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调教大宋- 第2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唐奕拧着眉头走了进去。
“老板,卖盐吗?”
杂铺掌柜是个粗壮的汉子,抬眼一瞅,没说有没有,倒是不咸不淡地反问道:“南边儿来的?”
唐奕泯然一笑,“怎地,挂相?”
汉子又是不答,一指柜上的一排白布口袋中的一个,“150文一斤,要多少?”
唐奕又是一愣,随即一边拿起一块“盐巴”细看,一边有一句没一句的道:“这么贵?”
汉子道:“咱这西北偏的很,自然就贵些。”
“那这质量也太差了点吧?”
这盐巴略有青黑,搓下一点儿放到嘴里一尝,还有点苦涩,是官方流通的解盐。
汉子不干了,“公子识不识货?咱这是上等解盐。可着太原城,你也找不着比这更好的官盐了。”
唐奕嘿嘿一笑,“您别激动,我的意思是。。。。。。”
“有没有青盐?”
汉子一怔,下意识答道:“没有。”
“那是犯法的!”
唐奕陪笑道:“您看我们大老远从南边来,可不是为了走解盐的。”
宋楷帮腔道:“咱们走的量可不小。”说着四下扫看。“要是成了,够您这小店儿吃个三五年,当是不成问题。”
汉子犹豫了一下,还是坚定道:“没有!”
唐奕摇头,不再问盐的事儿。
“那城里哪家客栈住的舒坦,还请大哥给指条道儿。”
这回汉子倒没犹豫,“府街西头,有家五味正店,是大原最好的大店了。”
“得勒!”唐奕飒然一拱手。“那就不耽搁大哥生意了。”
说完,带着宋楷等人就往出走。
走到铺门外,唐奕停下,回身嚷道:“小弟这几天就住在那儿了,大哥若是找到门道,可去客栈寻之。”
说完,不等汉子反应,已经消失在人流之中。
“这汉子还挺小心!”丁源抱怨道。“我还不信了,这么多杂铺,他不卖,总有人卖。”
唐奕冷然一笑,“屁的小心!你去别家看看,多半也是这个待遇。”
丁源不信邪,找了几家一问,果然是只有解盐,没有青盐。
。。。。。。
“怎么回事儿?”
唐奕答道:“估计是吴相公来西北巡案的事情,早就传到了这边。”
一进太原城,唐奕就纳闷,这和他了解到的情况完全不符啊!
据老师说,青盐遍布西北,又以太原为最,是为青盐入宋的集散之地。别说是杂铺,街边儿集市敞开口袋叫卖的都比比皆是。
怎么可能走了这么半天,他们连青盐长什么样儿都看不着。
一定是有人把朝廷要整顿西北盐务的消息早就散出去了,各家盐贩才会这般警惕。
“那现在怎么办?”唐奕把话一说明,宋楷就有点沮丧了。
“看来,果真如传言一般,私盐之利军政两务都有参与,咱们来的这么低调,还是不行。”
唐奕摇头,“先住店,等杨文广到了再说吧。”
看来,他还是想简单了。本想进城来看看青盐猖獗到什么程度,却没想到,人家早防着他呢。
照着那汉子的指引,几人寻到五味正店。
前脚进店,后脚就跟进来一个流里流气的汉子。也不说话,进来就往厅中一坐,一瞬不瞬地盯着唐奕等人。
唐奕他们进了厅,倒是没注意那泼皮汉子,反倒是不由一疑。
本以为,这传说中的太原最大客栈生意不得多好,却不想,并没有那么邪乎,大厅之中竟鲜有旅客,颇为冷清。
柜台里斜倚着一个穿缎面儿罩袍的中年人,岁数不算老,可胡子倒不少。半尺多长的美髯,再加上西北人特有的高原红,还真有那么几分后世电视剧里关云长的味道。
此时,这位正轻摇蒲扇,好不悠闲。听见动静,才半睁凤目看了唐奕几人一眼,蒲扇一缓,又好好地上下扫了个遍,才懒懒地叫伙计招呼。
“六子,来客人了。”
唐奕抿然向那美髯公微微点头,算是打了招呼。随后,就坦然的一边等着堂倌儿上来招呼,一边四下打量起这店铺来。
这时,堂倌儿也迎了上来,“几位公子,打尖还是住店?”
