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第一战:抗美援朝战争全景纪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开国第一战:抗美援朝战争全景纪实-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东军区政治委员傅秋涛;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李涛;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政治委员滕代远;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第三政治委员谭政;
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一副司令员万毅;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副司令员苏进;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副参谋长贺晋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第二参谋长赵尔陆。
军委作战局副局长张清化、雷英夫等也出席了会议。
这次会议的参加者们几年后授衔时大都是肩上扛将
星的人物。
根据会议的讨论; 中央军委于7 月13 日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
防的决定》; 决定组建东北边防军; 担负保卫东北边防和在必要时
援助朝鲜人民军的任务; 并规定: 一旦入朝参战; 则“ 改穿志愿军服
装; 使用志愿军旗帜”。
会议还决定: 任命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肖劲
光为副司令员; 肖华为副政治委员; 李聚奎为后勤司令员。调集4
个军3 个炮兵师限7 月底前在安东、辑安、本溪完成集结。
为东北边防军准备的部队是军委的战略预备队; 即第四野战
军第十三兵团和已在东北的第四十二军和三个炮兵师。当时新中
国刚刚成立; 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国家应急动员体制; 第十三兵团
是全军惟一的一支战略机动部队; 被配置于地处中原重地的河南。
之所以如此; 正是考虑该地区地处中原通衢之地; 便于向各方机
动; 可随时应付任何方向的突发事变; 包括作解放台湾的预备队。
当时; 第十三兵团所辖第三十八军、第三十九军分别驻扎在信
阳和漯河; 第四十军在参加解放海南岛战役后凯旋北上; 刚从雷州
半岛到达广州; 正准备向河南洛阳开进。
根据军委的决定; 第十三兵团北上东北后; 即与已确定集体转
业、正在齐齐哈尔从事农垦的第四十二军合编为东北边防军; 同时
编入边防军的还有炮兵第一师、第二师和第八师。
在确定边防军指挥班子时; 原第四野战军主要领导人林彪、罗
荣桓、刘亚楼认为; 这种牵涉国际政治复杂问题的任务干系重大;
非该兵团现任司令员黄永胜一介武夫所能胜任; 而第十五兵团司
令员邓华不仅是一员骁勇的战将; 且谋略不逊; 有政治头脑; 属于
军政全才。故提议: 将该兵团领导机关与第十五兵团领导机关对
调; 原第十五兵团领导机关组成新的第十三兵团领导机关; 任命邓
第三章
侵朝霸台
杜鲁门先行不义
调兵遣将
毛泽东未雨绸缪
华为第十三兵团司令员; 赖传珠为政治委员; 解方为参谋长; 杜平
为政治部主任。
中央军委批准了第四野战军领导人的建议。
然而; 由于朝鲜战局发展很快; 原定的东北边防军主要领导人
粟裕身患重病在青岛休养; 肖华、肖劲光又忙于海空军的组建和总
政日常工作; 均不能到职。7 月23 日; 经毛泽东批准; 东北边防军
暂由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指挥; 李聚奎改任东北军区
后勤部长。
7 月19 日; 任命著名战将、原第十二兵团副司令员韩先楚任第
十三兵团副司令员。
8 月上旬; 任命洪学智为第十三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后因第十
三兵团政治委员赖传珠患病离职休养; 由邓华兼任第十三兵团政
治委员。
第十三兵团的领导干部可以说是黄金搭配。
风度儒雅、狐步舞跳得极好的邓华; 1910 年4 月2 日出身于湖
南郴县一个书香世家; 原名邓多华; 字实秋。祖辈三代都是教书
匠。他自己7 岁就进私塾发蒙; 一直是个勤奋好学、聪颖过人的好
学生; 老师常夸他过目不忘。12 岁考入颇有影响的美国教会学校
———郴州新华高等小学———启蒙教育就是中西合璧。
美国人可能没想到; 美式启蒙教育为自己栽培出了一个对头。
1925 年秋; 15 岁的邓华到长沙考入岳云中学; 和那个时代的
许多热血青年一样; 常常参加罢课和游行示威活动。他在一篇题
为《论青年的人生观》的作文中就呼喊出他的一腔报国热情:
“嗟乎;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青年人当报效祖国; 挽救国家危
亡; 解放亿万生灵!”
