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第一战:抗美援朝战争全景纪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开国第一战:抗美援朝战争全景纪实- 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信正盘腿坐在炕上写战报; 捎带着还看着一个美国俘虏。
突然一个电话打进来:
“副师长; 你别说话; 有一股敌人正往你那去??”这是正在外
边查线的电话员压得低低的嗓门。
李忠信猛地一激灵; 刚站起身来; 政治委员李际泰就拖着一条
负伤的腿走了进来:
“ 老李; 门外就是敌人; 赶紧想法给拾掇了!”
李忠信一边招呼卫生员给政委包扎伤口; 一边从警卫员身上
抓过一支二十响快慢机; 冲到了门口。
门口坐着一大堆叽叽喳喳的韩军。
打从穿上二尺半那天起; 李忠信就在战场上跟敌人刀对刀枪
对枪地玩命过招; 抗战时又常跟鬼子汉奸脸对脸地打“挑帘子战”;
遇上这种事自然不会慌乱。看好情况; 他悄悄折身回到屋里; 命令
警卫班抢占屋后山头; 又让司号员把号吹起来。
号声一起; 韩军立马就慌了神儿; 想着共军是不是上来了。
李忠信乘机冲到门口把快慢机抡圆就是一梭子。
七零八落地倒下几个; 其他的跳起来就跑散了。
可屋里的美国俘虏也跑得没影了。
正在第三三四团第一营的杨大易站在山头上一看: 我的天; 一
条沟都是乱糟糟的韩军; 足有好几千人; 天上还有几架飞机掩护。
杨大易命令第一营赶紧冲到敌人堆里去; 这样飞机就没招了。
战士们端着刺刀吼叫着就冲到了敌人中间。
刚好第一营的炊事员们也抬着饭锅上来了。
“ 来得好来得好; 你们也下去抓俘虏!”杨大易往山下一指。
扎着白围裙的炊事员们挥舞着扁担、饭勺也呐喊着冲下山去。
让人看着对劲又不对劲!
第三三八团指挥所也受到了敌人散兵的包围。
团政治委员邢泽和政治处主任崔浦正双双蹲在野地里解大
便; 就听见人声嘈杂; 敌人黑压压的一片漫了过来。
二人提起裤子就往指挥所跑; 还没跑到就被乱作一团的人群
卷了进去。正在着急; 只见团部警卫班带着师后勤的徒手司机排
冲了进来。
“ 往沟里赶; 往沟里赶!”两人赶紧招呼。
赶; 赶羊哪?
团指挥所圈住了500 多韩军俘虏。
哈; 拉屎都拉出了几百俘虏。
这笑谈后来传了好久; 还演绎出若干种版本。
第三三八团第八连运气最好; 把韩七师的美国顾问团给包圆
了; 第八班班长还跟高他一头的美国鬼子摔跤; 把人家掐得捂着下
身躺在地上哇哇乱叫爬不起来。
逮住美国上校、中校各1 名; 少校6 名。
他们很懊丧; 对来审讯他们的韩先楚副司令员说:
“ 没想到你们进攻组织得那么好; 我们简直就像在做梦一样。”
江拥辉副军长和翟仲禹师长站在第一一四师指挥所门前指挥
消灭从德川逃下来的敌人败兵; 让第三四二团第二营营长姚玉荣
担惊受怕得不行; 使劲把首长们往屋里赶:
“ 首长你进去你进去; 这活我们干得了!”
