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第5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7—9月初,参加斯摩棱斯克交战(1941),在交战进程中箝制德军大量兵力,予德军重大杀伤,并协同方面军其他军团和兵团,打破了德军统帅部企图从行进间突向莫斯科的计划(参见莫斯科战役)。10月,参加维亚兹马—布良斯克战役。德军在亚尔采沃以北和叶利尼亚西南突破西方面军的防御,其突击集团进至维亚济马地域,使第19集团军兵团和部队陷入德军重围。他们在艰苦条件下,继续坚持顽强的防御战斗,箝制了大量德军。10月中旬,集团军部分兵团和部队突围奏效,且战且退,撤至莫扎伊斯克防线。经过整编,于1941年11月改编为突击第1集团军。

    1942年4月,第19集团军在卡累利阿方面军坎达拉克沙战役集群基础上重新组建。最初编有步兵第104、第122师,海军陆战第77旅,滑雪第4旅和两个独立坦克营。

    1944年9月前,在库洛斯湖到列伊斯科耶湖一线担任掩护坎达拉克沙方向。在此期间,集团军兵团和部队对德军山地第20集团军作战。1944年9月初,第19集团军(下辖5个步兵师)利用斯维里河—彼得罗扎沃茨克进攻战役的战果和随之出现的有利态势,转入对德军山地步兵第36军的进攻。集团军兵团和部队向坎达拉克沙和克米耶尔维方向追击退却德军,沿途粉碎德军阿拉库提集团,并于9月底在纳鲁斯卡河、翁卡莫湖地段进抵苏芬国境,就地转入防御。卡累利阿方面军和北方舰队在佩特萨姆—希尔克内斯进攻战役中全歼德军之后,第19集团军于11月调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预备队,移驻格罗德诺和比亚韦斯托克郊区。

    1945年1月底转隶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集团军在该方面军编成内,参加东波美拉尼亚战役(1945)。2月24—25日,在方面军主要突击方向担任进攻突破德军的防御,保障近卫坦克第3军进入交战。顺利发展进攻,并与近卫坦克第3军协同作战,重创德军第2集团军。3月5日,进至克斯林(科沙林)以北波罗的海沿岸,对分割德军东波美拉尼亚集团起了重要作用。尔后,集团军与近卫坦克第1集团军、第70集团军和波罗的海舰队所属兵团协同作战,歼灭德军格但斯克集团,并于3月28日攻占海港重镇格丁尼亚。4—5月初,在但泽湾西岸实施封锁和歼灭德军集团的战斗,并协同突击第2集团军,肃清沃林、乌泽多姆和吕根诸岛之敌。“五·九”胜利日,集团军在海耳(普齐格尔—内龙)沙咀接受德军投降。

    第19集团军许多兵团和部队因战功卓著荣获勋章,其中不少兵团和部队被授予荣誉称号。数万名官兵因在战斗中英勇善战,并发挥了军人技能,被授予勋章和奖章。

    历任司令:1941年6—9月为科涅夫中将,1941年9—10月为卢金中将,1941年10—11月为博尔金中将,1942年4月—1943年5月为莫罗佐夫少将,1943年5月—1945年3月为科兹洛夫少将(1944年2月12日晋升为中将),1945年3月至战争结束为罗曼诺夫斯基中将。

名师劲旅 '苏联'第20集团军

    1941年6月在奥廖尔军区首次组建,隶属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最初编有步兵第61、第69军,机械化第7军,步兵第18师,炮兵、工程兵和其他直属部队。

    1941年7月2日,转隶西方面军,部队尚未集结完毕,即在白俄罗斯投入对德军的防御战斗。7月6日,集团军所属机械化第7军参加了方面军在奥尔沙以北对德军实施的反突击。7月中旬以前,集团军所属兵团和部队在奥尔沙和鲁德尼亚地域坚守防御地区,并箝制了进攻斯摩棱斯克的大量德军。7月下半月至9月初,集团军参加斯摩棱斯克交战(1941),交战进程中,其兵团和部队与方面军其他军团和兵团协同作战,顽强阻击,实施连续反冲击和反突击,箝制敌优势兵力,使其遭受重大损失,从而打破了德军从行进间突向莫斯科的计划。9月,第20集团军各兵团为掩护多罗戈布日方向,在亚尔策沃以南进行顽强的防御战斗,10月参加了维亚兹马—布良斯克战役。此次战役中,德军在亚尔策沃以北和叶利尼亚西南突破西方面军防御,其突击集团进至维亚济马地域,因此使第20集团军陷入德军合围。集团军在极为艰苦的情况下,继续进行顽强的防御战斗。集团军部分部队突围奏效,且战且走,撤至莫扎伊斯克防线。1941年10月20日前,集团军野战领率机关被撤销,其所属兵团和部队补充了方面军其他兵团和部队。

    1941年11月,第20集团军在利久科夫上校指挥的战役集群基础上再次组建。下辖步兵第331、第352师,步兵第28、第35、第64旅,独立坦克第134、第135营。

