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调教大宋- 第3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吴育闻声,点头急道:“那别来了,你比老夫想的周全。”
那边儿,王绎眼睛都直了,他没看错吧?这个疯子,还有。。。。。。还有。。。。。。
还有这么“乖”的时候?
而且这个吴春卿,几年没见,越来越牛叉了啊!
唐奕是谁?那可是癫王,正二八经的嗣王爵。他也真受得起!?
他哪里知道,这一老一少的感情,那可是实打实三次入辽磨练出来的。单是吴育被唐奕吓出来的那几次的“情份”,把唐奕当亲儿子使都一点不过分。
。。。。。。
等唐奕给老头儿穿好鞋,王绎也算反应过来,急声叫差役进来,把老头儿抬下船。
唐奕则是一摆手,舱道狭窄,再把吴育摔着。
“我受个累,背你出去吧。”
吴育闻之,眼睛一立,“那是你应该的!”
说着,很不客气地扒着唐奕,让他背了出去。
王绎也算是服气,啧啧,这待遇,吴春卿算是值了。
一时呆愣,却是挡住了舱门。
“起开,开挡道!”唐奕呛声着王绎,没好气地横了他一眼。
要不是心里挂念着吴老头儿,今天唐奕非和他掰扯掰扯不可。
。。。。。。
唐奕背着吴育,感觉后背的吴老头儿像是一点力气都没有,软趴趴地贴着后背,本来挺富态的一个人,却是没多少重量,全是虚胖。
心里一酸,略有责备地嘟囔:“才五十出头,就弱成这样儿,也不知道爱惜自己。”
吴育知他心思,“无碍,养养就好。”
“嗯,那你就别回京了。你那两个儿子全在任上,也指望不上,就在我这儿养着吧!”
吴育不愤,“我那儿子比你有出息!”
唐奕不服地出一声鼻音:“切!”
也不争辩,径直下船。
。。。。。。
————————
回到馆驿,孙郎中看过之后,就让老头儿先小歇一会儿,晚些再一起用年夜饭。
而唐奕和王绎则是等在外面,孙郎中一出来,唐奕就迎了上去。
“怎么样?有无大碍?”
孙郎中只说了两个字:“麻烦!”
王绎一听,瞪时急了,“孙先生神通广大,哪有您医不了的病,天下间谁不知道您号称‘孙不夺’。”
孙郎中一听,就不乐意了。
“我说医不了了吗?我说麻烦,是医起来麻烦,不是我医不了!”
“呃。。。。。。”
王绎没脾气了,这唐疯子身边的人,就没一个正常的。
“您先消停一会!”唐奕横了王绎一眼。“听孙老头儿的。”
他也是今天才知道,原来王绎和吴老头儿关系还不一般,既是同年,又是亲家,王绎的女儿嫁给了吴育的长子。
孙郎中适时道:“病能治,只不过是个麻烦的病。”
“什么病?”
“和当年你尹师父一样。”
“哦。。。。。。”唐奕一咧嘴,立时心安不少。
“不过,吴相公比尹师鲁严重得多。”
“啊?”
孙郎中解释道:“尹先生当年那是慢病,可吴相公现在却是急症。且吴相公之前就有心病和肾疾,风邪入体,加之心肾不洁,却是麻烦很多。”
唐奕听明白了,也就是说,按照尹师父那个治法是不行的。
暗中庆幸,得亏有孙老头儿这个神人在啊!
说心里话,当年尹洙的那个痛风,病及五脏,他那个柳树皮泡酒的方子只能治表,不可安内。要不是孙郎中本事大,尹师父也就救不回来了。可是,正是他治了表症,才让孙郎中治里成为了可能。
现在的话,孙老头说能治,那就应该没有大问题了。
。。。。。。
至于什么心肾之疾,那是属于这个时代的贵族病,孙郎中这些年在京里见得多了,更不是问题。
所谓心肾不洁,其实就是糖尿病和高血压。
在后世,这两种病在老年人身上虽然常见,但是,绝对没有大宋这么泛滥。
这个时代,士大夫的待遇太好了。别的不说,饮食上绝对的高脂、高蛋白、高酒精。说白了,就是大鱼大肉吃多了。
唐奕现,在大宋,十个上了年纪的士大夫,得有三个是糖尿病,剩下的几乎全是“三高人群”。
当然了,肾虚的也不少。一个个都是老色鬼,家里不养十个八个姬妾都不好意思出门。
。。。。。。
孙老头见唐奕的面容缓和下来,继续道:
“吴相公这个病要想根治,花的工夫却是要比尹先生长得多。”
唐奕轻松道:“没事儿,您老就治吧,缺什么说话就是。”
“还有!”孙郎中话风一转。
“冷的地方他是呆不了了,送到暖和的地方慢慢养着吧!”
