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春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金陵春梦- 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笔;在晃动的飞机上,他没有停笔;在颠簸的轮渡上,他没有停笔;就是在病情恶化的时刻,他也没有停笔。时间就是生命。他常常在疾病稍有起色的情况下伏案疾书……
  整理出版《金陵春梦》是父亲生前最大的心愿。二十五年前完成的、连载在香港《新晚报》上的数百万字的长篇巨着《金陵春梦》,由于当时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时间紧、催稿急、资料缺),难免有很多疏漏之处。因此,充实、丰富和补充有关这方面的资料,以提高《金陵春梦》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是父亲这几年来的奋斗目标。父亲也为此耗尽了心血。他几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地搜集各方面的资料。他的资料之多也是惊人的,两米高的文件柜,足足装了三大柜。《金陵春梦》一至七集,就是在大量搜集资料以后,重新整理完成的。
  父亲是个多产的作家。除了以唐人的笔名发表的《金陵春梦》、《草山残梦》、《北洋军阀演义》等长篇以外,还有用阮朗和江杏雨笔名发表的《长相忆》、《天涯沦落人》、《爱情的俯冲》、《黑裙》、《她还活着》、《赎罪》、《第一个夹万》等小说,用颜开的笔名发表的电影文学剧本《血染黄金》、《诗人郁达夫》等,此外,还有用洛风、高山客、张璧、桑慈、弓满雪等笔名发表小说、剧本和杂文等。要知道,这一千几百万字的作品,全是在他的业余时间——在完成了繁重的编辑工作以后写的。父亲的精力和毅力确实是非常惊人的。他常常笑着对我们说:“看!我的眼睛都快掉下来了!”
  记忆中的父亲从不言苦。三十多年来,他几乎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没有星期天,没有请过假,每年只有春节期间(报纸不出版)在家休息。我们担心父亲由于过度劳累而把身体搞垮,我们劝他注意身体。父亲总是乐呵呵地伸着胳臂对我们说:“放心吧!我的身体好着呢!爸爸年轻时是学校足球队的中锋呢!”为此,报杜的同事们都开玩笑叫他是“严铁牛”。
  父亲最高兴的事,就是看到报社的发展、新人的成长和读者对他的关心。他很重视读者来信,总是一封封亲自回信,就是生病期间也是这样。记得多年以前,有位读者惊异于《金陵春梦》的真实性,推想父亲一定是蒋先生的亲近朋友或幕僚一类人物,写信来坚特要与父亲见面“叙旧”。对方是位老先生,见面时,老先生对他说:“令尊派你来作代表是吗?”因为他认为唐人起码是个六十以上的老人。其实,父亲那时候还不到四十岁哩!
  父亲对朋友忠厚、热情、诚恳,他从不以作家的身分自居,从不以年龄、经验、职位来唬人。因而父亲生前有不少忘年之交。他生病以后,经常叨唠要回报社工作,回到同事、朋友中间去。父亲是个好动感情的人。医生们叮嘱他不可激动,但他一想起十年内乱中受迫害而死去的朋友时,便控制不住自己,常常流下悲痛的泪水。
  《金陵春梦》第七集整理完成后,父亲乐呵呵地对前去探望的北京出版社的朋友说:“再给我几个月的时间,第八集《大江东去》就可以重写完成了。”然而,他不知道,长期的劳累已经剥夺了他的全部精力。在心脏病的突袭下,父亲竟永远地放下了笔杆子。他才活了六十二岁。六十二岁,本来是人主道路上,最有活力,最能对社会作出贡献的年华啊!
  值得高兴的是,北京出版社以巨大的责任感,替父亲完成了他生前最大的心愿——第八集《大江东去》整理出版了。《金陵春梦》一到八集能完整地出版,是和北京出版社的鼎力支持分不开的。在整理父亲的遗稿《大江东去》时,编辑先生花费了巨大的心血,我们在这里代表父亲和千万读者向北京出版社致以衷心的感谢!
