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3。对无产阶级夺取革命胜利基本条件的科学论证

在1848年革命以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共产党宣言》中就阐述过工农联盟的思想,在1848…1849年欧洲革命中,他们又在前述一系列著作中,对无产阶级夺取革命胜利的基本条件……工农联盟的思想第一次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证。

第一,工农联盟的重要性、必要性。1848年欧洲革命,特别是法国和德国革命,充分证明了工农联盟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产阶级为了反对无产阶级,总是想方设法离间工农关系,争夺农民,使无产阶级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无产阶级是否同农民结成联盟,直接关系到革命的成败。法国二月革命和巴黎工人六月大起义、德国民主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无产阶级没有得到农民的支持。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是夺取革命胜利的基本阶级力量,是进行有成效的革命的前提条件。〃在革命进程把站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国民大众即农民和小资产者发动起来反对资产阶级制度,反对资本统治以前,在革命进程迫使他们承认无产阶级是自己的先锋队而靠拢它以前,法国的工人们是不能前进一步,不能丝毫触动资产阶级制度的〃 ,〃法国农民一旦对拿破仑帝制复辟感到失望,就会把对于自己小块土地的信念抛弃;那时建立在这种小块土地上面的全部国家建筑物,都将会倒塌下来,于是无产阶级革命就会得到一种合唱,若没有这种合唱,它在一切农民国度中的独唱是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的〃。1856年,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分析德国革命问题时,再次强调了农民同盟军对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性。他指出〃德国的全部问题将取决于是否有可能由某种再版的农民战争来支持无产阶级革命。如果那样就太好了〃 。

第二,工农联盟的可能性。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农民虽然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阶级,但是在1848年革命中,资产阶级对自己的天然同盟军农民的背叛和出卖,已经证明资产阶级再也不可能成为农民的同盟者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同农民的小块土地的利益矛盾会越来越尖锐,后者只能日益成为大资本榨取和吞食的对象,使农民遭受的奴役和贫困日益加深,农民和资产阶级的利益会越来越不可调和;农民由于生产方式的落后性和分散性,他们不能以自己的名义来保护自己的阶级利益。农民和工业无产阶级的关系则是另一种情况。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农民所受的剥削和工业无产阶级所受的剥削,只是在形式上不同罢了。剥削者是同一个:资本〃 ,农民和无产阶级有共同的敌人、共同的利益和要求。只有资本的瓦解,才能使农民地位提高;只有反资本主义的无产阶级的政府,才能结束他们经济上的贫困和社会地位的低落。农民和无产阶级的境遇、地位和利益的共同性是工农联盟得以建立的可靠基础。不仅如此,随着无产阶级的崛起、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深入发展和展开,农民会日益认识到无产阶级才是彻底革命的阶级,只有无产阶级才能真正代表他们的利益。这样〃农民就把负有推翻资产阶级制度使命的城市无产阶级看作自己的天然同盟者和领导者〃 。

4。对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策略的论证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无产阶级政党的策略原则作过专门论述。这些原则的正确性,在1848年革命中得到了有力的证明。马克思恩格斯先后在《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告同盟书》等论著中,围绕保持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独立性,把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这一不断革命的根本策略原则,进一步对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策略作了系统的论证。

             









       第二章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历史趋势的探索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的同时,也着力于政治经济学研究。1843年下半年,马克思开始政治经济学研究;1844年初,恩格斯发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第一块基石。自此之后,一直到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正式出版,马克思实现了劳动价值论上的科学革命和剩余价值理论的伟大发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部奥秘,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动规律和历史趋势作了科学分析。

一、马克思经济学科学探索的历程

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最初成果

从1843年10月开始,马克思在巴黎研究政治经济学。他系统地阅读了大量的政治经济学文献,其中包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的著作,也包括当时正活跃在欧洲经济学界的著名学者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约翰?雷姆赛?麦克库洛赫等人的著作。与此同时,马克思还研读了恩格斯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到1845年1月离开巴黎时,马克思已写了7本涉及政治经济学原理、政治经济学史、经济史和现实经济问题的笔记。

1845年2月,马克思移居布鲁塞尔后,进一步钻研了大量的有关政治经济学原理和经济史的文献资料。这一时期,马克思在他所写的一系列著作,主要如《神圣家族》(与恩格斯合著)、《哲学的贫困》、《雇佣劳动与资本》、《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和《共产党宣言》(与恩格斯合著)中,都涉及或专门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

马克思在与恩格斯合著的《神圣家族》中,已经改变了原先对李嘉图劳动价值论的异议,对劳动价值论处于由否定到肯定的过渡之中。这一著作对商品价值及其决定问题的分析,已经涉及价值在竞争中的现象形态和在生产过程中的本质规定之间区别的问题,在方法论上初步理顺了价格现象和价值本质的关系。随着唯物史观的创立,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的理解发生了重大转变,1847年发表的《哲学的贫困》,就是这一转变的重要标志。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第一次公开承认了李嘉图劳动价值论的历史功绩,并以李嘉图劳动价值论为理论根据,反对蒲鲁东的价值理论。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中,马克思初步揭示了资本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化的关系。他认为,生产资本的增加,就是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统治力量的增加;随着资本的增加和资产对新的技术、新的生产方法的运用,一方面造成大量的失业者,另一方面又使大批较高的社会阶层中的人被驱赶到工人阶级队伍中来。因此,〃资本增长得越迅速,工人阶级的就业手段即生活资料就相对地缩减得越厉害〃 。

