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齐王征发全部兵员,并遣使至齐国以东的琅邪国(都东武,今山东诸城),假说吕氏发动变乱,愿请琅邪王赴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北临淄故城)面商大事。琅邪王刘泽赶往临淄,被齐王扣留。齐王遂派遣使者强征琅邪国全部兵员,与齐军一并西征。齐王首先西攻济南国,同时致书各诸侯王,历数吕氏罪状,以示起兵灭吕之决心。相国吕产等闻齐王举兵,遣灌婴率军迎战。灌婴兵至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古荥镇),屯兵据守,并派人通告齐王与诸侯,约定静待吕氏变乱,联合诛诸吕。齐王即将大军屯于齐国西部边境,待机而动。

    是时,吕产、吕禄虽控制着京师,但内惧周勃、刘章等,外有齐、楚军西进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地区),更惧灌婴反戈一击,欲等灌婴与齐军交战后动手。朝内斗争日趋白热化。丞相陈平忧虑诸吕残暴,联络周勃共谋诛吕氏。吕产得知齐王与灌婴联合,急欲入宫,挟持太子。周勃、陈平即通过负责典掌皇帝符节的襄平侯纪通,手持信节,诈称皇帝有令,让太尉统领北军,使周勃进入北军营垒。又命郦寄等诈劝吕禄交出北军将印,离京赴赵国就职。

    周勃控制北军后,丞相陈平又命朱虚侯辅助周勃夺得南军兵权。周勃以朱虚侯严守军门,同时令干阳侯曹窟转告统率宫门的禁卫军卫尉,不准相国吕产进入殿门。吕产虽得悉灌婴与齐王协议灭吕,但尚不知吕禄已交出北军兵权,准备入未央宫发动政变,被禁卫军阻止在殿门前。周勃拨给朱虚侯刘章1000多士卒,追杀吕产。周勃遣人分头逮捕诸吕男女,捕杀吕禄,其余人亦不分老少一律处斩。

    诸吕之乱已平,齐王收兵,灌婴率军回长安。闰九月,经诸大臣谋议,迎立刘邦中子代王刘恒为帝,是为孝文皇帝。诸吕之乱的乎息,使西汉避免了一场大规模战乱。

中国战争 汉武帝后期农民起义

    汉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南阳(郡治宛县,今河南南阳市)等地爆发的农民起义作战。

    汉武帝刘彻继位后,北攻匈奴、南击百越、西击大宛、东攻朝鲜,在拓展疆土的同时,亦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竭力加强中央集权,强化对劳动人民的压迫与控制。武帝后期,繁重的徭役赋税,苛刻的刑法律令,加上连年自然灾害,以致出现了“民力屈,财力竭,因之以凶年,寇盗并起”(《汉书·西域传》)的社会危机现象,到天汉二年,终于形成了颇有声势的农民反抗浪潮。起义以南阳、楚、齐及燕、赵之间地区最为剧烈,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附近亦时有发生。其中著名的有南阳的梅免、百政;楚地的段中、杜少;齐泰山(郡治奉高,今山东泰安市东北)、琅邪(郡治东武,今山东诸城)一带的徐勃;燕、赵之间的坚卢(或称昆卢)、范主等几支义军。起义队伍大者数千人,小者数百人,他们举兵攻打城邑,夺取武库兵器,释放囚犯,诛杀郡县官吏,所到之处,给郡县官府以沉重打击。武帝遣御史中丞、丞相长史前往各郡县监督地方官吏镇压无效,再遣直指绣衣御史范昆,暴胜之、王翁孺、江充等分赴各地发兵镇压,在有的大郡一次斩杀义军达万余人。但义军余部仍散而复聚,坚持斗争。其后,武帝又采取招抚与武力镇压并举的方略,才勉强将起义镇压下去。

    点评:这次农民起义作战,加剧了西汉末年社会矛盾,成为西汉王朝由盛转衰的。

中国战争 汉武帝平戾太子乱

    汉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七月,汉武帝刘彻以丞相刘屈■击平戾太子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的作战。

    是年,汉武帝在甘泉宫(位于今陕西淳化西北甘泉山)避暑养病,太子刘据因涉嫌巫蛊之罪,遭直指■衣使者(专行督察贵戚、近臣的皇帝特使)江充陷害,又不得面见武帝申辩,遂于七月壬午(初九)用少傅石德计,使人诈称皇帝使者,征发皇家马廐步卒、射手及长安宫卫士,打开武器库,分发众人,捕杀江充等人,以致长安城中一片混乱。汉武帝使人召见太子。使臣不敢入长安,即回奏太子已反。武帝勃然大怒,即命丞相刘屈■发兵捕斩。并亲自从甘泉宫返回建章宫(位于未央宫西,长安城外),颁布诏书征调三辅(地区名。汉武帝太初元年,即前104年改左、右内史、主爵都尉为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总称为三辅,辖今陕西中部地区)各县之兵,并诏命各地二干石以下官吏皆归丞相统辖,准备击平太子之乱。刘据闻讯,假传圣旨,赦免囚徒,命少傅石德,门客张光分别统辖;同时,强行武装长安市民数万人,迎战丞相大军。双方在长乐宫西门外经五日激战,死亡数万人。庚寅(十七日),太子兵败,逃至湖县泉鸠里(今河南灵宝西部与陕西交界外之泉里村)。八月辛亥(初八),被官兵包围,自缢而死。

