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第一战:抗美援朝战争全景纪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开国第一战:抗美援朝战争全景纪实- 第1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量都被他调动起来。反过来; 聂司令又善于把这些能量、智慧汲收
过去; 这使他的指挥才能迅速提高; 充分显示。”
你看聂凤智这首长当得多聪明多有水平。
这才是大学问。
“ 聂司令脾气很大!”
给聂凤智作侦察参谋的陆根伟说;“ 他一进指挥所谁也不敢嘻
里马哈。脚步一响; 所有参谋都肃立恭候。按侦察、气象、通讯、作
战的顺序向他报告。所有的报告中; 只允许侦察参谋说‘ 可能’; 其
他汇报一律要求精确; 不容丝毫误差。仗打完了; 战绩报上来了;
如果是个大胜仗。聂司令孩子似的一笑; 大家就知道警报解除。
这个给他倒上一杯茶; 那个给他拉把椅子; 围着他开始侃大山。聂
司令字写得不怎么的; 口才却极佳; 笑话和故事讲得绘声绘色; 常
让我们捧腹大笑。这时候大家跟他开个玩笑; 逗个乐; 偷他的香
烟; 干什么都可以。战情一到; 他脸一板; 起身就进指挥室; 严肃、
紧张; 一切如初。”
你看聂凤智这首长当得多么大度多么分明。
这才是真功夫。
此后; 聂凤智指挥日趋娴熟; 连续指挥志愿军空军以进攻的姿
态; 灵活多变的战术; 坚决勇猛地打击美机; 并乘胜向南推进。
11 月和12 月; 志愿军空军战斗出动238 批2463 次; 与美机空
战48 批598 架次; 共击落击伤敌机63 架; 一度迫使美远东空军将
战斗轰炸机的活动限制在清川江以南地区。
这个时期; 中苏朝空军还成功地运用了“钳形包围”战术。
904





这种战术以60~80 架米格机编成几个相互协同的编纵队; 在
10000 米以上高度从安东和水丰电站上空飞过鸭绿江。“ 西海岸纵
队”和“中部纵队”都留下少数兵力与F … 86 巡逻队交战; 而机群的
主体则一直向南飞到平壤上空集合; 然后开始向鸭绿江返航。返
航途中; 一部分米格机则降低到5000 米~6000 米高度; 攻击“ 联合
国军”的战斗轰炸机编队或返航的F … 86 或掉队的飞机; 志愿军空
军为掩护大批飞机的返航; 通常再起飞一批米格机向南至少飞到
新安州去接应。
由于在“ 米格走廊”附近中苏朝飞机占有数量上的优势; 所以
在很长一段时间; 在平壤以北地区; 中苏朝空军都握有主动权。
11 月2 日; 聂凤智还成功地指挥了一场反钳制作战。
这天下午; 美远东空军出动150 架轰炸机; 由60 余架F … 86
“ 佩刀”式战斗机掩护; 企图再次进袭拉古哨发电站。
聂凤智一面指挥空三师和空十二师起飞28 架米格… 15 比斯
歼击机前出至安州、龟城地区攻击美钳制机群; 一面指挥空三师第
九团全团起飞; 将美掩护机群40 余架F … 86“ 佩刀”式战斗机阻于
宜川、安州地区; 掩护主力攻击F … 84 战斗轰炸机群。
结果那天击落美F … 84 战斗轰炸机14 架。
自己仅被击落3 架; 击伤1 架。
朝鲜战争; 为新中国军队煅打出又一位两栖战将。
聂凤智; 一个成天价笑微微的矮脚虎将。
最狠狠不过笑面虎!
聂凤智后来授衔中将; 在国土防空作战中继续唱大戏; 1958 年
8。23 炮击金门时; 他亲自指挥了航空兵入闽作战行动; 将大陆解放
后仍一直逞凶于福建空域的国民党空军逐出海峡中线; 使福建人
民开开心心地唱起了“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他最后一个任职是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 闯过文革这道关时
已遍体鳞伤身患绝症; 去世前女儿去看他; 躺在床上浑身插满了管
道的他乐呵呵地用两个脚掌相互鼓着掌; 没力却有气地喊着“欢迎
905
第三十七章
敢打敢拼
张积慧斩戴维斯
有胆有识
聂凤智斗范登堡
欢迎; 热烈欢迎!”
