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第4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向上兵力兵器的广泛机动,以及能在冬季艰难条件下通过高山峻岭的英雄气概和忘我精神。

世界战争 '一战…A'奥古斯图夫战役

    1915年2月7日—2月26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西北方面军第10集团军与德国第10和第8集团军在东普鲁士对实施战役,又称东普鲁士战役,在德国文献中称为马祖里湖区冬季交战。

    德军统帅部将1915年战局的重心从法国战场转移到俄国战场后,计划以第10和第8集团军的兵力(超过15个步兵师和1。5个骑兵师)向俄军右侧实施深远迂回。拟用突击集团从北、西两个方向实施两面夹击,围歼在希莱嫩西南170公里正面上展开的俄国第10集团军(11。5个步兵师和2。5个骑兵师,司令为西韦尔斯将军)。2月7日德第8集团军在奥古斯图夫方向对俄军左翼(南翼)发起进攻,翌日德第10集团军向韦尔日博洛沃和苏瓦乌基方向上的俄军右翼(北翼)实施迂回突击。德军这两个集团军的进攻出乎俄军统帅部的意料。2月14日前,德国第10集团军突击集团迂回到了西韦尔斯集团军右侧,迫使其步兵第3和第20军东撤。俄军左翼各步兵军在雷克、赖哥罗德地域顽强抵抗,阻止了德国第8集团军的前进,但因交通线受到来自东北方向的威胁,而不得不撤往沿博布尔河构筑的阵地。在俄第10集团军总退却时,步兵第20军(4个不满员步兵师)陷于困境,在进行顽强的防御战斗中被围困于奥古斯图夫森(在奥古斯图夫东南)。该军的顽强的抵抗阻止了德军进攻达10天之久,使俄国第10集团军的主力得以撤至利普斯克—奥索维茨要塞一线。德军向东南方向进攻的道路被封锁了。

    点评:此占,德军企图歼灭俄第10集团军的计划未能实现。俄第10集团军在奥古斯图夫战役中的顽强战斗使德军统帅部向俄国西北方面军实施深远迂回的总计划遭到了破产。

    作战地图

世界战争 '一战…B'边境交战

    1914年8月21—25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与英法联军在法国东北部发生的边境交战。

    德国战争计划规定,德军进攻军队经过比利时和巴黎西部地区对法军主力实施迂回,以达成围歼法军主力的目的。德军的主要集团(第1、第2、第3、第4、第5集团军,共22个步兵军和后备军,7个骑兵师)根据这一计划,沿比利时领土推进,8月21日前出到布鲁塞尔和隆维地区。德军统帅部(最高统帅德皇威廉二世)要求按既定的战争计划继续进攻。英法联军的主力(法第3、第4、第5集团军,英远征军,共22个半军,7个半骑兵师)在盟国最高统帅部修改了作战计划之后,于8月21日前推进到埃坦、蒙梅迪、梅济耶尔、迪南、那墓尔、沙勒罗瓦、朗德勒西一线。按照法军总司令霞飞将军的命令,英法联军按离心方向转入进攻。第3集团军向隆维、阿尔隆方向,第4集团军向讷夫沙托方向实施主要突击,任务是歼灭德军第4、第5集团军。向北进攻的法国第5集团军和在蒙斯、苏瓦尼方向作战的英军应牵制敌北方集团(德国第1、第2、第3集团军),并保障从北面实施的主要突击。法国第1、第2集团军的任务是在梅斯以南作战,牵制可能威胁法第3、第4集团军翼侧的德军。

    双方力图通过进攻完成任务,这就导致在阿登地区和桑布尔河与马斯河之间地区的大规模的遭遇交战(沙勒罗瓦交战)。8月22—25日阿登交战过程中,法国第3、第4集团军被德国第5、第4集团军击败,被迫向凡尔登和马斯河退却。8月21—25日沙勒罗瓦交战中,德军第2集团军强渡桑布尔河并先于法国第5集团军展开,并将其击退至出发地位。德军第3集团军从东面逼近马斯河,对法国第5集团军构成了合围的威胁,迫使它于8月25日前撤退到菲利普维尔以南地区。8月23—24日德军第1集团军在蒙斯地区把英国远征军击退到勒卡托、康布雷一线。右翼法军两个集团军(第1、第2集团军)企图从8月14日起在洛林地区发起进攻。8月17—19日,他们到达萨尔布尔(萨尔堡)、韦尔加维尔、欧龙地区,于8月20日同转入进攻的德军第6、第7集团军遭遇,8月27日被击退至默尔特河。

    点评:在宽230余公里的正面展开边境交战的结果,使德国掌握了法德战场上的战略主动权。英法联军在凡尔登以北全线失利,被迫南撤。但是德军最高统帅部过高估计既得战果,错误地认为法军已被击溃。鉴于德军第8集团军在东普鲁土与俄军作战(参见东普鲁士战役)中遭到严重失败,德军统帅部于8月26日开始从西线的右翼抽调2个军和1个骑兵师派往东普鲁士,从而削弱了德军在法国主要进攻方向上的突击集团。这时,联军统帅部先后重新部署了撤到埃纳河和马恩河的各集团军,大大加强左翼,从而为联军转入反攻并取得马恩河战役胜利创造了条件。

