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调教大宋- 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唐奕心说,你也没给我机会解释啊,刚画个饼您老就翻脸了。
怪我喽?
。。。。。。
不过,话说回来,赵祯气恼归气恼,还真有点舍不得踹。。。。
唐奕画了一个大饼,而赵祯马上延伸出去,把这个饼画得更大。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商货流通渠道,可以说,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大杀器!
先不说成形之后能给赵祯带来多少财政收入,单是沟通汴水、淮河、长江等半数宋地的槽运网络这一点,就足够赵祯兴奋。
想像一下,一但发生战事,这个民用渠道立刻可以转为军用,为战地运兵运粮;逢大灾之年,亦可快速转运物资。这个成熟的物运体系,可不是朝廷临时调转,征夫征船的速度可以比的。
赵祯越想越兴奋,越想越笑逐颜开,最后已经把眼睛笑成了一条细缝。
赵德刚与丑脸老头儿对视一眼,皆是暗暗吃惊。心道,看来,观澜书院有生意官家是知道的,而且关系匪浅啊!
“潘国为!”赵祯终于回过神来。
潘丰一听叫他,急忙起身,“臣在!”
“你从商二十余载,今日听了唐大郎一席话,服是不服?”
潘丰长施一礼,“臣。。。服气!”
哦靠!
唐奕心中暗骂,不带这样儿的啊!我送了您这么大一份礼,最起码你得让潘丰赔个十万八万,再公开认错,最好再罢个合和酒啥的,才行吧?一句‘服了’就把小爷打发了?
能不打发吗?
官家问了一句‘服了没有’,潘丰就当着皇帝、王爷和几位老相公的面回道——服了。。。
你唐子浩绝顶聪明,心思缜密,能不明白其中的意思?皇帝的面子你能不给?
可是,咱特么一点好处都没捞着啊。。。。。。
唐奕却低估了潘丰。。。
要是潘国为就这么就坡下驴,勉强保住了潘家基业,那他也就不是拥有汴京第一楼、汴京第一酒的潘家家主了。
从刚刚唐奕和官家的对答之中,潘丰听出很多不同的意味,他现在心里正算计着一盘大棋。。。
一盘曹佾走了先,他也不能落后的大棋!
场中有同样想法的,还有那丑脸老头儿,他现在的心思也早就不知道飞哪儿去了。
。。。。
之后,赵祯与一众老臣、唐奕、曹佾等人闲谈了一会儿,等用完早膳,大家也就起身告退了。
毕竟赵祯现在还‘病’着,不便长时间接待外臣。
其实赵祯还有另外一件事儿有‘求’于唐奕,但是今天占了唐奕这么大一个便宜,赵祯谦谦君子反而不好再开口了,心说反正在回山还得住上一段时间,以后再说吧。
。。。。。
有区别吗?
不过唐奕是不知道官家心里想什么,要是知道,非笑开了花不可。
占便宜?
谁占谁便宜还不一定呢!
出了赵祯的住所,唐奕跟在范仲淹身后,就见那丑脸老头儿走了过来。
“希文收了个好弟子啊!”
范仲淹恭敬回道:“老国公过奖了!”
那老头儿却不以为意地来到唐奕身边,猛一拍唐奕的肩膀,拍得唐奕直咧嘴。这老头儿岁数挺大,手劲儿可不小。
“小子,老夫看你不错,不似那帮子读书读傻了的呆子,能干点实事儿!”说着,还捏了捏唐奕的肩膀,“就是身子弱了点。。。得练练!”
范仲淹苦笑道:“以老国公的眼光来看,就没有强的了。”
老头儿哈哈一笑,“那是自然,大丈夫顶天立地,没有一副好身板,何以为国使力?”
唐奕陪笑着连连点头,心中却道,您老能不能轻点捏啊?要散架了!
“以后有机会到我府上串门,老夫教你几招强身之术!”
