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第一战:抗美援朝战争全景纪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开国第一战:抗美援朝战争全景纪实- 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侧稍加修理; 作为一半路面; 另在弹坑中架起一条可供汽车一只轮
子通过的钢轨。
这样既省工又省时、省料; 就是有点考驾驶员的技术。现在中
国军队汽车兵的训练科目中都有这么一个训练内容; 只不过将通
过单轨桥变成了通过双轨桥。
司机们还常常糊弄敌机; 遇到敌机临空来不及隐蔽时; 就将事
785
第三十三章
粉碎绞杀
诸兵种齐心协力
剿灭细菌
各单位紧急动员
先准备好的废布或废油桶点着; 做出汽车已被击中的假象; 迷惑敌
人; 保护自己。
类似这样的招还很多。
不光如此; 后方勤务司令部还组织志愿军二线部队和朝鲜军
民普遍加宽了公路2158 公里; 新辟公路292 公里。
结果“ 绞杀战”越凶; 汽车损失反而越小。
入朝初期; 汽车损失率将近50% ; 曾经出现过15 天内损失汽
车339 辆的情况。
到了1951 年第二季度; 降至22%。
第三季度; 降为5。6%。
第四季度; 降至4。6%。
到了1952 年1 月; 则降至2。3%。
看看; 中朝军队后方运输线越“绞杀”; 越有生气。
无论远东空军怎么狂炸滥炸; 汽车运输始终没有停过。
“ 联合国军”狠狠地给新中国栽培了一批高水平的汽车司机。
当然被动躲避不是办法; 还是要靠防空武器打击敌人。
不过刚开始时高炮部队打得不怎么样。
虽然大家都很勇敢; 但由于射击技术不佳; 大都耗弹多而战果
小。一般只能实行“ 不在全团火力范围内不打; 侧行远距离不打;
对目标阵地无威胁不打”的原则来弥补; 开火时集中火力先打一
架; 力争近距离突然开火。
但从保卫运输线的角度来说却很有效果。
敌机在高炮火力威胁之下; 不敢低空飞行; 只能在3000 米以
上投弹; 命中率也从原来的30%左右下降到5%。
这一时期打得最好的是负责保卫物开里的第四十军独立高炮
营。因为物开里是中朝军队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是敌人的重点轰
炸目标。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 掌握了敌机的活动规律后; 洪学智
们秘密将第四十军独立高炮营调到物开里附近。当4 架敌机低空
俯冲轰炸时; 12 门高炮和4 挺高射机枪突然开火; 一下就把4 架敌
786





机全部给击落了。
敌机不服; 又飞来4 架; 顷刻间又被击落1 架。
第四十军独立高炮营一天之内击落5 架敌机; 受到了志愿军
后方勤务司令部的嘉奖。
高炮游击设伏; 这也是朝鲜战场中的一个创造。
这是志愿军高炮部队“ 重点保卫; 高度机动”的作战方针指导
下的一个重要战术。高炮游击机动作战比固定阵地防御具有更好
的作战效益。高炮部队在这种作战方针指导下; 曾经创造了平均
每月击落敌机60 架的战绩; 而其中大多数为游击炮火所击落。据
统计; 在固定阵地上击落1 架飞机平均耗弹2000 余发; 而游动作战
击落1 架敌机则只需耗弹300 余发。
随着反“ 绞杀战”斗争的日益激烈; 志愿军总部为后勤司令部
加强了高射炮兵的力量; 陆续从国内增调来高炮第六十一师、第六
十二师、第六十三师、第六十四师、城防高射炮兵第五○ 三团、第五
○五团、第五○ 八团、第五一三团、第五二四团及第三十九、第四
十、第四十一、第四十二、第四十三、第四十四独立高炮营; 加上第
二线部队各军配属的高炮营; 对重点目标和铁路桥梁进行保卫; 大
大地打击了敌机的活动。
至8 月底; 中朝军队高射炮兵共击落敌机87 架; 击伤118 架。
高炮游击设伏的战法后来让新中国地空导弹部队给翻了一
版。
新中国地空导弹部队刚成立时; 只有几个营的部队; 根本无法
在96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设防; 洋本本上又没有什么现成
的高招; 导弹兵们能够祭起的法宝只能是在朝鲜战场露了一鼻子
的这个“ 游击设伏”。
当时的俗称是“ 压航线”。
就这土里巴叽的套路; 在世界防空作战史上首创用地空导弹
击落敌机的战例; 并在后来的国土防空作战中大出风头; 让很多美
国造的洋玩艺儿在新中国的领空接二连三地冒烟起火; 折戟沉沙。
787
第三十三章
粉碎绞杀
诸兵种齐心协力
剿灭细菌
各单位紧急动员
美国佬直线思维; 好久没闹明白这是怎么档子事:
中国人会变戏法; 一夜之间变出了遍地的地空导弹?
