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调教大宋- 第2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是军人的所有。。。。。。
王德用又道:“战场就是军人的所有!你既然说这是大宋军人的种子,什么种子?惜命怕死的种子?”
“。。。。。。”唐奕一时无言,道理都懂,可是落到自己身上。。。。。。
人总是自私的。
“你不让杨家小子去,就是在侮辱他,侮辱这五千阎王兵!”
。。。。。。
“对!!”
“王爷爷说得好!”
却是不知何时,杨怀玉已经带着几个厢督、营将朝这边走了过来。
来到近前,杨怀玉重重地捶了唐奕一下,“早就说过,你敢把老子藏起来,兄弟没得做!”
那边,曹觉则是一脸坏笑,“大宋的兵七十年没进过燕云了,你敢不让小爷第一个马踏幽州,想死吧你!?”
唐奕苦笑,“前途未知,可能是我越到眼前,越是患得患失了吧!”
陈志扬乐了,一指场中飞驰的战马,“大郎好好瞅瞅,就这兵?契丹蛮子挡得住吗?”
“平推,懂不?去了就是平推!”
“最好辽人别太怂,不然,咱就去溜个弯儿就把燕云拿回来了,那多没意思。”
“放心!咱是阎王营,谁还挡得住阎王?”
“少得意!”却是王德用冷声喝斥。“骄兵必败!”
这位是军中祖师爷,秀才哪敢顶嘴,缩着脖子就退了回去。
但是,申屠鸣良却是个直性子,依旧是那一身黑漆漆的重甲在身,瓮声道:“还真不是咱傲气。。。。。。”
说着,狠敲了身上的战甲两下,铛铛作响。
“就咱那五百个大铁坨子,咱还是那句话,除非自己把自己累死,辽人那破刀破棒,砸在身上也就听个响儿!”
“谁也挡不住咱!”
。。。。。。


第594章 辽国之乱(为“欣宝”飘红加更)
申屠鸣良本来就黑,又着了一身黑甲,再加上晚上。。。。。。
好吧,这巨汉吹牛的时候,除了一双眸子锃亮,一口钢牙雪白,就看不见别的东西了。
唐奕被他的话逗乐了,“就申屠大哥这体魄。。。。。。难了点。”
“哈哈。。。。。。”申屠鸣良大笑。“你大郎还怕啥?你鼓捣起来的这一军,怎么可能是纸糊的?”
唐奕陪笑,心道,可能是自己想太多了,想吃下阎王营?辽人还真没那个好牙口。
——————
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唐奕也好,赵祯也罢,现在是能做的都做了,如今只等耶律重元起事之后,静关其变。
大辽那边的事,短期之内都用不到他了。
在唐奕与赵祯,还有一众核心人物无数次的推演当中,应该是在临近冬月之时,把耶律重元反叛的消息传给耶律洪基。让他“稍有”准备,一来不至于措手不及;二来也不会过分刺激耶律重元,让这货又怂回去。
等到耶律重元起兵攻打大定之时,两方乱战一处,相互消耗,这个时间大宋则可彻底撕毁澶渊之盟,挥师北进。
有西夏从旁掣肘,纳其耶、突吉台两部暗中策应,加之萧家的默许,不管最后耶律洪基与耶律重元谁赢了,应该都没有余力再反攻大宋。
至于萧家为什么会默许大宋占去燕云。。。。。。
这个时候不谈情义,只说利益,他们很清楚在争位的路上,要付出什么代价。
说起来好像很简单,可是就为了让大辽乱起来,唐奕从刚到大宋就开始思考,第一次入辽就开始布局,整整蛰伏了十年!
