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升职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升职记- 第2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事实上,对于要不要开授这次的课程龙口内部是存在很大争议,虽然这一次的讲义不但是柳鹏亲自划定了大纲,而且跟其它课程不同,是柳鹏在百忙之余亲自逐字逐段审阅了所有的课程,而且要求讲授的所有一切都有理有据,必须有官方文献的支持。
正因为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课程讲授的东西与现在的大明实在有着太密切的关系,如果泄露出去或许会引发太大的风波,所以在龙口内部也引发了很大的争执,最终还是柳鹏拍板决定进行授课。
效果比丁子杭想象中还要好,他实在没想到这个课程有着如此神奇的力量,以致听课的每一个学员都如同换了一个人一样,对现实对人生对前程对龙口有着全新的看法,他不得不紧急申请要求扩大授课范围,至少要求对全部研习班学员进行授课。
虽然始终贯彻精英主义的小班教学,但是具体的授课范围却是有所不同,有资格学习这门课程只有他们这六个马上就要获得重用的研习生,柳鹏之所以拍板对他们进行授课就是因为他们接下去都是提拔重用的重要干部,必须在任何时候都保持坚定的立场。
现在丁子杭要求对柳飞、朱辉恒这样的少年学员也进行同样的授课,毕竟象柳飞、朱辉恒他们可以说是整个龙口的未来,他们迫切需要坚定而有力的立场,但是柳鹏并没有答应丁子杭的要求,而是要求丁子杭的国史教育必须进一步巩固充实才能向他们这些龙口的未来进行授课,这门课是重中之重,决不能出现任何问题。
毕竟丁子杭准备这门课程才花了几个月的功夫,柳鹏很重视这门国史教育课程,下一步准备整个龙口推广这门课程,彻底解决“我们因何而战”和“我们为何而战”的问题,因此即使多花些时间也在所不惜。
除了国史教育与西学教育之外,李修维在度过最初几天的之后,很快就体会到研习生的珍贵之处,他们不仅仅是柳鹏的秘书与副官,而且还频繁被柳鹏派去督促与解决具体的问题,能接触到方方面面的人与物。
有些时候他们直接被空降到各个单位去,做为单位的一员干部来学习具体的业务,在这段时间他曾经担任过朱桥驿巡防队的副队长参加朱桥镇的秩序重建,并亲手抓到了一名不知趣的小偷。
他经常要在不同的岗位上进行转换,有些时候或许是走路观花,但更多的时候李修维却是乐在其中,他熟悉了很多以前完全没有接触过的岗位,学习到很多书本上根本学不到的经验,而且跟封闭的马停寨相比,他现在才觉得自己找到人生的真正意义!
虽然又忙又累,但是李修维的感觉非常好,他很喜欢这样的生活,虽然有些人不喜欢他这样的空降兵,认为他们只会打小报告瞎折腾,但是他遇到的多数上司、同僚、下级都是热情洋溢,欢迎他们过来一起解决问题,而且他们的到来给每一个部门提供了足够的动力与生命力,让部门一下子有了活力。
李修维觉得自己在这几个月时间学到的一切,有着无法估量的价值,甚至比他过去几十年学到的东西还要多,也只有学到这么多东西,他才能敢到昌邑去上任。


第430章钟羽正

李修维可以称为一位真正的幸运儿,跟他同期的其余五名学员都是龙口体系内部老人的老人,只有李修维虽然资历很浅,却因为有了沈滨的推荐才有资格成为研习生。
事实上,李修维可以说是赶上末班车,他们这批研习生不但马上就能到昌邑去独当一面,而且接下去提拔任用的时候也会优先考虑他们这批研习生。
如果李修维错过了这一次的机会,他以后的晋升之路至少要耽误个三五年时间。
现在柳鹏已经决定进行人事的正规化建设,因此庄调之千里来投因为得到柳鹏赏识就有机会直接独当一面的机会以后很难出现了,柳鹏就是再赏识庄调之这样的人物,也只能给一个研习生的资格而已。
李修维虽然不知道这次机会的珍贵之处,但也认识到这次机会极其难得,每天都是精神饱满地面对所有的挑战,让几位教官对他刮目相看。
与此同时,龙口与昌邑的全面合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双方最初纯粹是出于利益的相互结合,因此接触之中难免有些磨合与矛盾,但是昌邑这边很快就发现跟龙口合作有着莫大的好处。
龙口拥有的资源并不是仅仅局限于几千石米豆或者几百人的巡防队,而是他们已经在任何方面都拥有全面压倒性的优势,就象司徒弄玉提到的卤水,过去昌邑明知地底下有着丰富的卤水资源,只要开采出来就是雪白雪白的精盐,但是却欠缺全面开发的条件。