中国战争 河南之战

    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在西汉与匈奴的战争中,汉车骑将军卫青率军夺取河南(今黄河河套南内蒙古伊克昭盟一带)地区的远程迂回作战。

    元朔元年,匈奴骑兵先后袭掠辽西(郡治阳乐,今辽宁义县西)、渔阳(郡治渔阳,今北京市密云西南)、雁门(郡治善无,今山西右玉城南)等地。二年春,又袭掠上谷(郡治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渔阳,杀掳吏民干余人。

    在匈奴连续袭掠西汉东部边郡的情况下,汉武帝刘彻采取胡骑东进,汉骑西击,避实就虚之作战方针。令卫青收复河南地和秦长城,以保卫边郡和京师长安的安全。卫青率精骑出云中(郡治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过西河(今山西、陕西、内蒙古之间黄河)向西迂回,再度北河(今内蒙古乌加河),直插高阙(今内蒙古狼山中部计兰山口),又转军向南,对游牧于河南地区的匈奴白羊王、楼烦王部实施包围和突袭。白羊王、楼烦王北逃。汉军共斩首2300余级,俘虏3000余人,获牛羊百余万头。遂取河南地。又渡北河,破匈奴蒲泥、符离二部,尽取河北漠南地。

    战后,西汉在河南建朔方郡,令苏建发10万人修筑朔方城(今内蒙古杭锦旗北),并修缮了秦蒙恬所筑长城及障塞。还从内地移民10万至朔方,充实边防。

    点评:河南之战,汉军取得前所未有的大胜,首先得自汉武帝积极主动的战略部署。当匈奴军逞威于西汉东北边境时,他不为局部的失利所牵制,毅然采取避实就虚的战略,奇袭防御空虚的河南地,从而牢牢把握厂战争的主动权。其次,此次取胜,还得益于远程奔袭和大迂回战术使用的成功。卫青、李息率领精锐骑兵,敢于孤军深入,大胆地从匈奴白羊、楼烦二王与有贤王辖区中间的缝隙中穿过,行军千余里,切断了白羊、楼烦与匈奴腹地的联系,然后迂回包抄,直达陇西,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此外,汉军的胜利,还与白羊、楼烦二王所部人马不多、战斗力较弱有关。此战,双方投入的兵力不多,规模亦不为大,但它在汉匈战争史上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西汉收复了战略要地河南及秦蒙恬所筑长城,使得汉朝的北部边防线更往北推移辛黄河沿岸,为长安增添一道屏障,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匈奴对关中地区的直接威胁。

中国战争 河西之战

    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在西汉与匈奴的战争中,汉对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匈奴进行的两次纵深突袭作战。

    汉武帝刘彻对匈奴发起战略反击后,先后取得了河南、漠南之战的胜利(参见河南之战、漠南之战)。匈奴单于和右贤王远遁大漠以北,河西仅存休屠王、浑邪王等部,势孤力单。汉武帝抓住有利时机,发起河西之战。此役分为春、夏两次作战。

    二年春,汉以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精骑万人,由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出发,涉狐奴水(今甘肃石羊河),历五国,转战六天,过焉支山(今甘肃山丹东南之大黄山),向西北挺进千余里。大败休屠王、浑邪王部,杀折兰王、卢胡王,俘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斩获8900余人,汉军损失十分之七(参见第一次河西之战)。

    同年夏,为进一步歼灭匈奴有生力量,完全控制河西走廊,汉武帝令霍去病与合骑侯公孙敖率精骑数万,由北地(郡治马岭,今甘肃庆阳西北)出发,分两路进攻河西匈奴。霍去病率部渡黄河,经沙漠南缘,迂回至居延泽(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西过小月氏(今甘肃敦煌市南湖镇阳关遗址西南),转向东南,攻至祁连山(今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西北),大败酋涂王。降俘6500人。斩首3万余。汉军亦伤亡十分之三。另路公孙敖部因迷失方向未能参加作战(参见第二次河西之战)。

    为策应霍去病作战,郎中令李广、卫尉张骞率骑兵万余,从右北平(郡治平刚,今辽宁凌源西北)出发,进击左贤王。李广率4000骑北进数百里,因张骞部未能按时出发,被左贤王4万骑包围,军士皆恐慌,李广命其子李敢率数十骑冲击匈奴骑兵队伍,以鼓舞士气;并将骑兵列成圆阵御敌,匈奴进攻,则弓弩齐发。激战终日,汉军箭矢将尽,李广手持强弩“大黄”,连续射杀匈奴裨将数人,缓解了匈奴的进攻。战至次日,汉军死伤过半,匈奴也伤亡很大。时张骞率万骑赶到,左贤王解围北撤,完成了牵制左贤王部的任务(参见李广、张骞击匈奴左贤王之战)。