这就叫: 富有富的打法; 穷有穷的打法。
美国佬要弄不懂这个; 亏还得接着吃。
的确; 类似的亏; 他们后来在越南也接茬儿吃了不少。
忒冤!
到后来; 高炮部队越战越勇; 越战越强; 战术和技术水平也越
来越高; 创造出许多出色的战例。
1952 年3 月3 日; 城防高射炮兵第五一三团和高炮独立第三
十九营以假阵地诱惑敌机攻击; 不断在真假阵地之间转换; 激战4
小时; 击落敌机9 架; 击伤21 架; 部队无一伤亡。
4 月29 日; 高射炮兵第六十四师第六一二团发现敌机3 次低
空侦察泉洞地区; 乃于次日拂晓隐蔽机动至泉洞地区; 预作射击准
备。敌机当日出动280 架次轰炸泉洞; 高炮第六一二团与敌机作
战8 小时; 击落敌机5 架; 击伤9 架。
4~5 月; 高射炮兵第六十二师第六○五团5 次昼间游击作战;
击落击伤敌机各11 架; 自身人员器材均无损伤。创造了昼间游动
作战的范例。
5 月8 日; 敌机出动485 架次空袭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的楠
亭里仓库区; 担任目标区掩护的高炮独立第二十四营严密伪装; 隐
蔽设伏; 与敌机激战13 小时; 击落敌机7 架; 击伤18 架。创高炮部
队营级单位日击落敌机的最高纪录。
洪学智将军在回忆录中这样描绘了这次战斗。
“ 当时; 我正在楠亭里; 与志后机关的同志们一起站在山坡上
的隐蔽棚里; 目睹这一壮观的情景。大家高兴极了。我们仓库旁
边; 有一所朝鲜的医院; 朝鲜的老百姓高兴地跳着叫好; 同时不顾
生命危险川流不息地上山给高炮营送炮弹。”
及至次年6 月反“ 绞杀战”斗争结束时; 保护运输线的志愿军
高射炮兵部队共击落敌机260 架; 击伤1070 架。
788





感谢美国远东空军; 为中国军队煅打出一支空防劲旅。
至战争结束; 志愿军后方高炮部队共作战10000 余次; 击落敌
机413 架; 击伤1559 架。
在公路运输线抢修抢运的同时; 铁道兵部队也积极抢修桥梁、
线路; 并以漕渡或实施分段倒运; 保持了运输的不中断; 并在1951
年8 月底; 保证了部分线路通车。
截至1951 年8 月31 日; 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在洪水和敌机
的双重压力之下; 向前线抢运了作战物资1124 车皮; 共计34000
吨。初步改善了前线的粮弹供应。
但这在当时; 并没有根本改善中朝军队后方运输线的危急状
况。
尤其是铁路运输。
远东空军重点封锁轰炸的铁路修复不像公路那么简单。