    12月1日前,第20集团军在莫斯科以北集结完毕,转隶西方面军。12月,在方面军右翼部队编成内参加克林—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进攻战役(1941),战役进程中,与第16、第30集团军、突击第1集团军协同作战,重创德军第3、第4坦克群主力,将德军向西击退90—100公里,驱至拉马河、鲁扎河一线地区,并收复许多居民地,其中包括沃洛科拉姆斯克城。1942年1月,集团军各兵团和部队在沃洛科拉姆斯克和沙霍夫斯卡亚方向实施突击,突破德军拉马河地区预有准备的防御,继续追击退却德军,于1月底进抵格扎茨克东北地域。此次进攻的经验丰富了苏联的战役法,即在主要方向大量集中兵力和兵器,并将其巧妙运用于冬季作战。集团军进攻地带宽20公里,在8公里的突破地段上集中了主要兵力兵器:步兵70%以上、火炮、迫击炮87%、坦克100%,从而保障了在主要方向对德军造成2—3倍的优势。1942年8月,参加了对德军勒热夫—瑟乔夫卡集团的进攻战役。尔后直至1943年3月,集团军与其他军团和兵团协同作战,防御勒热夫—维亚济马基地。3月上半月,集团军所属部队参加了勒热夫—维亚济马战役(1943)。1943年3月13日至7月22日,担任方面军第二梯队,负责维亚济马以西和西南一线地区的防务。尔后至1944年4月,留作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加里宁方面军和列宁格勒方面军预备队。

    1944年4月,第20集团军被撤销。集团军野战领率机关用以组建波罗的海沿岸第3方面军野战领率机关,其所属兵团和部队转隶其他集团军。

    苏军统帅部高度评价第20集团军官兵的勇敢精神和战斗技能。集团军所属步兵第100、第153和第161师,因作战有功并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首批改称近卫步兵师。集团军有数万名官兵因战功卓著、出色完成指挥部赋予的各项战斗任务并发挥了高度的军人技能,荣获勋章和奖章。

    历任司令:1941年6—7月为列梅佐夫中将,1941年7—8月为库罗奇金中将,1941年8—9月为卢金中将,1941年9—10月为叶尔沙科夫中将,1942年3—9月为列伊捷尔中将,1942年10—12月为基留欣少将,1942年12月—1943年1月为霍津中将,1943年1—3月和8—9月为别尔扎林少将(1943年4月28日晋升为中将),1943年3—8月和9月为叶尔马科夫少将,1943年9—10月为洛帕京中将;1943年11月—1944年4月为古谢夫中将。

名师劲旅 '苏联'第21集团军

    1941年6月在伏尔加河沿岸军区第一次组建。战争开始时,第21集团军下辖步兵第63、第66军、机械化第25军、炮兵和其他部队。

    1941年7月—9月,先后在西方面军、中央方面军(7月30日起)和布良斯克方面军(8月25日起)编成内,在西部方向同德军进行攻防战斗。所属兵团和部队在顽强的防御战斗中,阻击罗加乔夫和日洛宾城下敌优势兵力的进攻,并参加斯摩棱斯克交战。

    9月2日,转隶西南方面军,在其编成内参加基辅战役(1941)。集团军所属兵团和部队在皮里亚京和苏梅以南地域进行激烈的防御战斗。集团军虽陷入德军重围,仍顽强坚守既设阵地,箝制大量德军,后于9月下半月,在普里卢基地域突围成功,撤至普肖尔河,由此调往阿赫特尔卡地域整补。直至1942年5月12日,第21集团军占领别尔哥罗德以东沿北顿涅茨河防御,尔后在方面军编成内,参加了哈尔科夫交战(1942)。

    7月,编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9月28日起为顿河方面军),自始至终参加了斯大林格勒会战(1942—1943)。集团军所属兵团和部队在克列茨卡亚和谢拉菲莫维奇地段坚决扼守顿河左岸。1942年10—12月,集团军部队在西南方面军主要集团编成内,参加斯大林格勒城下反攻。集团军兵团和部队与坦克第5集团军协同作战,进攻当日(11月19日)即突破德军防御战术地幅,保障了坦克第4军进入突破口。尔后,集团军顺利发展进攻,与方面军其他军团协同作战,完成了对斯大林格勒城下德军重兵集团的合围。1943年1月10日至2月2日,在围歼德军被围集团时,在顿河方面军主要突击方向担任进攻,与其他集团军协同作战,胜利地完成了分割、歼灭和俘敌任务。斯大林格勒会战中,第21集团军在准备、实施突破德军防御和冬季昼夜连续进攻方面取得了丰富经验。全体官兵因战功卓著,并发挥了高度的军事技能,1943年4月,第21集团军改称近卫第6集团军。

    1943年7月,第21集团军在预备队第3集团军基础上进行第二次组建。下辖:步兵第61军(步兵第51、第62和第119师)、步兵第63、第70、第76、第95和第174师。

