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震动- 第4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样就好,抓紧时间把哪边的事情挽个疙瘩,就尽快回来吧!这边的事情也不少,可以让罗剑同志过去具体抓落实,你一个省长不能总盯着贵水县那点事吧!”林东生口气变得犹豫,似乎有些艰难地说着:“作为政府省长,你有很多事情要做,也有很多事情等着你去做,不能仅仅局限在一个点上,眼光可以再放的远一些,风物长宜放眼量嘛!”
    林东生的话似乎是在劝解着齐天翔,更像是在劝解着自己,齐天翔当然明白这些,也明白这样的电话是早就应该来的,只是林东生没有想好怎么说,有以什么方式来说。
    昨晚送走了姚秉新之后,齐天翔失眠了,尽管吃了小张准备好的安眠药,也还是没有能够安静地入睡,翻来覆去想到的,也还是姚秉新所说的话,以及可能有的阻力。这阻力来自方方面面,姚秉新承担着巨大的压力,林东生何尝不是这样,作为关注自己的领导们,不也在为他将要开始的行动或想法,捏着一把汗,只是都不好公开地阻止他就是了。
    姚秉新可以说明,但也是昨晚那样一个机会和环境,可林东生就不能太过袒露自己的心迹了,姚秉新毕竟离得有一些距离,林东生却不同,作为年长几岁的省委书记,任何不适宜的劝解或决定,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并将长期存在着。
    齐天翔知道林东生的难言之隐,也不愿意看着书记为难,在林东生说完之后,齐天翔沉吟了片刻,似乎在艰难地思考什么,随即才朗声对着手机说:“这里的工作就请您放心吧!我知道该怎么做了,也会抓紧时间挽疙瘩的。这些想法昨晚我已经与姚部长作了交流,也明确了想法,简单地说就是两句话,‘上帝是归上帝,耶稣的归耶稣’,我们两人交流的很好,也很愉快。”
    林东生听着齐天翔的声音和话语,仿佛长长地喘了一口气般,呵呵地笑着说:“那就不多说了,就按照你们商量好的思路办吧!有什么事情等你回来,咱们再细聊。”
    挂断了林东生的电话,齐天翔也算是真正下定了决心,也明白应该怎么办了,尽管心有不甘,可却是很坦然和轻松。

第三百七十四章 水落石出(17)
    早饭后齐天翔直接乘车去了矿区,这也是事故发生至今,齐天翔第一次近距离地看到这样神秘的所在。
    按照昨晚齐天翔与姚秉新商量好的方案,上午齐天翔去矿区视察,姚秉新则召集环保部门的人员,研究环境污染修复和事故处理意见,并就处理意见向黄副总理汇报,听取国务院领导的指示。
    这就是主导权不同引出的差异,也是姚秉新苦心孤诣劝解齐天翔接受的方案,也是结合目前的形势能够实现目的的最佳途径。
    以齐天翔为主处理事故,势必是以安全事故影响环境为出发点,以经济处罚和行政处罚相结合的处理方式。党纪政纪双管齐下,一方面采取问责机制,追究省、市、县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的管理责任,整肃贪腐和利益侵占。另一方面是经济手段,以经济法和刑法为着重,对涉案企业和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理。然后以河海省委、省政府的名义将处理意见上报环保部备案。
    这样一来,事故就是发生在河海省,由河海省主导处理的事件,成为区域件,环保部只是环境保护部门,行使环境督导和监督的职责。如此一来,事故处理的程度和结果,就完全按照河海省的意愿来实施了,而按照齐天翔的性格和处事风格,势必会一查到底,将所有人员的部门进行严格的处理。这样一来,就会将河海省政府,乃至主导处理事故的省长齐天翔,推到了风口浪尖,所有的矛盾和问题都集中在了河海省和齐天翔身上。
    另一种方式就是以环保部为主导,河海省政府只是负责事故处理和后续工作,处在辅助位置。水体污染和矿区污染,只是集中在污染环境的层面,环保部作为全国最高环境管理部门,对环境事件有着绝对的权威,高调进行处理也是职责范围内的事情。
    姚秉新作为环保部部长,受国务院领导指派,赶赴贵水县处理环保污染事故,名义上和实质上都具有绝对的合理性,主导事故的处理也有着合理之处。以主管部门和部长的身份形成的处理意见,既体现了环保部门的权威,也可以凸显国务院领导对环境保护和民生的重视,有着积极的政治意义和经济利益。
    环境污染事故是明摆着的事实,环保部参与处理,又有着黄副总理的授权,既可以抵挡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又可以将河海省和齐天翔置于执行者的角度。即使处理方案被打折扣,也不过是处理的后期问题,与齐天翔将要采取的处理措施没有任何的影响,而且干部处理和经济处罚,已经在具体实施,任何的干扰也不会产生什么效果了。