“还未请教,老英雄是。。。”唐奕还不知道这老头是谁呢。
“哈哈!!老夫姓王,双名德用,你可听过?”
“听过,听过。。。。”
这位可是十七岁就带军出征,大宋朝现存的军界擎天之柱,唐奕怎会没听过,而且,范仲淹就是这位老国公举荐起来的。
“哈,听过就好,走啦!”
范仲淹一见王德用要走,急忙道:“老国公,不用过中饭再走?”
“不了!抽个空来看官家一眼,老夫也就放心了,这就回去。”
说完,大手一摆,大步而走。
王德用一走,范仲淹也随着杜先生和赵德刚一起离去,至于唐奕,该干嘛干嘛去吧。
人都走了,曹佾才和潘丰靠了过来。
潘丰一到唐奕面前,就连忙躬身一礼,“日前小儿狂勃,多有得罪,还望大郎海涵!”


第134章 唐奕的真正野心
感谢“书友141013081919606、蓉妹妹的靖哥哥、甫侠z、书友130314225808413”的打赏,谢谢支持!
…………………………………………………
潘丰上来主动搭话。
唐奕不禁暗暗一叹,心说,本来想敲他一笔的,让官家一句话,这竹杠也敲不成了。
“唉,潘叔,不必介怀,本就是我们年青人之间的胡闹,算不得大事。”
既然官家出面了,潘丰也说‘服了’,那唐奕就没法咄咄逼人了,语气也缓和了下来。
潘丰一听唐奕软了下来,心中大定,急忙道:“大郎若不嫌弃,以兄相称即可,叔父之名潘某可是当不起的。”
“就是!”曹佾不干了。“国为与我可是平辈,你我兄弟相称,却叫国为叔辈,厚此薄彼啊?”
唐奕心说,人家儿子都比我大一岁,你跟他比什么?但潘丰这么说了,他也不再客气。
“既然如此,子浩只好从命!”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潘丰陪笑连连,心说,这一篇儿总算是翻过去了。
寒暄之后,唐奕知道拖着也没意思,不如痛快点。
“一会儿让张大哥给华联管事写个条子,樊楼今日就可在华联拿货。”
“上道!”潘丰暗叫,“等的就是你这句话。”
“至于娇白。。。。。。”娇白的事,唐奕反而沉吟了起来。
“大郎放心,只要划出道来,我潘丰一定接着,定不让大郎失了脸面!”
唐奕摇头笑道:“我不是这个意思。这样吧,娇白之事,等官家病愈,一切平息之后再说,一定不让大兄吃亏!”
。。。。。
有了唐奕这句话,潘丰也就彻底放心了。当下不再多留,他得赶紧回城,这几天樊楼的日子可不好过,从食材根源上落后于几大名楼,生意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潘丰一走,就只剩下曹佾和唐奕二人。曹佾左右扫眼,见四下无人,方低声哀道:“大郎得改改胡乱说话的毛病了,今日可是吓坏了为兄。”
唐奕撇了他一眼,“你是心疼咱们建起来的渠道吧?”
曹佾一窘,被看穿了。。。
这渠道的事如果不说,暂算唐奕的产业,曹佾能从中得到一成的利。但是一入观澜的范畴,立马变成了百分之一,这可是十倍的差距。
“咱们先狠赚上几年,捂不住了再划到观澜也行啊!”
唐奕鄙夷道:“短视。”
曹佾一怔,再看唐奕这表情不对啊。。。
这小子从来都不吃亏,一下子送了几十万的生意,怎么不见他心疼呢?
“你。。。你是故意的?”
曹佾一下子兴奋起来,“快,快说说,你又打的什么主意?”
唐奕得意道:“几十万的运转渠道建起来了,得多长时间能回本?”
“等开封的商人们把华联铺吃透,再开起铺子,起码得好几年的时间,这段时间怎么也得想个来快钱的道道吧?”
“什么道道?”