而跟龙口合作以后,龙口不仅派来了打井队,而且朱子洪这位登州府大名鼎鼎的大盐商也跟了过来,他结合他在黄县的开发经验提供了全套完善的开发方案,一下子就让昌邑县看到了金山银山近在眼里。
金山银山还是比较遥远的存在,但是朱子洪提供的合作方案可以马上吸收几百个劳动力,给几百个家族提供一个生存下去的机会,才是昌邑人最看重的现在问题。
在其它方面,昌邑人也觉得龙口是非常好的使用对象,比方说有一段很长的潍河流经昌邑境内,历史上这里就是通航河段,但是由于禁海的全面打击,潍河长期处于断航状态,而龙口人很快就指出潍河可以全年通航,只要利用好潍河的运力,整个昌邑就能同龙口联成一体。
龙口运来的米豆也在源源不断输入昌邑,而司徒弄玉等县内头面人物与龙口联手经营的钱庄也在做着开业的准备,跟李修维他们的学习一样,钱庄开业也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但是昌邑人现在算是第一次接触到真正的钱庄业,也真正感受到金融业的力量。
因此整个昌邑的情况在很短时间就开始好转,整个昌邑都是一片欢腾气象,昌邑人并没有被这场天灾所打倒,他们以百倍的激情投入到抢种抢收中去,在梦里还惦记着明年的好收成。
跟昌邑不同,现在青州府却是一场人间地狱的场景,孔獐作为青州府推官,一向以为他自己是个心狠手辣的角色,但是看到不断有人倒毙的场景,他也实在受不了这种。
因此他特意来拜访一位青州籍的顶尖缙绅,这位钟羽正钟老爷虽然归隐经年,但却是整个青州府的第一号缙绅,中过进士还做过一任吏科都给事中,在任上有过很多德政,后来为了力争国本而被万历皇帝罢官为民,于是便在老家归隐二十年,可以说是天下知名的人物。最新最快更新
钟羽正本人早已经过了花甲之年,他本人也有些厌倦了朝堂之上的勾心斗角,所以罢官回乡以后一直归隐在乡,地方官员前来拜访一律回绝。
但是他归隐之心再重,对于青州故土仍然有着一份关爱之心,因此不但接见了孔推官,而且一见到孔獐的面就开口说道:“孔四府,老夫这些时候施粥快维持不下去了,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府里能不能给予一点支持?”
推官在府里是第四把手,只低于知府、同知与通判,所以才被钟羽正称为四府,只是钟羽正可以是名动天下的大人物,所以过去根本不把孔獐这个推官放在眼里,现在到了火烧眉毛的时候,他才开口向孔獐求援。
只是孔推官却是连连摇头说道:“钟老,我现在手里哪有多余的米豆?您也知道现在青州府的米豆已经贵到了什么地步?”
听到这,钟羽正不由苦笑了一声,他说道:“我听说了,现在咱们青州府的米价已经涨到了斗米六钱,米价若不是涨到这个地步,老夫何至于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
钟家在青州府也算是郡望之家,贫苦族人甚多,这次大灾一起,钟羽正就在四处筹措粮食开办粥场,现在他已经收容近千族人与乡亲,而且过来投靠钟羽正的族人与乡亲越来越多。
钟羽正虽然是整个青州府首屈一指的缙绅,可是近千张嘴人吃马嚼,他家中的积谷已经到了十分窘迫的地步,因此他才放下脸面向孔獐求援。
只是孔獐马上告诉他更加震惊的消息:“钟老先生,斗米六钱那已经是老皇历了,衡王府现在的米价是一石米要八两银子,若是单买一斗米的话,那要斗米九钱。”
“斗米九钱?”钟羽正倒吸了一口冷气:“这是他们朱家的天下,这是他们大明的天下啊!”
“他们哪里知道这是大明的天下,这是朱家的天下!他们只知道这是衡王府的天下!”孔獐说道:“钟老,您是不是不知道他们衡王府有多胡闹,登州府那边米豆堆积如山,我跟登州府那边联络过了,一石米只要三两银子,而且还是运到咱们青州府的价格,结果衡王府就是不让登州府的米豆进来!”
钟羽正却是毫不客气地说了一句:“一石米要三两银子,哪怕这是运到咱们青州的价格,也不是什么好价钱!”
“我知道不是什么好价钱,但总比咱们斗米九钱要强吧!”
斗米九钱,这已经是不是米价高昂的问题,而是整个青州府要饿死多少人的问题,
虽然钟羽正用尽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是他家中的积谷也不过是千余石而已,只能收容跟自家亲近的族人与乡亲而已,而且也确实快到油尽灯枯的时候了,因此他不由说了一句:“一石米三两银子,还是要饿死很多人啊,不过总比衡王府强一些……这次都是衡王府从中作梗啊!”
“是啊!不知道他们衡王府从哪里翻出来的旧账,说登莱海道米豆不得进入青州府,还说这是孝宗景皇帝的圣旨,这都什么时候,还把这些旧账翻出来干什么,再这么折腾下去,恐怕咱们青州府要生灵涂炭赤地千里!”