。。。。。。
话说回来,既然辽朝那边已经是谋无可谋,唐奕也真正的静下心来专心读书。
别忘了,还有一个状元的牛皮已经吹出去了。
进冬月。
一切如旧,唐奕依然为了状元在苦读。
观澜山门前的“文擂”也依然人头攒动。
曹佾、潘丰等人更是奔波在外,估计过年是回不来了。
而文彦博则是头发都愁白了,这个治世良相。真的就快玩不转了。
。。。。。。
冬月十七。
大辽传来消息,大宋朝堂一片哗然,大辽那个“皇太弟”起兵自立了!
耶律重元自许皇位正统,冬月十四自立德召大圣皇帝,于幽州登基。且召告天下,即刻挥师北上,直指辽都大定。
而这个时候,耶律洪基那个没正事儿的还在钻山林、追兔子。
说起来,这还是唐奕给耶律重元出的主意。当初,耶律洪基登基,下召封耶律重元为“皇太叔”,唐奕没让他接旨。
理论上,耶律重元还是耶律宗真亲立的储君,他完全师出有名,以耶律洪基篡位为由,攻伐辽都。
可是,耶律洪基也有传位诏书啊?
呵呵,这就看你要信谁的了,完全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的有理的事情。
耶律重元可以说,耶律宗真不是病死的,死因存疑。且最后一段日子卧床不起,神智不清,传位诏书有假。
反正不管怎么说,耶律重元起兵不算叛逆。如果最后赢了,那收拢大辽诸部,只这一条,就省去了不知多少麻烦。
。。。。。。
冬月十九。
耶律重元正式向大宋上表。愿永为兄弟之邦,互不侵犯。希望大宋奉其正朔,承认他为大辽合法皇帝,并上请宋皇,准许他派遣使节,常驻大宋。
。。。。。
冬月二十。
耶律重元自立仅三天,就以帅十万大军兵临大定城下。辽都吃紧,还在外巡猎的耶律洪基闻讯,急速回援。
。。。。。。
冬月二十四。
赵祯传召大辽使节耶律德绪,言明耶律重元之乱为大辽内乱,大宋概不参与。待辽乱平息之后,再向辽主递交言事书,详细说明大宋立场。
看似大宋拒绝了耶律重元之请,但是,与此同时,雄州二十万大军为解“辽朝忧虑”,再次回撤百里,已经撤到了雄州以南。间接的向耶律重元传达了信号,给耶律重元吃了“半颗定心丸”。
。。。。。。
冬月二十六。
耶律德绪派快驿绕道云州,把大宋皇帝拒绝耶律重元的召会传给正在驰援大定路上的耶律洪基。
可是,在耶律德绪的奏报之中,对大宋边军南撤百里之事。。。。。。只、字、未、提!
。。。。。。
腊月十九。
大辽再次传来消息,再次让大宋朝廷一片震惊。
耶律重元奇袭之下,久攻月余,竟未能拿下辽都。
大定,犹在耶律洪基手中!
而与此同时,耶律洪基下召契丹各部举兵勤王。松格鲁部、萧古浑部积极响应,已经于半月前加入战场。
这个消息,不但大宋朝臣们惊得不轻,唐奕和赵祯更是惊得不轻。
特么和剧本写的不太一样啊?松格鲁,还有萧古浑,反应怎么可能这么快!?
原本耶律洪基手上只有六万皮室军,耶律重元却有十万大军。又是奇袭,就算一时攻不下大定,趁耶律洪基回援,阻其锋芒,完全可以打。
而且,大定怎么会久攻不下呢?这是唐奕一直想不通的。
他去过大定,那破城一捅一个窟窿。且辽主巡猎,大定几乎是举城相随,剩下的就是一座空城,怎么可能打不下来?
