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名师讲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申论名师讲义-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的连贯性,或承接,或转折,或并列,或因果,都必须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加以酌定。层次的确定,段落的划分,先后交代,上下的衔接,首尾的照应,也都要有安排得恰当、得体、自然、和谐,使通篇论述顺理成章、浑然一体。最后,层次与层次之间界线要清楚,意思要分明,不可彼此重复或相互矛盾。层次之间一旦夹缠不清,就会出现逻辑混乱,论述问题的思路就会受到阻滞。

三、实例分析
阅读材料:
据报载,1999年某大学对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语文水平达标测试。在这次稍稍高于中学语文水平的测试中,达到及格线最多的是本科生,也仅有60%,最少的是博士生,才有30%。一位比较优秀的本科生留校作助教,为一位研究生导师整理书稿。书稿送到出版社没几天就被退了回来,原因很简单,出版社的编辑只粗粗浏览了一遍,就发现了200多个错别字。针对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分析:
这是一个易于引人思考的论题。有的考生从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谈起,立论为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显然立论面过宽,论述易流于空泛。也有的考生没有认真阅读材料,劈头就说:堂堂的中华民族,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居然只有屈指可数的少得可怜的那么一点人汉语水平过关。这样粗心,而且带有情感定势意味,写下去必然偏离题意。  
有些考生从大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入手,立论为提高大学生的语文素质势在必行。这就准确地理解了题意,抓住了主要矛盾。立论集中、鲜明,论述会针对性强,才会有说服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