。。。。。。


第731章 脑袋不转个儿(还更007)
说起来简单,吴育这回也算是捡回了一条命。 ?他的情况,御医都没办法,也就孙老头这个神人可以神气活现地打包票——阎王不夺。
反正老头儿在海州就算住下了,虽然子女都不在身边,可是有唐奕这半个儿子在,也算是安慰。
况且,自打来了之后,还有萧巧哥这个贴心的丫头陪着,自然不觉孤独。
。。。。。。
————
而唐奕等人因为吴育的关系,这个年只能说过得一般,没有太多的欢乐气氛,平淡中出了上元节。
期间,赵祯派人来过海州,一方面慰问吴育,别一方面则是劝唐奕别再执拗。
汝南五府那一桩已经悬了半年了,再不处理,实在说不过去。
可是,王绎的那个台阶,这个疯子又死活不下。以至于赵祯都开始不明白这破孩子到底是怎么想的,特意派人来问。
唐奕有他的坚持,可是外人却不知道他坚持的必要。这回连范师父、文彦博都做起了说客,劝唐变服个软,赶紧让事情过去就算了。
。。。。。。
这一天,唐奕、祁雪峰、宋楷三人坐于一处。
唐奕脸色难看,盯着祁雪峰。
“你想好了?”
祁雪峰飒然一笑,“想好了。”
唐奕摇头,“我其实不希望你去,至少不应该现在去。”
祁雪峰则道:“国舅说的对,除了我,这个时候你还能用谁?”
“王则海足够了。”
“真的吗?”
“。。。。。。”
唐奕不说话了。祁雪峰确实是出海的最佳人选,王则海还不够稳。
但,毕竟是航,船、人、海,还有未知的大6。。。。。。这些都是变数,他不知道应不应该让祁雪峰冒这个险。
“你在担心什么?”祁雪峰开口道。“船队的各项准备我都看在眼里,已经是万无一失了。”
唐奕依旧不说话,心里却是认同的。确实是万无一失了,能想到的准备都做了。
别看大宋比哥伦布的时代早了好几百年,可是真论起来,现在大宋的船队比哥伦布的可要先进得多。
无论是船只,还是航海定位,都绝对是越哥伦布的。甚至是早期航海常的败血症,咱大宋都不怕,因为我们有豆芽,不缺维生素。
“去可以,但你要答应我一件事。”
“什么事?”
唐奕看着祁雪峰。
“一切以求稳为上,安全为。若有异6,就带回一些珍奇物种,能找到农事有益或者我这里急需的那种材料最好,别的都可以不管。”
“风物地志可以慢慢补全,海图也可以以后再绘,天朝之威更可以不扬。”
“我只要那几样东西,只要你们全须全尾的回来。”
祁雪峰没有马上就答,而是直视唐奕,一字一顿道:
“天下至圆!”
“不行!”唐奕瞪时就急了。“你想都别想。”
“我只要那几样东西,天下至圆不是你考虑的事情。”
祁雪峰笑了,“你就那么确定,海对面有异6?就那么确定,那里有你想要的东西?”
“。。。。。。”
“子浩!”祁雪峰语重心长。“天下至圆!”
“你死扛官家,不就是为了这个天下至圆吗?不就是要把恪物穷理烙印在每一个人的骨子里吗?”
说到这里,祁雪峰站了起来。
“我希望有一天,万民求索的开悟时代有我祁雪峰的名字!”
“雪峰可以不取功名,但是,这一趟你必须让我航大海,必须让我证明这个——天、天、至、圆!”
“可是。。。。。。”唐奕无力感叹。
“可是现在真的不是时候啊!”
有些话,他没法去说。他总不能告诉祁雪峰,他是穿越来的,他知道除了大宋,还有很多个强大的存在,冒然闯入,绝对讨不到好处。
他总不能说,现在欧洲都快打成一团浆糊了,非州那个老帝国又拿下了圣城,欧亚非三地混战就要开始。没有十足把握和绝对的力量,去了也没什么好处吧?
“你看看。。。。。。”
却是宋楷看两人铆上了,出来打圆场。
“好好说话,吵什么吵嘛?”
“什么天下至圆,以后有的是机会,不去就不去,不去就不去!”
一边安抚唐奕,还一边劲给祁雪峰使眼色。
“你闭嘴!”
他不说话还好,他一说话,唐奕倒是来了火气。
“你又跟着添什么乱?”
宋楷闻这一怔,随即讪笑:
“怎是添乱?白山兄可以出去,我也可以出去吗!”
宋楷之所以坐在这儿,是因为他也要随船出海。
“你爹要是知道,还不与我拼命。”
“放心!”宋楷大乐。“我和我爹打过招呼了,他不反对。”
“打过招呼了?”唐奕瞪着眼睛,有点不信。宋状元那惯孩子的老子,怎么可能让宋楷出海?
“真的。”宋楷来劲了,从怀里掏出一封书信,正是宋庠的家书。
一边递给唐奕,一边信誓旦旦道:“我跟他说我想出海,想出去闯闯,结果他就回信了。你看!”
唐奕拿过来一看,还真是。
上面除了家常琐碎,还真提到了。
“楷之提请,父亦熟思,虽无功名之欲也,然鸿志可表,吾心甚慰。只道:天高任鸟,海阔凭鱼,大可为之!”
“盼儿早归,光耀门楣。”
。。。。。。
唐奕傻眼了,宋状元这觉悟可以啊!