“ 我进去? 我进去就看不了热闹了。”
江拥辉站着不动; 看着小伙子急得满脸通红觉得怪有趣的。
姚玉荣一看没办法; 让通讯班看住副军长和师长; 自己指挥部
队拼命地冲杀; 把敌人赶了回去。
韩军再也鼓不起劲了。
整个下午; 德川的韩七师在飞机的掩护下突围了3 次; 3 次都
被打了回去。激战到晚19 时; 韩军第七师除少数逃窜外; 其余全
部就歼。
经过一昼夜的激战; 第三十八军前进50~70 公里; 毙伤韩军
1041 名; 俘虏2087 名; 缴获各种炮156 门; 汽车218 辆; 电台33
第十章
出手迅疾
梁兴初将功补过
上阵匆忙
宋时轮忍饥耐寒
部; 击伤敌机一架; 俘虏美国顾问团上校团长等8 人。
加上第四十二军的战果;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德川、宁远战斗中
共歼灭韩军第六师、第七师、第八师等大部共5000 余人。
此时; 韩军第二军团番号已不再具有战术单位的意义。
11 月27 日早晨; 美国广播新闻评论员宣称:“大韩民国军队第
二军团被歼灭; 业已完全消失不复存在; 再也找不到该部队的痕
迹。”
虽然“ 联合国军”方面宣称韩军第二军团已被歼灭; 但志愿军
统计战果却只有5000 余人。这是因为抗美援朝战争初期的韩军
好打不好抓; 基本上是一击即溃; 一溃就钻深山; 钻进深山就跑回
家。那时候又没有多的兵力和精力去组织清剿; 所以统计战果往
往远低于韩军实际损失数。
事后不久; 美国陆军参谋学院组织撰写了《德川战役南韩第二
军团被歼检讨》一文; 作为研究中国军队进攻的范文。该文认为:
中国军队进攻作战的优点是“ 集中压倒兵力于企图决战方面”;“ 发
动大规模重叠的夜间攻击; 深入敌人阵地后方控制整个战场”。
该文作者之一的美国陆军参谋学院教官罗伯特?C?肯末朗中
校对德川战斗的评价很有意思:
??
著名广播评论员的描述如若加以细密研究; 固然不
免表现出新闻报导的欠正确及过分夸张; 但事实上; 韩国
第二军团确被消灭无遗; 而且整个军团所属3 个师; 在中
共军队的大规模攻势之下; 不到24 小时即告逆转; 演成
被歼灭的悲剧。
??
此一战役是中共军队在韩国战场上的第一次大规模
突击; 亦是共军方面反击的前奏。这一次共军的反攻; 迫
使联军退至三八线以南; 甚至有一时期还威胁联合国军
在朝鲜半岛的立足点。但另一方面亦使联合国军获得第
一次机会揣摸中共军队在现代化战争中所应用的大部队
战术及其原则。
德川之战最直接的战役效果是:
联系“ 联合国军”东西两线部队的枢纽被切断; 沃克的后方失
去屏障。
当时还有西方报纸称:“现在前线从战壕到第八集团军司令
部; 人人皆知圣诞节回家的希望已告破灭; 士气较寒暑表的降落还
要快。”
梁兴初终于吐出了憋在胸中的一口闷气。
就在韩军第二军团被歼的前一天; 大榆洞的志愿军总部遭到
12 架F … 80 战斗轰炸机的狂轰滥炸; 数十枚凝固汽油弹扔在作战
值班室的木板房周围。
木板房顷刻即被焚毁。
作战参谋毛岸英、高瑞欣没来得及从木屋中跑出来。
他们刚刚入朝50 天; 都没有来得及看到明天的胜利。
毛岸英; 时年28 岁; 是毛泽东一家为革命战争牺牲的第六位
亲人。
一门忠烈; 一门英雄。
即或仅仅是因为这个; 笔者也要千百次地放声歌唱:
“ 东方红; 太阳升;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在“联合国军”东线部队中; 风头最健的是戴维?巴尔少将指挥
的美步兵第七师。
11 月21 日; 美步兵第七师的主力进至丰山; 先头部队步兵第
十七团也冲到鸭绿江边惠山镇; 还十分得意地面对中国升起了美
利坚合众国国旗。
不少官兵得意之间忘了形; 拉开裤子就向鸭绿江中撒尿。
美第十军军长爱德华?阿尔蒙德少将也驾车从50 公里外匆匆
第十章
出手迅疾
梁兴初将功补过
上阵匆忙
宋时轮忍饥耐寒
赶来; 摄下了一张遥望鸭绿江对岸的照片。
这一天;“联合国军”总部所有的摄影师都倾巢出动; 来抢这个
新闻头条。
麦克阿瑟少不了又要来一番热情洋溢的贺辞:
“ 最衷心的祝贺; 内德; 转告戴维?巴尔的第七师中了头彩。”
美步兵第七师在美国陆军中享有“ 滴漏器师”的美誉; 意思是
这个师在执行作战任务时; 从来都是像古代计时用的“ 滴漏器”一
样准确无误。
他们哪里会想到; 他们正在准确无误地走向一个大陷阱。
笔者也有个问题没有想到。
美步兵第七师师长戴维?巴尔少将在一年多以前的中国内战
期间担任过美驻华军事顾问团团长。从他任顾问团长期间给蒋先
生支出的招数可以看出; 此公很有战略头脑; 估量形势亦不乏慧眼
灼见; 对中共军队应该说知之甚多; 绝非等闲之辈。可为什么偏偏
在这当口竟然如此轻率孟浪? 不管不顾地非要往土八路们的枪口
上撞呢?