1992 的4 月3 日; 两栖虎将聂凤智走完了他的传奇人生。
他是带着坦然爽朗的笑容走的。
“ 此去泉台招旧部”; 走进那个世界; 他还是只笑面虎。
笔者将来要到那个世界去; 也想像他那样去。
也想到他那儿报到。
906





第三十八章
零敲碎打 狙击手屡屡斩获
猱进鸷击 小分队纷纷得手
激水之疾;
至于漂石者;
势也;
鸷鸟之疾;
至于毁折者;
节也。
故善战者;
其势险;
其节短。
势如扩弩;
节如发机。
———《孙子?兵势》
毛泽东“ 零敲牛皮糖”的战术敲出了大名堂。
他的军队有个最大的特点; 就是见不得对手高兴和消闲。
当然更容不得对手在自己跟前张牙舞爪。
可大战刚消停下来时;“联合国军”是既高兴消闲又张牙舞爪。
这当然依仗的是他们的装备优势和强大炮火。
这也是客观事实: 那会儿的人只要往分界线上一站; 一眼就能
从双方阵地的成色上看出这种优劣对比来。第四十军老战士们撰
写的回忆录对当时双方阵地的成色就曾经有过这样的表述:
从分界线往北望; 是一片单调的黄褐色; 到处是烈火焚过的残
灰和焦土; 就像到了戈壁滩; 鼻子吸两下; 还能嗅出刺人鼻孔的
907
第三十八章
零敲碎打
狙击手屡屡斩获
猱进鸷击
小分队纷纷得手
TNT 炸药味。
而往南瞧; 却是草深树茂; 郁郁葱葱; 一派勃勃生机。
如果是在文革大兴文字狱的时代; 这样描绘双方的阵地情景;
肯定是逃不脱被“ 打翻在地; 再踏上一只脚!”的命运的。
可这确实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
也由于双方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基础所决定的。
由于“ 联合国军”的这种优势可供依仗; 所以在不打大仗的两
军阵前也格外骄狂。他们受不了地堡里的阴冷潮湿; 就三五成群
地躺在草地上晒太阳; 甚至跑到两军阵地之间的河沟里脱得赤条
条地洗澡; 故意拍打着胸毛以显示其膘悍强健。
更有甚者; 还把一些穿红着绿的韩国姑娘带到阵地上; 跳舞唱
歌; 打情骂俏。
简直把这儿当成夏威夷和日本了。
这还不算。
欺负中国军队没有飞机; 炮火也有限;“联合国军”的坦克就明
目张胆地开到最前沿的阵地上; 你敢打他一枪; 他就还你一炮; 反
应极快; 准确凶猛。他们的机枪和大炮也对准中国军队的阵地; 不
时地寻找可供发泄的目标; 一有风吹草动; 就狂轰滥炸一番。
反正他们有的是钢铁; 不扔白不扔。
为避免招致无谓损失; 尽快完成第一线坑道防御体系的建设;
许多部队曾一度给前沿部队规定了不主动惹事的戒律; 把“ 不随意
开枪”作为了一条纪律。
这就注定迟早要生出是非来了。
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中国兵们明里暗里地就把这戒律给破了。
破出来个“ 冷枪冷炮运动”———也叫狙击手活动。
口号是:
“ 让敌人低下头来!”
