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清风云- 第1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日本归还,日本人却说这是俄国人的产业,拒不归还。后来,经过艰难的交涉,日本表示愿意向中国缴纳一定的税收。
还有就是间岛问题,间岛是中朝边境的一块沙滩地,有两千多亩。日本占领朝鲜后,以保护国的名义肆意干涉间岛领土问题。日本不断地让朝鲜人民向间岛周边地区渗透,然后以保护朝鲜人民为由,侵占中国的领土。日本想将延吉厅据为己有,清廷跟日本公使严正交涉,在如山的铁证面前日本理屈词穷,不得不承认延吉厅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过,日本要求中国在其他问题上进行让步,须以图们江为中朝两国边界,日本可以在图们江以北设置领事馆。此外,日本还要求修筑吉会铁路,日本修筑这条铁路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军队运输。
日本在东北的扩张行为一发不可收十,给清廷造成了巨大压力,清廷虽然想遏制日本,无奈力量不够。
清廷想通过美国来遏制日本,要知道在日俄战争中,美国给予了日本经济上的援助。美国并不是好心要帮助日本,而是比较看好日本,愿意在日本身上投资。美国想等日本击败俄国后,与日本分享东北的利益。没想到日本击败俄国后,居然想独占在东北的利益。美国无奈,只好放弃对日本的幻想,打算直接从清政府的手中取得铁路的修筑权。当时奉天巡抚唐绍仪跟美国领事司代德接洽,想让他们尽快修筑新法铁路。日本得知此事后,悍然进行阻止。
190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个法案,准备将庚子赔款美国所得的一部分退还给中国,在中国兴办文化和教育。清廷得知此事后,任命唐绍仪为专属大臣,前往美国致谢。日本得知唐绍仪出使美国后,很担心中美联手,于是采取一种积极的姿态建议美国就远东问题进行谈判。
美国也不愿跟日本闹僵,接受了日本的建议,唐绍仪到达华盛顿的时候,美日两国已经签订了《罗脱——高平协定》。在协议中,两国表示允许太平洋地区维持现状。这等于是表示美国默认日本在东北的所作所为。唐绍仪原本还想“以夷制夷”,结果此次访美只搞定了庚子赔款的事情,其他事情都没有做成。
1910年4月25日,英美法德四国银行团代表来到中国。司代德是美国银行团的代表,司代德这次来主要是讨论在东北和湖广修筑铁路的事。清廷很乐意美国在东北修铁路,遏制日本的势力。司代德信心十足地说,可以排除日俄的干涉。8月19日,双方签订了《锦瑷铁路借款草合同》。在这个合同中,中方急于用美国来牵制日俄,所以给予了美国非常大的优惠。
后来清廷看到,根据合同中国的利益损失惨重,因此决定不予批准。美国没有料到清廷会推翻原议,美国国务卿诺克斯一时之间找不到出口,居然提出让日本和俄国交出在满洲的铁路,由其他国家组织共同接管,这就是所谓的“满洲铁路中立化”方案。
日俄对这个中立化的方案不屑一顾,他们照会美国和中国,美国在东北所做的一切必须先经过日本的同意,日本有权控制修铁路过程中的一切。由于日俄从中阻挠,美国的计划无法实现。
自己实力不强,想靠以夷制夷来牵制日俄这些虎狼,从根本上来说是不可能的。
血腥镇压革命
一个王朝的衰落一定伴随着此起彼伏的起义,清朝本来就是外族入主中原,在康雍乾盛世时,起义尚且不断,更不用说日益衰落的晚清了。
载沣摄政时,官僚机构已经非常臃肿,人浮于事。宣统刚继位时,安庆就爆发了革命党人起义。1908年3月28日,黄兴在钦州发动起义。此后,全国各地风起云涌。
除了起义之外,革命党人还积极组织暗杀行动,最著名的莫过于汪精卫刺杀摄政王载沣。令人称奇的是载沣并没有杀掉汪精卫,倒不是载沣厚道,而是汪精卫朝中有人。
对于革命,统治者从来只有一个政策:镇压镇压再镇压。镇压命令虽然是由载沣下达的,但载沣委实是一个软弱的人,看到大清帝国风雨飘摇,他经常吓得一个人偷偷哭泣。汪精卫行刺他后,他有时吓得连家都不敢回。
革命发生后,清廷展开了血腥镇压。熊成基率领马炮营在安庆起义后,带着一千人围攻安徽巡抚朱家宝。朱家宝死守城池,同时命令长江上舰艇袭击起义军大营,起义军很快就支持不住,往合肥撤退。两江总督端方命令清军毫不留情地追剿,起义军作鸟兽散。
当然,清廷最担心的还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清廷要求沿海督抚要严防同盟会成员回国。
