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小 平军事谋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邓 小 平军事谋略-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棋予,这是伟大的胜利。”说到这里,毛泽东激动地站起身来,在地上走 了一圈,对朱德总司令和周恩来副主席说: “刘。邓这次到大别山,他们没 有后方,物资困难,人拖瘦了,脚板跑大了,这代价必须支付,因为代价是 伟大的,要号召全党全军向他们学习。”      而此时—1947年8月30日,刘怕承和邓小平所率的12万大军已经进入 大别山。在经扶县张大湾,刘、邓召开了直属机关连以上干部会,邓小平在 会上作了关于目前形势与任务的报告。      邓小平说: “我们进了大别山,完成了战略任务的第一步,把蒋介石逼 退了一线。党中央说我们是英勇的行动,因为这是把战线推进了1000里。大 别山。伏牛山和鲁西南已形成犄角之势,把蒋介石逼退了。我们挺进大别山, 蒋介石兵力捉襟见时。尾随围攻我们的敌人总共是23个旅,不过15万人, 其中一部分是曾被我歼灭后再补充起来的,要想从其他地方抽调兵力是万分 困难的。我们跨越陇海,敌人错误地估计我们的行动,事后一直尾追我们, 处于被动形势,这就是蒋介石战略上的失败。”      邓小平对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大别山的发展充满了信心。他说: “中原地 方人口4500万,物产丰富,是蒋介石内战中重要的兵库和粮库,我们在这里 夺取了敌人的供给,加强了自己,使敌人的困难更加扩大。这个地方有长期 革命影响,人民受过革命的洗礼。只要我们多打胜仗,方针正确,我们定会 胜利。”      邓小平根据对形势的分析而提出部队的三项注意事项:第一,敌人一定 会趁我立脚未稳,扭住我们,我们一定要站住脚,因为敌人的空子很大,我 们抓住机会歼敌,建立巩固的根据地。第二,北方战士到南方生活不习惯, 学习一个时期就习惯了,要在这里生根。第三,群众未发动,政权未建立, 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如担架、粮袜、供给等,要抽调干部,学会去发动群 众。      关于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大别山地区的具体任务,邓小平指出:第一,放 手歼敌,提高战斗意志,反对怕死鬼。第二,大胆发动群众,走群众路线, 完成土改准备。第三,熟悉风土人情,学会克服困难的本领。      邓小平最后强调说:”重建鄂豫皖解放区任务是非常光荣的,这就成为 
…………………………………………………………… Page 110……………………………………………………………

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一页,我们要有信心,一定站住脚。”      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后,要立住脚,必须重建这块根据地,他们为此 而同敌人展开了反复的。极端激烈而艰苦的争夺战。                                迅速实施战略展开      大别山地区,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就是革命根据 地,群众对红军有深厚的感情。当晋冀鲁豫野战军来到这里时,从一些破旧 的墙壁上还可以隐约看到红军时代留下的标语。但是,由于共产党的军队曾 先后几次退出这一地区,群众受到过反动派的残酯镇压,这次晋冀鲁豫野战 军初来乍到;群众仍怀疑解放军能否站住脚。      我军要重建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就必须分兵占领地方,去,发动群众。 刘伯承和邓小平一再指出:得到群众的信任,是我军到大别山后创建根据地 的首要条件。我军必须为此而大量歼灭敌人,迅速展开,使群众认识到,我 军有能力站住脚。同时,刘,邓又告诉部队,现在毕竟是物换垦移,时过境 迁,群众已经不认识我们了,所以必须在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的同时,用 我们的爱民行动和艰苦朴素的作风,来证明我们是当年的红军。      为了尽快解除群众的顾虑,迅速把群众发动起来,刘、邓大军在集中必 要的兵力以迎击来犯之敌的同时,积极展开了宣传工作,向群众说明我军已 经发展壮大,这次打回来,是在歼灭了敌人100多个旅以后的战略大进军, 我们再不会走了,一定要和大别山人民同生死,共患难,为重建大别山根据 地而斗争。