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第一战:抗美援朝战争全景纪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开国第一战:抗美援朝战争全景纪实- 第1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胡子头一别; 还是一脸王牌气。
这下宋宪孔可火啦:
“ 把他的防弹衣扒下来; 看看有没有武器!”
防弹衣被扒下来扔在地上; 搜出了一把水果刀。
宋宪孔哼了一声; 刷地从身上拔出手枪。
美国佬猛地一颤; 脸也白了。
宋宪孔叭叭两枪; 把防弹衣打了两个洞:
“ 华尔街的老板哄你们说这东西能防弹; 你看看他能防什么?”
敲山震“ 鼠”; 那家伙立马瘫了; 到了军部; 乖乖地就招了供。
“ 织女星山”上驻守的是美陆战第一师第五团C 连第二排及第
一排、第三排各一部; 配有轻重机枪8 挺; 共有90 多人。加上旁边
的马踏里西山的H 连的一个加强排; 也就百把十个美国鬼子; 被第
三五八团一锅烩喽; 没一点儿问题。
这会儿的美国鬼子也学着做工事了; 而且很坚固。
还照着中国军队模样; 捣腾了许多坑道工事。
然而李冠智团长还是很有把握; 由于战局比较稳定; 中朝军队
在第二线配有相当数量的机动炮兵; 可以视情况投入重点作战方
向形成局部炮火优势。
有时一个步兵连队进攻; 后面就有10 个炮兵连撑腰。
这次当然也一样。
战斗进行得异常顺利; 15 分钟解决战斗; 加上打坑道的时间;
前前后后也不过一个半小时; 一个加强连的美国鬼子就全部就歼。
1150





同样的战法; 这边玩得风车斗转; 那边使得稀松平常。
以后几天; 陆战第一师发起多次反扑; 每次都被炮兵第四十二
团分散配置集中射击的炮群逮住; 常常是还没有接近中国军队的
阵地; 就被打得四散奔逃; 步兵们反而很消闲; 常常有面临“ 失业”
的危机感。
这个时期的中国军队炮兵的数量和质量; 与入朝之初已不可
同日而语; 而即或是美陆战第一师这样的美军劲旅; 除了战斗意志
和士气外; 其步兵的战术和技术素养与当时的中国军队也不可同
日而语; 这两个“不可同日而语”加在一起; 当然就让第八集团军的
美国鬼子们只剩下挨打受气的份了。
陆战第一师伤亡1300 多人; 送给第三五八团25 个俘虏。
第三五八团攻必克; 守必固; 战必胜; 牛气极了。
整个3 月份; 中国军队共进行战术性反击和袭击作战48 次; 加
上其他作战; 共计歼敌15000 余人。进入4 月份; 又进行了46 次这
样的战斗; 歼敌14000 余人。在整个反登陆作战准备期间; 仅以进
攻手段歼灭的联合国一个排到一个连的战斗即达47 次。
中国军队反守为攻; 节节胜利; 无论在战略还是在战术上; 已
经完全处于主动地位。而“ 联合国军”则日趋被动; 已经组织不起
任何一次哪怕是战术级别的进攻作战了; 完全到了无可奈何的地
步。
4 月; 中朝军队反登陆作战准备全部完成。
此时;“联合国军”总兵力已达120 万人; 其中:
地面部队24 个步兵师; 其中韩军16 个师; 包括正在扩建的一
个师; 连同海空军已达64 万人; 装备、火力已接近美军水平; 完全
形成了艾森豪威尔所设想的“亚洲人打亚洲人”规模。较之于1952
年秋季;“联合国军”的工事也有了普遍增强; 其基本阵地均像中朝
军队一样; 构筑有坑道或坑道式掩蔽部; 并有大量的地堡群和各种
障碍物。
中朝军队的力量也增强到战争开始以来的最高点。
1151
第四十七章
一山难取
克拉克脸上无光
全线反击
王建安心中有数
这个时期; 中朝军队兵员已达180 余万人; 其中中国军队19 个
军135 万余人; 朝鲜人民军6 个军团45 万余人; 兵力、火力均达空
前水准; 作战物资亦有充分保障; 三线阵地全部完成。
全军上下积极求战; 士气高昂。
家底厚了; 中国军队又有一位战将起了杀心。
第九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建安。
王建安; 从中国第一将军县湖北红安走出来的红色战将; 曾在
李先念率领的那个赫赫有名的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任政治委员;
抗战期间; 担任过八路军山东纵队副司令员兼第一旅旅长。解放
战争期间; 又是那个“排炮打不动”的华野八纵的司令员兼政治委
员; 再后来又和那个跟他有过一段恩恩怨怨的老搭档许世友一起;
打开了济南府; 活捉了王耀武。
也是风风光光名震一方的人物。
不过到了朝鲜; 还没来得及风光一回。
从2、3 月份极其顺手的正面作战情况中; 王建安敏锐地看出:
机会来了。
3 月31 日; 王建安致电志愿军总部; 提出建议:
如果敌人在4 月份内于正面战线发动进攻和在东西
海岸登陆战时; 我正面各军应在5 月上旬发起一次反击
作战; 在有充分组织准备和周密的计划部署的条件下; 我
一个军攻歼敌人一个营的阵地是有条件有把握的。我正
面各军一齐动手发动一次战役反击; 就能造成敌人内部
更大的恐慌。如果敌人4 月份在东西海岸登陆时; 我正
面各军应该发动战术性冲击; 每一个军选一到两点进行
反击也是有条件的。只要全线在统一部署、统一号令下
于同一时间一齐动手就可以造成敌人的错觉; 使我更易
于取得反击的胜利。只要弹药充足; 新兵补齐; 发动一次
全线的战役反击或战术反击是完全可以的。
1152





这个建议很对正在志司主持日常工作的杨得志的心思。
他顺着王建安这个思路往下跑: 既然老王在敌人正面进攻和
侧翼登陆的威胁下都有打一场反击战的魄力; 那敌人要是不敢从
正面进攻和两翼登陆; 咱们岂不是更可以放手大打?