    交战中双方在军队指挥,组织警戒、侦察和通信联络等方面都犯了严重错误。由于这些错误,结果在崎岖不平的阿登地区双方突然遭遇,一些部队擅自放弃阵地,暴露了友邻翼侧,使友邻被迫撤退。法军后卫作战成功:保障了部队撤退,并巧妙进行防御战斗。德军进攻时同样缺乏必要的侦察,因此有时迟疑不决,也末组织对法军的迅猛追击。

    作战地图

世界战争 '一战…D'达达尼尔海峡战役

    1915—1916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联军于1915年2月19日—1916年1月9日实施的一次战役,又称加利波利半岛战役。

    此次战役目的是,控制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占领土耳其首都君土坦丁堡(伊斯坦布尔),迫使土耳其退出与德国联合的战争。英法两国竭力先于俄国夺取战略上极其重要的这2个海峡。英国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是达达尼尔海峡战役的倡议者。最初计划规定,英法联合舰队用舰炮火力逐次摧毁土军海岸炮连和要塞,扫除海峡水雷,并突人马尔马拉海,攻占君土坦丁堡。德土联军统帅部获悉英法准备达达尼尔海峡战役后,遂将土耳其第1、第2集团军的部队从博斯普鲁斯海峡地区调往达达尼尔海峡地区,使要塞炮兵和岸炮连的火炮数量增至199门(包括150—355毫米炮175门),布设了10道水雷障碍(375个水雷),以加强海峡海岸防御。在达达尼尔海峡入口两岸配置了外围炮兵连(26门火炮),往后配有中间炮兵连(85门火炮),在查纳卡累地域配置了内防炮兵连(88门火炮)。达达尼尔海峡北岸的筑垒阵地部署了第1集团军(司令官德国利曼·冯·桑德斯上将)第3军的部队,南岸部署了该集团军第15军的部队。

    1915年2月中旬,英法联合舰队(司令官英国卡登海军上将)集结在利姆诺斯岛穆德罗斯湾(战列舰11艘,战列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4艘,驱逐舰16艘,潜艇7艘,飞机运输舰1艘)。联合舰队在大口径炮方面比土耳其岸防炮显居优势(234—380毫米炮92门,102—191毫米炮190门),2月19日开始炮击外围炮兵连。由于土军进行强有力的火力反击,英法联合舰队又因实施面积射,故长达6个小时的炮击效果甚微。随后实施的炮火突击也未奏效。为了达成战役目的,盟军把集结在达达尼尔海峡地区的联合舰队全部兵力(战列舰17艘,战列巡洋舰1艘,驱逐舰16艘,飞机运输舰1艘)都投入了战役。3月18日,联合舰队在德罗贝克海军上将指挥下(卡登海军上将已被撤换),重新试图突入达达尼尔海峡,但仍未成功。于是,决定放弃单纯使用海军作战的方案,而实施陆海军联合战役:由登陆兵夺取加利波利半岛和达达尼尔海峡地区的筑垒工事,以保障舰队突人马尔马拉海,然后从陆上和海上实施突击,攻占君士坦丁堡。英法远征军在亚历山大(北非)向登陆地域出发的准备工作既暴露又进展迟缓,致使敌军得以判明战役意图,并采取措施加强了达达尼尔海峡地区的防御。土耳其统帅部组建了第5集团军(6个师,司令官为利曼·冯·桑德尔斯将军),并将原第1集团军在达达尼尔海峡地区设防的兵团编入其建制。4月25日,盟军登陆兵(81000人,178门火炮)在英国汉密尔顿上将指挥下,开始在加利波利半岛南端的塞迪尔巴希尔(主要兵力)、卡巴泰佩角(辅助兵力)、库姆卡莱角和萨罗斯湾(佯动兵力)登陆。敌人进行了顽强抵抗,盟军主要兵力和辅助兵力在头两天战斗中损失1。8万人,夺取了不大的登陆场(纵深1—1。5公里),为了扩大登陆场,英国统帅部决定实施第二批登陆兵登陆。英国从本土向加利波利半岛增调了约12。7万人。8月初,军队增至12个师。于8月6日夜间在苏夫拉湾实施登陆(1万人)后,英法联军转入进攻。到8月10日,土军(14个师)阻止了英法联军的进攻。战斗中,英法联军损失约4。5万人,大体相当于土军的损失。英法联军的8月失利,很大程度上促使了保加利亚决定与德国结盟参战,也是丘吉尔辞去海军大臣职务的原因。1915年底,由于德奥联军和保加利亚军队在巴尔干战区顺利进攻,塞尔维亚军队被击溃,以及出现了希腊倒向德国一方的威胁,迫使盟军停止了达达尼尔海峡战役,将军队(14。5万人,1。5万匹军马和400门火炮)撤到希腊,以加强萨洛尼卡远征军。