谁能把这码事儿说道个清楚明白?
五角大楼的文臣武将们全都额手相庆。
他们现在已开始关注和讨论如何设法使中国人同意在边界设
立中立区的问题了。国防部副部长罗伯特?洛维特建议: 麦克阿瑟
应为设立非军事缓冲地带创造条件; 部队后撤至鸭绿江以南建立
防御阵地。
几乎所有的人都同意洛维特的建议。
就连素来老成持重的劳顿?柯林斯上将也被胜利的幻象所鼓
舞; 甚至已经在勾勒一条鸭绿江以南10~25 英里的假想线了。
这些异想天开的设想全部产生于美第八集团军所指挥的韩军
部队刚刚遭受重创之后; 让人怀疑这些军政要员们是不是全都吸
食了大麻或者海洛因。
美利坚合众国这是怎么啦?
多年后; 美国军事历史学家约翰?托兰写道:
“ 整个韩军第二军团已被打得仓皇溃逃; 而参谋长联
席会议居然认为战争快要结束了; 就因为一小股美军窜
到了鸭绿江边。他们可曾记得首批联合国军向同一虚幻
目标前进的下场吗?”
当局者迷。
11 月26 日; 当西线的韩军第二军团崩溃的时候; 东线美第十
军官兵依然在兴高采烈地往前拱。一座狼林山脉隔开了他们彼此
的联系; 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部队即将被中国军队动一个大手
术了。
甚至根本没几个人知道与自己相隔仅数十公里的西线友邻部
队的情况。
实际上; 即或是奥利弗?史密斯少将这样的高级指挥官; 也是
在一周前才偶然得知另外一半“ 联合国军”部署的确切情况; 知道
这些“ 联合国军”部队就在离他们阵地几十英里以外的地方打仗。
这还多亏了一位陆军预备役少将、史密斯的老友弗兰克?洛; 他作
为杜鲁门总统的私人代表到朝鲜来了解战况; 碰巧把一张标有第
八集团军态势的透明图带在了身上。而这些东西也是他几天前访
问美骑兵第一师时; 从霍巴特?盖伊少将那里偶然获得的。
“ 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后来侥幸逃脱厄运的史密斯少将说;
“这位作为杜鲁门总统在朝鲜的私人代表的陆军预备役少将; 居然
是第十军和第八集团军之间实际联系的惟一工具。这两支部队之
间的所有其他联系都要通过总司令部的电报往来。”
其实沃克这边何尝又没有类似的隐患?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一位年经记者乔治?赫尔曼曾向他提问:
“将军; 你说你的巡逻队已经与右翼‘ 据信是友邻’部队建立了联
系。他们是友邻部队吗?”
