绩效领取报酬,厅里我那一份工资始终是留在厅里的。”
    “齐省长问你现在的收入,方便说就实话实说,不方便说就不要说,说什么厅里的工资干什么?没有领是不是显得你情操高尚?”孙萍芳终于明白了齐天翔话里的意味,就很不耐烦地看着李明福说道:“你和在座的几位集团的高官,还有一些中层干部,都可以如实说一些自己的收入情况。另外整个出版集团干部职工,以及印刷厂和书店的一线职工的收入,也都大致说一说,齐省长感兴趣,我也很感兴趣。”
    如果说齐天翔的问话还极尽含蓄的话,孙萍芳的话语就透着严厉,甚至有些逼问的意味了,一时间使得会议室刚才的热烈迅速的降温,瞬间达到了冰点。
    在齐天翔和孙萍芳飞注视下,尤其是对面所有人的目光中,李明福不由看了看左右坐着的副手,迅速思考着回应的话语,可却一时不知道如何开口。胖胖的脸上笑容不见了,渐渐因为紧张额头沁出了细密的汗珠,瞬间变得明亮,眼神也变得犹豫和困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是艰难无比的问题。

第四百五十八章 调研论 证(3)
    “不好回答,或者没有想好怎么回答,这都没有关系。︾頂︾点︾小︾说,”齐天翔看着李明福难堪的神情,淡淡地接着说道:“原本这次与孙省长过来,就是调研,意图解决出版集团市场化改革的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件艰难的事情,没有先例可循,而不是一次两次调研就能够解决的,如果这么容易,也就不用我和孙省长,以及这么多部门的负责人出面了。”
    齐天翔面无表情地淡淡说着,侧过脸去看着孙萍芳,征求她的意见说:“我看是不是这样,汇报听完了,咱们也应该实地走走看看了,多方面听听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兼听则明嘛!”
    孙萍芳听出了齐天翔话中的不满,也明白他的意思,就略显不满地望着李明福,严肃地说:“你不是要听齐省长的指示吗?现在指示来了,准备让我们看些什么?”
    接连的变故,使李明福有些措手不及,也有些发懵,定定地看着对面的齐天翔,以及微微蕴怒的孙萍芳,脸上的表情更加的尴尬,试探性地回答道:“请齐省长、孙副省长和各位领导到出版社的编辑室,以及图书分销中心视察,或者根据领导的意见,我们再安排其他的视察内容?”
    齐天翔抬腕看了一眼手表,没有看李明福,而是直接面对孙萍芳说:“既然是调研体制和机制问题,那就应该从源头看起,我看大楼我们也用不着看了,还是深入基层,听听干部职工们怎么说吧!”
    “那就直接去出版大院看看,正好附近就是他们的宿舍,可以跟基层的群众座谈一下。”孙萍芳看着齐天翔爽快地说着,随即看向李明福,简洁明了地吩咐道:“这些地方有没有不方面我们看的?如果没有,那就走吧!齐省长上午还有其他活动安排,没那么多时间在这里耗着。”
    李明福听到孙萍芳冷冷的话语,不敢再说什么,赶忙站起身,脸上拼命挤出一丝微笑来,小心谨慎地说:“哪里有什么不方便,只要是领导们愿意看的,随时都可以。”
    齐天翔站起身来,微笑着看着孙萍芳说:“那就动身吧!我看楼下就有几辆面包车,咱们车上边走边说吧!”
    齐天翔的话语尽管充满商榷的意味,声音不高,也十分的温和,可由于职务的关系,他的话就是命令和决定,是不容置疑的。现在他已经站起身来,就更使得事情难以改变,而随着孙萍芳的起身,一切都形成了既定事实,而且出行方式也确定了。
    一行人有序地走出会议室,走出了大厅,中型客车已经停在了门廊下面,齐天翔和孙萍芳,以及周通等人被请上了第一辆车,李明福等几位出版集团高层,也上了车。
    依然是警车引导,缓缓地驶离了出版集团大院,与随后跟上来的大小车辆,自然形成了一个车队,快速地向着城里驶去。
    基本相当于原路返回,只是从出版集团所在的东城区,进入市区所在的市中区之后,没有再走胜利大道,而是走高架桥在文化路下来,就来到了出版社集中的文化后街。
    先导车缓缓地停在了路边,齐天翔等人乘坐的中型客车也靠边停了下来。直到车辆停稳,一路上始终沉默不语的齐天翔,仿佛从沉思中回来,与孙萍芳相互谦让了一下,然后率先走下了车,等到孙萍芳下车之后,并肩向着出版社后院走去。
    也是熟门熟路,这个地方与省政府大院距离不远,而且上下班总能路过这栋小楼,以及小楼侧面小巷里的这个大院。只是平时没有时间下来走走,但要说不知道出版社这个区域,以及作为地标存在的这栋红楼,也是不现实的。
    齐天翔所问,是有他的用意的,作为最早设在城里的文化设施之一,人民出版社能在寸土寸金的城墙以里占据一块地方,拥有一座五层的办公大楼,而且就近建立了印刷厂,还有一个十几栋楼的干部职工宿舍,不能说地位不重要,更不能说存在的意义不大。可在李明福的汇报中,却透着委屈和艰难,甚至又被处处压制和限制的不满,这让齐天翔很是不舒服。
