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调教大宋- 第1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算是吧。”
“这有什么好愁的?”萧巧哥笑道。“你不是已经有主意了吗?”
“你是说观澜书院?”
“对呀!你看那群儒生,都被你灌输的,只认国家,只知服从。我倒觉得,把这些用在军将身上,也是极好的吧?”
唐奕摇头,“没那么简单。”
观澜书院本来就是以后世军校的模式来管理儒生,唐奕又怎么会没想过用军校模式来管理武将呢?
这种军校模式,说白了,就是洗脑,处处都体现着服从,方方面面都灌输着忠君爱国,用来训练武将,当然是再好不过了。
可是,事情往往都有他的多面性,观澜模式当然好,可是在大宋,即使在文人里面玩得通,在武将中间也是寸步难行。
还是因为,大宋的武将是举荐制,根本不需要军校这个上升通道。
可是,一但废除了举荐制,转由武举、武校培养,好处自然多多。将领们一下从某一系的将,变成了皇帝、朝廷的将,确实对指挥、管理有着无尽的好处。
但是,这么一来,将门失去了血液来源,必将轰然而倒了。
倒不是说唐奕偏向将门,觉得将门有存在的必要性,而是这其中的后果,谁也承受不起。
还是那句话:大宋的国际环境不允许军队出乱子,乱不起!
一下把将门的墙角给挖倒了,人家能干吗?不乱才怪。
“观澜的模式固然好,可怎么让将门接受?就算是曹、潘这种与我同坐一条船的,也不可能眼看着我把他们挖空。”
萧巧哥顿了一下,试探道:“唐哥哥是不是想多了?好像,没那么复杂。”
。。。。。。


第413章 管的太多了
真要做一件事,不能光看它行不行得通,想落到实处,却是方方面面都要考虑的。
大宋的士大夫们,可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他们难道就不知道,军制所限,国之大弊?厚财养兵,然兵不能战?
当然是知道。可是,没人敢碰,也没人碰得了。
一但军队乱了,都不用国内反叛,大辽第一个就动了,紧随其后就是西夏,现实往往不允许你理想化的干事情。
比唐奕还牛的人也不是没想过动军制,他的老师范仲淹就想动,他的身后也有个王安石要动,可是,都失败了。
“观澜书院的模式固然好,可怎么样才能让将门接受呢?就算是曹、潘与我同坐一条船的这几家,也不可能眼看着把他们挖空的。”
萧巧哥顿了一下,试探着问道:“唐哥哥是不是想多了?”
“嗯?”唐奕一挑眉头。“什么想多了?”
“谁要挖他们墙角呀,他们举荐他们的呗,谁要拦他?”
“但是,你想啊,新举之将,从兵到将,统御之能未显,总要有一个转变的过程吧?把他们集中起来上上课呀,教教学呀,也说的过去吧?”
“。。。。。。”
“!!!”
“哦、靠!”
唐奕震惊了,可以啊,这丫头有两下子啊!不愧是跟我唐子浩混的啊!腹黑加狡猾,加软刀子杀人啊!
唐奕腾的一下子坐起,吓了萧巧哥一跳,加之她本是搬了墩凳坐在躺椅中间的位置,唐奕这么一坐起来,正好与之四目相对,两人都快贴在一起了。
惊慌地缩手护胸,“你你你,你干嘛?”
却不想,唐奕猛的捧起她的小脸,使劲地揉了起来。
等到萧巧哥的一张嫩脸被他挤成了一个“包子”,才听唐奕兴奋地道:“你这小脑袋怎么长的!?可是帮了我大忙了!”
“你你你,你快放。。。。。。”
还没说完,兴奋的唐奕已经忍不住把萧巧哥的小脸往面前一送,在她光洁的额头上,啪嗒一声,轻啄了一口。
“呀!!!”
萧巧哥哪被人这般亲近过?这让她不禁想起,有的时候晚上,从唐奕房里传出来他与君姐姐那些奇怪的声音。
惊叫一声,用力挣脱唐奕的魔掌,羞愤地夺门而出。
“嘿嘿嘿嘿。”
唐奕傻笑着目送萧巧哥跑开,心思根本就不在这上面。
谁能想到,困扰他这么长时间的问题,却被萧观音一下子就点出了问题的关键。
就是吗,他们举荐,就让他们举荐呗,举荐完了,送到武校之中再回回炉不就完了?
这样一来,既保留了将门的基础体系,又能把新军、新思想灌输到基层武将的脑子里。
而且,这是很阴的一招,阴的就是将门。
以往,或者说现在,大宋的武将们认帅不认君,说白了,老子的前程是我的顶头上司给的,和你皇帝没什么关系。
对皇权和国家自然也没什么归属感,将门才能以此为依仗,屹立不倒。
但是。。。。。。
一但开了武校,那就要另说了。
别忘了,观澜书院的山长现在还空缺着,那个位置是给赵祯留着的。
如果观澜再开了武学院,赵祯接着出任了观澜的山长,那入了武院的武将,可就算是天子门生了。
别看名义上还是将门举荐,但是,差了这一层关系,却是差的天上地下。
这等于暗地里还是挖了将门的墙角,把各家的“家将”变成了皇帝的门生。
天子门生啊?那可是进士才有的殊荣。
虽然有点损,可是。。。。。。
唐奕心说,为了大宋,老曹、老潘、杨二哥,也只能委屈你们了,大不了,别处给你们补回来就是!