远东空军在制定“ 绞杀战”计划时就很明白; 中朝军队的主要
作战物资无论是来自中国还是苏联; 都只能通过跨越中朝两国国
境的铁路线进入朝鲜。而在沙里院以南的战区内; 中朝军队驻有
60 个师; 每师每天至少需要40 吨补给品; 因此每天要运送到沙里
院以南的物资就达2400 吨; 而这些补给品只能是铁路和公路运
输。如果公路运输; 运送一天所需物资就需要1200 辆卡车; 而汽
车从鸭绿江开往前线往返一般需要10 天; 为保险按5 天计; 也需要
6000 辆卡车; 油料、卡车等都需要向苏联购买; 如果铁路运输; 火车
每个车皮载重量达20 吨; 每天只需要120 个车皮就能完成这个任
务; 而且能够在朝鲜境内就地解决燃煤的问题。
相较之下; 铁路运输当然要划算得多。
“ 北朝鲜的铁路运输系统对于共军具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
远东空军作出了这样的判断。
基于这个判断; 除用第五航空队的轻轰炸机攻击公路运输系
统的卡车外;“绞杀战”的主要攻击目标是朝鲜的铁路运输系统。
远东空军计划用90 天的时间摧毁朝鲜北部的铁路运输系统;“ 尽
789
第三十三章
粉碎绞杀
诸兵种齐心协力
剿灭细菌
各单位紧急动员
可能做到使其铁路运输陷于完全停顿的地步。”
8 月中旬; 与“联合国军”发起夏季攻势的同时; 远东空军对中
朝军队后方交通线轰炸破坏的第一阶段作战也全面展开; 开始逐
段轰炸铁路路基和反复轰炸铁路桥梁; 并阻止中朝军队修复。其
重点地区为满浦线( 满浦至顺川) 的价川至顺川段; 京义线( 汉城至
新义州) 的定州至宣川段、黄州至黑桥段。
远东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每个战斗轰炸机大队一般每天均以32
~64 机的大编队出动两次。鸭绿江和京义线之西清川江、肃川江;
满浦线之百川岭、熙川江、东清川江、秃鲁江; 平元线(平壤至元山)
之德池川等桥梁均遭敌机连续轰炸。至8 月底; 朝鲜北方的铁路
桥梁被破坏达165 座次; 线路被破坏达459 处次。
尚能维持通车的线路仅有京义线之新义州至孟中里段、满浦
线之球场至顺川段、平元线之顺川至长林段和价川段(新安州至价
川) ; 总长仅约290 公里。平德线( 平壤至德川) 则因大同江与沸流
江桥梁被破坏; 全线失掉作用。
朝鲜北部全部铁路线处于前后不通中间通的状况。
美国飞机很凶; 技术也好; 经常超低空飞行; 白天钻山沟; 夜晚
找灯光。还常常擦着山沟用火箭弹攻击铁路隧道。
艺高人胆大; 这些飞行痞子大都很狂妄。
也该着他们牛皮; 谁叫咱没那么厉害的空军呢!
