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第1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历五年(770年),王翊至藤州,任容州刺史、容管经略使后,拿出私财,召募健将,并以官爵为诱饵,不过数月,杀义军将领欧阳珪。接着,亲赴广州,向岭南节度使兼广州刺史李勉请求援兵,以收复容州。李勉认为容州失守已久,义军正强,难以取胜,如若速攻,只能自败。故而不愿出兵,仅答应向诸州发布牒文,扬言发兵1000支援王翃。王翃又与义州刺史陈仁璀、藤州刺史李晓庭等结盟,企图会攻义军。王翃募兵3000余人,经过一系列准备后,于大历六年三月,藏匿了节度使不让其用兵的牒文,向义军发起进攻。双方交战大小百余次,梁崇牵等70余名义军将领被俘,数万义军被击破;余部转移到数百里外,容州终被官军占据。王翃乘胜派其将张利用、李实等,分兵袭击西原义军,又攻占郁林(治石南,今广西贵县东南)等州。

中国战争 六道兵讨王承宗之战

    从唐元和十一年(816年)正月至十二年五月,唐廷命令河东、幽州、义武、横海。魏博、昭义六道兵进讨王承宗的一场旷日持久战斗。

    王承宗降附唐廷后,虽上章表谦恭,而内心无忌惮。元和十年,官军征讨吴元济时,王承宗就与李师道联合多次向皇上献章表,为吴元济罪行开脱。六月,王承宗派人刺杀宰相武元衡,朝廷下诏谴责王承宗罪恶,绝其朝贡。十一月,宪宗诏发振武兵2000人,会同义武军征讨王承宗。十二月,王承宗纵兵四掠,幽、沧、定三镇深受其害,争相上表请讨承宗。宪宗准备下诏进讨,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张弘靖提出,平淮西和王承宗两役并兴,恐国力所不支,请集中兵力平息淮西叛乱,然后再征讨王承宗。宪宗没有采纳这个正确建议。

    十一年正月,宪宗制令削去王承宗官爵,命河东等六道进讨。尚书右丞同平章事韦贯之屡次进言请求先取吴元济淮西叛军,然后再征讨王承宗,并以德宗建中年间征讨魏博节度使的经验教训为例,陈述利害关系,宪宗仍然不听。时过七个月,征讨王承宗的各路官军互相观望,并不前进。唯独昭义节度使郗士美率精兵压其境。八月二十六日,郗士美在柏乡(今属河北)杀王部千余人,俘虏千余人,筑三营垒环绕柏乡。随后,幽州节度使刘总、魏博节度使、义武节度使都先后与成德兵交锋,略有小胜。直至元和十二年五月,六镇征讨王承宗,兵力10余万人,战线数千里,既无统帅,相距遥远,期约难一,经历二年功绩甚微。千里运送粮草,牛驴死亡十分之四、五。刘总占领武强(今河北武强东)后,引兵离本境仅5里便留屯不进,朝廷每月还要支付15万缗钱费用。宰相李逢吉等有识朝士纷纷向宪宗进言,应集中兵力先取淮西,等淮西叛乱平息再回取王承宗部,这样做比较便当。宪宗犹豫再三,采纳了这个正确意见。罢除河北行营,六路大军各回其镇。征伐王承宗宣告结束。

中国战争 刘黑闼起兵反唐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七月至八月,原河北农民起义军首领窦建德部将刘黑闼起兵反唐的作战。