第十章
出手迅疾
梁兴初将功补过
上阵匆忙
宋时轮忍饥耐寒
“ 我们是这样认为的。”沃克答道。
“ 你不知道吗?”新闻记者专会刨根问底。
“ 我们认为他们肯定是友军。”沃克心说这无冕之王真麻烦。
“ 你们与右翼没有任何联系吗?”新闻记者都在替沃克担忧了。
“没有; 我们是各自独立作战。但我们确信; 那些部队肯定是
友军。”
连沃克也染上了麦克阿瑟那信口开河的毛病。
然而几天以后; 这些“ 友军”差点儿把第八集团军全部埋葬在
朝鲜。
这种事情发生在通讯联络工具十分先进发达的美国军队中;
实在是匪夷所思; 让人无法理喻。
这又要回到老问题上来了:
麦克阿瑟是干什么吃的?
11 月24 日; 也就是麦克阿瑟的“ 最后攻势”发起日; 美陆战第
一师3 个团全部进入长津水库以东地域。美步兵第七师第三十一
团也进至元丰里; 第十七团则从惠山沿鸭绿江西进; 准备与西线
“联合国军”会师。韩军第三师主力进至端川以北的白岩、韩军首
都师进至清津。
他们哪里知道; 在那些白雪皑皑的山头和谷地里; 隐蔽集结着
15 万虎视眈眈的中国军队; 正等着一声令下就对他们下手哩!
这是中国军队另一支王牌主力———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
团。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是一色的华东子弟兵。
第九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宋时轮是黄埔军校第五期的学
生; 这个辈分; 在国军中排起来也是不低的。可黄埔五期在蒋介石
眼中是捣乱分子最多的一期; 共党分子最多又最让人头痛; 所以
“ 清党”的时候杀得也很厉害。后来中共方面的许多名头很响亮的
人物都出自这一期; 像许光达、杨至成、赵尚志、张宗逊、陶铸等等。
来自湖南醴陵的宋时轮; 也是其中一位活跃分子; 1926 年一进
黄埔就是CY; 次年即转成了CP ; 成了校长蒋介石的死对头。后来
又在战场上把蒋校长手下那些黄埔学友打得头破血流; 让校长大
人很是难堪。后来中央军委解放台湾也是准备动用宋时轮的这支
部队; 让学生领着兵马去把校长给“请”回来。
宋时轮的副手是兵团副司令员陶勇将军; 那也是个呱呱叫的
战将; 胆大包天的人物。谁不知道陈老总手下的叶( 飞) 、王( 必
成) 、陶( 勇)啊。
第九兵团的部队都是第三野战军的主力。
第二十军在第三野战军的排名就像第三十八军在第四野战军
中的排名一样; 也是头号主力。其前身是1945 年11 月在苏北成立
的新四军第一纵队; 最早的渊源可以追溯到红军长征留在闽东坚
持三年游击战争的闽东独立师; 抗日战争中发展为新四军第一师
和第六师; 赫赫有名的常胜将军粟裕就曾经是第一师师长; 后来的
儒雅战将叶飞也担任过第一师和第六师合编的第一纵队司令员。
打过的漂亮仗那是不计其数。入朝前又编入了第三十军的第八十
九师; 阵容更显精壮。
张翼翔将军时任该军军长兼政治委员。
第二十六军原来是1947 年3 月由鲁中军区部队改编的华东野
战军第八纵队; 前身是八路军鲁中军区的地方武装。第二十六军资
格虽然不太老; 但名头却很响亮; 以擅长打阻击闻名。像大破平汉路
时在睢县阻击邱清泉的整编第五军、攻克洛阳城时在洛东阻击孙元
良的整编第四十七军; 都是打得很不错的阻击战。据说当年与之交
过手的国军中都流传着一句话“: 排炮打不动;一定是八纵”。
入朝时第三十军的第八十八师列入了该军建制。
张仁初将军和李耀文将军时任该军军长和政治委员。
第二十七军原是1947 年由山东军区第五旅、第六旅和警备第
三旅组成的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 其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