进入9 月; 远东空军的轰炸封锁重点转向朝鲜北部铁路枢纽
新安州、价川、西浦三角地区; 并加强了对正在修建中的前方机场
的轰炸。其平均日出动架次也增加到5 批100 余架次; 并且逐渐压
缩轰炸范围。至11 月; 将轰炸范围收缩至肃川至万城之间“ 317”
至“318”1 公里地段; 以及泉洞至龙源里之间“29”公里处的一两点
上; 企图在这一两点上造成深度破坏; 使中朝军队无法修复; 以中
断正处在节骨眼上的中朝军队的运输补给。在三角地区的几段仅
长73。5 公里的线路上; 4 个月共中弹38186 枚; 平均每两米中弹1
枚; 其中不少是定时炸弹。
790





这几段铁路的长度仅占中朝军队使用全部铁路长度的5。4% ;
其破坏的处次却占破坏总处次的45。2% ; 致使该区4 个月中80%
的时间不能通车; 给中朝军队的补给供应造成了很大困难。
富于创造性的中国军队铁道兵官兵们勇敢地迎接了挑战。
早在8 月间; 在中朝联合司令部领导下; 就成立了以东北军区
副司令员贺晋年为司令员的中朝联合运输司令部( 简称“ 联运
司”) ;为便于朝鲜境内的指挥“; 联运司”又成立了前线铁道运输司
令部; 以刘居英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李寿轩和1 名朝鲜同志任副
司令员; 崔田民任副政治委员; 负责指挥入朝的铁道兵第一、第二、
第三、第四师; 连同配属的运输、高炮部队和5 个新兵团以及朝鲜
人民军铁道工程旅; 中朝军队在铁路线的抢修力量已达70000 余
人。
刘居英司令员卓有成效地组织运用了这个力量。
那时分工很明确; 各部都要确保线路被炸后迅速通车。
铁道兵第一师第一团和朝鲜人民军铁道运输指挥局第十五联
队抢修价川至顺川段。
援朝铁道工程总队第一大队抢修新安州至万城段。
铁道兵第三师两个团抢修万城至肃川仅10 公里路段。
铁道兵官兵们非常英勇顽强。
铁道兵第一师第一团第九连在百岭川奋战76 昼夜; 抗击了26
次大轰炸; 全连伤亡99 人; 剩下的40 人仍然一直坚持按时完成了
抢修任务。铁路军管局有一台机车在行车的时候被敌机发现追
打; 车身中弹300 余处; 有一条毛巾上竟有8 个枪眼; 但机车仍然开
到了目的地。
解放战争时就闻名全国的“ 登高英雄”、铁道兵第一师第一团
第一连副连长杨连第先后转战清川江、沸流江铁路桥工地; 首创白
天利用敌机轰炸间隙抢修的范例; 因而荣立特等功; 获“ 一级战斗
英雄”称号; 成为铁道兵部队的一面旗帜。
可惜后来在抢修时不幸因定时炸弹爆炸而牺牲。
791
第三十三章
粉碎绞杀
诸兵种齐心协力
剿灭细菌
各单位紧急动员
还有特等功臣郭金升; 那是个鼎鼎有名的“ 拆弹大王”; 定时炸
弹的克星———他先后拆除过603 枚定时炸弹; 把它们变成了27 吨
开山炸石的炸药。
铁道兵官兵们还具有非凡的聪明和智慧。
最聪明智慧处在于人家并不光凭人多打人海战术; 而更多地
靠科学的态度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与敌人斗心眼儿; 玩花招; 创造
了一整套抢修抢运的奇招妙法。
比如“ 片面运输法”。
这是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通车时间; 发挥最大的运输效能; 通
过更多的列车; 铁道兵和铁道运输部门的官兵们所创造的一种密
集的片面续行运输法; 俗称“ 赶羊过路”。因为朝鲜北部的铁路基
本上是单轨; 运输又大多是由北向南; 在“绞杀战”中; 铁路场站普
遍遭到破坏; 无法按常规进行火车对开的平衡运输; 所以在4 月间
铁道兵官兵们就成功地试行了这个方法。
其实施方法是: 在通车的夜晚; 事先把早先装载停当的军用列
车集结在抢修现场附近的一个或几个安全区段内; 等待部队抢修;
一经修通; 列车立即一列紧跟一列向同一方向行驰。各列车之间
只相差5 分钟; 首尾相望; 鱼贯而行; 一列接一列地通过; 在黑夜里
爬行。
就用这个办法; 他们曾在一条单轨铁路上创造了一夜开往前
线47 列火车的纪录; 相当于和平时期行车数的2。5 倍。
这个办法也有很大的危险性; 一旦在路上遇上敌机轰炸; 机车
不敢开灯; 各列车相距又很近; 很容易出现后车撞前车的事故。
这当然难不倒聪明的铁道兵官兵。
他们又创造了与“ 片面运输法”配套的“ 当当队”。
“当当队”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