宣统元年(1909年),湖南发生水灾,当地官绅趁机囤积粮食,抬高物价,民不聊生,许多老百姓饿死。民情沸腾,接下来可能就是暴乱了。第二年三月,长沙人民开始抢粮食。官府派兵来镇压,老百姓不服,几万人围住巡抚衙门。湖南巡抚下令开枪,打死了几十人。群情更加汹涌,连外国人都出来协助清军镇压,最后抓了几百人。
1910年春节期间,广东新军与警察发生了冲突。新军大多是一些有革命思想的人,革命党人倪映典趁机在新军中发动起义,一千多人加入起义阵营。清廷派水师提督李准前来镇压,当场击杀上百名新军,生擒几十个头目。
这一年山东莱阳的几千饥民在曲诗文的领导下举行起义,围攻莱阳城。山东巡抚孙宝琦立即派兵镇压,血洗起义各村,屠杀上千乡民。
起义活动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在广州举行起义,清廷命令两广总督张鸣岐和水师提督一同镇压,革命之火被扑灭后,八十六个革命党人遇难。
战火已经在中华大地上燃烧起来,起义之火虽然一再被扑灭,但神州的上空正酝酿着一场更大的风暴。

第十三章清朝的覆亡

武昌起义爆发,全国震惊。住在洹上村的袁世凯自然也听说了,清廷大多数官员听到武昌革命的消息既感到震撼又感到害怕,唯独袁世凯脸上浮上一丝微笑,他明白自己出山的机会到了。
一场意外引发辛亥革命
镇压黄花岗起义后,清廷宣布了铁路国有政策,等于是国家垄断经营铁路。这在今天看来也没有什么奇怪的,大家知道一切都是国家的,但是当时激起了大量资本家的反对,资本家联合人民发动了大规模的保路运动,各省还派遣代表进京,抗议朝廷的政策,要求清廷赶快推行宪政,组织内阁。
清廷面对国内的压力,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协的姿态,撤销了军机处,成立责任内阁,由奕劻担任内阁总理。
这个结果出来以后,全国人民都不满意,纷纷说新成立的内阁不过是皇家内阁,这倒是一点都没错,内阁大臣基本上都是满洲贵胄。
清廷这么做让很多人放弃了最后的希望,他们认为要让这个政府改革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推翻清廷,创建民主共和国。
眼看着革命的风暴就要席卷全国,载沣急得焦头烂额。这时,奕劻把眼光投向了那个在洹水边钓鱼的袁世凯。
清廷让袁世凯的老师张謇先去探探袁世凯的意思。张謇找到袁世凯后,两人聊了很多无关紧要的事情,最后张謇说到正题:“你出山的时候到了。”袁世凯狡猾地说:“如果蒙皇上不弃的话,我当然应该万死不辞为国家效劳。”
奕劻等人看到机会来了,经常恳求载沣起用袁世凯,说现在如果不用袁世凯大清就要亡国了,就连载沣的亲弟弟也认为现在非袁世凯不能收十局面。
可是载沣对袁世凯非常忌惮,始终不能下定决心让袁世凯复出。
武昌起义并不是一次有预谋有组织的起义,其实它的爆发有很大的偶然性。在武昌起义爆发前,武汉有两个反清的社团,一个叫文学社,一个叫共进会。这两个社团多多少少跟同盟会有些联系,它们的共同点是推翻清朝,创建民国。文学社和共进会都是由热血青年组成,他们身上涌动着一股热血,他们想推翻清王朝,但明显实力不够,所以他们计划策反新军。
文学社和共进会原本计划在辛亥年的年中举行起义,但筹划不是很周全,于是想邀请同盟会几个元老做带头大哥,他们希望黄兴和宋教仁等人能挑这个头。但是,同盟会这些人没有如期来武汉,文学社和共进会的人决定推迟起义时间。
然而,一场意外却让这场革命提前爆发。
1911年10月8日下午,共进会的头目孙武正在汉口的俄租界里试验炸弹,孙武原本是想用炸弹打出革命第一声炮响。没想到试验过程中出现了意外,炮弹居然自爆了,估计这炮弹是个国产货。炮弹爆炸后,孙武也受伤了,不过伤得不是很严重,这再次证明了炮弹是个国产货。
炮弹爆炸后,惊动了俄国人,俄国人立即派兵把孙武的住处包围,逮捕了一些共进会的人。文学社那边听说共进会的兄弟被抓了,非常着急。文学社的首领蒋翊武在11月9日晚上召开会议,宣布连夜起事。
就在文学社宣布起事不久,有人密告官府,官府连夜过来抓人,抓住了文学社的三个领导人彭楚藩、杨宏胜和刘复基。蒋翊武身手非常敏捷,居然让他翻墙逃走,由此可见,多做一些体育锻炼是有好处的。
彭楚藩、杨宏胜、刘复基三人被抓走后,很快就被处死。
本来,眼看着革命之火将被扑灭,怎么反而会提前爆发呢?
事情是这样的,文学社和共进会在策反之后,很多新军士兵已经秘密加入他们的社团。当时,湖广总督瑞澂是个满人,对新军极不信任,上任之后肆意打压新军。结果新军人心涣散,许多人从心理上已经倒向了革命党人。
10月10日晚上,新军工程第八营副班长金兆龙和士兵程定国正在擦枪,工程营后队第二排排长陶启胜看到他们擦枪,起了疑心,问道:“都晚上了,又没有什么任务,你们擦枪干吗?是不是想造反?”