5 月间; 第四十军接替第六十四军阵地; 担任第一线防务。
驻守黄鸡山前沿的第三五五团第九连有个副连长叫徐世祯;
908





是个出了名的二杆子愣头青; 看见阵地前的英国兵那么肆无忌惮;
觉得实在咽不下这口气; 决定犯回纪律出口恶气。
一天; 他脱光膀子把满身涂上黄泥; 提着一支水连珠步枪; 悄
悄地潜入黄鸡山二号阵地的山腿; 瞅着最近的115。7 和165 高地;
看着英国兵出来就偷偷地瞄准开火。
英军官兵毫无戒备; 连连被他打倒了几个; 还找不着打人的人
在哪儿; 只好盲目向中国军队阵地开炮。
徐世祯心说咱打从干了正规军; 还从没正经操练过麻雀战呢; 日本
鬼子是鬼子; 美国鬼子也是鬼子; 英国鬼子还是鬼子; 都是鬼子; 咱就用
对付鬼子的老办法对付。反正今儿个打一枪是犯纪律; 打两枪也是犯
纪律; 干脆咱就撒欢打个够吧;到时挨个处分也他妈的不算冤枉。
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折腾了一个下午的麻雀战。
有六七个英军官兵成了他枪下的麻雀。
回到阵地; 他也不麻烦别人; 大不咧咧地就给营长打电话:
“ 营长呀; 我是徐世祯哪! 我向你检讨我今天犯纪律??”
讲完了还特别声明:
“ 这件事我个人负责; 与连长指导员可无关呀!”
“ 你个愣头青; 真是乱弹琴!”
营长骂道。
毕竟这是件大事; 营长又报告了团长。
没想到团长很重视; 立即派参谋打电话来调查; 详详细细地问
了徐世祯私自出去打冷枪的情况和经过。
这下徐世祯心里有点发毛啦。
团里是不是要揪住不放呀; 大概不撤职罢官也得来个通报批
评吧? 这也罢了; 千万别是蹲禁闭呀; 那可就太难受了。
他硬着头皮等着发落。
没想到; 团里既没有撤他的职; 也没通他的报。而是很快指示
前沿连队; 选拔少数射击准确的神枪手; 隐蔽埋伏在前沿阵地上;
灵活机动地狙击敌人。
909
第三十八章
零敲碎打
狙击手屡屡斩获
猱进鸷击
小分队纷纷得手
哇; 这么说我还该受表扬了!
不过徐世祯没敢去想什么表扬不表扬的事儿; 能将功补过就
不错了。
很快; 冷枪运动在黄鸡山前沿开展起来。
第二排副排长陈思广率领本排的优秀射手们寻机射击; 10 多
天打死11 个英军士兵。大家一看这活儿很过瘾; 都争先恐后地参
加打活靶。
敌人出来晒太阳; 打! 修工事; 打! 吃饭; 打!
敌机轰炸时; 敌人出来看热闹; 打!
出来拉屎撒尿; 打!
??
那会儿人们还总结了不少经验: 洗澡的; 脱下一条裤子再打;
拉屎的; 蹲下再打; 坐汽车的; 上坡转弯再打。??
七打八打; 把敌人帽子打飞了; 啤酒瓶打碎了。
把敌人也打怕了。
消灭一个; 战士们就往罐头盒里放一粒豆子。
白天放豆子; 晚上回到坑道就数豆子; 打死5 个以上的报功;
打死15 个以上的评狙击模范。那会儿计算战果也很严格; 打倒后
15 分钟没爬起来才算击毙。同时要有两个以上的战友证明。
三打两打; 就打得对面英军阵地见不到英国兵的影儿了。
音乐也停了; 灯也灭了; 军官不敢到前沿来; 士兵躲在掩蔽部
不敢出来; 大小便只能拉在罐头盒里往外扔。
这也不行; 中国兵们夜里也打; 子弹常常从枪眼里飞进来。
一次一个班长带着一个战斗小组去偷袭敌人一个阵地; 冲进
地堡一看; 地上是一滩滩血; 只有一个美国兵把枪口对准枪眼; 自
己却趴在地上连头也不敢抬。
这还能打仗?
被俘的美英军官兵们都说; 他们阵地上最流行的话就是:
“ 低下头来!”