    点评:争夺达达尼尔海峡的斗争持续了259天。参加战役的有英军49万人、法军8万人、土军70万人。在战斗过程中,英国伤亡和失踪11。97万人,法国2。65万人,土耳其18。6万人;英法联合舰队损失战列舰6艘,土耳其损失1艘。达达尼尔海峡战役的失利是由于英法统帅部的错误造成的。他们不按约定与俄国陆海军实施协同动作,而企图独自夺取两海峡和土耳其首都(协约国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战役最初企图,即仅用舰队兵力夺取达达尼尔海峡和君士坦丁堡,其本身就欠妥当。英法联军统帅部低估了敌方的防御能力,忽视了战役准备的隐蔽性和第一批登陆兵登陆的突然性;第二批登陆兵登陆又过于迟缓,使敌方在此之前建立了强有力的防御。德土统帅部巧妙使用陆军、海岸炮兵和抗登陆水雷障碍,以及德国舰队在海上交通线上的有效作战,都是英法在达达尼尔海峡战役中失利的主要原因。达达尼尔海峡战役经验迫使人们重新探讨有关准备和实施攻占海防筑垒地域的方法,制定出准备和实施登陆战役的新方法。联军唯一成功的是,他们在撤退时无一伤亡,堪称杰作。

    作战地图

世界战争 '一战…D'东普鲁士战役

    1914年8月17日—9月15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期,俄军西北方面军(司令官为日林斯基将军)在东普鲁士对德军第8集团军实施的一次进攻战役,又称马祖里湖战役。

    1914年8月上旬,应英法军指挥部的再三请求,俄军没有完成动员和集结就开始了进攻,以粉碎德军主力对法国的进攻。战役的直接目的是歼灭德国第8集团军(14。5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近1000门火炮;司令官为普里特维茨将军,自8月23日起为兴登堡将军)和攻占东普鲁士,为尔后进攻西里西亚创造条件,以减轻德军对西线的压力。

    根据方面军指挥部的企图,连年坎普夫将军的俄国第1集团军(6。5个步兵师、5。5个骑兵师、火炮492门)应当从北面向马祖里湖地区实施迂回突击,以吸引德军主力;萨姆索诺夫将军指挥的第2集团军(11。5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火炮720门)应当从西面对该区实施迂回突击。切断其向维斯瓦河的退路并歼灭之。,当面德军企图依托坚固工事并利用铁路运输系统,实施机动防御,迟滞俄军进攻。

    8月17日,第1集团军的3个步兵军袭击东普鲁士,揭开了进攻的序幕。8月19日德国第1军在施塔卢珀嫩的战斗中被击退。次日,在贡宾嫩—戈乌达普一线俄国第1集团军遭德第8集团军主力反击,俄军右翼一度被击退,但中路粉碎德第17军的正面攻击,德军遭到失败,开始向西撤退。这就造成了追击和彻底歼灭德国第8集团军的有利条件,但是8月21—22日第1集团军按兵不动,坐失战机。该集团军后来的进攻又相当缓慢,而且没有与第2集团军会师,而是向柯尼斯堡方向推进,致使德军摆脱了打击,第2集团军开始孤军作战。

    德军指挥部利用了俄军两个集团军之间的缺口,并从截获的俄军明码电报中得知他们的行动计划,于是在8月21日命令部队停止退却,24—26日,新任德第8集团军司令兴登堡和参谋长鲁登道夫利用发达的铁路网,重新部署部队,留下由2个师组成的屏护队牵制俄第1集团军,调遣第8集团军的几乎全部兵力去攻打8月20日越过边界的俄国第2集团军。其具体计划是:以第20军另2个师正面牵制俄军中路第13、第15、第23军,而以主力实施两翼夹击,由第1军对乌兹达乌实施主要突击,攻歼俄军左翼第1军后,向俄军中央3个军的后方发展进攻;由第17军、第1预备军对俄军右翼第6军实施辅助突击,得手后向俄中央3个军侧后发展进攻。26—27日;德第17、第1预备军在比绍夫斯堡以南地区与俄第6军遭遇并将其击退;第1军遭俄军顽强抵抗;遂假借俄第1军军长名义命令俄军撤退;第20军诱敌深入,且战且退,撤至坦嫩贝格设防固守。第2集团军丧失了第1集团军的支援和配合,经两天激战,德军击退俄第2集团军两翼部队,而对其中路3个军形成包围态势。28—29日,俄第13、第15军和第23军第2师在坦嫩贝格以东科穆辛森林地区被围歼,被俘9。5万人,伤亡3万人,损失火炮500门;萨姆索诺夫自杀。

    此后,德第8集团军迅速北调,得到来自西线的近卫预备军、第11军和第8骑兵师的加强后;企图以第1预备军、第11、第20和第17军发动正面进攻,以第1军和近卫预备军分别从两翼实施迂回突击,围歼俄第1集团军。俄军大本营决定在第1和第2集团军之间的中间地带组建第10集团军,用于保障第1集团军左翼,并命令第1集团军坚守马祖里湖以北地区,以牵制德第8集团军,使其无力支援奥军。9月6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