    七月,窦建德被杀于长安后,其藏匿民间的旧将惧怕唐官吏追杀,高雅贤、王小胡、范愿、董康买、曹湛等人共推刘黑闼为首领,聚众百(一说百余)人,准备为窦建德报仇,起兵反唐。十九日,刘黑闼率众袭占漳南县(今河北故城东北)。二十二日,唐命淮安王李神通为山东道行台右仆射;率兵征讨。八月十二日,刘黑闼等攻陷鄃县(今山东夏津),唐魏州刺史权威、贝州刺史戴元祥联兵拒战,失利战死。刘黑闼尽收其器械及余众千余人(一说千人),窦建德旧部也多归顺,刘黑闼拥众2000,于漳南筑坛祭奠窦建德,自称大将军。唐高祖李渊诏发关中步骑3000,命将军秦武通、定州总管李玄通率军征讨,又命幽州总管李艺引兵会剿。二十二日,刘黑闼攻陷历亭县(今山东武城东北旧城东),杀唐屯卫将军王行敏。原窦建德所署深州刺史崔元逊和数十名同党伏甲士于车上,复盖禾于上,直入深州(治安平,今属河北)府衙门,伏兵呐喊跃出,杀唐刺史裴晞,归顺刘黑闼。刘黑闼势力大增,唐在河北的统治受到严重威胁。

中国战争 刘黑闼攻唐河北之战

    唐武德四年(621年)十月至十二月,原河北起义军首领刘黑闼率军攻占河北、河南各州,击败唐各地守军的作战。

    四年九月,刘黑闼率军击败唐淮安王李神通和幽州总管李艺后,兵势大振。刘黑闼传檄黄河两岸,号召窦建德旧部和民众反唐。十月,刘黑闼军攻陷瀛州(治河间,今属河北),杀唐瀛州刺史卢士叡。观州(今河北东光、阜城一带)人执其刺史雷德备,以城降于刘黑闼。毛州(治今河北馆陶)百姓董灯明等杀刺史赵元恺,响应刘黑闼。十一月十九日,刘黑闼军攻占定州(治安喜,今河北定县),唐总管李玄通被俘后自杀。二十七日,杞州(治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周文举杀刺史王文矩,归附徐园朗。十二月初三,刘黑闼攻陷冀州(治信都,今河北冀县),杀刺史麴稜。刘黑闼将兵数万进逼宗城(今河北威县东),驻守宗城的唐黎州总管李世勣见其来势汹汹,遂弃宗城退保洺州(治永年,今河北永年东南)。刘黑闼率军追击,于十二日大败其军,杀步卒5000。十四日,洺州土豪翻城响应,刘黑闼进入洺州城。十七日,刘黑闼军攻陷邢州(治龙冈,今河北邢台)、赵州(治平棘,今河北赵县);十八日,克魏州(治贵乡,今河北大名东北),杀唐魏州总管潘道毅;十九日,陷莘州(治今河北莘县);二十四日,进占相州(治安阳,今属河南),擒刺史房晃,唐右武卫将军张士贵突围而逃;继而南取黎(治今河南浚县东北)、卫(治卫县,今河南淇县东)二州。这样,经半年作战,刘黑闼军尽复窦建德故地。又遣使北连突厥。颉利可汗派俟斤宋邪那率突厥骑兵援助,刘黑闼军势益盛。五年正月,刘黑闼自称汉东王,改年号为天造,仍都于沼州。恢复窦建德时文武百官的职位,设法行政均效法窦建德,唐朝在河北的统治受到严重威胁。

中国战争 龙尾陂之战

    唐中和元年(大齐金统二年,881年)三月,京城四面诸军行营都统郑畋率部在龙尾陂(今陕西岐山县境)击败黄巢宰相尚让的一场战斗。

    是年初,唐僖宗李儇到达四川成都,组成流亡小朝廷,发布诏令,号召天下藩镇出兵收复京师,任命凤翔节度使郑畋为京城四面诸军行营都统。郑畋奏以泾原节度使程宗楚为副都统,前朔方节度使唐弘夫为行军司马,积极进行复辟准备。对此,黄巢深感不安,便派大齐太尉兼中书令尚让、京兆尹王播率义军5万攻打凤翔。郑畋命行军司马唐弘夫伏兵龙尾陂,并亲自领兵数千,多张旗帜,在高冈疏阵以待。尚让等人以为郑畋一介书生,轻敌冒进,鼓行而前,不按行军队列递进,结果中了埋伏,2万多名大齐军将士葬身马尾陂下。

