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调教大宋- 第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辽国商人鼓捣了半年,还是一点头续都没有,反倒弄得兴宗心里直痒痒。最后一咬牙,老子自己开不起来,把那个什么华联直接搬过来不就得了!
。。。。。。
“朝廷应该不会同意。。。。”曹佾说明了事情的原委,就开始揣测起来。
“同意也不能去!”潘丰把脑袋摇得似波浪鼓一般。“现在宋辽正是敏感时期,一个不好,就得打起来,傻子才去大辽送死!”
曹佾点头,算是赞同潘丰的想法。
不想,唐奕终于回过神来,猛的一拍桌子,“去啊!干嘛不去?傻子才不去呢!”
“宋辽肯定打不起来,辽帝那老不死的,比咱们还不想打呢!”
曹佾一愣,“你怎么知道辽国不想打?”
潘丰也道:“是啊!别看有澶渊盟约束缚,辽国想南侵,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唐奕一甩手,“想打仗,直接往边境增兵不就得了,还一年派了三四回使团作甚?”
“许是探我大宋虚实呢?”
“你不知道。”唐奕笃定道,“辽帝正琢磨着怎么让亲儿子上位,现在开战,那他就是自己找死!”
曹、潘两人听得一头雾水,怎么也想不明白,唐奕为什么这么肯定宋辽打不起来。
不过,曹佾又道:“就算你想把华联开到大辽去,咱们的渠道也伸不到辽地。那咱们将面临和辽商同样的难题,没有货源!”
“渠道太容易了!”
唐奕心里美的已经是不要不要的了。以前,他一直在想,怎么渗透到大辽的经济之中。想不到,瞌睡有人送枕头,这来得也太及时了!
唐奕让黑子拿来一张山河图,这图还是曹佾特意管赵祯要来的,大宋民间是不能有地图的。
他指着地图登州的位置,“从登州出海,在辽国莱州登陆,行五百里即到中京大定。”
见众人都听傻了,又指着另一处道:
“你们要是嫌卸船麻烦,也可经辰州入辽河,转璜河、土河,直入大定城内。”
“。。。。。?”
“。。。。!”
现在,根本没人去听唐奕在说什么,皆是骇然地盯着图上几个大字!
那是之前,唐奕自己闲着没事儿的时候随手写上去的。
“攻、辽!线路图!!”
在图中,有两条用朱砂红线标出的线路十分显眼。。。。。
正是唐奕所指的莱州、辰州两地!!!
。。。。


第185章 宋人之痛
“大郎!!”
“这这这这,这是什么东西?”曹佾说都不会话了。
这唐奕脑袋里装的都是什么啊?难道大宋还不够他折腾?居然还琢磨到‘攻辽’上去了。
好吧,唐奕其实还真没想过攻辽,这图,只不过是他闲着没事儿的时候瞎琢磨,图上演练着玩儿的。
。。。。
大宋为什么做梦都想拿回燕云十六州?
大辽为什么打死也不肯还给大宋燕云之地?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块儿地方太重要了,是宋辽之间的咽喉要冲。可以说,谁掌握了燕云,谁就掐住了对方的脖子。
如果说,白沟河淤塘和黄河是两国之间的一堵‘墙’的话,那燕云就是两国之间的一座山。翻过了这座山,就直接进了对方的老家。
之前,唐奕有时候晚上睡不着觉,也会和所有的宋人一样,想着一个问题。。。。
燕云!
这是所有大宋百姓心里的痛,也是所有宋人心中的梦!
要是有了燕云,大宋就再不怕辽国,灭辽只是时间问题。
那样,大宋就能一心对付西夏,就不用在西北、东北两地布那么多兵,更不用每年给‘蛮夷’送钱。
不过,想着想着,唐奕突然有了一丝明悟:
“干嘛揪着燕云之地不放啊!?直接把辽国灭了,燕云自然不就是大宋的了?”
