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震动- 第4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贯彻齐省长的指示精神。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是五味杂陈,自己不但与齐天翔的思路完全相左,而且还客观上助长了吴兴业的气焰,简直就是添乱。尽管齐天翔没有一句指责或不满的话语,但不做出反应可能结果更糟。
    贵水县就是个是非之地,多呆一天就不知道会出什么状况,因此晚饭后姚秉新和齐天翔召集省市领导研究行程规划后,陶然他们连夜就确定了齐天翔调研的行程。
    谁知道计划赶不上变化,早饭前后齐天翔都是与姚秉新在一起,根本没有给陶然汇报的机会,饭后没有休息就动身往山阴机场而来。欢送,话别,一切都显得紧凑,直到将姚秉新送走,齐天翔才有时间与陶然说到了他的想法。
    尽管出乎陶然和山阴市领导的意外,可既然是齐天翔提出来的,也只能尽力去安排。虽然不是陶然希望的,可只要是齐天翔愿意看,只要齐天翔正式出现在山阴市,达到提高山阴市宣传效果,也就够了。
    也就是短暂的迟疑,齐天翔一行就正式开始了在山阴市的视察和调研,除了省报和省电视台的记者,陶然还专门要求山阴市市报、市电视台,以及广播电台和宣传部门的宣传人员参与,进行大范围的宣传,力争达到全面提升山阴市影响的目的。
    对于这些宣传声势,以及想要达到的目的,齐天翔心知肚明,也理解山阴市和陶然的用意,也愿意就此给与他们一点倾斜。既然是随便走走看看,宣传造势也就无所谓了,而且自己这边越是悠闲和高调,贵水县哪边就会越焦虑和紧张,这也是齐天翔想要的效果。
    第一站就赶到了城区的林山镇,这是一个紧邻岚山的近山乡镇,处在山地与平川相交的位置。城市的发展已经从中心城区扩展到了这里,使得这里成为了典型的城中乡镇,与市民和附近的企事业单位交融在一起。
    车队驶进林山镇政府大院时,里面一片忙碌景象,估计也是刚刚接到通知不久,正在进行紧张的准备。看到齐天翔等省市领导的车队到来,有人躲闪,有人迎上了迎接,加上先一步赶到的各新闻单位的记者的拍摄和走动,一时显得混乱。
    也就是瞬间的慌乱和无序,随着齐天翔等人下车,并与镇领导握手见面,场面就变得热烈起来,也有了一定的秩序。及至进入了会议室,调研和视察的意味就更加的正式了。
    简单地听取了镇领导是情况汇报,特别是山林经济和特色经济发展情况的介绍,没有再做过多的停留,就驱车赶赴半山村,去实地察看农民的生产和经营情况了。
    半山村确实名实相副,就建在岚山的半山中,只是处在岚山连绵的山峰和皱褶之中,一处相对平缓的坡地,就形成了半山村村民植根的土壤。
    穿过一个不长的隧道,就进入了岚山绵延的群山腹地,有环山公路连接着山里山外,半山村就在隧道出口不远的地方,车队直接就开到了村口。
    村干部接到了通知,早早地就带着群众在村口迎接着,看到车队到来不仅燃放起了鞭炮,而且奏起了唢呐等乐器,一时间热闹异常。
    这种出乎意料的迎客方式,使得中型客车里的所有人都觉得好奇,可也很快就理解并释然了。山区的村庄,很少能有领导到来,而且除了婚丧嫁娶,也很少有热闹的时候。齐省长来小村视察,这在村里是破天荒的第一次,能够想到的最隆重热烈的方式,也就是鼓乐和鞭炮齐鸣了。
    小村不大,只有二十几户人家,利用山地的自然形态建起了房子,显得凌乱,集中的地方还显得拥挤,也可以看出整个村子不是一个时期建立起来的,而是不断的拓展而成。
    与岚山另一面的繁华和喧闹不同,这里的山坳显得静谧,整个群山都被绿色掩映着。在群山的皱褶里,还有着许多这种依山而建的小村庄,点缀着群山,也显示出了生气。
    齐天翔等人下车,与迎候的村干部和村民们见面交谈,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以及村民们的生产生活。往往是齐天翔问,村干部回答,场面并不是很融洽,相反倒有些紧张和拘谨,这也是难免的情况。村干部从来没有接待过这么高级别的领导,一时不知道给怎么回答合适,也只能是问一句答一句,有板有眼却不失紧张。
    随着村干部进村里走了一圈,特意观看了村里建立的菌菇温室,其实也就是一处房子建成的。村里大多都是砖泥混合而成的砖瓦房,地基是青砖垒砌的,青砖之上是土坯,然后是木梁和红瓦,基本上都是三间一排的规格,每家都有一个不大的院子,搭有窝棚、厨房等必要的生活设施。
    由于村里的很多人家都出外打工了,或者在外面做些小生意,有些家庭的房子就有了空余,也就因地制宜地利用这些空余的房屋种植着菌菇。有些是自己家在种,有些却是借助邻家的房子在种,全村二十多户人家,种有菌菇的大概有十六七家。
    齐天翔听着村干部的介绍,走进了几个菌室亲自察看。由于房间不大,每次进去的人不能多,也就是齐天翔等几位主要领导进去观看,其他人就站在院子里,或干脆站到院子外面等候。