而如今的形势却是,松格鲁,加上萧古浑各举兵三万,加上六万皮室军,人数上已经比耶律重元占优了。
如此发展下去,耶律重元可能挺不过这个冬天就会败下阵来,毕竟他的十万兵和皮室军这支精锐之中的精锐相比,还是差上了不少。
。。。。。。
这个时候,容不得赵祯多想事因,要尽快把事态拉回到原来的轨迹才是正理。
急令西夏的李杰讹疯狂侵扰夏辽边境,让突吉台部借口边乱严重,无法驰援大定。又暗中与萧家相通,以大雪封路为由,再拒勤王。
同时,雄州重兵再次回撤。这回撤的更是彻底,直接把防线拉到了大名府,距离国境整整一千里。
如此一来,就等于与燕云边境不设防,撤底让耶律重元放心。
。。。。。。
腊月二十九,大年前夜。
于白沟河一线,防卫大宋的三万守军终于北进,驰援大定战场。。。。。。
宋辽千里国境,近百年来,第一次出现了真空!
。。。。。。


第595章 突变(陈志扬飘红加更)
大辽内战打成什么样儿,赵祯等人未能得见。
但是,从耶律重元已经把宋辽边境的守兵都派去驰援了,可想而知,战况一定是十分焦灼的。
。。。。。。
事实上,辽国战情远比想像中的要惨烈得多。
战争本来就是残酷的,这种叛乱与平叛的战争更加是你死我活的局面。
耶律洪基冬月出猎并没有带走全部的皮室军,大定城中尚有三万守军。
这位大辽新帝并不傻,他虽不在大定城中,但这毕竟是一国都城,怎么可能拱手让给耶律重元?
从冬月二十到这段时间,辽都大定俨然就是人间地狱、血海修罗。
攻城之军把并不大的大定城围成了铁桶,而守城之军则借城墙之利,也是力战到底。
目前的情况是,三万皮室军固守城郭,而耶律重元偏偏又不能把十万大军都投入到攻城战中,他要分出五万去延缓耶律洪基回援的速度,宁死也不能让耶律洪基驰援杀到,形成内外夹击之势。
。。。。。。
耶律重元是不幸的,但也是幸运的。
不幸的是,他没想到松格鲁部和萧古浑部会反应这么快,竟举六万勤王之师与耶律洪基会合,这完全在计划之外。
九万大军一同增援大定,着实让他惊出了一身冷汗。
而幸运的是,北方变幻莫测的天气帮了他一把。
从冬月二十二开始,大定以北至临潢一线就连降大雪,“冒烟儿”的风雪一连刮了十多天,北地积雪厚余三尺,把南下的道路彻底封死了,致使耶律洪基的援军寸步难行推进极慢。
不然,他那区区五万阻敌之军,怎么可能让耶律洪基九万精兵临近过年都没回到大定呢?
但是,耶律重元很清楚,光靠老天是挡不住耶律洪基的。
那九万大军已经推到了距离大定不足一百五十里的位置,就算有那五万阻兵挫其锋锐,但最多也只需半个月就能兵临大定城下。
如今,他五万大军不顾冬寒拼命攻城,但是一个月下来,城头上的皮室军已经不足两万,可他的损失更为惨重,攻城之兵已经只余三万,两万多人填在了大定城下。
无奈之下,耶律重元只能挺而走险,把宋辽边境的三万守军急召而来。
只要在耶律洪基到来之前攻下大定,加上阻敌之兵的五万,他手上仍有十万强兵,占据大定城郭之利,与耶律洪基决一死战,胜面还是很大的。
。。。。。。
————————
耶律重元那边打成什么样且不多说,单千里边境不设防这一点,就足够让大宋君臣动心了。
别忘了,现在大宋与燕云之间有宋辽大道那条新式的水泥大路。
这条路宛若通天坦途,把燕云和大宋连接到了一起。
别看大宋军队缩到了大名府,距离边境遥远。但是,赵祯若真想北进,只要五天。。。。。。五天就可以跨过无人防守的白沟河,七天就可以进兵空城一般的幽州。
从来都是大辽巨剑高悬、锋指大宋,什么时候百年燕云对大宋来说也是这般唾手可得了?
试问这样的诱惑,谁人能不动心?