“而且,谁说灭辽就一定要垮过燕云啊?直接绕过去,来个黑虎掏心,在莱州登陆,占领莱州为根据地,从海上建立补给线,然后向内陆辐射。”
“或者从辰州转内河,一路打,一路占。以大宋水军的实力,谁能断了它的补给线!?只要粮道不断,占城据守,辽军善骑,不善攻城的弊端就尽漏无疑,早晚完蛋!”
当然了,唐奕这个军盲有点‘想当然了’。
这个想法不错,但却有很多问题是他没想到,也解决不了的。
。。。
“我闹着玩的!”唐奕这才发现,大伙关心的是图上的‘攻辽’,不由局促笑道:“别当真啊!接着说。”
”这个想法用在军事上有点幼稚,但用在商贸上却是很好的,一下子就能解决渠道的问题。“
可是,曹佾和潘丰两人根本就不听唐奕的说辞,趴在图上看了半天。
“可行吗?”曹佾凝重地看向潘丰。
潘丰缓缓点头,“只要防一手雄州越境,围魏救赵,不是没可能。”
说着,潘丰指着渤海湾道:“从登州到大辽的莱州,船行一日即到,太方便了,辽国水军根本威胁不到这条兵粮道。”
两人都是将门出身,其中门道一看就懂!
曹佾点头,“若占领莱州,则中京大定、南京折津,皆在我兵锋之下。就算不攻,也能吓死他们。”
“而从辰州入兵辽河,沿路东京辽阳、沈州、通州、龙化,甚至临潢,皆可取之!辽朝失了这几大重镇,不但命去了大半,而且被一分为二,覆亡可期!”
“喂喂喂。。。。。。”
唐奕不干了。
“我就画着玩的,你们能不这么认真吗?”
。。。。
潘丰根本不搭理他,“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斟酌。”
曹佾更是彻底,“走,回房细说,务必要巨细无疑,明日好面呈陛下!”
说着,曹景休把同河图一卷。
收走了!
看着二人急匆匆出去的背影,唐奕有点懵逼。
“特么这儿开会呢,你们能不能有点正事儿!”
他却没想到,
攻辽,
收复燕云,
这对大宋的诱惑实在太大了!
。。。。
曹佾和潘丰两人在房中讨论了一夜,三更就发船回京,赶在开城门的第一时间入城,直奔皇城。
赵祯下了早朝,还没回到福宁殿,就听内侍来报,曹佾、潘丰已经候见近一个时辰了。
等到二人见到赵祯,把那副图往越祯面前一放,赵祯也傻眼了。
他也怀疑,唐奕的脑袋是怎么长的?海路攻辽,登陆作战的点子他也想得出来?
越祯盯着图,听着曹佾和潘丰讲解足足一个时辰!
一动未动!
曹、潘二人说完全部,希冀看地着赵祯,等着大宋皇帝做下一个改变大宋命运的决定。
。。。
最后。。。
赵祯亲手把图拿起来,亲手小心翼翼地折好,又亲自从宝阁上找出一个锦盒,慢慢地把图放了进去!!
然后,递到李秉臣手里:
“收起来吧。。。。。”
曹佾心中莫名一痛,赵祯的动作说明了一切,这张图可能永远也成不了现实。
。。。
他缓缓躬身行礼,“臣。。。。。告退。。。。。”
礼毕,暗暗扯了扯潘丰,却发现,这位老哥,全身僵直,隐隐发抖。
最后,在曹佾的强拉之下,潘丰猛的一抱拳!
“臣!!!告退!”
赵祯无助地闭上眼睛,他知道,今日算是伤到二人了。但是,他又有什么办法呢?
他不是他的父皇赵恒,不是一个软弱到一心只想求和的太平皇帝,他仁慈,不代表他没有雄心。
他也梦想燕云,但这张图出来的却太不是时候了。
说到底,赵祯没有钱用兵!
