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调教大宋- 第1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程颢、程颐让几个娃娃好顿羞辱,去和曾巩作伴了。
唐奕就想问问。。。。
还、有、谁!
。。。。


第284章 第一堂经济学
谢谢“书友150920150555692”的万赏!
——————————
下面还有人想起身试试。
宋楷眼尖,一见身边的小儒生有起身的意思,忙一把拉住他。
“苏子瞻,你要干嘛?”
小儒生一脸的兴奋,“我也出个题玩玩呀!”
“老实呆着吧!你爹都不敢在唐子浩面有买弄数术,你逞什么能!?”
宋楷他们几个纨绔唯一合得来的,也只有苏家兄弟,那也是因为早与其父相识的缘故。
“哦!”小儒生悻悻然地缩了回去,他爹都不行,那他肯定也不行了。
十四岁的苏子瞻还是脱离不了对父亲的盲目崇拜的。
。。。。。
唐奕见半天没人起来发问,不禁摇头。
这个结果是他意料之中的,但过程却是出乎意料的差。
当下,他也不浪费时间了,让他们一个一个起来受辱,确实有点说不过去。
“我出一题,谁答得上来,自不多说;答不上来,明天就去民学抄课表,自己挤时间去上学。”
说完,拿起粉笔在墨板上写道:
有铜钱、当五钱、当十钱各十枚,取其中十五枚,得钱七十文。问,铜钱、当五、当十,三种各几枚?
“此题可以回去算,若不得解,去民学随便找个十二岁以上的孩子问问,也就知道了。”
说完,唐奕欠揍地一笑,“咱们明天民学见哦!”
靠!他也太贱了!
众儒生无不绝倒。这是认死了咱们答不出来,明天都得去民学报道啊!
可是,
还特么真答不上来啊。。。。
。。。。
有的儒生已经开始用最笨的方法,一个数儿,一个数的去试了。
“铜钱十枚,当五五枚,当十。。。。。不对!”
“铜钱五。。。。。”
好吧,唐奕进屋的时候说的一点没错,真都掰着手指头在算了。
范仲淹暗暗点头,唐奕弄这么一出,虽有卖弄之嫌,但却成效斐然。
最起码,百多儒生都收起了轻视之心。
年青人其实很简单,年青气盛不假,但你有真本事,也很容易得到大家的尊敬。
而赵祯则在感叹,唐大郎是怎么把那些孩子教的这么厉害的?民学的娃娃都这个水平?
还真的都这个水平!
如此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若他们还答不上来,那唐奕没法给他们讲什么统计学,更不用提基础的财会知识了。
。。。。。。
“好。。。。。”
压住了场子,唐奕颇为满意。
“回去慢慢数,手指不够,可以把脚指头也用上!”
贱人!
原来对唐子浩没什么恶感的儒生,现在也恨的牙痒。
没这么挤兑人的就。这些可都是各地的人尖子,大家乡不说用下巴看人也差不太多。
现在让唐奕说成,手脚并用才能算明白数儿的无知小儿,谁能乐意?
。。。。。。
“那咱们继续上课,接下来说——钱!”
“谁能说说,什么是钱?”
“哼。。。这有甚可说!”有儒生还没缓过来,悻悻然地嘟囔,“钱就是钱呗,买东西用的!”
唐奕也不和他们计较,“太笼统了,有更具体一点儿的吗?”
“。。。。。”
见无人能答,拿起粉笑,唐奕在墨板上写下:
钱,即——货币!
是用作交易媒介、储藏价值和记帐单位的一种工具,是专门在物资与服务交换中充当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社会的商品价值观的物质附属物和符号附属物。
下面的儒生们又傻眼了。。。
就是一个钱,多简单点事儿,怎么让唐奕说的这么复杂,所用句子之中的名词听都没听过,看都看不懂啊?
而后排的曾公亮等人却是另一番心情。
唐子浩虽然用了许多新词,但是对于他们这些整天和民生、财税打交道的宰相们来说,却是看得懂的。
而且,他们很明白,钱,看似简单,却正如唐奕写在墨板上的一样,一点都不简单,只是就连他们也没如此详尽的总结过什么是钱罢了。
唐奕写完,知道很多人都看不懂,只能逐字逐句的去解释给大家听。
儒生们虽不明白,为什么要把钱说的这么复杂,但都不是庸人,细心记下。
“货币,也就是钱,是商品交换的产物。
在远古社会末期,最早出现的货币是实物货币。一般来说,游牧民族以牲畜、兽皮类来实现货币职能,而农业民族以五谷、布帛、农具、陶器、海贝,珠玉等充当最早实物货币。”
。。。。。。
解释通了“什么是钱”,唐奕又马上开始讲钱的发展史。
“秦赢政统一度量衡,统一币制。。。。。。”
他讲了以物易物的原始社会,讲到秋春战国的货币混乱,再到秦统一货币的意义。。。。。。
唐奕就像在陈述一段历史,只不过,这段历史之中记载的不是哪一朝,也不是哪个人,而是君子轻而远之的——钱!