金兆龙和程定国早已加入了共进会,是革命党人,听陶启胜这么说,金兆龙还以为事情已经败露,心想只能豁出去了,干脆说道:“造反又怎样?”
说完,程定国端起枪,崩掉陶启胜。
程定国这一枪打响了武昌起义的首义精神,许多新军高喊“起义”,金兆龙振臂一呼,潜伏在清军的革命党人纷纷拿起枪杆子。由于起义军群龙无首,大家便推举新军中官职最高的吴兆麟担任革命总指挥。
起义事发突然,又气势汹涌,许多清军吓破了胆,以为武昌一夜之间已经被革命党人控制。第二天早上,起义军就攻下了总督衙门,随后接连拿下武汉三镇,武汉彻底成为革命党人的天下。
袁公出马一个顶俩
武昌起义爆发,全国都震惊。住在洹上村的袁世凯自然也听说了,清廷大多数官员听到武昌革命的消息既感到震撼又感到害怕,唯独袁世凯脸上浮上一丝微笑,他明白自己出山的机会到了。
刚开始的时候,清廷的很多官员还认为造反的不过是一小撮乌合之众,只要随便派个人去镇压,这些造反的人就会一哄而散。有很多人请教袁世凯当时的时局,袁世凯笑着说:“瑞澂和张彪不过是两个外强中干的人物,指望他们平定叛乱不可能。摄政王载沣更是眼高手低,根本不可能稳住局面。这些革命党人绝非一些乌合之众,要拿下他们绝不是那么容易的。”
有人建议说:“眼下这种形势,非袁公出山不可了。”
袁世凯听了,笑了,但是他很清楚,现在是非常时期,绝对不可以轻举妄动,非常时期更要镇定。
武昌起义爆发后,袁世凯就在家里等,他知道肯定会有人来找自己。清军中最有战斗力的就是北洋军,但北洋军除了袁世凯谁也指挥不了。
果然,这次朝野上下一片呼声,请求让袁世凯出山,载沣犹豫不决。他对袁世凯可谓是反感到极点,害怕到极点。徐世昌是袁世凯的大哥,他磨破嘴皮子请袁世凯出山,但载沣无动于衷。连满人军机大臣那桐都请求载沣让袁世凯出马,那桐是满人,对袁世凯没有好感,但他也认为现在除了袁世凯,无人能挽狂澜于既倒。
那桐对载沣说:“我敢以身家性命担保,现在如果不起用袁世凯的话,我大清只怕有亡国的危险。”
载沣气得浑身发抖,骂道:“连你也替袁世凯说话。”
那桐说:“臣不是替袁世凯说话,是替大清着想。”
载沣虽然愤怒,却又不能不承认他说的有道理。
载沣认真想了想,几天后召见奕劻和那桐,纠结地说:“如果真的起用袁世凯,你们敢保证他没有异心吗?”
奕劻拍着胸脯说:“我敢以身家性命担保,袁世凯这个人绝对没有异心。”
听叔叔这样说,载沣也只好起用袁世凯。听说载沣要用袁世凯,恭亲王溥伟急了,他找到载沣说:“皇叔,你用袁世凯,这是引狼入室啊!”
载沣痛苦地说:“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我何尝不知道袁世凯是匹狼,但前狼后虎,袁世凯好歹名义上算是我们大清国的奴才,他虽然危险,毕竟比革命党人要好些。”
溥伟一听,也只能承认,说:“就算要用他,至少要找一个人牵制他啊!”
载沣问:“找谁呢?”
溥伟急了:“皇叔你是摄政王,难道身边就没有一个可靠的人吗?”
载沣满眼凄凉,他摄政三年,身边竟然没有一个可以相信的人,叹道:“朝中全是支持袁世凯的人,我一个心腹都没有。”
载沣一语道破了这三年来的辛酸,原来他摄政三年,手中并无实权,不过是一个被朝臣架空的摄政王。
就在袁世凯在洹水装模作样钓鱼的时候,朝廷谕旨送到洹水边,让他担任湖广总督,全权负责剿匪事宜。
没想到袁世凯忽然摆起谱来,给朝廷回了一封信:“微臣在家养病时,听到爆发了武昌起义,对此微臣非常痛心。朝廷让微臣去镇压乱党,微臣理应义不容辞。只可惜脚病还没好,连生活都不能自理,只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什么时候等微臣脚病好了,再为朝廷效力吧!”
袁世凯也不是故意要跟清廷为难,只是他嫌载沣开出的价码太低,一个湖广总督就打发自己,他实在接受不了。
袁世凯既然不出马,朝廷只好派其他人,载沣选择了满人荫昌,荫昌在德国留学,主攻陆军,后来又在德国军队里做了实习生,还跟德皇威廉二世在一个队里。载沣正是看到荫昌的高学历才选择了他,但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