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合法马克思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顶礼膜拜,认为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企图把马克思主义学说修改成适应自由资产阶级的理论观点。列宁指出他们是一些巧妙地伪装起来的资产阶级思想家,是资产阶级民主派。他们同民粹主义的决裂并不意味着转向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而是转向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针对司徒卢威修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把国家起源说成是永恒的超阶级的范畴,从而否认国家的阶级性,否认反对地主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列宁指出:〃合法马克思主义者〃这种唯心主义和客观主义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是违背社会实际情况的。不能对革命的阶级斗争视而不见,更不能否认和反对。俄国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民主主义者的直接任务〃就是提出真正的斗争口号,也就是说,善于客观地说明这个斗争是一定生产关系体系的产物,善于了解这一斗争的必然性、它的内容、它的发展进程和条件〃 。
    由于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马克思主义者从一开始就坚持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俄国社会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了正确的原则和策略,俄国社会民主主义运动有了很好的开端,也为俄国社会民主党人指明了奋斗目标和历史任务。

2。 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的形成
19世纪90年代末,资本主义在俄国有了新的发展,工人阶级也成了重要的政治力量,是强有力的革命因素。随着社会民主主义工人运动的产生和发展,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者急切希望能在俄国组织统一的工人政党。1898年3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告成立。由于党的成立大会没有制定出统一的纲领、章程和策略,因此没有实现在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统一。党成立不久,党内就出现了一个机会主义派别……经济派。这个派别盲目崇拜自发的工人运动,片面强调经济斗争的意义和作用,否认政治斗争、思想理论和政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醉心于社会改良。这就加剧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涣散和混乱,也助长了党在一些重大的理论、纲领和策略问题上的思想动摇。因此粉碎经济主义,克服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涣散、混乱和动摇的状况,重建一个集中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就成了俄国革命运动最迫切的任务。
列宁对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全面而又系统的论述,回答了俄国工人政党在建党过程中遇到的许多新问题,粉碎了经济派和孟什维克等机会主义派别在建党问题上的错误思想,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列宁的建党理论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特点,其中既有普遍适用的原理,又包含着当时历史条件下俄国的特殊性内容。


3。无产阶级领导权和革命转变论
20世纪初,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焦点,并于1905年1月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确制定革命的策略成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首要任务。列宁在与孟什维克机会主义错误策略作斗争的同时,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实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制定了一种适合俄国国情的正确的革命策略。1905年4月间,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召开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会议制定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策略路线。其要点是: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依靠工农联盟,孤立自由资产阶级;通过武装起义推翻沙皇专制政权,建立工农民主专政;把民主革命进行到底,并不失时机地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而孟什维克在日内瓦单独召开的代表会议上制定了一条与布尔什维克相对立的机会主义的策略路线。他们认为,这次革命不过是西欧资产阶级革命在俄国的重演,革命必须由资产阶级领导,无产阶级千万不能采取革命行动,以免吓退资产阶级,而只能用和平方式来改良沙皇制度,并让资本主义得到充分发展,不要也不能立刻把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这样,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就形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策略路线。这两条策略路线的斗争的焦点是无产阶级要不要掌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其斗争结果决定着俄国民主革命的命运和结局。为了全面阐明布尔什维克的策略路线,彻底清算孟什维克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错误策略,列宁分析了新的历史时期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各自的变化和特点,总结了俄国1905年革命提供的经验教训,写了《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社会民主党和临时革命政府》、《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社会民主党对农民运动的态度》等一系列论著,其中最重要的是于1905年6…7月写的《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一书,该书创造性地提出并阐明了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思想,把马克思主义的民主革命理论大大推进了一步。
列宁把无产阶级为完成民主革命并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而奋斗的原理应用到党纲上,提出了完成民主革命是党的最低纲领,实现社会主义是党的最高纲领的建党学说。这一学说对各国党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列宁关于民主革命及其发展趋势的论述,是把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结合的典范。