唐奕没接,心思也没在堂倌儿这里。
他已经注意到那个后进来的流气汉子,心中一动,感觉刚刚在路上似乎就扫见过这人。
而更吸引唐奕的,也不是这汉子。而是汉子坐的那张桌子。
那张桌子很特别!
这家五味正店虽然冷清,但装饰却是一点不差,描梁画栋算是下了工夫的。一应木器摆设,明眼人一看,就知是上等货色。
厅中十几套桌椅皆是朱漆好料,造价不菲。
但是,在十几套朱红桌椅之中,唯独那流气汉子坐的那张极为特别。
那桌子竟是原木裸色的,白花花的杵在以红色为基调的大厅之中,极为的不协调。
堂倌问了一遍,唐奕没答,只得再次缓声开口,“客官,打尖还是住店?”
唐奕回过神来,意味深长地一笑,“小二哥想错了,腾几间上房,住店!”
“打尖”这个词儿,并非西北方言,也非大宋中原官话,而是靠近大辽燕云河北那边的土话。
这堂倌显然是看出唐奕几人是外来的,用这个并非本地的生词儿来套唐奕的话。
听得懂,那说明就是东边儿来的,要是听不懂。。。。。。
不是西北人,也不是东边儿的,那就只能是南来的了。
唐奕说“小二想错了”话里的意思就是:咱听得懂不假,却是南来之客。
那美髯汉子闻言,不禁再一次睁开双目,又好好看了唐奕一眼。
轻笑道:“把三楼腾出去给几位歇脚,再给客官挑几个回鹘瓜送过去。”
吩咐完小二,汉子又对唐奕道:“小孩儿不懂事儿,冒犯了。”
唐奕点头示意,“无妨,谢过了!”
说完,也不多留,随小二上楼去了。
而那小二也还听话,再不试探唐奕等人,恭恭敬敬地把几人引到客房,又端来回鹘瓜,当是赔罪。
开始,唐奕还不知道这个回鹘瓜是个什么东西,等端上来一看才明白,原来就是后世的哈密瓜,因产自西州回鹘一带,故称回鹘瓜。
这东西开封可没有,宋楷他们更是见都没见过。拿起一吃,甚是惊艳,一连吃了好几块儿都舍不得停手。
唐奕看着他们吃瓜,心里却惦记别的事儿。对几人道:“你们呆着,我下楼瞅一眼。”
给君欣卓使了个眼色,两人出了房间,下到一楼大厅。
到了大厅一看,唐奕不由一阵失望,因为那个流气的汉子已经没了踪影,裸色的木桌前也是空空一片。
堂倌一看这公子刚上去就下来了,急忙迎了上来,“公子,还有何吩咐?”
唐奕抿然搪塞道:“腹中空空,你们这儿有什么特色的吃食?”
一听是吃饭,堂倌一让,“公子先厅上高坐,小的慢慢给您道来。”
唐奕点头,与君欣卓到厅中坐下。只不过鬼使神差,选位置的时候,唐奕就选了那张裸色木桌。
小二一怔,下意识看向柜上的掌柜,那美髯汉子却是眼睛都没睁地点了点头。
唐奕装做没看见,对小二道:“有什么南边没有的好东西,说几样儿听听。”
小二陪笑道:“公子这可是问着了,咱们五味正店的特色吃食,保准公子不曾享用过。”
“本店最拿手的,就是辽地密制毗黎邦。那可是在大辽都不是一般人能吃上的珍馐美味,客官要不要来上一份?”