嗯; 就这样; 再给艾森豪威尔上一次眼药!
邓华代司令员正在西海指主持工作; 杨得志立马拍板作了主;
给王建安复电并上报军委:
建安同志并报军委彭总转邓华:
3 月31 日电悉; 建议发动一次战役反击甚好。如敌5
月10 日前不向我进攻时; 我同意经军委批准后发动一次
反击作战。唯我们为最近第二十三军、第四十六军、第四
十七军在“丁字山”、“ 老秃山”、“ 织女星山”等战斗; 是经
过较长时间周密组织与充分准备的; 且只有敌一个连以
下兵力; 而对一个营阵地的反击; 根据过去的经验; 要更
为慎重; 歼敌一个营兵力的战斗尚不多。关于反击时间;
因新兵目前东北只集结了4。7 万人; 西南10 万新兵要在
6 月才能开抵东北完毕; 且均未经过一定训练。为保证战
斗发展有持续的兵员补充; 至早应在5 月下旬; 而现在战
备工作尚未全部完成; 各军4 月份须以战备为中心任务;
目前不得牵扯部队这方面的精力。反击的准备则依前电
在5 月上旬进行。请充分准备意见与材料; 届时志司准
备专门召集会议研究。
以上是否有当; 请军委指示。
杨得志
1953 年4 月1 日
4 月4 日; 军委的回电来了:
1153
第四十七章
一山难取
克拉克脸上无光
全线反击
王建安心中有数
得志并建安同志:
建安3 月31 日电、得志4 月1 日电均悉。根据目前
情况; 在我确有充分准备下; 举行小规模歼灭战。每次歼
灭敌一两个排至一两个连; 例如“丁字山”、“ 老秃山”、“ 织
女星山”一类的作战; 使我第九兵团及其他兵团取得新的
战斗经验及促进停战谈判均有利?? 至于一次同时在全
线打毁10 个据点之敌的战役性作战则以待至5 月中旬或
下旬为宜。
军委
1953 年4 月3 日
根据军委指示; 志愿军总部首长决定:
继续加强东西海岸防御工事; 随时准备粉碎敌人的
进攻; 同时采取针锋相对的方针; 除继续进行个别的战术
反击外; 如5 月上旬敌不向我进攻; 我则于5 月中、下旬举
行类似于1952 年秋季那样的战役性反击作战。
军委批准了这一决定。
你看毛泽东的这两手多厉害; 那边谈的在为艾森豪威尔准备
梯子; 这边打的在为艾森豪威尔准备眼药; 变着法儿地要让美利坚
合众国上路子。
那艾克敢不乖乖就范?
4 月20 日; 志愿军总部预先向全军发出战役指示。
4 月30 日~5 月4 日; 志愿军总部召开党委会议; 最后敲定了
反击的战役指导方针和部署。
这又是一次百战将星的云集。
他们中有不少是刚从国内赶来轮换的高级将领———中央军委
批准志愿军总部的反击决定时就已经看到; 这很可能是朝鲜战争
的最后战斗了; 应抓紧让国内的高级将领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来
1154





感受现代化的战争; 以培养和锻炼高级将领队伍。因而决定; 志愿
军参谋长解方、第十九兵团司令员韩先楚、第二十兵团代司令员郑
维山轮换回国任职; 从国内赶来轮换的李达接替解方任志愿军参
谋长; 许世友任第三兵团司令员; 黄永胜接替韩先楚任第十九兵团
司令员; 杨勇接替郑维山任第二十兵团司令员。
5 月5 日; 中央军委又调第二十兵团政治委员张南生任志愿军
政治部副主任; 王平接任第二十兵团政治委员。
为加强对作战的指挥; 军委要求来轮换的高级将领在5 月上
旬赶赴部队; 准备回国的高级将领则在主持反击作战后再走。
会议结束后; 志愿军代司令员邓华、副司令员杨得志、参谋长
解方、政治委员李志民联名下达《举行夏季反击准备工作的补充指
示》; 明确提出: 战役的目的是消灭敌人; 锻炼部队; 汲取经验; 配合
谈判。根据“联合国军”的分布情况; 西线部队以打击美军为主; 东
线部队以打击伪军为主。
战役指导的基本精神只有4 个字:
稳扎狠打!