2。马克思对经济学的重新研究

从1850年8月开始,马克思利用大不列颠博物馆收藏的几乎是全欧洲最丰富、最完备的政治经济学著作和资料,再次研究了可能发现的所有的重要的经济学文献。这时,马克思研究的范围不仅涉及政治经济学原理和政治经济学史,而且还包括工业、农业、商业、财政、信用、外贸等应用经济学,以及土地关系史、技术史和发明史等专门学科。到1853年底,马克思写了包括24个笔记本的读书笔记。这些笔记统称为《伦敦笔记》。从《巴黎笔记》到《伦敦笔记》,生动地说明马克思是在与当时政治经济学理论发展的最高成就的〃对话〃中,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优秀的思想遗产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理论研究的新起点的。

从总体上看,《伦敦笔记》对以下四个方面的理论问题作了重点探讨:第一,对货币、信用和危机问题的研究。针对19世纪40年代末欧洲经济学界通货学派与银行学派的争论,马克思研读了大量关于货币和危机问题的理论资料和实际资料,对货币、信用和危机问题作了初步的但却是深入的研究。马克思明确指出:〃即使在实行纯金属流通的情况下,金融货币的数量和它的增减,也同贵金属的流进或流出。。。。。。没有任何关系〃 。他对货币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等职能作了探讨,还对80多位作者关于货币流通问题的论著的有关论述作了摘录,写了《完整的货币体系》手稿。马克思对货币、信用和危机之间关系作了研究,写了短文《反思》。第二,对导致李嘉图学派解体的原因作了研究。马克思对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全面研究,不仅对创建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形成了许多新的见解,而且对李嘉图理论体系的基本矛盾也有了新的认识。第三,对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关系及工人阶级的状况、农业问题作了研究。马克思研究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工资基金理论,强调工会斗争对缓解工人阶级的贫困状况的重要意义;研究了大量的农业经济著作,对土地肥力递减规律的理论失误作了深入的分析,提出农业化学的应用能极大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必将给人类带来美好生活的思想。第四,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经济形态作了研究。马克思不仅研究了古罗马社会、中世纪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各种社会结构,而且研究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社会结构;不仅研究了拉丁美洲的社会经济状况、亚细亚生产方式,而且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仅研究了技术史、工艺史、法制史、风俗史、文化史,而且研究了经济史、社会史;不仅研究了生产力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而且研究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

3。 政治经济学领域的〃革命〃

1856年上半年,英国面临着一场以金融货币危机为特征的严重的经济危机。马克思认为新的危机必将会导致无产阶级革命的到来,他在给恩格斯的一封信中提到:〃我不认为,一场大的金融危机的爆发会迟于1857年冬天〃;在这场〃以前从未有过的全欧规模〃的危机中,〃我不认为我们还能长久地在这里当旁观者〃。他相信,投入革命的洪流,〃'动员'我们的人的日子不远了〃 。为了迎接危机之后的无产阶级革命,马克思开始通宵达旦地总结经济学研究成果,决心为无产阶级锻造一把理论之剑。从1857年7月到1858年5月间,马克思写了一系列的经济学手稿。这些内容丰富的经济学手稿,现在被统称为《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这是马克思从1843年以来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结晶。《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结构作了详尽的论述,对劳动价值论、货币理论、剩余价值论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趋势问题作了科学论述。这些论述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本形成。《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还涉及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的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因而也是探索马克思理论整体结构的内在联系的重要文献。

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写作过程中,马克思对〃五篇结构计划〃作了调整,提出了〃六册结构计划〃。在1859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序言》中,马克思第一次公开宣布了他的〃六册结构计划〃,即〃我考察资产阶级经济制度是按照以下的顺序:资本、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2卷,31页。。马克思强调:〃在前三项下,我研究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分成的三大阶级的经济生活条件;其他三项的相互联系是一目了然的。〃之前,马克思把第一册《资本》分作四篇,即〃资本一般〃篇、〃竞争〃篇、〃信用〃篇和〃股份资本〃篇。〃第一册论述资本,其第一篇由下列各章组成:(1)商品,(2)货币或简单流通,(3)资本一般。前两章构成本分册的内容。〃 《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所涉及的内容只是商品和货币部分。

4。通向《资本论》的道路

从1861年8月开始,马克思打算将第三章〃资本一般〃的内容写成《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二分册。马克思编写的《资本章》写作提纲中,明确地把《资本章》分为〃资本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和〃资本和利润〃三个部分,以及以理论史为主要内容的第四部分。在写作过程中,马克思不断地接触和发现新的理论问题,以至于认为〃要是隔一个月重看自己所写的一些东西,就会感到不满意,于是又得全部改写〃 。这样,到1863年7月,马克思实际完成的并不是论〃资本〃的小册子,而是一部包括23个笔记本的近1400页的卷帙浩繁的手稿,其内容大大超出了原先计划写作的内容。这部手稿现在被称为《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

5。《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出版问世

1865年底,马克思完成《资本论》三卷手稿后,立即投入对第一卷的〃最后加工〃。1866年初,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谈到:〃我正好于1月1日开始誊写和润色,工作进展得非常迅速,因为经过这么长的产痛以后,我自然乐于舐净这孩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31卷,18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资本论》第一卷的定稿工作于1867年3月28日最后完成。4月10日,马克思亲自把手稿送往汉堡。1867年9月14日,《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终于问世!

《资本论》第一卷是马克思在长期参加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掌握大量的实际资料和思想材料、批判地吸收和发展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特别是英、法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创作的一部划时代的巨著。《资本论》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分析,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必然性,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共产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客观必然性。《资本论》不仅是一部政治经济学著作,而且也是马克思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最重要的著作。在《资本论》中,唯物史观不再是假设,而是科学地证明了的原理。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