唐奕闻声哑然失笑,“貔狸这东西,辽人当宝,咱们可不稀罕。换一样儿。”
小二一怔,“客官好见识啊!”
毗黎邦就是貔狸,也就是——黄鼠狼。
辽人用特殊方法闷炖至肉烂,在大辽确实是珍馐美味,一般人都没资格享用。
唐奕使辽的时候耶律宗真就请他吃过,确实味美。但后来知道那东西就是黄鼠狼,就怎么也吃不下了。
唐奕能一语道出毗黎邦就是貔狸,不光小二一怔,连柜上的美髯汉子都睁开了眼睛,再一次好好打量了唐奕几眼。
“公子见识通达啊,去过辽境?”
唐奕头也不回,把玩着手边的茶杯。
“呆过半年。”
汉子笑道:“倒是某家看走眼了,公子小小年纪却是走南闯北,所到甚广。”
“怎么来西北这破地方了?走亲戚?”
唐奕笑道:“掌柜的又想多了,家里是有亲威在朝,却不在西北。”
“哈哈哈!”汉子大笑。“倒是某家又唐突了!这顿算某的,全当赔罪。”
唐奕摇头道:“总听说西北汉子爽快利索,天下无二。今日见闻,相差甚远啊!”
那汉子也不生气,没头没脑地来了一句:“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公子多担待吧。”
唐奕神密一笑,“倒也说得过去。”
“。。。。。。”
这回,那汉子真的愣住了。
说实话,最后那句也是一句试探。
这公子要是听不懂,自然有听不懂的答法,可是偏偏他听懂了,还做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公子到底是什么来头?”
唐奕回身,正对美髯大汉。
“我说了,家里有人在朝!”
————————
这世上最真实的谎言,就是七分真三分假。
自打坐下,唐奕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的。
但是,他传达的意思,却是假的。
这汉子显然和街面儿上的杂铺一样,是接了信儿的。要不然,就算唐奕是个外地人,也不至于被其百般试探。
他越试探,越说明这家店不是表面那么简单。而唐奕传达给他们的信息也是模棱两可。
不过,从这些信息中,有一点可以让美髯汉子确定,就是唐奕见识很广,背景很大。
至于是不是来西北走生意的,美髯汉子就真的看不出来了。
。。。。。。


第434章 大商家
一见那美髯汉子脸色数变,阴晴不定。
唐奕暗自一笑,也不逼迫,与小二点了一份回鹘烤羊腿,几样儿小菜。便不再与那掌柜的搭话。
。。。。。。
不多时,羊腿端上来,唐奕正要招呼君欣卓开动,猛的桌前黑影一遮,一个人影大喇喇的在他们这桌坐下了。
唐奕只是抬眼扫了一眼,便自顾自地夹菜:“还以为你不来了。”
坐下那位作动一僵,生生把到嘴边的套词儿噎了回去。
“公子。。。。。。在等我?”
唐奕摇头,“跟了咱几条街,总不至于就这么没了下文吧?”
对面儿的,正是刚刚进店时,坐在这张桌子上的那个流气汉子。
流气汉子心虚地看了一眼柜上,一时之间竟不敢接话了。
唐奕笑道:“你的人?”
却是对柜上的美髯汉子说的。
美髯汉子答道:“不是。”
倒是唐奕想多了,他以为这泼皮是美髯汉子的人,而那泼皮看向掌柜,只是因为不确定,美髯汉子是不是把他的底泄给了这位公子。
唐奕点头,稍稍有些失望。要真是掌柜的人,倒省了些麻烦。
看向那流气汉子:“上头有人吗?”
“什,什么上头?”流气汉子支吾道。心说,这人怎么不按套路出牌啊?直接的让他有点不习惯。
唐奕道:“放心,没问你官面儿上有没有人。不想知道,也不用知道。”
“这买卖你做不了主,叫你家大人来吧。”
泼皮心说,瞅把你狂的!?
也不知哪儿来的勇气,抽抽着半边儿脸道:“公子就不怕咱做的是人肉买卖?”