唐奕一边走,一边道:“你说,现在汴河上走的船,除了咱们的船,还有谁的规模最大?”
拧眉一阵沉吟。。
“谁的规模最大?”曹佾猛然定住,惊叫出声,“官运粮船!”
唐奕吓得左右猛看,就差没把曹佾的嘴封上了。
“瞎叫什么!?”
曹佾也知太过激动,怯生生地四下扫了几眼,才低声道:“你要拿下官粮的运转!?”
唐奕点点头,“现在这条运路算是官家的了,你说,官家会不会把官粮转运交到咱们手上?”
肯定的啊!只要稍稍给官家吹个风。,这事基本就算成了。怎么就忘了还有官粮运转这一好处呢?
曹佾定在那发呆,脑袋里都是乱七八遭的想法。。。。。。
这小子的脑袋到底是怎么长的?
别人以为他要开酒坊,结果他搞了个华联仓储;
别人以为华联才是厚利的大买卖,结果他志在运转渠道;
别人以为这么大的渠道他建不成,结果他把几十万建起来的渠道送给了官家;
别人以为送亏了,结果他却打的是官粮的主意!
官粮。。。。。
曹佾都不敢细算这其中有多大的利,因为数目太巨!
开封每年要由汴水运转粮食七百万石,这其中分了民运粮和官运粮两种。
民运,自然是供应开封百姓日常用度;官运则是开封‘常平仓’与左右禁军大营四十万禁军的军粮耗费。总数上来算,民运占三,官运占七。
对!七成!
官运粮占了这六七百万石中的整整七成,近五百万石的粮食运力。
那官粮运转算的运费几何呢?
呵呵。。。。。
官粮不算运费,而是算路耗,就是按一路上的耗损来计算的!
一百斤粮运抵京师,路耗三成,在汴京下船就变成了七十斤。也就是说,朝廷从各地征粮,实际是征七百多万石,运到京师只余五百,两百多万石的粮食要耗费在路上。
话说,古代运力就真那么差?损耗这么大?
有!即使是走槽运,耗费也是极大。沉个船、发个霉、淋个雨,完全看老天和过路官吏的脸色。这其中有正常损耗,征夫征船的费用,但最主要的,还是沿路各地方官府的盘剥。
此事,朝廷一直头疼不已。
一来,‘刮官船’已经是地方恶吏的一大生财之道,下到刀笔小吏,上到州官大员,盘根错节,屡禁不止。
二来,老赵家向来得过且过,三成路耗,已经比唐时的‘刮一半’强太多了,只要不出巨贪、大乱,皇帝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但是,这不代表皇帝不在乎啊!每年光路耗的粮食,就要用去朝廷一两百万贯的财政收入,况且,赵祯现在正是钱紧的时候,如果唐奕这条运路能帮朝廷省钱,就连政事堂的相公们也不会反对。
“算过没有,咱们要是接了官粮运转的生意,路耗能压到多少?”
曹佾觉得,如果剔除刮官船的钱,差不多能省下一成的粮。
唐奕却道:“专船专工,再加上点防护手段,路耗最多五分。”
咯!!曹佾惊得直接打了个响嗝。“五分!那能剩下两成半?”
掰着手指头开算,七百万石。。。。。。两成半就特么是将近两百万石啊!
两百万石的粮食啊!什么概念?那可是开封治民一年的粮耗。
“这事儿先别说出去!”唐奕怕他一激动,现在就去找官家。“等时机成熟再做计较。”
呃。。。。
“那什么时候算时机成熟?”曹佾有点等不及了。
唐奕没说话,他是在等那场大灾过去之后。。。
才能有所动作!
。。。


第135章 药方
十年磨一剑,今当出鞘时。
《调教大宋》从七月开书,稀里糊涂的就走到了今天。其实早就过了上架的字数,但苍山有几分贪心,亦有几分不甘。。。。总希望可以多得几个推荐,多受一些青睐。。。
现在,也该梦醒了。
说心里话,成绩很一般。。。
不到七千的收藏,用膝盖想也知道没救了。。。。
但是。。。。
儿需成名酒需醉,莫问身在何处醒。
管它呢!?为了执念也好,争气也罢!亦或是那些苦心支持的朋友们,跪着也把这个故事写完!