    占据着得天独厚的体制和机制条件,利用国家文化政策的优势,在没有很残酷市场化竞争的情况下,十几年的时间拥有了丰厚的利润,享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优厚待遇,可却没有丝毫的感恩,反而对体制和机制大加指责,并且想着更加宽松和优厚的条件,伸手要条件,要待遇。
    这就是现今国有体制下某些国企负责人的通常做法,也就是老百姓口中的‘狼崽子’,但作为文化体系的这种作法,齐天翔是始终高度警惕的,因为国有企业只是利益之争,而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还有着导向的作用,不能不谨慎,更不能不小心处置。
    这些担心齐天翔没有与孙萍芳交流,但从答应孙萍芳对相关单位进行调研之后,齐天翔就开始留意这个问题,而且也进一步关注起几个国有文化产业集团的资金和经营现状。今天到出版集团来,就是齐天翔经过选择确定的,有集团发展思路的问题,更多的还是想看看遗留问题的情况,出版社和居民区是他此行的重点,只是不便与孙萍芳明说就是了。
    很快齐天翔和孙萍芳就站在了出版社楼下的大院里,眼前所见让齐天翔感到有些意外。原有的大院是由临街的红楼和三面建设的平房围就的,最初的平房是出版社的印刷厂,以及铅排车间。后来由于以人民出版社为主分离的几家新的出版机构的办公要求,特别是印刷业务增多之后,设备增加之后,印刷厂率先搬到了郊区,这里的平房整修后变成了几个出版社的办公用房,与人民出版社倒也泾渭分明,相安无事。
    出版集团新大楼建成之后,几家出版社原本就是集团组成单位,自然与集团一起搬离了大院,位于城市中心区域的出版大楼,临街一面开门成为商铺,上面的几层改造成为宾馆,大院和平房作为附属设施,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可所见却大出齐天翔的预料。
    大院作为相对封闭的一个区域,迎面所见是大大小小林立的牌匾和招牌,除了教育培训,就是养生保健的广告,这是一个广告制作公司的杰作。另外就是一个快递物流公司,货品和电动车摆满了院子。车辆和广告公司制作的牌匾,将一个不大的院子,拥挤的水泄不通,可以说没有立足之地也丝毫不过分。
    齐天翔站在了院门前伫立不动,没有回身,也没有再往前走,孙萍芳很清楚齐天翔的用意,就转过脸望着随在身后的李明福,眼神中满含着责问和不满,甚至有些隐隐的怒火。作为副省长,这样的场面是很难看到的,也可以说是想看也看不到的,可今天却清清楚楚地展现在眼前,而且是当着齐天翔的面,孙萍芳心中的怒火,如果不加按捺是随时都会爆发的。
    齐天翔答应对她分管的文化领域进行调研,无疑对她摆脱现有的困境,是一件难得的好事。对于目前几大文化集团的转制和改革,呼声很高,可阻力也不小,形成了尖锐的矛盾,逐渐影响到了社会层面的稳定。可作为分管省长,无论是左右全局的能量,还是协调各方的权力,孙萍芳都觉得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因此她很希望借助齐天翔的力量,不但是他的权力,更有他的智慧和手段。
    省长办公会上齐天翔虽然亲口答应会与她一起调研,可这一等就是半个多月的时间,不是事情不够紧急,而是齐天翔的事情太多太忙了,根本就抽不出时间来。对此孙萍芳也不好催促,好在齐天翔始终记挂着这件事,几天前就约定了时间,而且正式通过办公厅安排了日程。只是看什么,却并没有事先确定,直到昨天齐天翔才打电话与孙萍芳商量,而且提出就从出版集团开始,分几次进行调研,争取在短期内将相关单位看完。
    对于先看出版集团,孙萍芳倒是并没有什么异议,几个集团和单位都是要看的,至于先看哪些,到问题不是很大,但为了稳妥,孙萍芳还是先一步到出版集团安排了。
    可今天下车伊始,孙萍芳就感觉到齐天翔的用意匪浅,尤其是在听汇报之后齐天翔的反应,让孙萍芳渐渐在揣测齐天翔的意图了,当齐天翔反问李明福的收入,并提到了出版社原址,孙萍芳很快就理解了齐天翔的动机,以及将要采取的步骤,钦佩齐天翔虑事周详之余,也尽力配合着他的行动。
    能够从侧面入手,或者反其道而行之,齐天翔的用意的确高明,不纠缠在体制机制问题上,也不刻意调解和解决改制问题上的矛盾,而是另辟蹊径,从管理层难以预料的角度入手,倒逼管理层反思和退让,这种策略也就是曾经做过纪检监察工作的齐天翔,能够想得到,也只有这种方法才能使省政府掌握改制的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