    战后,伊樨斜单于怒浑邪王、休屠王惨败,欲召至单于庭诛之。二王恐,乃向汉求降。休屠王悔,浑邪王遂杀休屠王,并其众,共4万余人降汉(参见霍去病迎浑邪王降汉之役)。西汉将降众分置陇西、北地、上郡(郡治肤施,今陕西榆林市南鱼河堡)、朔方(郡治朔方城,今内蒙古杭锦旗北),云中(郡治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五郡塞外,称五属国。此后,陇西、北地和河西地区少有匈奴攻掠,遂减戍卒之半。

    点评:此战,西汉采取大骑兵集团大纵深迂回,远程奔袭、连续突击等战法,使匈奴措手不及,受到歼灭性打击。霍去病之所以在数月之间连败河西匈奴军,除了归功于汉武帝用兵河西战略决策的英明之外,还得益于下述约诸多因素。首先,四军的作战时机选择恰当,战术运用巧妙。匈奴历来多在秋高马肥之时用兵作战,而汉军由于马匹有粮草饲养,故骑兵的作战并不完全受到季节的影响,春、夏两季皆可出击。此次,汉军在春季作战之后稍事休整,随即发起第二次进攻,这种连续作战的方式突破了匈奴骑兵的作战常规,完全出乎匈奴的意料之外,因而能取得出敌不意、攻其不备的良好效果。其次,汉军统帅英勇、将士能战,具有强大的战斗力。霍去病于漠南战役中脱颖而出,此次出战河西,是他第一次独立领兵作战。这位年轻的主帅,一向具有剽悍勇猛的战斗作风,不畏艰险,不怕强敌,作战时“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这不能不极大地鼓舞汉军的士气,激励他们英勇奋战。汉军广大将士的英雄主义行动和高昂的斗争精神,为夺取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第三,汉军注意区分主要敌人和胁从分子,分化瓦解敌对势力。河西历来是多民族的聚居区,在匈奴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之下,民族矛盾一直比较尖锐。霍去病在两次河西之城中,都注意利用匈奴内部的矛盾,坚持“舍服知成而止”山的政策,只要敌军表示归眼便赦而不问,而把汀击的目标集中在拒不归服、坚持反抗的一小部分顽敌身上。第一次进军河西时过遫濮部落而不战,皋兰山下的废战也只抹杀“锐悍者”而不残无辜等,都是“舍服知成而止”政策的具体表现。这不仅对分化瓦解敌军、夺取战争的胜利,起到了相当的作用,而且还对河西各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使浑邪王的数万部众在后来归降了汉廷。河西之战使汉匈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此役使匈奴继失河南地后又丧失河西,其统治西部地区的根基便被彻底拔除了。此后,匈奴不仅在与汉朝争夺西域的斗争中长期陷于被动的地位,同时也在经济上遭受重大的损失。

中国战争 呼韩邪单于击握衍朐鞮单子之战

    汉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十月,匈奴呼韩邪单于击握衍朐鞮单于于姑且水(今蒙古翁金河)北的作战。

    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虚闾权渠单于死。郝宿王刑未央使人召见诸王议立。未至,颛渠阏氏乘机联合其弟左大且渠都隆奇立右贤王为握衍朐鞮单于。单于初立,杀戮刑未央等,并罢免虚闾权渠之子弟近亲。虚闾权渠之子稽侯珊未能继位,逃奔其岳父乌禅幕(原为乌孙,康居间之小国国王,后率众归降匈奴,居住于匈奴左地)。神爵四年,乌桓袭击匈奴东部边境的姑夕王,劫获大批人口而归,单子极为恼怒。姑夕王恐单于降罪,遂联合乌禅幕及左地(左贤王管辖的领地)贵人共立稽侯珊为呼韩邪单于,于同年十月,发左地兵四,五万人,西击握衍朐鞮。呼韩邪单于率军抵姑且水北。尚未交战,握衍朐鞮的军队先行败退。握衍朐鞮向其弟右贤王借兵不得,怨恨自杀。左大且渠都隆奇逃奔右贤王,部众皆归降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遂留住单于庭(今蒙古乌兰巴托)。

中国战争 湖县之战

    东汉建武三年(27年)正月,赤眉农民起义中,赤眉军击败东汉邓禹军于湖县(今陕西潼关东)一带的作战。

    建武二年十二月,困处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的赤眉20万大军被迫撤离长安东归。刘秀乘机屯兵新安(今河南渑池东)、宜阳(今河南宜阳西),并遣偏将军冯异率军西至华阴(今陕西华阴东)阻击赤眉。次年正月,赤眉军击败冯异,冯异退至湖县。是时,奉刘秀之命进击赤眉的邓禹,因“惭于受任无功”(《资治通鉴》卷四十一),率部至湖,邀冯异共同迎战赤眉。冯异认为赤眉军尚强,应放其过去,东西夹击才能获胜。邓禹及其部将邓弘邀功心切,急于迎战。邓弘率部与赤眉军大战整日,赤眉军佯败弃辎重退走,车上尽装泥土,仅用豆子覆盖在表面,邓弘军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