大革命的时代; 这样的青年多为共产党所吸纳; 邓华当然不会
例外。1927 年; 17 岁的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次年; 朱德、陈毅领
导湘南暴动时; 他跟随朱军长走上了井冈山。以后; 18 岁当连党代
表; 22 岁成为师政治委员; 直到担任纵队司令员和兵团司令员时也
不到40 岁———笔者常纳闷现时电影电视上那时候的营长连长怎
么个个看上去都是些四五十岁的半截老头。
抗战爆发后; 邓华曾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第六八
六团政治委员; 参加过平型关战斗。建立晋察冀根据地时; 与宋时
轮组成宋邓支队深入冀东; 组织领导了著名的冀东大暴动; 之后任
晋察冀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抗战胜利后奉中央命
令率五分区部队挺进东北; 当过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司令员。七
纵据称是东北野战军中最“野”的部队; 只有邓华和陶铸能镇得住。
该部后来编为第四十四军; 尔后在全军整编时与八纵改编的第四
十五军合编为第五十四军; 1953 年入朝参加了最后一战———金城
反击战。
在长期的战争经历中; 邓华常常是军事工作和政治工作一肩
挑; 特别有政治头脑———这种战将往往能比一般的勇悍型战将有
更宽广的驰骋舞台。
韩先楚是出自徐海东将军红二十五军的一名战将。
他16 岁参加红军; 跟随徐海东从鄂豫皖长征北上陕甘; 从来
都是打恶仗、打硬仗的角色。抗战初期; 韩先楚担任过八路军第一
一五师第三四四旅第六八八团副团长。1938 年曾配属刘伯承的第
一二九师攻打马庄。当时; 因敌人火力猛烈; 部队节节后退。就在
指挥战斗的刘伯承心急火燎之际; 突然从望远镜里看见一个小个
子提着驳壳枪怒气冲冲往前奔; 后面忽喇喇跟着一群人; 又见前面
退下来的部队一看见那个小个子; 全换了个人似地掉头折身潮水
般地涌向敌人; 三两下就把敌人阵地占领了。
从来喜怒不形于色的“ 军神”刘伯承高兴得直拍手:
“ 好样的; 好样的! 那个小个子是哪个?”
“ 第六八八团副团长韩先楚!”
“ 这个副团长有胆量; 打得好! 打得好!”
解放海南岛也是这样; 部队还没占领滩头; 韩先楚就跳下指挥
船淌着齐腰深的海水往岸上冲; 先头团团长一看军长带头冲锋; 大
第三章
侵朝霸台
杜鲁门先行不义
调兵遣将
毛泽东未雨绸缪
惊失色; 连忙命令一个连跟上去保护军长。战士们一看军长就在
身边; 个个奋不顾身地拼命往前冲; 很快就占领了阵地冲垮了敌
人。
据说; 当时军委作战部向代总参谋长聂荣臻报告韩先楚已登
陆的消息后; 聂说:“ 我只要你这句话; 先楚登陆了; 我们就放心
了!”
据说; 每次战斗后; 韩先楚都要在党小组会上作检讨; 内容恒
定不变: 指挥太靠前。
据说; 有人曾问过声名赫赫的许世友将军; 在军中同级将领中
最佩服谁; 很少服人的许世友不假思索地说:“ 韩先楚; 老韩有胆
略!”
洪学智; 是从大别山区红小鬼成长起来的战将; 土地革命战争
时期就在红四方面军担任过军师干部; 曾经三次走过雪山草地。
抗战中在黄克诚手下的新四军第三师当过参谋长、副师长。抗战
胜利即跟随黄克诚开赴东北; 历任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 第
四野战军第四十三军军长; 第十五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等。被
调任东北边防军时; 正兼任广东军区副司令员。此人思维严谨; 作
风泼辣; 到哪儿都是能独当一面的好手。
第十三兵团所辖部队大都是响当当硬邦邦的头等主力。
第三十八军原是1946 年8 月编成的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
最早的底子可以追溯到1928 年彭德怀领导平江起义时建立的红
五军一部; 该部后来编为红三军团; 抗战时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一
部; 首战平型关后; 随罗荣桓挺进山东; 发展为山东军区第一师、第
二师; 后又编入原东北军起义的一一一师; 解放战争时期全部整编
为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 一直是东北野战军的头号主力。解放战
争中从山海关一路打到镇南关; 战功卓著; 威名赫赫。
梁兴初、刘西元将军时任该军军长和政治委员。
第三十九军原是1946 年9 月编成的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
其前身是1930 年在鄂豫皖苏区的商光独立团; 后发展成为红25

军; 由程子华、吴焕先、徐海东等率领长征到达陕北苏区; 编为红十
五军团一部。抗战爆发后; 该部编为八路军第三四四旅一部; 以后
又南下编为新四军第三师; 解放战争中; 作为东北野战军的主力;
从北满一直打到广西。