    这就是所谓的政治智慧,以达到目的为手段,巧妙地利用经济体系之间的差异,平衡各方的利益诉求,达到既解决问题,又不激化矛盾的目的。同时有效保护河海省政府,特别是齐天翔的锐气,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处理,化繁为简就是智慧的最好体现。
    齐天翔尽管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处理方式,可经过昨晚姚秉新的分析,以及昨晚的思考,特别是早上林东生的电话暗示,齐天翔慢慢的接受着这样的事实,甚至有些期待这样的结果出现。
    从最初知道事故发生的那一刻起,齐天翔是把事故处理和民生保障,放在首要的位置来考虑的,并没有想到事情会变得如此复杂和棘手。无论是拒绝林东生善意的提议,还是到了之后对待侯哲海的说辞,齐天翔始终没有把事情的复杂性忽视,尤其是看了多方面集中过来的材料,齐天翔只是愤怒,只是对权钱交易,肆意侵吞国有矿产资源深恶痛绝,但也是没有针对某个人或群体。
    有几次齐天翔自己也在扪心自问,如果在得到消息之初,就知道内含如此复杂的背景,会遇到这么大的阻力,自己还会不会坚决要求前来处理事故。这样的念头出现过多次,可每次自己内心的回答都是一致的,那就是自己即使知道事情的复杂性,也会义无反顾地前来。
    原因很简单,自己是河海省的省长,不可能对这样的贪腐和国有矿产资源被破坏,环境和生态恶化到影响百姓生活的地步,这是绝对不能忍耐的。这样的问题发现的越早,越要及时处理,越晚越被动,尤其是自己刚刚上任省长不久,零容忍既是态度,也是托辞。如果几年后处理,方方面面的掣肘很更多,自己的顾忌也会更多。
    尤其现在林东生是省委书记,可以为自己抵挡和化解一些不利的因素,上上下下也好寻求一些平衡,假如自己走到省委书记的位子,很多事情就不是自己凭着热情和执着,能够决断的,到时候的阻力会更大。
    这是一种策略,也是权衡各方利益平衡的结果,而且从开始到现在,齐天翔尽管愤怒,但已经不像在纪委书记任上那般的坚定和执着,已不是着眼于处理干部为首要目的了,荡涤尘埃纯净队伍虽然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可更多的侧重也还是经济发展和稳定,还是作为省长的职责所在。
    齐天翔现在已经不是奋发激昂的青年学子,也不是为党净化空气的纪委书记,他是政府省长,不会不顾一切的为了眼前利益却拼的你死我活,也不会为效果而舍身取义,他有更长的路要走,有更多的事情要做。积重难返的现实,不是靠热情和信仰,短期内就能改变的,需要时间,更需要更高的平台。这些信念和想法时时提醒着齐天翔,也不断督促着他的语言和行为,也正是他的隐忍和低调,才引来了姚秉新的肺腑之言,同时也得到了林东生的默许和暗示。
    这是齐天翔想要看到的结果,尽管也有着一定的计谋在里面,但齐天翔却没有什么不安的感觉,反而觉得事情的发展本身就应该这样,而满足和照顾各方利益,也是他这位省长如今必须做的让步,也是应该达到的目的。
    由于姚秉新上午要召集环保部门的人员开会,事实上齐天翔的进山之行,不是主动的视察,而含有回避的意味,这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的事情。
    尽管是象征性的视察,齐天翔也是不愿走过场地走一趟。早饭时就让周通通知了国土厅和交通厅的负责人,还有山阴市和贵水县有关部门的领导。因此齐天翔一行离开宾馆时,车队也是浩浩荡荡,在王同军和柳能富的陪同下,场面也是蔚为壮观的。
    矿区是必须要去的,这是一种姿态,也是作为省长对事件最后处理,展示的一种倾向,也是为给新闻单位宣传造势,提供的一个方向,势必会引起某种关注,并达到某种目的。
    省长二次进山,第一站重点看的还是矿区,可见矿区的问题在齐天翔心中的位置和重要性。这些目的的挖掘,不需要齐天翔刻意的提示,他只要做出姿态就是了,总结和提升效果,是新闻单位的事情,他们会做的很好的。
    因此,齐天翔在矿区的表情始终是肃穆和阴沉的,短暂的讲话也透着焦虑和忿然,既表达了对矿产资源无序开发的担忧,也表示了对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深深忧虑,没有过多强硬的说辞,可表情和行为本身,却明白无误地传递了出去。
    矿区视察结束后,齐天翔又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即将开工建设的国家高速公路的规划线路,既听取了交通厅对前期计划准备情况,也听取了柳能富对未来深山区环境美化的设想。
    短暂的视察更像是一次现场会,齐天翔的兴致很高,对即将实施的方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除了要求交通厅积极做好项目建设和前期准备和协调工作,要使项目早日落地,早日施工,尽早造福山区的百姓,给深山区百姓的脱贫致富,提供大交通实实在在的帮助。
