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像马克思那样去思考问题,只有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者'这个词才有存在的理由〃 。

四、社会历史观的多方面阐述
唯物史观的创立和完善是在解决它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19世纪下半叶,唯物史观面临着重大问题与挑战: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预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未能成为现实,大量有关原始社会材料的收集、整理、总结工作急需唯物史观的理论指导以及资产阶级学者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庸俗化和歪曲等等。恩格斯晚年对这些重大的问题作了深入研究,撰写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著述和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五封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1。原始社会发展的研究及对唯物史观论证的深化
唯物史观在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及其发展趋势时,对人类社会的起源及原始社会结构也进行了探讨,但由于历史材料的短缺和当时人们认识的局限,对人类社会的起源更多的是科学的猜想。因而,必须利用科学的实证材料,进一步地阐明了人类社会的起源及其面貌。1877年,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发表,在这部划时代的巨著中,摩尔根发现了氏族的本质及其与部落的关系,揭示了氏族是原始公社制度的基本细胞,证明了原始氏族制度从母权制进到父权制的一般进程。这一卓越发现,揭示了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内部组织的典型形式和基本特征,为解开古代希腊人、罗马人、日耳曼人的历史之谜提供了一把钥匙。对摩尔根的重大发现,马克思和恩格斯给予了高度评价。马克思十分详细地摘录了摩尔根书中的观点和材料,作了许多批语,补充了若干材料,打算把摩尔根的书介绍给德国读者,但马克思生前没有实现这个愿望。为了补偿亡友的遗愿和驳斥〃讲坛社会主义〃者、拉萨尔分子宣扬的超阶级的国家观,1884年3…5月,恩格斯利用马克思的结构、评语和评论,在摩尔根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了大量的实际材料,全面、系统地探索了人类社会早期发展阶段的历史,完成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一书。在《起源》中,恩格斯科学地分析了人类早期的历史,揭示了家庭、私有制发生和发展的规律,阐明了在私有制基础上形成的阶级对抗,剖析了国家的起源的实质,证明了国家由阶级产生、随着阶级的消亡而消亡的规律。
《起源》以丰富的史实材料为根据,科学地分析了家庭、阶级和国家的产生、发展及其本质,填补了人们关于史前社会研究方面的空白,也弥补了唯物史观此前关于史前社会研究方面的不足,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新概述
19世纪80年代以后,为了批判新康德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等资产阶级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关系的歪曲,恩格斯写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费尔巴哈论》)一书。这部著作在全面论证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关系的同时,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了阐明和发挥。
3。历史唯物主义书信对唯物史观的新贡献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本来是很清楚明了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论证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的同时,也肯定了上层建筑的反作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资本论》、《反杜林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著作都清楚地说明了这点。但在19世纪90年代,马克思主义在欧美各国得到广泛传播并在工人运动中确立了主导地位的同时,也遭到来自两方面的攻击。一方面攻击来自以保尔·巴尔特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学者的挑战。巴尔特把历史唯物主义归结为经济派唯物主义,攻击马克思恩格斯只承认经济因素的作用。另一方面攻击来自当时德国社会民主党内的〃青年派〃的歪曲。他们机械地庸俗地解释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历史唯物主义被他们歪曲为〃经济唯物主义〃。这一状况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内,尤其在青年中造成思想混乱。
为了驳斥巴尔特等人和〃青年派〃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攻击,恩格斯在这一时期给康·施米特、约·布洛赫、弗·梅林、瓦·博尔吉乌斯等人写了五封重要书信,全面论述和发展了唯物史观的一系列基本原理,为完善历史唯物主义做出了贡献。

五、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文化观的创新
马克思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为主要组成部分的严密的科学体系。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科技、文艺、伦理、宗教、军事等方面,文艺观、伦理观、宗教观等都是这一科学体系的重要内容。
1.《自然辩证法》系统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
马克思恩格斯一贯注重自然科学,虽然早在他们与以往旧哲学斗争的过程中就提出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科学观的许多基本思想,但由于他们当时所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创立唯物史观,所以并没有就这一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和阐发。直到1873年,根据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发展的需要,恩格斯才开始写作《自然辩证法》一书,第一次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
恩格斯写作《自然辩证法》的主要目的首先在于,根据充分的自然科学事实,系统阐发科学的自然观,完成自然观方面的根本变革。其次,就是要创作一部直接同《资本论》衔接起来的著作,它不仅要揭示自然界本身的辩证发展过程,而且还要揭示自然界发展的客观过程是怎样有规律地超出自然界的范围辩证地过渡到人类社会历史领域中去的。再次,为了批判自然科学中的种种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思潮,反击资产阶级学者利用自然科学的新成就对马克思主义发起的种种攻击。虽然这部著作没有最后完成,但是却集中地反映了恩格斯研究自然辩证法的许多精湛的思想。
《自然辩证法》深刻揭示了从自然界向社会历史过渡的辩证法。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这篇论文中,恩格斯提出并论证了〃劳动创造了人〃的科学论断,揭示了人类的起源和从自然界向人类社会过渡的辩证法,为自然辩证法和历史辩证法、自然史和社会史的统一提供了结合点和关节点。
恩格斯考察了宗教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了宗教发展的规律。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费尔巴哈论》等著作中,提出宗教的发展是一个由对自然的崇拜发展为多神教,由多神教发展到一神教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与社会历史条件的发展以及人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相联系的。恩格斯指出,统一的神的出现,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没有统一的君主就决不会出现统一的神,至于神的统一性不过是统一的东方专制君主的反映〃 。此外,恩格斯还论述了宗教这种意识形态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全面地揭示了宗教的发展规律。恩格斯在揭示宗教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同时,还预言了宗教的发展趋势。宗教既然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必然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归于消亡。恩格斯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们仍然处于异己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的支配之下,宗教是不可能消亡的。人们只有充分认识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消灭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宗教才会消亡。