朝廷财税救济京东、河北的灾区尚且不足,连治河之事都得先放下。
富弼和文彦博东拼西凑,拆东墙补西墙,勉强让日子还能过下去,哪还有钱在兵事上多做耗费?
况且,战争不管输赢,对于百姓来说都是输家,赵祯不敢为一时之虚慕,把大宋子民置于水火。
。。。。
“爱卿留步!”看二人凄然离去的背影,赵祯还是叫住了他们。
“卿当知我赵宋的难处,不是朕不想,而是百姓经不起这么大的军耗。。”
曹佾偏头躬身,“臣,明白陛下难处。。。。”
“明白就好!明白就好!!”赵祯几乎被抽光了全身力气,虚弱地坐了下来。
“下去吧。。。。”
“臣告退!”
。。。
“回来!”
赵祯猛一抖擞,叫住了二人。
“朕早晚会把这图从锦盒之中拿出来!”赵祯几乎是咬牙切齿地说出此句。
“至于什么时候,要等多久,就看诸位爱卿何时把观澜商合做大、做强了!”
曹佾二人对视一眼,血液也是骤然沸腾!
“宁死!亦不辱命!”
“好!”赵祯腾然而起。
“朕等着你们!”
。。。
曹佾和潘丰觐见,除了李秉臣,没人知道二人在福宁殿呆了一个多时辰,和赵祯说了什么。
不过,对于辽使想让华联铺在辽中京开铺的请求,不论富弼,还是赵祯,又或是唐子浩,都没有反对。
年前的最后一次早朝,文彦博则上奏,观澜运力因海运需要,请朝廷市舶司船工代其打造大船,用料、佣资皆由观澜折钱供给。
赵祯准奏。
可是,让人想不明白的是,观澜的海船居然是按照水军大船的规格建造。
。。。。。。。。


第186章 派人入辽
唐奕要把华联开到大辽去,在他来看这是好事儿。要知道,大辽都城大定府可不像开封这般,要什么有什么。
在开封开华联,就算唐奕把全宋的好东西都搬过来,也做不到疯抢的地步,最多聚一聚眼球。但在大定却不同,那里的商品远比开封匮乏,只要华联仓储一开张,必是横扫一切的存在,赚得肯定比开封华联要多得多。
但是,在别人看来,到大定开华联可不是什么好事。
你唐奕说两国打不起来,就打不起来了?谁信啊?万一呢?
整个年关,不论是马家,还是张家,都有点死气沉沉的,现在他们要面临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去辽国开店,赔赚还是小事,总得去一个主事之人吧?那么,年后谁随着辽国使团访辽呢?
别看两国官方的往来不断,但民间往来却是断绝的。大宋人心中,辽地一直都是个虎狼之地,谁也不想去那么个倒霉地方。
唐奕倒是不怕,他想亲自去,可这事好像除了他自己,没一个同意的。在马家和张家人心里,唐奕就是主心骨,谁敢让他去此‘险地’?
曹佾和潘丰就更别说了,二人一句话就把唐奕的念头给打消了。
“你要敢说你想去辽国,估计范公能把你绑起来,官家得打断你的腿!”
好吧,唐奕有些怂了。
想想也是,唐奕在范仲淹和赵祯心中的地位,可不是一摊生意那么简单。
那也总得有人去啊?最后潘丰出了个主意,“你们说,让周四海去怎么样?”
还真行!周四海别看人有些狠辣、奸诈,但这个人对潘家够忠,对生意上的事儿也够老道。细想之下,他比张晋文还适合去辽国开铺子。
周四海要是知道就这么让潘丰给卖了,估计上吊的心都有了。
要说周四海确实对潘家够忠心,潘丰把他叫到回山,把准备派他去大辽开铺子的事儿一说。周四海略一沉吟,只提了一个要求,就答应了。
“请家主照顾好我的家人!”