。。。。。。
想通了关键,唐奕起身,急不可耐地准备去找老师商量商量。
庆历之时,范仲淹就曾设想过军改,只不过没能成功,但想法却是比唐奕成熟得多,必定能想到一些唐奕现在还没想到的问题。
出了小楼,就见萧巧哥立于院旁的树下,背对着唐奕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唐奕一挑眉毛,行了过去。
“干嘛呢?”
“啊!”
萧巧哥又是一声惊叫,慌张地回身,然后下意识地往后躲,直接靠到了树上。
回身的一刹那,噗。。。。。。
唐奕忍不住就笑了,这丫头整张脸都羞得通红通红。
“看把你吓的。”
“什什什,什么呀?”
萧巧哥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至于吗?多大个事儿?”
“。。。。。。”
“要不,你也亲我一口,算是还回来?”
“无赖!”
萧巧哥终于受不了这痞子,绕了个圈,跑回了小楼。
唐奕摇头轻笑,出了院子。
到老师的宅子,却是没见到人。原来,范仲淹去了柳师父的住处。
柳七公的身体确实是一天不如一天,几位师父深知他时日无多,自然是一有时间就去陪陪。
等唐奕到了柳师父的住处一看,范师父和杜师父都在。
与几位老师见了礼,唐奕倒是不急着说武院的事情。
坐到柳师父床沿,缓声道:“咱又作了一首好词,却是要到师父面前显摆显摆呢。”
唐奕也知道七公时日无多,更是知道七公爱词,最近每次来,都带一首词来,讨老人的欢心。
至于什么抄不抄的,唐奕已经不在乎了,能让这位老师高高兴兴地走,把特么后世的好词都抄光,唐奕也干了。
七公闻声会心一笑,“词且等等,说你的正事吧。”
唐奕一进来,他就看出这孩子是有事儿,只不过为了讨自己欢心,强压下去罢了。
唐奕笑道:“什么正事也得等等,得让师父开心才行。”
“行啦。”柳永欣慰道。“知道你孝顺,说正事儿!”
唐奕局促地一挠头,“那好吧。。。。。。”
当下,把武院的设想与几位师父一说。
等他说完,范仲淹、杜衍交换了一下眼神,各自思量了起来。
就连柳永都拧着眉头,想着唐奕的话。
“不容易。”良久,杜衍率先开口。“单是天子门生这一点,朝中文臣就不会轻易答应。”
“天子门生”,那可是士大夫独享的殊荣,文臣怎么会轻易的就把这份荣誉分出去呢?
更何况,分给的,还是武人!
柳永则是看着唐奕道:“大郎啊,你管的太多了!”
唐奕一怔,意识到了一些什么。
这时,范仲淹接道:“想法是好的,也值得一试。但是。。。。。。”
“现在却还不是时候!”
。。。。。。


第414章 埋骨观澜,情之所愿
“想法很好,值得一试,但却不是时候。”
范仲淹的话让唐奕心中一紧,气势也自然弱了下来。
他现在已经不是当年在邓州那个什么都不懂的疯小子了,朝堂上的那些弯弯绕,即使想不周全,范仲淹一点,他也就都明白了。
确实,不是时候。
一来,汝南王之事刚刚平息,唐奕虽然抽身而出,但此时却也是最为敏感之时。若这个时候再起事端,很难不让朝臣有些别的想法。
所以,不管是唐奕,还是赵祯,这段时期最好的选择就是伏蛰,尽量别做出什么过激的事情,以免惹来众怒。
二来,也就是柳师父所说——唐奕管的太多了。
现在的唐奕依旧是个白衣秀士,但是,且看这几年大宋的政、经之务,朝争、储位之事,等等,几乎都有唐奕的影子,这很难不让朝臣把他和“权臣”这个词联系到一起。要知道,那可不是一个好词儿。
更何况,唐奕现在只是白身就能这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要是等他羽翼丰满,入朝为官,那还了得?
若是在这个时候,唐奕再把手伸到军队?
可想而知,不光武人之中会有阻拦,连文人都不可能任其做大。
“将门,那是大郎的根基,也是观澜商合的根本所在。”范仲淹看着唐奕,语重心长地道。“即使军制改革刻不容缓,但是,此时天时、地利、人合,都不在大郎这边,就更不能动这个根基了。”
“。。。。。。”唐奕一阵无语。
“那怎么办?老师也是知道的,小子志在燕云,没有燕云,一切都是枉然。可就现在军中的情况,拿的回来吗?就算拿回来了,守得住吗?”
“要耐得住寂寞。”范仲淹缓声道。“这不是你急就办得来的,等吧!”
“等机会!”
。。。。。。
“唉!”唐奕长叹一声。
或许,真的是他太心急了吧?