    第四章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马克思主义的命运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是资本主义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特点。在资本主义时代发生剧烈变化中,马克思主义面临着自其诞生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伯恩施坦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德国社会民主党内及国际范围内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理论的反击、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捍卫和发展,形成了世纪之交关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命运论争的大格局。

一、资本主义时代的变化和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出现

1。世纪之交资本主义时代的新变化

一切社会发展和变革的最后决定力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决定着整个社会形态的发展和变革,决定着时代的变革。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资本主义时代发生大转折的时期,这种大转折首先就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引起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集中表现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就生产力的发展而言,19世纪的最后30年间,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第二次产业革命。电力在工业方面的广泛应用,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重工业比重超过了轻纺工业,开始成为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国家。由于新的炼钢法、发电机、内燃机和电动机等的广泛应用,导致汽车制造业、钢铁工业、冶炼工业、化学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涌现,交通通讯等部门迅速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并显著地推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高速增长。但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及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是不平衡的。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农业的发展落后于工业的发展,轻工业的发展落后于重工业的发展,旧工业部门的发展落后于新工业部门的发展。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美国和德国作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运用最新的技术装备来发展本国的工业方面,捷足先登,成效显著;相反,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科学技术应用相对滞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对缓慢,英国的〃世界市场〃地位日渐衰落。
经济上的变化决定了政治上的变化。经济上的垄断奠定了资产阶级收买工人阶级上层分子的经济基础。垄断资产阶级利用从国内外剥削来的大量超额利润的很小一部分,通过高工资收买工人阶级上层分子,以造成〃分裂工人、加强工人中间的机会主义、造成工人运动在一段时间内腐化的这种趋势〃 。在资产阶级的诱惑下,少数工人阶级上层分子逐渐蜕化变质成工人贵族,充当了资产阶级的代理人,成为工人运动中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的社会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收买工人运动的〃领袖〃和〃理论家〃使其蜕变为工人贵族,一时成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惯例〃。资本主义垄断统治的加强,使小生产者加速破产,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进入工人队伍,工人队伍中的这些新兵把小资产阶级的软弱、动摇、妥协的本质带进了工人阶级队伍,而小资产阶级的这一本质在工人运动的政治路线上的表现就是机会主义、改良主义。如列宁所指出的:〃一批批'新兵'被吸收进来,一个个新的劳动群众阶层被卷入运动,就必然会引起理论和策略方面的动摇,重犯旧错误,暂时回复到陈旧观念和陈旧方法上去等等〃 。此外,在资本主义处于相对和平发展的时期,无产阶级由于学会了利用资产阶级议会、创办自己的报纸、建立自己的教育机关等合法斗争的形式,势必淡化革命意识,模糊斗争目标。一时,主张通过阶级合作,通过和平〃渐进〃的道路,使资本主义长入社会主义的机会主义思想,开始在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内部泛滥起来。同时,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统治方式也由以前的公开镇压转变为公开镇压和表面让步两手同时并用,或者交替使用。资产阶级一方面采取某些微小的让步和妥协,以麻痹工人的斗志,使他们脱离革命斗争的道路;另一方面则推行反革命政策,支持黑暗反动势力,对工人运动采取暴力镇压的方式。〃资产阶级策略的曲折变化,使修正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猖獗起来,往往把工人运动内部的分歧引向公开的分裂。〃
但是,资本主义在经济和政治上的这些具体变化,并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相反还在更深层次上激化了这些矛盾。在资本主义国家内部,随着无产阶级生活状况的恶化,工人运动的广泛展开,以及无产阶级组织性和觉悟性的极大提高,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的对抗性质充分暴露出来,两大阶级之间的斗争日益尖锐化;在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随着各国间经济、政治实力的不断变化,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激化,必然导致战争的爆发;在各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国之间,随着垄断由国内走向国际,垄断资本对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国人民进行了极其野蛮而残酷的剥削和掠夺,随着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国人民的觉醒,民族解放运动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国人民之间的矛盾也发展到了炽热化的程度。
〃帝国主义已经从萌芽状态生长为统治的体系,资本主义垄断组织在国民经济和政治中居于首要地位〃,垄断资本〃把工人中的某些部分,一时甚至是工人中数量相当可观的少数收买过去,把他们拉到该部门或该国家的资产阶级方面去反对其他一切部门或国家。。。。。。。于是形成了帝国主义同机会主义的联系〃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时代的这些新的变化,正是伯恩施坦修正主义产生的深刻的经济、社会和历史的根源。在这一充满着变化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经受着严峻的考验。

2。伯恩施坦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

伯恩施坦是修正主义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马克思主义历史命运大论争的始作俑者。他早期的思想中就已潜伏着右倾机会主义和改良主义理论观点。青年时代的伯恩施坦对杜林的著作推崇备至,对拉萨尔的由国家贷款给生产合作社的理论异常〃热情〃。当时,他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