    菌室很闷热,也很潮湿,这是种植菌菇必须要有的温湿度条件,几个菌室看下来,齐天翔已经觉得闷热的喘不上气了,而且后背也被汗水沁湿了,可却兴致很高。
    村干部详细介绍了全村菌菇种植的情况,由于都是在室内种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小,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而且平均二个月就能更换一茬。全村的产量不是很大,基本上都是供应山阴市本地,很少有销往外地的,而且都是鲜菇销售,干菇不多。平均每户一年能有一万多元的纯收入。
    说到这些村干部很是满足,也很是兴奋,不住地夸奖多亏了隧道的修通,使得村里人出行便捷了不少。以往都是要翻过岚山,走十几公里山路才能到山外,现在只需要走上几公里,而且隧道通了之后,很多人家也都买了农用车,进城方便多了。
    听了村干部兴奋的述说,齐天翔又进到村民家中,观看了村民家中的设施和生活情况,嘴里虽然是满意的夸赞,还有就是不住的鼓励,可心里却是十分的沉重。
    没有了过多土地资源的山民,以往靠山吃山,甚至可以毁林开荒种粮食,林地管理严格之后,这条路渐渐走不通了,只能是出外打工,或者利用边角地块种植粮食维持生计,像半山村这样的以种植菌菇增加收入的村子,毕竟还是少数,农民空有着名义上的自留山和承包林,却没有任何致富的途径。每年一万多元的纯收入,村干部和村民就很满足了,而由于交通和条件的制约,也不是村村都能做到这些。
    走出了村子,齐天翔执意要到山林里走一走,可也就是走了不远也就走不动了,一样的杂树丛生的山地,不但难走,而且也没有什么新意,基本上没有什么管理,都是属于自然生长的状况。这也是林地目前常有的情况,林木生长周期长,收益不明显,农民不愿投入精力管理,林业部门没有能力管理,属于自然无序的半荒芜状态。
    认真地看了很久,齐天翔才缓缓地走回村子,与村干部热情话别后,乘车离开了半山村。
    整个视察阶段,齐天翔除了必要的问话,很少讲话,只是耐心地听,认真地看,似乎很满意,又仿佛很不满意,神情很复杂,也很让人琢磨不透。

第三百八十一章 水落石出(24)
    齐天翔一行回到山阴市宾馆,也就到了午饭的时间。
    当陶然小心翼翼地征求他先吃点什么的时候,齐天翔一反视察时的沉重,微笑着说:“如果可能的话,简简单单地给我来碗手擀面就行了,你们吃什么就随便吧!”
    齐天翔友善的态度,以及情绪巨大的转变,使陶然很是有些受宠若惊了,惊异地瞪大了眼睛,好久没有回过神来。
    上午的视察明显感觉到了齐天翔的不满,可回到宾馆却是一反常态的温和,甚至可以说是平易了,这里面的原因陶然怎么也想不明白。没有时间品味齐天翔变化的由来,就忙不迭地去安排了。
    说是简简单单,可陶然吩咐准备的手擀面,与齐天翔所说的简简单单,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手擀面过水之后端上来,自然是筋道爽滑,拌面的菜码中黄瓜丝、胡萝卜丝、葱丝、绿豆芽、小青菜俱全,卤也是杂酱和西红柿鸡蛋,还有蒜汁麻酱多种选择,而且仍然上了几道精致的热菜,只是没有上酒。
    这打折扣的简简单单,若是放在平日,定会招来齐天翔的不满,可这次不但齐天翔坦然接受,没有任何不满的神色,反而吃的赞不绝口,使得包括周通在内的所有陪同人员,都觉得不可思议。
    齐天翔没有解释,也没有说太多的话,满意地吃完了午饭,温和地问了下午要看的内容,就心满意足地接受陶然等人的劝说,回房间休息去了,留下一堆的疑问和不解,让陶然等人慢慢地品味和思索了。
    下午按照计划,齐天翔一行视察了同样是城区的一个编织专业村,所不同的是与半山村一个在城西,一个在城东,而且这个编织村处在城区,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编织的中国结不但畅销大江南北,而且精美的大型壁毯还是出口创汇产品。
    齐天翔一行赶到时,受到了村民的夹道欢迎。看来这里是提前得到了通知,也经过了充分的准备,欢迎仪式显得正轨了很多,没有鞭炮齐鸣的场面,可也不失隆重和热烈。
    齐天翔首先参观了原料加工车间,以及成品整形包装车间,这是所有编织加工的首尾两个重要环节,其他的工序都交由村民在家中完成。
    听了工厂负责人的介绍,齐天翔又来到了村民家中,不但与忙碌工作的村民交谈,而且饶有兴趣地上场尝试,引发了热烈的掌声和村民的赞赏,气氛欢快,其乐融融。
    这是一个由几位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发起成立的企业,在南方打工的过程中,敏锐地看到了商机,通过学习和摸索,利用家乡富足的农村劳动力资源,果断地回乡创业。初期只是编织一些简单的中国结,在国内销售。后来经过钻研和技术升级,增加了壁毯和摆件等技术含量高,饱含中国传统文化和元素,美观大方的新型品种,不但获得了较高的经济利益,还打开了国际市场,产品供不应求。不但带来了自己富足的生活,也带动了全村和周边村子的老百姓脱贫致富。