4。〃一国胜利论〃与暴力革命
列宁由于发现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联系,而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首先在几个或者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的论断。
1915年,列宁在全面研究帝国主义问题时,发现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列宁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明确指出:〃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 ,而且还发现了这个规律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联系。列宁认为,由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资本主义的各经济部门和各个国家在经济上不可能平衡发展。尤其当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时,这种不平衡更加剧烈,从而使一些国家迅速赶上并超过另一些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实力地位的急剧变化,资本和实力迅速增加的国家,必然要求用战争手段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和瓜分殖民地。而帝国主义战争又使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削弱帝国主义阵营,从而使社会主义革命可能首先在单独一个国家获得胜利。胜利的国家的无产阶级,必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没有无产阶级这一被压迫阶级的专政,便不能消灭阶级。没有各社会主义共和国对各落后国家的相当长期的顽强斗争,便不能实现各民族在社会主义中的自由联合。1916年,列宁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一文中又一次表述了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的著名原理,提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下也只能是这样。由此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 表明无产阶级可以首先在一国发动社会主义革命并胜利地夺取政权,而且在一国夺得政权的无产阶级能够保持住政权。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暴力革命不可避免的学说是针对资产阶级国家说的。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无产阶级专政)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根据一般规律,只能通过暴力革命〃 。这表明了暴力革命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地位。列宁虽然强调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般规律,但他始终没有否认在某些条件下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列宁根据二月革命后出现的较为自由的状况,在《四月提纲》中就规定了革命和平发展的方针,并断言〃在俄国,这个革命可能例外地成为和平革命〃 ,设想较落后的资本主义俄国有可能和平地过渡到社会主义。但七月事变后,俄国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已经结束,俄国革命已经不可能和平发展了。然而,在《国家与革命》中,列宁仍然十分重视恩格斯关于革命和平发展的思想。他强调指出:〃恩格斯非常谨慎,没有束缚自己的手脚。他承认,在有共和制或有充分自由的国家里,和平地向社会主义发展是'可以设想'(仅仅是'设想'!)的〃 。同样,列宁在对待无产阶级革命发展道路问题上,也是非常谨慎的。他并没有排除在一定的具体历史条件下,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当然,这种可能性是否能转化为现实性,则取决于具体的历史条件,取决于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




























 第六章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
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到现实的飞跃,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的胜利,不仅为20世纪上半叶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革命作了榜样,而且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在20世纪初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坚持从俄国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经济文化落后条件下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的探索以及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等领域,列宁都提出了全新的构想。列宁所作的重大理论创新,不但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而且为后来社会主义国家的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一、十月革命胜利对20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意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到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日益尖锐,引起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争爆发后,列宁正确地判断了战争的性质,确定了无产阶级对待战争的态度和战争期间的策略、方针,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使本国政府在帝国主义战争中失败〃等口号。战争的进程不断地激化各国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使各国的革命形势日益成熟。1917年2月,俄国发生了二月革命。这次革命胜利后,俄国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工兵代表苏维埃和以克伦斯基为首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一个国家内不可能长期存在两个政权组织,俄国革命面临向何处去的问题。
1917年4月4日,回到国内的列宁在布尔什维克党的会议上作了题为《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报告,即提出了著名的《四月提纲》,规划了由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的方针和路线。在列宁的方针和路线的指引下,俄国革命深入发展,布尔什维克进行武装起义的时机日益成熟。1917年10月7目,列宁再次回到国内,领导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10月24日下午,武装起义开始举行。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阿芙乐尔〃巡洋舰攻打冬宫的隆隆炮声,震撼了俄国,也震撼了全世界。当晚,全俄苏维埃宣布建立苏维埃政府,政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随后,革命继续向全国发展,到1918年2…3月,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十月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十月革命的胜利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胜利,对20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1。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和解放的新格局
1848年发生过巴黎工人的〃六月起义〃,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这是现代社会两大对立阶级间的第一次伟大战斗。1871年发生过巴黎公社革命,马克思认为这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可是,在上述工人运动或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都缺乏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缺乏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最后都陷入失败。19世纪70…80年代以后,西方一些国家产生了社会主义政党,党领导工人群众展开了斗争。但是在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一些国家的党过分强调资本主义和平地进入社会主义,只注重议会斗争,不重视甚至反对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有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革命的指导,它的结果不仅仅是上述〃六月起义〃和巴黎公社革命式的流血牺牲,也不仅仅是社会主义政党的代表在议会中占有若干席位,而是由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政治上翻身得解放。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转变为现实,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伟大实践证明,从而也提升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水平。因此,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世界各国被压迫人民的解放事业。
在十月革命之后,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1918年8月,日本发生了所谓〃米骚动〃事件;1918年11月德国爆发了革命;1919年3月,匈牙利发生了无产阶级革命;同年4月,德国巴伐利亚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20年在意大利爆发了工人夺取工厂、农民夺取土地的斗争。在整个十月革命胜利后的头50年,世界各国人民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并突破了民族地域的局限而具有了世界历史的意义。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4。十月革命的意义不容诋毁
十月革命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引起了帝国主义和一切代表旧社会的势力的仇恨和恐慌,他们纠集起来污蔑、诋毁十月革命。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以后;对十月革命的攻击、诋毁和妖魔化更加激烈。一些西方和俄罗斯的学者无视历史事实,重弹西方自由派和俄国流亡政治家的老调,从根本上否认十月革命。他们认为;十月革命是各种偶然事件巧合的结果;是历史上的反常现象;是以贪权的列宁为首的一小撮职业革命家搞的阴谋。更有甚者污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是德国的间谍。他们制造谎言,说列宁是经德占区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