910





都是从土八路过来的中国官兵操练这个当然毫无问题。
第一线部队几乎都如法炮制; 很快就成为一种普遍的、有组织
的群众运动———说是群众运动那真是一点不含糊; 因为连勤杂人
员都渗和进了这种过枪瘾打活靶的好事儿。
第六十八军第二○四师第六一○团第八连有个炊事员叫庞子
龙; 本职工作给狙击手们送饭。这位伙头军在阵地上来来去去地
看人家打得痛快很是眼热; 就说我也来打两枪试试; 结果一打就收
不了手; 3 个月内一人冷枪毙敌54 名; 打出了瘾头打出了名声也打
成了英雄。
伙头军成了“ 阵地猎手”。
笔者听当年的志愿军大叔们说; 那会儿中国军队根本不搞什
么射击训练; 班长排长连长直接就把新兵蛋子们带到前沿; 现场指
点着怎么测距; 怎么定标尺; 怎么算提前量; 怎么打上山的; 怎么打
下山的; 夜间射击有些什么要领; ??等等等等。
然后说你们自己挑两个目标打打试试。
结果当然是练了兵长了本事有了战果还有成就感。
第十五军有个统计; 开展狙击活动前; 一个老兵平均要用9。4
发子弹、一个新兵平均要用12。9 发子弹才能消灭一个敌人。而3
个月“冷枪冷炮”下来; 一个老兵平均1。2 发子弹、一个新兵平均6
发子弹就能消灭一个敌人。
真是又划算又省事儿又风光。
很多新战士就是这样不知不觉地打成了英雄。
据第十二军统计; 从1952 年7 月下旬到10 月底; 第十二军全
军狙击歼敌2506 名; 消耗步枪子弹5843 发; 狙击手伤亡11 名; 对
100 米内目标射击命中率普遍达到80%。
狙击活动就这样栽培出了千千万万个神枪手。
这种战法乍一看油水很小; 但架不住天天如此。一天两三个; 一
天两三个; 日积月累; 战果就相当可观了。甚至超出了激烈战斗的时
期。几个月过去后; 算起账来; 一个人打死打伤数十个敌人的战士不
911
第三十八章
零敲碎打
狙击手屡屡斩获
猱进鸷击
小分队纷纷得手
在少数; 像打响出国第一仗的第四十军第一一八师第三五四团; 3 个
月下来; 就有好几个班的冷枪杀敌战果达到数百名。第六十七军第
二○二师在两个半月中; 冷枪冷炮毙伤的敌人就近4000 名; 占全师
两个半月防御作战歼敌总数的80%。第二○三师在第六十八军处于
落后位置; 3 个半月下来; 也有1700 余名的入账。
中国军队的战士们都说:
“ 打活靶这个活儿真不赖; 虽说是零打碎敲; 却是一本万利。”
这就叫“ 积小胜为大胜”。
其实这很难说是第四十军部队的首创; 因为任何一支中国军
队都不会长期容忍敌人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大摇大摆。而志愿军总
部早在1951 年初就对各兵团各军发出过战术指示:
在与敌对峙中; 对敌之小群及一般目标; 每日指定值班的轻重
机枪不失时机地寻求射击; 对于单个目标; 也应组织以班的特等射
手; 专门寻求射击目标; 这将给敌甚大杀伤。
在1952 年1 月至2 月间; 第六十五军第五八五团第二营的狙
击手们就曾用750 发子弹; 消灭了83 个敌人。
但是狙击活动真正成为群众性的立功运动; 还是在第一线坑
道工事基本完成以后; 因为坑道工事的形成为狙击活动提供了可
靠的保障; 敌人的报复炮火的威胁因此而大大得到了缓解。
到了这个时期; 几乎每支部队都开展了群众性的冷枪运动; 几
乎每支部队都能从队列中提溜出一长串的神枪手。
这是偶然中的必然。
第十五军守备的五圣山地区狙击活动也很热闹。
第四十五师第一三五团守备的上甘岭537。7 北山阵地; 9 个月
冷枪歼敌达3558 人; 而全军歼敌19921 人; 其中40%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