柳七公见唐奕唉声叹气的样子,不由想换个话头。
“正好大郎来了,我们几个老家伙正有事要求你。”
唐奕一愣,“师父有事,吩咐就是,还什么求不求的?”
柳永看了范仲淹一眼。
“我与你范师父、杜师父正在商量,看大郎能不能在望河坡边儿上,给我们找块清爽的地方?”
“师父要做什么用?”
柳永一笑,“都这把年纪了,还能做什么用?入土为安呗。”
“。。。。。。”唐奕愣住了。
倒不是柳七公谈起自己的入葬之所让他伤怀,而是。——
落叶归根。
别说是柳七公这样的大儒,就算是平民百姓,也讲究个死后入祖。不管是柳七公,还是范仲淹、杜衍,离世之后,都是要入祖宗坟茔的。
可是,听七公的意思,他是想葬在回山了。
柳永看出唐奕在想什么,悠然一叹,满目憧憬地看向窗外。
“实在是舍不得你们啊!”
“老夫要是再有几年薄命,一定要亲眼看着你们东华门外,金榜得名。然而,时不赋我,老夫等不到了。”
“我们几个老伙儿一商量,干脆也别回祖了,观澜早就是我们的家、我们的根了。”
“只求在观澜寻一处景致怡然之所,长眠于此,看着你们一代一代的儒生来了又走。想来,也是足以告慰终生了吧?”
唐奕眼泪唰的一下就下来了。
“行!”
猛的一咬牙,“师父放心,我去办!”
柳永欣慰一笑,“那最好快些,趁着老夫还能动,临走之前,先去把好地方占了。”
“哈哈。。。。。。”杜衍飒然一笑。“你这老家伙,心眼儿倒多,老夫不与你争便是!”
言语之中,尽是对生命的感悟与洒脱!
。。。。。。
出了柳永的住所,唐奕叫来一个仆役,“去把我马大哥叫来。”
仆役领了命,街市那边去寻马大伟。
不一会儿,马大伟到了。
“大郎,何事?”
“大哥进趟城,去把开封最好的石匠给我找来。”
马大伟一愣,就找个石匠,怎么还让他亲自跑一趟?
不过,看唐奕的样子,应该是很重要的事儿,“行!那我这就去。”
“回来。”唐奕又叫住马大伟。
“算了,你还是去找一趟文扒皮吧,让他从工部给调几个御用的石匠。”
“行。”
。。。。。。
回到小楼,君欣卓已经回来了,却不见萧巧哥的身影,应该是躲到自己房间里去了。
君欣卓见唐奕脸色不对,“怎么了?谁又惹你了?”
唐奕疲惫的摊到躺椅上,“没谁惹我,就是心里堵得慌。”
君欣卓搬了个墩凳绕到躺椅后面,轻轻地给他揉着太阳穴。
“堵什么啊?不都挺好的吗?”
唐奕不言。
过了半天,又猛然道:“我要给柳师父立一块碑!”
“立呗,又没人拦着你。”
唐奕又道:“立一块,有观澜,就有他的碑!”
——————
接下来几日,唐奕也算难得的清闲,白天有课上课,没课发呆,早晚也与儒生们一起出操锻炼。
而杨怀玉的阎王营,则是真的成了阎王营。
唐奕提前打了招呼,这货知道来年春天要拉出去,所以玩了命地要在这最后一段时间把这一厢好兵训出来。
。。。。。。
阎王营一认真,每天早上一起出操的神威营和观澜儒生们,就有点跟不上趟了。
毕竟人家是全天候专职训练,而神威营却没那么系统,至于观澜儒生,那就更不用说了,他们的主业还是学习。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阎王营发了威,却激起了观澜儒生的争胜之心。
一帮“老子天下第一”的愣头青,哪受得了被军汉比下去?
现在都不用曹满江敦促,每天除了上课,都玩了命的练,非要和阎王营别一别苗头不可。
对此,唐奕只能莞尔一笑,好事儿,要的就是这股儿子劲头儿。
————————
九九重阳,登高祭祖。
唐奕是光杆司令,就他一个,父母的安身之所又远在邓州。所以,只和几位老师一同登高望远,应了个景就算了事。
而柳七公,唐奕特意让仆役用一架“滑竿儿”(竹轿)抬着。
登了高,带着几位师父没回住所,而是散步到观澜靠北的北屏山。
北屏峭立,原来是没有上山之路的,这段时间,唐奕让人强行在陡坡上顺山势凿出了一条小径。
这里,正是他给几位师父找的那处地方。
小心地搀扶着几位师父上山,行到山腰之处,地势一缓,蓦的出现一处平地,范仲淹等人虽有些气喘,却是眼前一亮。
“不错!”
“大郎确是找了一处好所在!”
。。。。。。


正文 午夜话唠
咖啡喝多了睡不着,和大伙儿聊几句天儿。
躺在床上看评论,哪的都看,起点的、qq阅读的、神器的,一些别的盗版的,还有龙空上的。
群里的都知道,苍山随性散漫,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