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小 平军事谋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邓 小 平军事谋略-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中接过一 盘残棋,跟国民党被俘将领对弃起来,手是,以陈毅。邓小平为一方,以黄 维。吴绍周为另一方,两方战场上的”战将”又重整旗鼓,在棋盘上厮杀起 来。 
…………………………………………………………… Page 126……………………………………………………………

     只有刘伯承未观奔阵,他仍然关心着”兵阵”。他把黄维兵团的“王牌” 军——十八军副军长王元直拉到一边,问道: “你们过了涡河,当然会发现 受了包围。你们当时打算怎样动作?想没想到突围?”刘怕承向来重视作战 经验总结,他不肯放过这样一个大好机会,了解到底自己的运筹指挥,符合 不符合敌我双方的斗争实践。      王元直是国民党军中素称善战的将领,见刘司令员询问,他坦率回答说:  “我当时告诉黄维,我们可能中了刘、邓诱兵之计。我建议趁对方攻势刚刚 合拢,立足未稳,应该脱颖而出,使用十八军为长矛矛尖,刺破口袋底,用 集团滚进战术。很快逃离虎口,庶几尚能有救。但主官犹疑,良机坐失……”      刘伯承的军事造诣极深,听王元直如此说,他唱然而叹: “哦,哦,原 来这样。当时我们南面兵力调动不及,袋口并未扎紧。如你们果真采用此战 法,我们还真不好对付哩!”      此时,在一旁的棋桌上,黄维靠着吴绍周的帮助,寸步不让地跟陈毅司 令员鏖战。邓小平政委在一旁替陈毅出了个高招,黄维、吴绍周输了。      只见黄维一推棋盘站起身来,向邓小平、陈毅深深一揖,笑盈盈地说:  “在下不光在战场上是你们手下的败将,在棋盘上也不是你们的对手。败在 你们这些名将手中,我是心悦诚服,甘拜下风。”      黄维等俘虏暂时住的是农家小院,房东大爷教过几天小学。在农村算个  “圣人”,见刘伯承、邓小平、陈毅与黄维、吴绍周、王元直等作如此交谈、 弈棋,也感慨地说:我这三间草房,来了这么多国共两党将领,真是 “群贤 毕至,寒舍生辉”啊!                             邓政委的十万火急电话      当黄维兵团被包围在双堆集后,蒋介石已经意识到,徐、淮决战的失败 者只能是他了。为力挽狂澜。蒋介石选择了一步险棋,他命令杜聿明率他的 三个兵团撤出徐州,避开共军津浦路防御正面,从徐州西南绕道南下;又命 令刘峙飞返蚌埠,督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再次北犯。企图形成南北对进,攻 击中原野战军侧背,以解黄维兵回之围,尔后一起南撤,保存实力。      当顾祝同奉命去向杜聿明传达蒋介石的旨意后,杜聿明这个蒋介石的得 意门生悲愤地说: “舍坚城不守,使我处于毫无依托的境地,岂不是往共军 的枪口上撞吗!难道军之生死,是可以如此随便轻率的吗?我干不了,让老 头子撤我的职好了!”      蒋介石听完顾祝同的汇报,直拍桌子:”黄埔生也不听我的话了,你们 都不打,我一个人去打!”      杜聿明明知是死路一条,也只能认了。12月1日夜晚,杜聿明派杂牌军 孙元良、李弥两兵团打头阵,以王牌邱清泉兵团殿后,共率27万人马弃守徐 州,向西南奔逃。近 30万人的大撤退,兵荒马乱,混乱异常,人人争相逃命, 车辆拥挤不堪,哪里是撤退,而是被我军攻势吓破了胆的大溃退。      敌人放弃徐州南逃的计划,本是高度 “保密”的,但面临崩溃的军队进 行这样庞大的兵团行动,要做到保密,简直是空想。杜聿明命令部队撤出徐 州后要将火车站的机车、仓库、物资统统炸毁,但负责执行这项命令的指挥 官怕最后走不脱,接命令后未等大部队行动,即 “放枪为号”,立即炸开了, 徐州城顿时一片混乱。而徐州 “剿总”和几个兵团部的官兵,得到撤退命令 
…………………………………………………………… Page 127……………………………………………………………