中国战争 滦水谷之战

    唐开元二年(714年)七月,在唐与契丹、奚等之战中,并州长史薛讷为收复营州(治今辽宁朝阳市)率军进攻契丹,在滦水谷(今河北承德地区滦河山谷)中伏被歼的作战。

    营州为唐东北边防重镇,被契’丹攻占后,唐始终图谋收复。开元二年正月,寄治于渔阳的营州都督听人传说:靺鞨、奚等部落很想降唐,只因唐不建营州,无所依投,若唐重建营州,则相率归附。并州长史、和戎、大武等军州节度大使薛讷听信传闻后,奏请进击契丹,复置营州。玄宗亦因冷陉之败,欲伐契丹,拒绝了群臣姚崇等的谏阻,于二十五日命薛讷率军进讨。七月,薛讷与左监门卫将军杜宾客、定州刺史崔宣道等率兵6万,经檀州(治密云,今属北京)进击契丹。宾客认为:盛夏时节,士卒着铠甲执兵器,携军需粮草,深入敌境,难以成功。薛讷急于击灭契丹,继续率军前往。行至滦水山峡中,契丹伏兵齐发,前堵后截,并从山上向下攻击,唐兵大败,死者十分之八九,薛讷与数十骑突围得免。宣道率后军,闻前军战败,亦退走。薛讷归罪于宣道和李思敬等人,玄宗下令斩杀此二人。敕薛讷免死,消除其官爵,赦宾客。

    点评:此战,是中国战争史中伏击战的典型战例,薛讷轻敌冒进,疏于警戒,以致中伏被歼,契丹利用有利地形,预设伏兵,以逸待劳,攻其不备,是以获胜。

中国战争 洛阳、虎牢之战

    唐武德三年(620年)七月至次年五月,在唐统一战争中,秦王李世民率军于洛阳、虎牢(今河南荥阳汜水镇西)地区,各个击破郑帝王世充、夏王窦建德军的战略决战。

    战前,割据洛阳的王世充乘唐军与刘武周割据势力在河东(今山西境)交战之机,扩展势力范围,夺取河南地区许多州县;自称夏王的河北起义军领袖窦建德,占据河北大部州县,与唐、郑成鼎立之势。唐灭刘武周后,唐高祖李渊为统一天下,于武德三年七月命李世民率军东征王世充,并遣使与窦建德言和,争取其中立。又派太子李建成率军驻蒲坂(今山西永济西南),以防突厥南犯。王世充获知唐军来攻,急从各州镇调选骁勇至洛阳,分守坚城;加强襄阳(今属湖北)、虎牢、怀州(治河内,今河南沁阳)等地守御,自率步骑3万准备迎战唐军;又暗中联系突厥,以求突厥出兵,牵制唐军。

    唐军东至新安(今属河南)后,李世民遣陕州道行军总管罗士信率前军进围慈涧(今洛阳西),自率步骑5万继至。王世充被迫弃慈涧退守洛阳。鉴于洛阳城坚,重兵守备,短时难以攻下,李世民决定先扫清外围,然后攻城。于是令行军总管史万宝自宜阳(今宜阳西)进据龙门(今洛阳南),潞州行军总管刘德威自太行进围河内,右武卫将军王君廓至洛口(今巩县东北)断敌粮道,怀州总管黄君汉自河阴(今孟津东北)袭破回洛城(今偃师北),自率主力屯于北邙山(今洛阳北),连营进逼洛阳,待机攻城。至四年二月,经7个月外围作战,唐军先后攻占龙门、回洛城、洛口等要地,截断其虎牢至洛阳粮道,计退汴州(治浚仪,今河南开封)东道援兵,切断了洛阳的外向联系;同时在邙山、谷水(今洛河支流涧水)等战斗中,屡败王世充军,俘斩众多。显州(治今沁阳)、尉州(治今尉氏)、管州(治今郑州)等数十州相继降唐,唐军乘势包围洛阳。此间,突厥处罗可汗督军分道南犯并州(治今太原西南)、原州(治今宁夏固原)、延州(治今陕西延安城东)等地区,威胁唐军中原作战。李渊一面令加强北方各战略要地防御,遣使谋退突厥军,一面令利用渭水、黄河转运物资,保障前线供给。