唐奕停下筷子,皮笑肉不笑地反问:“你是吗?”
泼皮一哆嗦,又不敢说话了。
唐奕那眼神太吓人,他毫不怀疑,他要敢说是,这位现在就敢要他的命。
一咬牙,“不瞒公子,公子进城之后的所做所为尽在小的眼里,冒昧问一句,公子要走盐?”
“走盐。”
“走到哪儿?”
“京畿”
“!!!”
这回,连美髯汉子都怔住了。
那泼皮更是摇头,“京畿路不行!”
唐奕微微一笑,“行不行,你说了不算。别急着拒绝,叫你家大人来。”
泼皮沉默了。
说实话,他就是个给主子盯客、拉活儿的小喽罗。可是干了这么多年,也算是见多识广,却从没见过这般气魄、这么狂的下家。
最后,泼皮还是起身一拱手,“公子慢等,我去问问!”
泼皮一走,那美髯汉子站了起来,来到桌前坐下。
唐奕抬头看了美髯汉子一眼,“掌柜的,贵姓?”
“免贵姓李,李杰讹”
“党项人?”
唐奕一挑眉头,“李”虽是汉姓,但“杰讹”却不是汉名。而且,唐奕知道,党项确实有汉姓姓李的。
李杰讹拱手道:“公子果然是见识广博,某家确是鲜卑拓拔氏之后。”
这个“李”,还不是一般的李。
唐末黄巢起义时,唐王传檄天下勤王。党项族宥州刺史拓跋思恭出兵,击败黄巢叛军。
战斗中,拓跋思恭的弟弟拓跋思忠战死,唐僖宗赐拓跋思恭为“定难军节度使”,后被封为夏国公,赐姓李。
自此,党项最重要的一支——拓拔氏改姓“李”,且有了自己的领地。
后来,五代乱世,拓拔氏逐步壮大,占据河西大片土地。李元昊自立称帝,就是自称拓拔氏之后。
所以,李姓不但是党项姓,而且还是西夏的国姓,皇族专享。
唐奕来了兴致,“那就奇了怪了,如此说来,掌柜的算是西夏皇族,怎么跑到大宋来,当起了商户?”
李杰讹神情一暗,摆手道:“先祖旧事,不提也罢。”
他不愿说,唐奕也就不问了。话锋一转,“李掌柜这是想入局?不合规矩吧?”
如果唐奕没猜错,这位美髯汉子也就是个掮客的角色。不然,刚刚那个流里流气的泼皮坐下,他也不会就那么淡然地看着人家抢自己的生意。
李杰讹怔道:“公子怎么。。。。。。”
唐奕笑道:“都是跑生意的场面人,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点了点桌子,“如果本公子没猜错,这桌子就是专谈那‘第五味’生意的吧?”
五味正店:酸甜苦辣。。。。。。咸!
要不奔着这个“咸”,唐奕何苦专门跑到这来?
而这桌子,后世人可能想不明白,但是放在大宋,还真是不难猜。
说白了,这是古人玩的一手隐喻,体现在这个时代的方方面面
这就和开封的茶馆、食铺门前挂的大红灯笼是一个道理,那灯笼也不是随便挂的。
门前不挂灯,那就是正经的茶铺子、饭馆子,只能吃饭饮茶,没有别的项目。
而门前挂了灯,说明这是“花馆子”,也就是提供娼妓服务。客人一看,就知道该不该进。
再比如,人尽皆知,给青楼艳姐**儿叫“梳拢”,也就是髻发。
这同样是一种隐喻。姐儿一但失了身,就要把长发盘髻,把自己和清倌儿,还有处子雏妓区分开。客人来了,只看发髻,就知道这位能不能带出场。
同样的道理,这五味正店,摆了一张原木色的桌子,也不是随便坐的。
懂行的行商往这儿一坐,店家,还有走盐的就知道,你是奔着什么来的,自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