好吧,周大掌柜这是抱了必死的决心,去了,就没打算回来。
唐奕也有点不好意思,特意对周四海解释了一番。此去是应大辽皇帝之邀,绝对是畅通无阻,而且,宋辽之间绝不会打起来,又问周四海需要什么帮手。
周四海琢磨了半天,说亲信之人带两个就好,一个是张晋文的跟班伙计刘韬。这小孩儿从华联开张就跟在张晋文左右,对华联的运作模式和里面的门道十分清楚;另一个,则是樊楼的童管事。
童管事这回终于升职加薪了!
只是,为啥童管事就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呢?
这事就这么定下了。
。。。。。。。
年后朝廷一复朝,唐奕就先给自己拟了一张契约,把华联仓储从自己的生意里面分出来,以华联六成的份子入股观澜商合,占股一成。
现在,华联把铺子开到了大辽,将来就要涉及到很多官面儿上的事情,再由他一个白身掌控就有些不合适了。其实这和原来也没什么分别,只不过是左手换到右手,为了让朝廷安心罢了。
他还特意让曹佾把契书呈到赵祯那里,让赵祯过了目。
赵祯也够意思,知道这么一换,唐大郎又亏了。于是,大笔一挥,把一成的‘一’下面又添了两道横。。。。
还批了一句话,“可占三”!
三成!
曹佾回来和唐奕一说,他再仔细这么一算,不但没赔,反而赚了。。。。
三成什么概念?
曹家、潘家,再加上新进来的王家,都是五十万买一分股,也就是百分之一。
唐奕的份子是他们的三十倍!
。。。。。
出了上元节的第二天,贺岁辽使归国,周四海随行入辽。
只不过,这在周掌柜认为是九死一生的一趟入辽,在后世,却被认为是大宋资本掠夺的第一步。周四海这个名字,也因此载入了史册。
送走周四海没过三天,张全福也起程回邓州了,马大伟夫妇并没有随其回去。
京中有回山改建,有华联仓储,张晋文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唐奕索性就让他们留在京里,帮着照应。毕竟邓州已经上了正轨,有张全福主持大局就没什么问题。而且,马老三也不用因为想孙子,而天天苦着一张脸了。
送走张全福,唐奕便马不停蹄地直接进城,因为明天就是个大日子——春闱。
今年是观澜书院的儒生第一次迎来大比,仔细一算才发现,虽然观澜开讲不足一年,但还真有几个颇具才华的儒生。去岁秋闱乡试,观澜共十九人应考,结果全部中第,冯京更是高中解元,给观澜书院赚了不少名声。
唐奕没记错,这货可是今年的状元。
然后还有陈…希亮、苏洵。陈…希亮这半年多在观澜,经过几位老师父取长补短的悉心教导,文章比之从前要沉稳老练了许多。而且,不擅长的诗赋部分也有所长进。
至于苏洵。。。
好吧。,苏老泉的人生彪悍到不需要科举来陪衬!
再然后,还是有范纯仁和尹文若,还有跟着孙复来的一班儒生,虽然不知道他们能发挥如何,但水平还是有一点的,能不能考上,就看造化了。
。。。。
等唐奕到了范家在京里的宅子,天已经擦黑了。樊楼的伙计刚刚送了可口饭菜,十九个考生无一例外,吃完了晚饭,食还没消化,就被范仲淹赶回屋里睡觉去了。
唐奕本来想找范纯仁聊两句,但见他也乖乖回房睡觉去了,不好打扰,也只得回房使劲睡觉。
三更时分,范宅就开始热闹,考生都被叫起各自准备考具书箱。唐奕也爬起来,来到范纯仁屋里。
“紧张不?”唐奕劈头就问。
范老二难得没摆着一张臭脸,“说不紧张是假的。”
“切!”唐奕撇着嘴,大喇喇地往墩凳上一歪,“有点出息行不?我看你考不上都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