周五上架,我在这里等着你们!
周五。。。。。。我们不见不散!
谢谢“命o运”的1888大赏!谢谢“朝阳下”的打赏!
………………………………………………
“孙先生有何发现?”
赵祯已经在回山住了十天,此时陈执中、范仲淹、唐奕、曹佾几个知悉内情之人聚于一处。
陈执中心焦不已,京中虽有王德用、宋庠主持大局,还算平稳,但皇帝不在禁中,对于这些朝臣来说,总觉得不太踏实。
孙郎中也不说话,从怀中取出一个纸包,“问题可能就出在这上面!”
打开纸包,里面是一小搓药渣。
“这是?”
“这是陛下服用的一剂降气药的方子。”
“降气药!?”曹佾一听,心里咯噔一声。
这剂汤药他知道。。。
“这。。。这药有问题?”曹佾脸都白了,颤微微地问道。
孙郎中摇摇头,随即又点点头,弄得大伙不上不下,好不痛快。
唐奕埋怨道:“您就别卖关子了,赶紧说吧,有什么问题?”
“我不是卖关子,是不确定!老夫是拿不准,这药与官家隐疾到底有没有关联。”
什么意思?孙郎中都拿不准?
“这一剂降气方,老夫从未见过,应该出自哪位高人之手。下方简约、用药极稳,只人参、丁香和蒂粉三味药磨粉煎服即可。而且舒肝降气、平胃止呃的效果极佳!”
众人一听,人参、丁香?这确是给官家用药的原则,既无虎狼之药,也无臣辅之忧。
唐奕捻起药渣中间掺杂的黑呼呼的东西问:“这又是什么?”
孙郎中一撇嘴,“黑泥!”
“泥。。。。。”
“老夫从地里挖出来的药渣子,能没泥吗?”
“哦!”唐奕明白了。官家用过的药渣可不是随便扔的,一部份留存以待日后查验,一部份则秘密掩埋。
唐奕又道:“那蒂粉又是什么东西?”
“就是树柿子蒂,培干磨粉,专治肝胃。”
原来是‘柿子托儿’。。。。
这么说,这也没问题,那孙郎中为何怀疑此方有问题呢?
“柿蒂粉懂其药理之人极少,要不是老夫看过一此古籍,恰又听闻一些坊间秘术,知其功效,也不能有此一疑。”
“那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嘛?”
本来就不通医道,孙郎中又说的云里雾里,唐奕更是迷糊。
“早年间,老夫曾给一妓寨的小姐诊病,听说。。。。”
“听说有的青楼粉头儿用柿蒂避孕!”
“什么?”
曹佾大叫一声,腾的站了起来,双目圆睁,面如金纸。
“先生肯定!?”
孙郎中摇头道:“老夫也是听闻,并不确定。。。毕竟古今医典皆无记载。而且,就算属实,也因男女体异,女人吃了避孕,男人却不一定有效,遂有待查验。”
范仲淹则看着曹佾,拧眉问道:“国舅,为何如此惊慌?难道知悉内情?”
曹佾砰的一声砸在墩凳上,“这。。。这剂汤药禁中还有一个人在服用。。。。。。”
“谁?”
“皇后娘娘!”
“。。。。。。!!!”在场诸位皆是愕然。
曹皇后!?
不错,正是曹皇后。
曹佾之所以一听这剂降气药可能有问题,脸色就变了,是因为曹皇后也有胃呃不止的毛病,这药曹皇后已经吃了十几年了!
陈执中沉吟道:“难怪皇后娘娘与官家结发十余载也未诞下龙种,难道真是这柿蒂的缘故?”
范仲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