同时,号召部队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联系群众的作风,担 负起打仗、做群众工作、筹集给养等三大任务。      当时,指战员们都背着沉重的粮食。弹药行军,抬着山炮翻山越岭。又 值雨季,身上常常湿透,不少人连草鞋也没有,不得不赤足行军。干部们都 将自己骑的牲口,用来运粮食,驮伤员,并亲自参加抬送伤员。部队在疲劳 的行军之后,还得自己推谷子、春米、做饭、打草鞋、打马掌。由于给养不 能及时得到补充,有的部队曾 20多天下见油盐,甚至只能以清水煮马肉充 饥。尽管这样,大家还是严格遵守群众纪律。刘、邓大军就这样战胜了无后 方作战的种种难以设想的困难,以自己的行动,影响了群众。群众逐渐活跃 起来,与部队亲密合作,同心协力地担负起了重建大别山根据地的任务。      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努力,刘、邓大军在大别山陆续建立了17个县的民 主政权,初步完成了在大别山地区的战略展开。取得了站稳脚跟的第一步。                               多打胜仗,多占地方      当刘、邓大军初入大别山的时候,敌人的主力被甩在淮河北岸,大别山 区敌势空虚。在这种情况下,刘伯承、邓小平率我军迅速实施战略展开,分 遣各部队向预定地区展开。以 3个旅在皖西展开,2个旅向鄂东展开,9个旅 摆在商城、罗山地区,一面牵制敌人,一面就地展开,建立地方政权。      这时,尾追我军的敌人23个旅,也先后过了淮河,压向大别山,以重兵 摆在平汉路东侧,阻止我军向桐柏山、大河山地区发展,以一部分兵力实行 分散 “清剿”,妄图摧毁我军刚刚建立的地方政权,使我军无立足之地。同 时,敌人又以 “国防部长”白崇禧指挥的桂系两个师实行机动,寻找我军主 
…………………………………………………………… Page 111……………………………………………………………

力作战,妄图把我军一举逐出大别山。      为了在大别山这个战略要地不但站得住,而且站得稳,刘伯承和邓小平 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积极寻机歼敌,进一步完成战略展开。我军本着多打胜 仗,多占地方的原则,于9月上旬,在商城以北歼敌一个师,在商城以甫歼 敌一个团,在光山附近打击东援之敌一个师。经过这三次作战,把大别山机 动之敌全部调动到了大别山以北地区,保证了我军在大别山南部的鄂东、皖 西的胜利展开。      此时,党中央和毛泽东为了分散和拖走一部分敌人,减轻大别山的压力, 建议刘、邓考虑 “分出三个旅越(平汉)路西进”。刘伯承和邓小平经反复 研究,认为不妥,因为当时除分遣的部队外,能集结的只有7个旅的兵力, 若再分兵势必不利于聚歼来敌和打开局面,从而也不利于大别山区斗争的坚 持。刘。邓向中央进行了报告。毛泽东复电刘、邓,热情赞扬他们的 “计划 很好”,叮嘱说: “你们手里只有7个旅,不要再分散”,让他们 “按自己 的情况,逐步克服困难,争取胜利”。      10月初,敌人以7个师的兵力,对大别山北部的我军主力进行合击,只 留下少数正规军防守大别山南的鄂东和皖西。刘、邓抓住了蒋军的这个空当, 指挥部队分两路向南突围。刘、邓命令三纵队为突围的东路,向皖西运动, 牵制和拖散蒋军留在大别山南的少数正规军,并争取在那里寻机歼敌:刘、 邓亲率一、二纵队主力、中原独立旅和六纵队一部,共7个旅,为突围的西 路,到湖北东南部寻歼敌人;而大别山北部只留下一、二纵队各一个旅,伪 装成野战军主力,积极迷惑前来合击的蒋军主力。这种用兵及其部署是很巧 妙的,就使得晋冀鲁豫野战军的此举不是单纯的消极突围,而是有反击目的 的积极突围。      事实证明,刘伯承、邓小平制定的这次用兵谋略是相当正确和成功的。      东路三纵队遵照刘、邓关于 “趁敌西调,皖西空虚,迅速回师,放手歼 敌”的指示,立即由商城、固始出发,冒雨兼程回师皖西,果真调走了旨在 大别山北合围解放军主力的战斗力较强的国民党桂系第七师、四十八师。这 两支军队原本的企图是:追踪野战军的三纵队,与原在六安的四十六师和刚 由合肥调至桐城地区的八十八师六十二旅配合,组织对三纵队的合击。当蒋 军的这一合击态势尚未形成,六十二旅尚处于分散孤立状态时,三纵队已按 照刘、邓关于重返皖言音, “歼灭分散薄弱之敌”的指示,集中纵队主力, 于10月9日至10月10日,在六安东南的张家店,全歼了蒋军八十八师六十 二旅,毙、伤、俘敌4000余人。      而由刘、邓所直接率领的西路,则取得了更为辉煌的战绩。                            漂亮的高山铺 “回马枪”      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由一、二纵队主力等7个旅组成的西路军,迅速抵 达长江北岸,在乘虚南下鄂东时,连续攻克新县等重镇,歼灭一个保安团及 乡保武装800人,接着又在柳子港、李家集地区歼灭敌新十七旅大部和五十 二师的一个营。仅10多天的时间,就接连解放了英山、广济、黄梅、武穴、 团风、舒城、庐江等重要城镇,控制了300余华里的江防,形成随时渡江南 下的态势。      蒋介石深怕我军渡江,在大部敌军被阻滞在大别山北麓的情况下,急令 