后,纷纷上街抢购绳索、扁担,强征各种车辆,更闹得满城鸡飞狗跳。这样, 全徐州城的人都知道敌人要逃跑了,我军当然也掌握了这一情况。      根据军委及总前委指示,华野对整个部署立即作了紧急调整,命令所属 十一纵队全力以赴,堵截杜聿明集团。      邓小平目光冷峻地站在总前委指挥部的电话机旁,他知道在徐州西南约 90公里处是永城,要是路上没有阻挡的话,徐州出来的敌人机械化部队也许 几个小时就可以到达。而如果让敌人到了永城,则往西可以分散逃走,往南 则可兜击我军南线部队。邓小平直接要通了永城的电话,他要找豫皖苏军区 司令员。      邓小平先询问了永城我军的守备部队情况,接着简洁地告诉对方,杜聿 明集团正逃往永城及其意图、随后、他提高嗓音,以斩钉截铁的语气,十分 严肃他说道: “我们已命令几个纵队,日夜兼程赶往永城堵截敌人,在大部 队到达以前,如果敌人的先头部队赶到,你们无论如何不能让敌人通过永 城!”邓小平又加重语气说: “打到一兵一卒也不准敌人通过!剩下你一个 人也要顶住!”      永城那边的司令员明白了任务的重要性,坚定地回答:“请邓政委放心! 我们坚决执行命令,打到一兵一卒也不准敌人通过!”      对方的回答使邓小平放心了。虽然他知道那里必将有一场激烈、残酷的 血战,但指挥员的信心是十分重要的。为了缓和气氛也为了使对方增强信心, 邓小平又说: “再重复一遍,增援部队正日夜兼程往你们那里赶去!”      对方又作了一次响亮的回答。邓小平放心了。他最器重的就是在危险中 敢于挺身而出、冒艰险、挑重担的干部。      邓小平非凡的智慧,其十分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极善于在错综复杂、 扑朔迷离的诸多事物中,迅速抓住最主要的矛盾而果断解决。当时,敌我双 方共有140万军队在进行激战,但在敌人从徐州突然西逃的紧急时刻,邓小 平知道就在永城那个小小的地方,永城军分区那支小小的部队,就可能产生 影响整个战局的重大作用。所以,作为淮海前线总前委书记的邓小平才打破 了平时由参谋人员与下级联系的程序,也超越了层层指挥机构,亲自向一位 军分区司令员直接交待任务,使军分区司令员了解责任的重大、任务的艰巨, 立即率领部下去英勇作战。这支部队果然没有辜负邓小平的信任与重托,终 于顶住了敌人先头部队一天多的猛然进攻,直到增援的大部队到达,挡住了 敌人西逃的去路,对整个战役起了关键作用。                            生擒徐州 “剿总”副司令      我军对溃逃的敌军实行平行追击,多层拦击,多处兜捕,经过三天追击, 终于在12月4日拂晓,将杜聿明所率的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全部 合围在徐州西南130华里的陈官庄地区。两天后,孙元良兵团力图突围,被 我军全歼。      杜聿明早知是死路,然而蒋介石坚持命令,他只能如此。黄维没有救成, 现在他自己也被包围了,也需要有人来救他了。可是还有谁能来?白崇禧的 兵调不动,胡宗南的兵调不来,傅作义的兵调不开。蒋介石此刻真像热锅上 的蚂蚁,夜晚连吃4片安眠药都不能入睡。      不过在歼灭黄维兵团的时候,总前委却根据中央的指示,对杜聿明部只 
…………………………………………………………… Page 128……………………………………………………………

围而不打。      当时,蒋介石在中原战场上,连失黄百韬、黄维两兵团;在华北战场上, 平津战役已开始,傅作义所指挥的60多万蒋军,正急忙收缩兵力企图海运南 撤。在蒋军将要南撤而未实行时,毛泽东从全局考虑,让淮海前线与华北战 场部队采取 “围而不攻”或”隔而不围”的办法,互相呼应,推迟攻击,这 表面上的 “缓和局势”,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可以麻痹对方,使蒋介石暂不 海运平律地区军队南下,促使他们下决心在江北苦战硬拼。这样,我军就有 充分的准备时间,以便淮海、平津战役互相配合,达到大量歼敌的目的。      从1948年12月4日杜聿明被围,直到1949年1月10日被歼,整整一 个多月的时间,壮聿明的日子可真的不好过。时间已至隆冬季节,从 12月 20日开始,雨雪交加,气温骤降。合围境内只剩下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不 足20万人,吃、穿、住,均十分困难。蒋介石空运来的食品,时断时续,而 且杯水车薪,因此每一次空投,必引起饥兵疯抢,甚至力争抢食物而打死挤 伤无数。饿慌了的兵士们,见什么,吃什么,连战马都杀了充饥,甚至出现 人吃人状况。      直到1949年1月初,我东北、华北两野战军分割包围傅作义部队,不使 蒋介石迅速决策海运平津蒋军南下的任务已经完成,毛泽东立即命令淮海战 场对敌军发起总攻。      1月6日,我军对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敌人溃不成军,不堪一击。杜 聿明企图突围未成。到10日下午,我军全歼杜聿明集团约20万人,杜聿明 被俘,邱清泉当场被击毙。      至此,声势浩大、规模空前的中原决战——淮海战役宣告胜利结束。                              斯大林称赞淮海战役      在总前委的指挥下,我中野、华野两支主力军队,历时 65天,以伤亡 13。4万余人的代价,歼灭了国民党一个 “剿总”指挥部、5个兵团部、22个 军部、55个师,共计55。5万余人。      至此,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被解放,南线国民党军队遭 到致命的打击,精锐主力已为我军全部消灭,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中心南京已 处在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唯一一场我军在总兵力少于敌军的情况下进行的 大战役。我军是60万,蒋军是80万。但是结果是我军的60万战胜了蒋军的 80万。      淮海战役的结果使远在几千里之外的斯大林——这位率领苏联军民,击 败强大法西斯德国和日本的伟大统帅也为之惊讶,他在记事本上写道: “淮 海战役打得好,60万战胜了80万,世界战争史上少见的奇迹,真是奇迹!”      斯大林后来派来的驻华大使尤金说斯大林派他到中国学习和了解淮海战 役胜利的原因。他说:淮海战役打得好,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奇迹,也是 世界战争史上所少见的。      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更是高兴。毛泽东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名义致电 总前委及华野、中野,说: “如此巨大战绩,皆我人民解放军指挥员与战斗 员,人民解放军与人民群众,前后方党政军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所获得的 结果,特向你们致以热烈的祝贺和慰问。” 
…………………………………………………………… Page 129……………………………………………………………