也是一支王牌军。
吴信泉、徐斌州将军时任该军军长和政治委员。
第四十军是一支后起之秀的部队。
该部原是1946 年初在南满成立的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 韩
先楚曾任该部司令员。最早的底子是1937 年底在鲁中建立的抗
日游击队; 后来发展成为山东军区第三师和警三旅。抗战胜利后
北上东北; 编为第三纵队; 一直是东北野战军的主力之一; 在战争
中表现极为出色; 是著名的“ 旋风部队”; 从松花江一直打到海南
岛。在改编成东北边防军的三个月前; 还驾木船横渡琼州海峡; 创
造了木船打军舰的战争奇观。
温玉成、袁升平将军时任该军军长和政治委员。
后来编入第十三兵团的第四十二军是一支年轻的部队。
该部是1948 年春由辽东、辽南组建的三个独立师改编的东北
野战军第五纵队———说来有趣; 当时全军各大野战军中; 只有东北
野战军有第五纵队。原因似乎是其他野战军觉得“ 第五纵队”这个
番号不顺耳; 太容易令人想起西班牙内战中那个间谍“第五纵队”。
这支部队虽然年轻; 但朝气蓬勃正是它的特点; 而且也经历过
辽沈大战和东北剿匪的锻炼。
吴瑞林、周彪将军时任该军军长和政治委员。
要准备打仗了; 各军当时的装备都陆续作了一些充实:
每军编一个野炮营; 18 门火炮; 有的军编有一个6 管火箭炮
营; 12 门火炮。
每个步兵师编有一个山炮营; 12 门火炮。
每个步兵团编两个炮连; 九二步兵炮和八二迫击炮共10 门。
每个步兵营编八一迫击炮2 门和火箭筒3 具。
第三章
侵朝霸台
杜鲁门先行不义
调兵遣将
毛泽东未雨绸缪
每个步兵连编六○迫击炮3 门。
每军计有60 毫米口径以上各种火炮520 余门。
这种装备在当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算是第一流的了。
然而由于时间仓促; 很多部队还是没有完成改装。
炮一师、炮二师是原东北野战军炮兵纵队所属部队; 也是全军
成立最早、经验最丰富的炮兵部队。
炮八师是刚由东北野战军各部队的队属炮兵改编而成的预备
炮兵部队。
各炮兵部队装备的大都是日式75 毫米山炮和105 毫米榴弹
炮; 共装备火炮320 余门。高炮第一团装备日式75 毫米高炮36
门。
邱创成、匡裕民将军时任炮兵指挥所主任和政治委员。
各部开始按中央军委命令向东北中朝边境地区集结。
全国解放了; 许多部队正在进行复员工作。
可这会儿一听说可能要打仗; 谁都不愿走了; 纷纷申请留队北
上。已经安排到地方的同志也要求回队。原第三十八军第三四二
团第一营营长曹玉海已经安排到地方当了监狱长; 一听说部队要
北上; 立即找回老部队; 一定要跟着走; 官司一直打到中南军区组
织部; 最后在老首长梁必业主任的关照下; 才如愿以偿。
正在二八五七团(当时部队的结婚条件: 28 岁以上; 7 年军龄;
5 年党龄; 团级干部。———作者)结婚杠上的干部们; 恋爱的不结婚
了; 没恋爱的也不找对象了。
第三三四团第二营营长冯怀志; 已38 岁了; 一听要北上; 坚决
不找对象; 组织动员也不行; 理由是不连累人家姑娘; 打败了美国
鬼子再说。
兵也如此。第三十八军42 岁的老兵大老刘; 本已安排复员;
组织上张罗着给他找个老伴。可他一听说要北上; 死乞白咧地一
定要跟部队走。
有些干部干脆连胡子也不剃; 说是打完美国鬼子再说。美国
鬼子嘛; 不就是美式装备的部队嘛; 还能比全美式装备的新一军、
新六军、整编第七十四师厉害? 那些美械部队不也是一直牛皮哄
哄目中无人吗; 到了还不是让咱土八路给大卸八块啦!
打美国鬼子还能超过三个月?
据后来担任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处副处长的杨迪老人回忆录所
述; 当时他也认为第十三兵团的部队都是四野的主力; 完全能打败
美第八集团军当时在朝鲜的两个师; 或再多打两个师也不成问题;
估计有三个月时间就差不多能解决战争了。
虽然也有因刚结束国内战争向往和平生活而带来的各种思想
问题; 但经过政治动员; 总的来说; 刚打出了一个天下来的胜利之
师锐气正盛; 求战积极性都是很高的。
大家都憋着那么一股劲。
不过; 这也反映出他们把打美国鬼子想得过于简单了点。美
国鬼子的的确确不好打; 一打就打了近三年; 而且不是想象中的
“ 从北到南; 一推就完。打败美帝; 回家过年”。
而是个平分秋色的结局。
但是———
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历史中; 你从哪一支面对强悍敌人的
中国军队将士身上; 看见过这样积极求战的精神? 这样坚定无畏
的气魄? 这样旺盛高昂的斗志? 这样敢打必胜的信念?
只有中国人民解放军。
第三章
侵朝霸台
杜鲁门先行不义
调兵遣将
毛泽东未雨绸缪
第四章
兵行诡道 老麦克仁川登陆
庙算玄机 小参谋北京预警
兵者;
诡道也!
———《孙子?始计》
不论他持多么激烈的反共态度; 不管他有多少这样或那样的
毛病; 公道地说; 作为大军统帅; 麦克阿瑟可以毫无愧色地跻身于
杰出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