“是啊,这样折腾下去,一天恐怕是要饿死几百人!”
“几百人?”孔獐冷笑了一声:“咱们青州府现在已经饿毙了几千人,而且灾情越来越严重,这么胡闹下去的话,恐怕一天非得饿死上千人!”
钟羽正可以说是中国最传统的士大夫,有些迂腐有些过于不近人情,但是不管他的身上有多少缺点,他有着一种天下情怀,所以当年为了争国本才会被削官为民,而今天他又站了起来:“孔推官,我明白你的意思,我会上书朝廷为登州百万生民力争到底!”
“恐怕是来不及了!”孔獐苦笑一声:“我之所以来找钟老相助,就是因为现在衡王府已经从朝廷请来了一道诏旨。”
“什么诏旨?”钟羽正感觉不妙:“难道是?”
“衡王府给朝廷上了一个题本,说咱们青州府虽然遭受大灾但自保不成问题,如果登莱米豆蜂拥而至反而会影响青州府的平粜,所以请朝廷严禁登莱米豆进入咱们青州府。”
钟羽正这才是气愤至极,他大声骂道:“他们姓朱都不爱护这江山,我看这大明迟早要完了,罢了罢了!”
说到这个,钟羽正当即问道:“孔推官,你可知道亓诗教元静初?”
他怕孔獐不知道亓诗教是谁,又赶紧补充了一句:“亓诗教现在是吏科都给事中……”
话说到这已经够了,钟羽正削职为民之前的官位就是吏科都给事中,别看吏科都给事中只是个七品官,这个位置特别显赫。
正常情况,吏科都给事中外调是转任参政、参议,内转则是四品京卿,但外调三品参政算是贬职,内转四品京卿却算是平调。
而亓诗教还是方从哲的门生,现在方从哲当国,亓诗教在朝中自然是如鱼得水,更妙他也是山东人,虽然他是济南府泰安州人,但是这一次百年未遇的大旱济南府也是感同身受,因此钟羽正说道:“我这就修书一封给元静初,让他在朝中活动,咱们山东人对得起大明,大明不能让我们山东人活活饿死啊!”
只是钟羽正的想法虽然很好,可是孔獐却说道:“钟老,等您会把诏旨请下来,恐怕咱们青州府就没什么活人了!”


第431章乱臣贼子狼子野心

现在孔獐所说的,正是青州府眼下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虽然钟羽正出面能直达天听,甚至还能把亓诗教这样的重量级人物都请出来,但问题在于这一切都需要时间,而且需要很多时间,而现在的青州府最缺的就是时间。
钟羽正自己做过吏科都给事中,这是六科之中的第一人,最清楚大明朝的官僚效率到低了什么程度,特别是在万历皇帝懒政的前提下,想要解决青州府的问题,朝堂上至少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才行,而要把朝堂上的命令执行下去,往往又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
青州府等不起!根本等不起!
孔獐说整个青州府已经有好几千人饿死,钟羽正觉得孔獐或许说得有些夸张,但是青州府下面的每个州县只有百来号人饿毙而亡,整个青州府就会有上千人饿死,根据钟羽正掌握的情况,现在青州府每个州县因为这场天灾**死亡的人数远远不止百来号人。
而且灾情正在不断扩大,钟羽正很想力挽狂澜,但是他现在光是救济自己的宗族与乡亲已经快要油尽灯枯,因此他说道:“孔推官,你是一方父母官,这件事得找你解决,如果青州府再饿死人,就是你的责任!”
孔獐听得出钟羽正口中的无奈之意,他当即一脸正气地说道:“钟老,这件事是您的责任才对啊!你可是青州府的第一号缙绅,在现在这个时候,您得担起责任来。”
钟羽正在这上面说不过孔獐,他当即问道:“我该怎么担起责任来?”
孔獐当即说道:“现在已经有人在诸城高密一带囤积了两万石米豆准备随时接济我们青州府,但是您也知道现在衡王府这么一闹,这两万石米豆就根本不敢进来了!”
孔獐说到这,语气一下子变得自信起来:“现在只有钟老出面,青州官民才敢把这两万石米豆运进来!我之前派人从小清河运粮进来接济青州官民,结果船才刚到了羊角沟,就立即被衡王府的校尉扣下来,到现在别说船上的粮食,就连运粮的商船都没拿回来。”
孔獐这话说得半真半假,他企图经羊角沟从小清河运输粮食是有这么一回事,但是孔獐虽然出面哄骗别人这么干并一起把船开到羊角沟,但他自家的两条粮船却故意掉在了后面,一见风头不对马上就逃回了昌邑,根本没受多少损失,只不过衡王府的校尉出面在羊角沟把船扣下来也是不争的事实。
“不用说有人在高密囤积了两万石粮食,你就直说了吧,登州的黄城柳柳黄城!”钟羽正毕竟是做吏科都给事中的人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