    齐天翔对几个年轻人的想法和作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赞他们的行为不但改变了自己,也造福了乡里,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而且他们回乡创业的实践和成功作法,也是进城务工人员发展自我的最好途径,必将产生示范意义,带动更多的有志青年回乡创业,造福乡里。
    齐天翔不但勉励青年人不断创新,还嘱咐随行的陶然等人,要总结和宣传这样的典型,好好总结经验,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使得中心城市能够留住人才,留住发展活力。
    下午的视察,齐天翔是真正的兴奋和激动了,情绪明显地高涨了起来,晚饭时不但喝了很多酒,而且喝的很尽兴,很开心,还主动与陶然碰了几杯酒,一副想见合欢的融融气氛。
    就这样,在下来的两天,齐天翔不但看了林迪县的果园,也看了富民市的养鸡场和饲料厂,而且也看了陶然想要让他看到工业园区。不紧不慢地走了两天,直到第三天的下午,才召开了全市县市区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座谈会。
    “将近三天的时间,在山阴市的县市区走了走,看了看,一则是深入了解山阴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另外也是弥补这么多年省政府对山阴市重视不够的缺憾,给这里工作的同志以鼓励和关心。”
    齐天翔的开场白平和朴实,引发了所有与会人员由衷的掌声,并且经久不息,使得齐天翔只能一再地摆手示意,良久才使得掌声渐渐平息了下来,讲话才得以继续。
    “经济应该如何发展,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如何均衡发展,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地方经济,带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进步?这是我近一段时间始终在认真思考的问题。”齐天翔脸上的神情渐渐变得庄重起来,略带严肃地环视着会议室内的众人说:“经过这几天的调研,通过与群众的交流,我的感触很深,也愿意将这些感触拿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以达到互通有无、共同提高的效果。”
    齐天翔话语说得很谦虚,可表情却没有丝毫的轻松,而是接着自己的话题说:“我到山阴市来,是为什么而来的,在座各位都很清楚。贵水县发现了矿产资源,而且还有比黄金更珍贵的稀有金属,这应该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是大自然对我们生活在深山区的老百姓的眷顾,是应该庆幸和高兴的事情。”
    “合理的开发应用,不但可以造福乡里,改变贵水县经济贫困的局面,更可以为国家提供珍贵的资源,是一件国家、地方和个人都能获得实际利益的好事。”齐天翔语调变得严峻,声音低沉地说:“可事实是怎么样的呢?国家战略资源的开发假手他人,没有有效的监管和制约,甚至官商勾结内外一致,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置国家的战略安全于不顾,置万千百姓的生命和身体健康而不顾,野蛮开采,粗暴生产,直至造成环境和生态的严重破坏,发生了如此严峻的水体污染和环境污染的重大安全事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这样的教训还不够惨痛吗?不该引起我们各级政府和决策者的警惕吗?”

第三百八十二章 水落石出(25)
    齐天翔说着话,目光转向了坐在身旁的陶然,深深地看了一眼,然后从转向众人,缓和了一下语气说:“发展地方经济,繁荣物质文化生活,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这是每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都在不遗余力做着的事情。但发展经济、繁荣市场,着眼点在哪里?侧重点应该放在什么地方?这似乎是首先应该搞清楚、想明白的事情,不然不是盲目,就是不切合实际,也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齐天翔明白自己的讲话产生的效果,也清楚这些话会引起陶然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