     直到解放以后,毛泽东还念念不忘,他对刘伯承、邓小平、陈毅说:淮 海战役打得好,好比一锅夹生饭,还没完全煮熟,硬披你们一口一口地吃下 去了。 
…………………………………………………………… Page 130……………………………………………………………

                    十三、雄师过江,喜迎新中国诞生                              蒋介石准备 “后事”      辽沈、淮海、平津等战役消灭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国民党在长江 以北已全线崩溃,其仅存的100多万军队分布在西起新疆、东到台湾的漫长 战线上,再也无力组织系统的防御了。在这种形势下,蒋介石又在美帝国主 义的指使下,玩弄 “和谈”阴谋,妄图以缓兵之计,争取时间,调整部署, 编练新军,妄图借天然屏障长江在江南布防,以期反攻。      1948年12月31日夜,在南京总统府,蒋介石举行了除夕便餐会,招待 李宗仁等40多位国民党大员。便餐很丰盛,但谁也没有胃口下咽。饭后,蒋 介石发表讲话。他说: “现在局面严重,党内有人主张和谈,我对于这样一 个重大问题,不能不有所表示。现在拟好一篇文告,准备在元旦发表。”蒋 介石在 《文告》中说:“处此国家危机,我惟有对我的领导无方引咎自责, 有负国民付托之重,实不胜其惭惶悚栗。”      有的人以为蒋介石要真的退位了,拥蒋派和反蒋派立即展开了争论。蒋 介石憋了半天的怒火终于冲天而出。他大声骂道: “我并不是要离开,只是 你们党员要我辞退;娘希匹,我之愿下野,不是因为共产党,而是因为本党 中的某一派系。”蒋介石有一种心寒的感觉。他原以为在做出一付悲天悯人 的样子之后,他的嫡系、心腹,乃至党内的其他人士会挽留他,以便帮助他 渡过一场危机,给国内和美国人造成一种 “不是蒋介石不愿引退,而是他的 部下、党内的同志们不让他下台”的印象。现在他失望了。他认识到,他若 不下野,国民党内许多人不答应。      在共产党大军压境、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与其在台上度日如年,倒不如 退居幕后,以党领政。蒋介石这样想,于是决定 “引退”,便积极准备“后 事”。      蒋介石下令扩大京、沪警备司令部为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任命嫡 系汤恩伯为总司令,全盘掌握江、浙、皖地区的军事指挥权,建立长江防线, 以阻止解放军渡江。      蒋介石深知江南决难守住,他要选择一个立足之地,以便在实在无路可 走时,还有一处可供栖身之处。他看中了台湾。台湾岛与大陆之间有海峡相 隔,解放军没有海、空军,对台湾构不成威胁。为此,他委任心腹干将陈诚 为台湾省主席,又让蒋经国担任台湾省国民党省党部主任,还把价值3。7亿 美元的黄金、白银密运台湾,以便对台湾进行长期经营。      一切安排妥当后,1949年 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由副总统 李宗仁为 “代总统”。                          毛泽东要邓小平负责渡江战役      还在1948年12月底,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西柏坡就无数次地凝视过 地图,他从南向北,又从东向西,审视着整个中华大地。现在,这张地图上 蓝色的圈圈已经不多了,主要集中在西北和长江以南。对西北地区,毛泽东 并不太挂心,那里胡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