稳———积小胜为大胜; 不急于求成; 攻击目标不超过一个营。
而且在歼敌之后还要准备粉碎“ 联合国军”两至三个像“ 上甘岭”那
种规模的反扑。
看见没有; 稳; 好像很保守; 其实很令人振奋———要打两到三
个像“ 上甘岭”规模的那种反扑! 要没有充足的底气; 有力的保障;
邓华们敢说这个话么? 这说明; 中国军队从战场准备、后勤保障到
作战能力; 都发生了质的飞跃; 日益走向了不可战胜。
狠———放开手脚打! 没有保障顾虑; 没有两翼顾虑; 干吗不放
开打!
长进了; 长进了; 从精神到物质; 都长进了。
其实这个指示中还有一个没概括出来的字:
活!
首先是目标函数订得很活。
1155
第四十七章
一山难取
克拉克脸上无光
全线反击
王建安心中有数
虽然是阵地进攻作战; 但仍然保持了某些运动战的特点; 依攻
击目标的工事、地形和敌情确定作战目的。倘目标工事坚固; 有坑
道; 地形又利于控制; 则攻克后坚决固守之———此为重点目标; 倘
目标工事虽较坚固; 但无坑道; 或地形不甚有利; 则攻克后视情况
或守或主动放弃之; 然后再以第二、第三番部队乘敌立足未稳进行
反击; 经过拉锯式的反复争夺; 达到大量杀伤敌人最后控制阵地的
目的———此为第二类目标; 倘目标工事不强; 地形不利; 又非要点;
则专以攻歼守敌为目的; 抓一把就走———此为第三类目标。每个
军同一时间内只保持一个重点目标; 第二、第三类目标亦最好是各
保持一个; 而当敌以一个师反扑时; 每个军保持一个重点目标; 当
敌以两个师反扑时; 每个兵团保持一个重点; 当敌反扑时间长、规
模更大时; 则全线只保持两个重点; 其他方向则停止争夺; 以保证
兵力、火力的集中和弹药、器材的供应。
这种指导原则极其集中地体现了毛泽东军事思想“ 活”的灵
魂。
其次是发起时间上的“ 活”。
这次反击作战拟分3 个阶段实施; 发起时间上也采取统一与
分散相结合的方法; 每一阶段作战10 天; 间隙5 天。开始阶段; 全
线统一动作; 第二、第三阶段; 或全线统一; 或由各兵团统一; 视情
况再定。为分散敌之兵力、火力; 每阶段作战最好在敌一个师的正
面上选择两三点同时攻击。
这是土八路的老章法; 为的是不让克拉克摸着规律。
为保障作战胜利; 志愿军总部又进行了兵力调整:
首先; 从第二线部队中抽调了9 个步兵师; 从西海岸抽调和预
备炮兵中抽调了野榴炮8 个营、火箭炮兵4 个团、战防炮一个团、高
射炮兵一个师另两个团、工兵6 个营; 分别加强给参加反击的第一
梯队各军; 以保持持续作战能力; 其次; 将在东北整训的一部分新
兵补充到正面各军; 并给正面各军增编了一个3000~4000 人的补
充团; 保证随缺随补; 同时; 以第十六军、第五十四军和榴弹炮兵第
1156





一师、第二师两个团、火箭炮兵第二十一师两个团为志司总预备
队。
这个底牌; 在这支军队当时的历史上; 是最牛气的一张。
我们在三八线上; 炮多粮又足; 兵强马又壮!
敌人从哪里进攻; 我们就叫他在哪里灭亡。
敌人要不来进攻; 我们就叫他赶紧往后逃亡!
第一线参战各军进行了充分的进攻准备。
各级首长们挑来选去; 最后确定了56 个目标; 其中营级目标7
个; 连级目标17 个; 排的目标32 个。上上下下都进行了沙盘作业
和模拟演练; 侦察分队也细密地组织了侦察捕俘; 攻击分队也全部
在前沿200 米冲击线附近秘密构筑了屯兵洞; 选定了潜伏区。
到了5 月上旬; 除了对重点目标的准备尚未完成外; 其他第
二、第三类目标的进攻准备全部完成。
政治工作、宣传鼓动也挺到位; 大伙儿劲儿都鼓得足足的。
就等着动手啦!
按志司原来设想; 是5 月31 日完成准备; 6 月1 日发起进攻。
可邓华、杨得志们看看5 月份那谈判桌上的形势; 一时半会儿
恐怕谈不出什么道道来———至少6 月份不会有什么结果; 新轮换
来的那些战将也全都吵吵着快点打; 说这是压台戏再不打咱就捞
不上打啦。
邓华、杨得志也被吵吵烦了。
那就打吧打吧; 砍倒了树省得老鸹叫。
准备好的先打; 重点目标仍按原计划6 月1 日开打。
也是巧了; 恰好在这当口; 美国人又送过来一个“ 打”的由头。
中国人递上那把梯子; 美国人扭扭捏捏不下。
由于艾森豪威尔和李承晚那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