    唐军围攻洛阳,旬余不克,将卒疲惫,总管刘弘基等请求班师,李渊也密令撤兵。李世民力排众议,并派人说服李渊。唐军转入围困洛阳,城中粮尽。王世充继续遣使向窦建德求救。窦建德根据去年十一月中书舍人刘彬建议,恐唐灭郑后危及自己,决定实行联郑抗唐,待机灭郑,进尔夺取天下之策,于三月率军10余万西援洛阳,连克管州、荥阳(治今荥阳)等地,进屯成皋(今荥阳汜水镇)之东。此时突厥颉利可汗为策应王世充,再次率军南犯并州、石州(治今山西离石)等地。在此严重形势下,李世民采纳宋州刺史郭孝恪等人建议,决定中分麾下,以齐王李元吉、将军屈突通等继续围困洛阳,自率步骑骁勇3500人为前锋,抢占虎牢要地,阻遏窦军西进,相机破击,一举两克之(参见虎牢之战)。此时,李渊继续调整北方防务,阻击突厥颉利军,又征巴蜀军增援洛阳,以夺取中原作战胜利。窦军与唐军相持月余,交战失利,将士思归,加之后方粮运被抄袭,军心涣散。窦建德欲乘唐军草料将尽,牧马河北之机袭击虎牢。李世民遂将计就计,于五月初一牧马干余匹于河渚,以诱窦军。次日,窦军果然全部自板渚(今荥阳北黄河南岸)西出,布阵而进。李世民按兵不动,调回马群,待窦军士卒饥疲欲退时,命宇文士及率300骑试探其阵,发现其阵形不整,即率轻骑出击,大军继后,直冲敌阵;继乘窦建德召集群臣议事之机,带领精锐将卒直突窦军阵后,窦军大溃。李世民率军追击30里,斩3000余人,俘窦建德及其以下5万人。李世民回师洛阳,王世充被迫于初九率部2000余人出降。

    点评:此战,李世民审时度势,胸有全局,坚持既定战略方针,敢于决战,又力排众议,积极扩大战役规模,以围城打援,避锐击惰,奇兵突袭,一举两克。淋漓尽致地发挥了他的卓越指挥才能。更具体地说,除了充分凭藉唐军自身所具备强大的实力外,他得宜的作战指导优点突出表现为:一、先期占据战略要地虎牢,造就了有利于已、不利于敌的态势;二、注重观察和分析敌情,在此基础上制定正确的作战方针,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三、临机应变自如,将计就计,捕捉战机,利用敌人骄傲轻敌、兵疲将惰等弱点,及时发起突袭战斗,给敌人以措手不及的打击;四、在采取突袭行动时,正确选择主攻方向,集中兵力攻打窦军统帅部,造成其指挥中枢的瘫痪。并注意战术配合,运用穿插、迂回、分割等手段,将窦军各部逐一予以击破。五、突袭得手后,适时展开战场追击,穷追猛打,扩大战果。相形之下,窦建德在作战指导上,的确远远逊色于对手李世民。他劳师远征,又未能尽全力先攻占虎牢,这在“处军”上已先输了一着;他未能正确判明唐军的作战意图,这就使自己无法制定正确的作战部署,而处处陷于被动;他未能虚心采纳部下绕过虎牢、乘虚迂回北上威胁关中的合理建议,一味坚攻硬拼,不知灵活应变,这就使自己错过了避免失败的唯一良机。他未能沉着应付唐军的突袭,一遇变故即惊慌失措,事起仓促即意志崩溃,使其兵败如山倒、束手就擒。当然,窦军上下未经历过真正的硬仗,将骄兵惰、士卒思乡等等,这也是导致窦建德彻底失败的重要因素。洛阳、虎牢之战,唐军以少胜多,消灭窦建德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