  父亲丢世后,承蒙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新华通讯社、国家出版局、北京出版社以及父亲生前在京的友好,为父亲的后事作了妥善的安排。为此,我们仅借《金陵春梦》第八集出版的机会,向他们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父亲生平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能看到祖国的统一。他生前常说:“和平统一的美好愿望一定会实现的。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幸福。”遗憾的是,父亲己经看不到这一天了。然而,父亲的这一个心愿是一定能移实现的。作为炎黄的子孙,我们等侍这一天的来临。
  亲爱的父亲,您安息吧!
  唐人的子女
  一九八二年八月于香港
  编后小记
  唐人先生的《金陵春梦》第八集《大江东去》初稿发表在一九五七—一九五八年的香港《新晚报》上。由于作者当时的写作任务重(每天要写近一万字)、催稿急(一边写一边发表)、资料缺(只能根据当时报刊上有限的材料),因而作者自感该书单薄,疏漏、重复、不准确的地方较多,有的地方还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失真现象。早就有意重写,但苦于没有时间。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唐人先生多次和北京出版社的同志说:“《大江东去》写得太粗。当时的资料实在太缺,催稿太急,现在,借着’因病得闲‘的机会,我要尽快把它重新改写出来。”
  然而,为时不久,唐人先生刚把资料凑齐,修改计划拟好,并和我们交换了意见之后,开始改写了没多少,就因心脏病发作,而于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突然去世了。经和唐人先生的家属商定,整理和加工作者遗稿《大江东去》的任务,便落到了我们身上。
  对于唐人先生的突然去世,我们的心情是沉重的,面讨着他留下来的剪报稿和一大堆资料,我们感到任务相当艰巨。但为了完成唐人先生生前的遗愿,我们决定承此重担。我们整理唐人先生遗稿的设想是:一、为了保持原貌,能不动的尽量不动,尽量保持唐人先生的风格和语言;二、大的事件和情节一定要真实,减少失误,避免差错;三、要丰富充实该书的内容,提高该书的史料价值,四、和前七部书的体例一致,把十八回改写成四十回,约三十四万字。
  整理和加工工作进行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新的《大江东去》与原来在《新晚报》上曾发表过的旧稿相比,比较大的改动有:
  ——关于北平的和平解放。由于作者过去没有掌握很多参考资料,旧稿写得非常简略,仅几百字就交代过去了。修改后的几个章节,跌宕起伏、曲折动人、错综复杂。北平所以能和平解放,乃是傅作义将军八十五天思想斗争的结果:这里有我解放大军兵临城下的强大压力,也有我地下党的大量工作,还有爱国将领的作用。——这就比较生动地再现了北平和平解放的曲折过程。
  ——关于国共和谈。作者对和谈的描述是比较充分的,但和谈中一些相当重要的函电和细节,由于作者当时没有掌握而遗漏了。例如,顽固派对和谈施加压力的什么“寅艳电”、“寅世电”,国民党中常委的“和谈五原则”,“李宗仁的和谈六意见”和李宗仁、何应钦的“卯印电”等重要资料都遗漏了。修改后增添了上述内容,还补充了一些重要细节,这就增加了本书的史料价值。
  ——关于蒋介石、李宗仁、白崇禧的三角关系。初稿对此问题稍有触及,但很简单,在蒋李的明争暗斗中,白崇禧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修改后的《大江东去》,增加了白崇禧脚踏两只船的描述,他时而靠李,时而近蒋,开始他怂恿李迫蒋下野,以后又暗中和蒋“言和”,接受蒋的收买,终于助蒋迫李去了广州。
  ——蒋李关于长江防线的争吵,重庆号巡洋舰的起义,南京笆斗山江面的舰队起义和上海战役的过程。修改本根据大量的史料,对长江防线、重庆号起义、南京笆斗山江面的舰队起义和上海战役的过程,作了比较详尽的描述,从而有力地揭示了蒋介石“落花流水春去也”的必然结果。
  ……
  修改后的四十回回目,除了有六七处是原有的回目外,绝大多数回目是重新拟就的。
  唐人先生不幸突然逝世,我们感到十分悲痛。值得欣慰的是,唐人先生的遗愿——《金陵春梦》全书的配套任务,终于完成了。唐人先生在九泉下如果有知,也可以安心了!
  编者
  1982年8月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