    7月末,由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预备队转隶西方面军,并在其编成内参加斯摩棱斯克战役(1943)。战役第一阶段担任方面军第二梯队,第二和第三阶段进入交战,在其主要突击集团编成内实施进攻,突破德军坚固设防的防御阵地,保障了近卫坦克第2军进入突破口。集团军继续发展进攻,与近卫坦克第2军、近卫第10集团军和第33集团军协同作战,强渡杰斯纳河和索日河,重创德军第4集团军,战役结束时,攻占了巴耶沃和列宁诺地区。1943年10月末,第21集团军所属兵团和部队转隶第33集团军,其野战领率机关调往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预备队,11月,将步兵第99和第102军归其建制。

    1944年4月28日,转隶列宁格勒方面军,5月在罗普沙和泰齐(列宁格勒西南)地域集结待命。6月初移防卡累利阿地峡谢尔托洛沃、别洛奥斯特罗夫地域。6月10日起,参加维堡战役(1944),进攻前,集团军编有步兵第30、第97、第109军和第22筑垒地域。集团军在方面军主要突击方向,沿维堡公路两侧难以通行的地形实施进攻,连续突破敌三个坚固的筑垒防御地带,并与第23集团军、空军第13集团军、波罗的海舰队协同作战,重创芬军“卡累利阿地峡”集群,6月20日日终前,在空军第13集团军所属兵团和波罗的海舰队支援下,攻克敌要塞和重要交通枢纽——维堡。尔后,为全歼芬军曾转战于卡累利阿地峡和维堡湾诸岛。维堡战役中,集团军全体官兵连战皆捷,为使芬兰退出战争创造了条件,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944年9月苏芬停战协定缔结后,第21集团军移防纳尔瓦方向,担任芬兰湾南部海岸防御,11月转隶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

    1945年1月起,编入乌克兰第1方面军,并参加桑多梅日—西里西亚战役(1945),与近卫骑兵第1军协同作战,对歼灭西里西亚德军起了重要作用。集团军在塔尔诺维茨(塔尔诺夫斯凯—古雷)和奥珀伦(奥波莱)方向从方面军第二梯队进入交战,利用方面军第一梯队在布列斯拉夫利方向进攻的有利态势,纵深迂回德军西里西亚集团,并与其他集团军共同作战,使德军遭受合围威胁,迫使其开始退却。1月末,协同第59集团军各兵团,攻占栋布罗瓦采煤区重镇——卡托维采和凯尼希斯许特(霍茹夫),并肃清了西里西亚工业区的德军。3月,第21集团军在上西里西亚战役(1945)中顺利作战,战役进程中,协同近卫坦克第4集团军和第59集团军,围歼了德军奥珀伦集团5个师。尔后,顺利发展进攻,进至布雷斯劳(弗罗茨瓦夫)西南苏台德山前地带。在1945年布拉格战役中,5月7日在施特里高(斯切戈姆)和特鲁特诺夫方向转入进攻,突破德军防御,重创德军第17集团军部队,5月10日攻占伊莱姆尼采和亚罗梅日地区,着手接收开始投降的德军。

    卫国战争年代,集团军有数万名官兵因在战斗中表现勇敢顽强,并发扬了英雄主义精神,荣获勋章和奖章。许多兵团和部队获得勋章和荣誉称号。

    历任司令:1941年6—7月为格拉西缅科中将,1941年7—10月为库兹涅佐夫上将,1941年7—8月为叶夫列莫夫中将,1941年8月和1941年10月—1942年6月为戈尔多夫少将,1941年8—9月为库兹涅佐夫中将,1942年6—10月为丹尼洛夫少将,1942年10月—1943年4月为奇斯佳科夫中将,1943年7—10月为克雷洛夫中将,1943年10月—1944年2月为茹拉夫廖夫中将,1944年2—4月为什韦佐夫中将,1944年4月至战争结束为古谢夫上将。

名师劲旅 '苏联'第22集团军

    1941年6月在乌拉尔军区组建,直属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最初编有步兵第51、第62军,炮兵和其他直属部队。

    6月底,开进波洛茨克地域,7月2日转隶西方面军。集团军所属兵团和部队尚未完成集结和展开,即于7月9日在伊德里察、德里萨和维捷布斯克地区投入对德军第16集团军和第3坦克群进攻兵团的战斗。尔后,在大卢基方向参加了斯摩棱斯克防御交战。此次交战进程中,第22集团军6个步兵师在280公里正面上与德军进攻的16个师(包括3个坦克师和3个摩托化师)进行激烈阻击战。在德军优势兵力突击下,被迫退却。集团军顽强扼守每一有利地区,多次对德军实施反突击,英勇奋战,捍卫每一寸土地。德军虽在第22集团军所属兵团的火力杀伤和反冲击下遭致重大损失,但仍继续进攻,并于7月16日在涅韦尔以西合围了步兵第51军,7月20日占领大卢基。7月21日,第22集团军所属兵团把德军驱逐出城,在涅韦尔地域对其反复冲击,使步兵第51军突围奏效,撤向涅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