朝堂上已经吵翻了天,有好战者当然声称这是千载良机,比雍熙北伐的局势好上不知道多少倍。只要大宋举两路大军北上,除了云州,长城以内的燕云失地,复之有望。
而怠战居安者也是大有人在,言煌煌天宋怎可不顾道义、背弃祖德。既然撤去边军,就不能背信弃义,行小人之事,为天下万邦所不耻。
。。。。。。
对于那些畏战腐儒,连包拯这种正义之臣都嗤之以鼻。特么不敢打就说不敢打,这个时候还讲什么大义,装他…妈的什么君子?
赵祯、文、富等肱骨之臣当然不会听信宵小之徒的谗言,但是也没有被主战者冲昏头脑。
赵祯也想马上收回燕云,实在是即刻出兵并非最佳的时机。
一来,与原本设想出入太多。大辽内叛从开始到现在也不到两个月,大宋不论君臣武将,还是后勤物资,根本没有准备好这么快就介入战场。
二来,此时无论是耶律洪基,还是耶律重元,都没到伤筋动骨的地步。一旦大宋北进,很难说耶律重元与耶律洪基会不会暂时息战,一至对外。
如若那样,以大宋现在军队的风貌,就算拿了燕云,能守得住吗?
。。。。。。
可是,正当大宋群臣犹豫不决之时,大辽战况再生变故。
正月十三,距离上元节只有两天,北方再传战报:
耶律重元,大败!!
。。。。。。
赵祯接到奏报,愣了足足有一刻钟。
“怎么。。。。。。怎么会败得这么快!?”
下首的文彦博、富弼、庞籍、狄青等人,也都无不面色灰白。
文彦博道:“年后,许是耶律洪基也清楚,耶律重元援军一到,大定城破只在旦夕之间,容不得他在耽搁片刻。是以,不计代价地与耶律重元阻敌血战于仪坤州以南。苦战多日,以自损五万兵将的代价,将耶律重元阻军尽数歼灭。”
“然后,其日夜兼程,终在正月初七兵回大定。”
“如今,耶律重元北阻耶律洪基折损五万,久攻大定又损近三万,手中只剩下五万可用之兵,自知攻之无胜,改为防守,已经南撤北古口了。”
庞籍有些不死心,“耶律重元就没有翻盘之机了吗?”
狄青凝重摇头,“耶律重元叛乱已经有两个多月,各地勤王之师除了突吉台、纳齐耶两部要防守西夏迟于增员,萧惠的北京道确被大雪阻隔无法南下,其余各部陆续已经与耶律洪基会合。”
“别看此战耶律洪基也是损伤甚巨,可他现在是越打人越多,而耶律重元正好相反,他手上一共就十五万大军,是死一个少一个!”
“两万在白坂道据长城之险防守云州,余者十三万尽数投入了战场,却落得个折损八万精兵的下场。”
“所以。。。。。。”狄青声音有些艰涩。“所以,耶律重元大势已去!”
“。。。。。。”
“。。。。。。”
“。。。。。。”
在场诸臣无不默然,万没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结果。
赵祯心存侥幸地看向众人,“那现在,我们还有进兵的可能吗?”
狄青哀叹,“不可妄动。。。。。。”
。。。。。。
“不值得冒一回险吗?”赵祯显然还不死心。
“陛下!”狄青哀声道。“臣也想复我燕云,但是,此时还要强行进兵,无异于自取灭亡!”
“。。。。。。”
。。。。。。


第596章 到底是谁(1800票加更)
狄青的话,把赵祯心中最后一丝侥幸也扫得一干二净。
只闻狄青解释道:
“耶律洪基虽看似此一战折损也是甚重,然,除了大定守城死伤一万多是皇家近卫,仪坤州血战死伤的几乎都是松格鲁部和萧古浑部的族兵。三万精锐皮室军毫发无伤,加上大定城里还有近两万。”
“也就是说,耶律洪基的御前近卫尚有五万之数!可以说,只是伤了皮毛。”
“他手里的皮室军还在,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