宋楷见他呆愣,忙不迭地把信收起来。
“那就这么定了啊!”
说着,拉起祁雪峰就走,根本就不给唐奕辩驳的机会。
“我们回去准备了。”
。。。。。。
出了唐奕那里,祁雪峰还有点不乐意,冲着宋楷较劲。
“你拉我做甚?环航天下方能为子浩正名。”
宋楷闻声,嫌弃的斜了一眼祁雪峰“你说你岁数不小,怎么心眼就那么实呢?”
“你去跟他争吧!急眼了,别说环航天下了,码头他都不让你出。”
“那。。。。。。”
宋楷无语道:“笨呢,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
祁雪峰有点懵,一时没听懂。
这时宋楷又道:“先出去再说!到时候,是回航还是环航天下,他倒是想拦,拦得住吗?”
。。。。。。
祁雪峰终于听明白了,看来,还真是自己脑袋不转个儿了。
。。。。。。


第732章 天下皆知华联之巨
相对于海洲的井然有序,开封的春节过得却并没有那么平静。
或者说,没有表面那么平静。
。。。。。。
不论唐奕最后要领什么样的责罚,汝南王府这棵大树算是彻底轰塌了。
按说,那些与汝南王府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牵连的官员们此时最该安静,也最该庆幸。
可是,所以人都有一种山雨欲来的焦虑,官家好像要有大动作。
事情的起因,还是出自三司。
秋收之后,各地开始征收税银,年底的商税也在汇总,逐步报往京师。
正当所有人都有条不紊地按照往年税政收入府库,年前好运往开封的时候,朝廷却下了一纸诏令:
“各州各路田捐、商税皆可用华联购物券抵交;农户、商家以物代税者,亦可由华联铺、观澜运网以平价易货,换券纳税。”
这纸谕令表面上看没什么,即使是朝臣们也觉得,这是一个利国利民的方便之举。
现在,华联购物券普及之广,可谓空前,彻底释放了民间的购买力,解决了大宋钱荒的问题。以券带税,该多少就是多少,还少了恶吏盘剥,可行,亦便民。
到了年前,各州税款入京的时候,所有人都傻眼了。
以往州税入京,从秋后开始,陆陆续续,起码要折腾到来年开春。
那时大宋缺钱,所以十之六七的税款不是钱,而是物。朝廷也允许各州以粮食、绢帛入税。
可想而知,那么庞大的全国税收得需要多么繁冗的运力才能抵京,得多少路耗损失。
可是,今年。。。。。。
三天!!
全宋三百五十五州府税银入库,只用了三天。
那路耗是多少呢?
零。。。。。。
各州税券收上来,直接到华联铺换取大额凭证,然后一张纸揣在怀里,一人一马就进京了。都不用担心路上遇盗匪,因为是朝属专票,就算劫去了,没有三司亲提,你也换不出来钱来。
。。。。。。
这虽然是好事儿,可是放在某些人身上,却是当头棒喝。
官家和唐疯子这一手玩得高明啊,润物细无声。
这里面的关键,不是大宋的钱荒迎刃而解,也不是税款收缴更为便利,关键的是华联这个庞然大物。
这时候有人才注意到,华联到底有多庞大,而这个庞大的商铺起到的真正作用又是什么?
网联大宋,钱通天下。大宋的钱活了,再加上观澜运网,大宋的货也活了。钱和货都活了,大宋的商也就活了。
而盘活这一切,掌握这一切的人,是赵祯这位皇帝。
明眼人开始担心,一位手握重器的皇帝会不会开始心思活络,会不会开始动什么“歪”脑筋?
。。。。。。
————————
“京中人心惶惶,民间的风已经起来了,都说官家要重兴庆历之志,要变法。”
曹佾回了一趟开封,自然什么都清楚。
对此,唐奕也有点蛋疼,不应该在这个时候就引起警觉。说白了,还是纸币出来的太早,打乱了原本的节奏。
“怪我。。。。。。”唐奕难得认错。“当初富户屯银,老子就是冲动了,想阴他们一道。”
“其实,屯他的去呗?咱们是银圆,掺了铁的,与咱们又没有多大损失。”
曹佾讪笑,“真是难得,唐疯子也会认错。”
唐奕轻叹一声,“其实出来还是对的,我真的不适合玩心眼儿。”
见他长吁短叹,曹佾立时阻拦,“得得得,这事儿不提,说说你那个船队吧,明天就起航了?”
“嗯。”
见唐奕点头,曹佾慢悠悠地从怀里掏出两卷锦轴。
“你要的东西。上午刚接到海州,还是你交给他们比较合适。”
唐奕一看就知道是圣旨,接过打开,却是微微皱眉。
“陛下也够抠门的,怎么就是个郎中。”
再看第二轴,瞪立不愤,“特么宋为庸都是侍郎,就给白山一个郎中,合适吗?”
曹佾无语地横了他一眼,“不错啦!已经是破格了,承恩入仕,一上来就是正六品,你还想怎样!?”
“可是,白长是主使,宋老四就是个打酱油的好不?”
这是两纸御封旨意,给祁雪峰的是寻海需仪、天朝有威,代行天子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