大家听着,开始只觉有趣,慢慢的就收起了轻视之心。
唐奕讲了什么是钱,钱的意义,再把这些定义套用到钱币发展的历史之中,很多人这才猛然意识到:唐子浩所说的“钱”是一朝民生,和占满铜臭的“利”,根本就是两个概念。
“钱”并不是那么简单!
随着唐奕细讲为什么单用铜制钱;为什么金银不以官方形势走入流通市场;为什么大宋会出会“钱荒”。。。。。。
众人终于借着钱的概念,认识到货币的重要性,进而对整个大宋的经济形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然后,就听的更加认真。
赵祯在后面眼冒金光,这些知识对于治国来说,可比一千一万首好诗来的有用的多。
一众大臣则是目瞪口呆。
直到此刻,他们终于知道,为什么上一科观澜出去的学子,有那般见识和能力。
唐奕讲的这些,在大朝臣们看来,并不新鲜。能立于庙堂之上的文臣,要是这点见识都没有,也就不用混了。
但是,这些东西都是他们为官几十年,从朝堂到地方走了几个来回,逐渐靠经验总结出来的“为政之道”。
可以说是,书本上没有,老夫子不教的东西。
唐奕现在把它总结出来,形成理论,再授于这些白衣儒生,使他们在没进考场之前,就对国家、对民生就形成一个笼统的概念,这份财富,可以说的无价的。
再加上,范仲淹、杜衍这样的名臣把自己为官的经验传承下去,观澜的儒生怎么可能不高人一筹?
这可比照本宣科的所谓名儒夫子强多了!
。。。。。。
唐奕要是听到几位朝臣的心声,一定嗤之以鼻。
几十年的为政之道就想总结出来这些东西?这可是几百年,无数人,无数精力的结晶,这叫科学。懂吗?
这可不是放眼一朝一地,几十年的光景就能总结得出来的。
。。
整整一个半时辰。
原本半个时辰的课时,唐奕讲的起兴,下面听的也认真,一时没收住,唐奕把宋之前的钱币发展史,外加各朝货币政策,一气讲完。
直到嗓子都冒烟儿了,唐奕才意识到,一个上午都差不多过去了。于是哑着嗓子苦笑道:“我觉得是时候放课了,若有疑问,课后可单独找我。”
下面儒生一听“放课”二字,先是一怔,接着猛然一醒,随即嗷捞一声,夺门就跑。
唐奕瞬间不淡定了。。。。
咱讲的有那么差吗!?这么迫不及待的就逃了?
见宋楷也使劲往门外挤,唐奕一把拉住他,压低声音道:“很没意思吗?怎么都跑的这么快?”
宋楷一把甩开唐奕的手。
“别特么挡我,老子憋不住了!”
。。。。。。


第285章 关于“钱”的推演
好吧,本书大盟主“陈志扬”同学要征婚!!!
年少多金会做饭,暖床嗨歌样样通。。。
有意者可加书友群:492、610、427
哦对了!非诚匆扰。。。。。。
——————————————
一个半时辰啊!
特么唐奕整整说了一上午,就算再好学的儒生,一听“放课”二字的第一反应也是。。。。尿急。
不往出跑还等什么?走慢了连坑儿都占不上。
。。。。
唐奕愣愣地看着宋楷飞奔而出。
而曾巩则一边往出挤,一边指着唐奕叫道:“别走,且等我回来,关于钱荒之议,尚有疑问请教!”
我等你妹啊?
唐奕猛然大叫,“让开,还有没有点规矩?先送陛下!”
众人一怔,这才想起,皇帝还在呢,只得停下来,苦脸恭候。
唐奕则是一揖到底,“送陛下!”
赵祯欣慰点头,关键时刻,唐奕还是很分得清大小王的。最起码没忘了规矩。
在范仲淹等人的陪同下,急步出了课舍。
唐奕则紧随其后。
课讲的不错,赵祯觉得还是得夸几句的,一边快走,一边道:
“大郎今日。。。。。。”
好吧,哪儿还找得到人,只看到一个冲向茅房的背影。
这混小子是用赵祯给他开路,先去占坑儿了!
不过,赵祯现在没时间和他计较这些,因为。。。。。
皇帝也有尿急的时候啊!