    同时,殷切地希望贵水县和坪坝乡,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进行组织好山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做好山区百姓的归并搬迁和集中定居工作,有计划地推进山区旅游资源开发,量力而行,要力争做到循序渐进,可持续发展。
    前后两个视察点,齐天翔的表现,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对比,也是很有寓意的一篇文章,同样也是造势,更是一种态度的表达。着眼点还是环境破坏和治理工作,还是与事故处理息息相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由于时间的关系,齐天翔一行路过坪坝乡,却并没有再次在坪坝乡停留,而是径直回到了贵水县,就这样来去匆匆的一次视察,还是花费了大半天的时间。回到县里时,也还是过了午饭的时间,而且留给齐天翔一行的时间,也变得短促了起来,或者说紧张到了饭后就得开会的地步。
    紧凑有时候也是一种姿态,表达的也还是与事故有关的内容,传递出去的效果,甚至会超出想象。

第三百七十五章 水落石出(18)
    午饭后齐天翔就被请到了贵宾室,姚秉新和他的随行人员,以及房建设和环保厅的有关人员,郑重向齐天翔通报调查报告和处理意见草案。︾頂︾点︾小︾说,www。
    由于并没有得到环保部正式认可通过,也只是电话向黄副总理进行了口头汇报,还没有经过黄副总理的签字认可和具体批示,报告还只能是草案状态,因此也只能算是通报,而不是正式的决定。
    差别尽管细微,可还是存在的,这是姚秉新和齐天翔都明白的事情,但更明白的地方还在于,由专业的环保机构出具的调查报告,是以翔实的真实数据为依托的,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和科学依据,是很难被否定和推翻的。
    数据的祥实,以及调查结论的充分,自然可以有充足法律条款印证,就不说国务院的政策法规,就现有的《环境保护法》、《森林法》、《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文件,就可以准确地为事故定性,并根据所侵犯的法律条款,实施具体的处罚。
    这是明摆着的事实,处理意见只要不超出法律界定的范围,到任何一级领导的面前,也会是相同的处理结果。只要作出了调查报告,想要彻底推翻或否定,可能性几乎是不存在的。通常的惯例是,招呼和运作,都是在调查开始时进行的,一旦形成了调查报告,作假和改变的难度就会加大,除非有更大的能量来改变,否则就等于已经成为了既定事实。
    姚秉新和齐天翔等待的就是这样的时间和节点,事故刚发生时的敏感阶段,来自各方面的电话和招呼很多,压力也是很大。姚秉新采取的策略是事情发生在河海省,要等待救援进行到一定时期后,根据河海省政府的意愿进行综合考量。齐天翔采取的方法也是如此,将事故的处理有意识押后到救援之后,将民生保障放到首位,而且更为充足的理由是姚秉新部长亲自带队来到现场,并受到黄副总理的指派来调查处理事故,还要看他对事故的想法,再做决定。
    纠葛产生的越多,事情也会显得越复杂,而结果也会更难预料,拖延之后的结果是调查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结论也是多方作出的综合结论,不但有环保机构,还有水利、地矿、林业、地方政府,甚至还有武警专业机构。这样的调查报告,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也使得很多事情不言自明。
    对于这样的通报会,齐天翔和姚秉新都知道意味着什么,因此见面的热情是短暂的,随即就转入了严肃认真的气氛之中,简单的寒暄之后就进入了正题。
    事故通报由环保部环境监测司负责人进行的,作为环境监测的权威机构,所做的结论和报告,也是有充分的权威和科学性的。
    报告分为三部分,首先是事故的成因,详细罗列了矿区开采产生的放射性污染和粉尘危害,以及与之配套的氰化稀释,可能产生的残留物,对土壤、水源和大气形成的显性危害和隐性危害。
    第二部分是环境危害,其实也就是事故成因的展开,通过对矿区周边几公里范围内的土壤、水资源和大气的监测数据,以及氰化物随山洪倾入贵水河,引起的贵水河和清河流域大面积的污染,以及对百姓生活和健康产生的危害,特别是由于矿产资源的无序开采和加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