…………………………………………………………… Page 112……………………………………………………………

由黄安、麻城地区尾随我军的敌整编四十师、五十二师的八十二旅,经浠水 向广济兼程急进,企图向我军侧背进攻。敌人的孤军冒进,正为我军创造了 求之不得的歼敌良机。      10月20日,刘伯承、邓小平果断地决定调整原计划,先歼灭来敌,再 解决棉衣。拟定集中野战军一、二、三、六纵队主力及中原独立旅,共 10 个旅的兵力,在继续采用”拖刀计”的同时,设圈套,给这股敌人杀个 “回 马枪”。经过侦察,歼敌地点选择在广济西北的薪春高山铺地区。      高山铺系东西长10余华里的狭长地带,南北耸峙着两座高山,可谓四面 皆山了,既险要,又便于隐蔽兵力,的确是个捕猎的好战场。这里扼鄂皖咽 喉,自古乃交通要冲。1936年5月,红军三十八军军长高敬亭曾率部500人, 在此重创国民党湖北省第七保安团。      刘、邓决定以一纵队在高山铺地区设置口袋阵,以中原独立旅为诱饵, 诱蒋军进入伏击圈,以六纵队尾敌向东,从其背后插入,封死口袋。但是, 如果敌人一旦发现我军意图,或停滞不前,或改变方向,那么,已到嘴边的 肥肉,就有丢掉的可能。怎么办呢?刘、邓自有办法。      10月24日,敌人已进入浠水,刘、邓诱敌深入的意图已经初步实现, 歼灭敌人的时机已经成熟,各兄弟部队向预定地域开进,构筑工事待机歼敌。 10月25臼,在蕲春东北的漕河镇发现了敌四十师的先头部队。这股敌人, 果不出所料,正是按刘、邓的 “调动”而不停地前进直趋高山铺的。这时, 一纵已到高山铺南岭一线,与一团毗邻,六纵正日夜兼程向高山铺一带汇集。      10月25日晚,敌人的前锋已到清水河。刘、邓派出一批侦察员,穿着 各色各样的便衣,背着 “汉阳造”、“老套筒”一类旧枪,去骚扰敌人,吸 住敌人,搞得敌人一夜不得安宁。26日,天一亮,敌人沿着公路成多路纵队, 灰蒙蒙一片,若无其事地继续前进。我军的侦察员们在公路两旁,打上一阵 冷枪,掉头就跑,然后,再打,再跑。敌人以为不过是几个土共军,并没有 放在眼里,边打边追,毫无顾忌。战士们预伏在大王寨阵地上看得很真切, 一枪不发,让敌人继续往里钻。      中午时分,敌人终于被牵到高山铺、清水河一带,钻进了“口袋”里。 后面拖着长长的尾巴好像一条 “大带鱼”。当敌人先头部队伸到界岭、洪武 垴地区时,立即遭到一纵二旅的坚决阻止。但此时敌人仍然未弄清我军的情 况及意图,只派了两个排去抢山头,想扫清前进的道路。及至后来,在我军 自动火力的猛烈射击下,两个排的敌人全部送命,敌人才恍然大悟,意识到 中了我军的圈套。于是逐渐加大兵力,由一个连、一个营。一直到整团兵力 连续发起冲锋。整整折腾了一个下午,除了留下一堆又一堆尸体外,始终未 能前进一步。      这时,敌人 “武汉行辕”的将军们,还蒙在鼓里,一个劲地打电报给四 十师打气说: “高山铺最多只有共军一个旅,可大胆放心前进。”并派飞机 到上空来助威。绕道先到达蕲春的敌四十师师长李振清,还在报话机上催促 他的部队赶到蕲春去吃晚饭哩!岂知已入 “瓮中”。但狡猾的敌人很快嗅出 了气味不对,天一黑便马上命令部队停止前进,转攻为守,试图伺机突围, 可惜为时已晚,逃不出 “瓮中”了。      晚上,经过长途跋涉赶来的我军六纵队,在敌人后面摆了个马蹄形阵势, 并渐渐合拢,完成了对敌人的四面包围。敌人为了夺路突围,半夜急忙派出 兵力,企图控制来路上的马骑山、李家寨山,哪知几个钟头前曾走过的路, 
…………………………………………………………… Page 113……………………………………………………………

此时已经全堵死了,遭到的是我军的迎头痛击。整整一个夜晚,高山铺至清 水河一带,枪炮声、喊杀声不绝。敌人一度想从二团与一团的接合部打开一 个缺口,逃往蕲春去,但被我军顽强有力地阻止。只得龟缩回去。敌人像一 只关在笼子里的野兽,进行疯狂的挣扎。      刘、邓根据战斗的情况,决定次日9时整发起总攻击。      10月27日凌晨,从报话机中获悉:敌人欲集中主力,预定6时30分开 始向蜈蚣岭、大王寨一线突围,夺路奔往蕲春县城。纵队司令立即决定提前 于6时投入战斗,以打乱敌人的突围计划。6时整,我军向高山铺以南的敌 人发动猛攻,把逼近阵地的敌人一个营打垮,夺占了敌人阵地。敌人不甘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