。。。。。
唐奕第一次上课还是挺成功的,不但镇住了一众儒生,而且大家的听课热情十分高涨。
主要是,天天都是看老夫子们摇头晃脑的讲经说典,换了谁,也都腻歪。
唐子浩虽然爱挤兑人,但是讲的都是新鲜东西,且时不时还蹦出几句混不吝的玩笑之语,逗的大家颇为轻松,大伙儿爱听那是在所难免的。
范仲淹也觉得唐奕讲的这些东西有用,最起码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而且只一上午有些意尤未尽的味道。
遂决定,干脆让唐连讲三天,把财商之道的概略讲完,之后再按原本的计划每两天一课的进行下去。
唐奕知道之后,一阵哀嚎。
三天?一上午就够受了,三天不是要命吗?
但师命不可违,下午,唐奕只得硬着头皮接着开讲。
一进课舍,唐奕就心中暗骂,你们特么都很闲吗?
原来,包括赵祯在内,上午那几人一个都没少。
能少吗?唐奕所讲别说漟生们觉得新鲜,老大臣们也没处听去啊?
而儒生们上午光顾着听,谁也没记笔记,下午就学乖了,笔墨纸砚拉开了架势,只等小唐教谕开讲。
唐奕把事先准备的教案往讲台上一扔,“咱们下午就不讲钱的问题了。。。”
众人一愣,我纸笔都准备好了,怎么不讲了?
废话,再讲,唐奕的嗓子也受不了啊!
“钱,或者说货币,这是一个大命题,估计没个三两个月是讲不完了,也不急于一时。”
“咱们下午就用上午所学的东西来做一个‘假想题’。”
假想题?
后排的朝臣们对这个词很陌生,但观澜的师生们却十分熟悉。
观澜授课受唐奕的影响,已经是十分科学的了,不但缩短了课时,合理地安排了学习与休息的时间,而且课业上,也是各科穿插,寓教结合。
上一堂学诗词,下一堂一定不再继续灌输,而是让学生练脑,当堂出些情景考验的题目。
所以,唐奕一说假想题,大伙儿都明白其中的意思。
“咱们来做一个假设。”
“假设钱荒的问题在大宋是不存在的,朝廷可以无限度铸币。那当下的民生环境会有何不同?”
后面的朝臣不明所以,心说,出这么一个毫无根据,又不可能实现的问题,是何用意?
但儒生们却不管这个,已经开始动脑思考了。
“咱们先结合现在的实际情况,把基本条件列举出来,然后再根据条件来推演结果。”唐奕试着去引导儒生们一点一点地剖析问题。
果然,有儒生闻言道:“如若是这样的话,金银、绢帛、铁钱、交子都会退出现在的流通市场。”
唐奕点头,这个儒生他知道,叫郑獬,文采极高,与曾巩不分高下。只是上午听了课,就已经可以活用唐奕嘴里说出的一些名词了。
“不错!”
回身在墨板上写下:“铜钱独宠”四个大字。
曾巩也起身道:“无钱荒之忧,则富户屯铜、私铸劣钱、化钱为器的问题亦可忽略。货币总量会大增,到了一定程度,钱比货多,就会出现钱贱的情况,物价就会上涨。”
唐奕点头,这是上午他提过一点皮毛的“通货膨胀”,曾巩也能活学活用。
在墨板上又写下,“通货膨胀”这四字。
有曾、郑两人开了头,儒生们也都活络了起来,七嘴八舌的插嘴。
其中还有一些是唐奕本以为他们想不到的,此间当真是人才济济,一点就通。
章惇竟提出了辽夏、大理等国皆用宋钱的问题,而十二岁的苏辙竟也能说的头头是道。
有用的,唐奕就列在墨板上;无用的,也给他们讲明为何无用。
等到都提的差不多了,墨板上已经列出了十多条。觉得差不多了,唐奕正要往下继续,却闻最后一排有人开口:
“子浩是否考虑过,朝挺的铸币成本的问题?”
唐奕一怔,因为说话的是韩琦。
“韩相公提到了最重要的一个点。”
唐奕回身把“铸币成本”四字,写的比所有小项都大。
“建议大家把这十几条都记录下来,因为之后两天,我们的课都是围绕这十几条来上。”
“现在咱们开始推演。首先,铜钱独宠,劣钱、铁钱退市,富户屯铜失去了利润,就会把手里的钱近一步投入市场。加之朝廷铸出来的钱只增不减,钱多于货,物价飞涨对不对?”
“对。。。。。”
下面的回答稀稀拉拉,大伙开始纳闷,如此一推,就算解决了钱荒,好像也没什么好处啊?
当然没有好处。唐奕这是把贵金属货币,当信用货币的不限量来推演,又没有金融调控机构,如此推演下去,就只有一个结果——货币倒台。
可是,无限铸币也不是没有好处,章惇提出的辽夏诸国都用宋钱,在这里就用上了,也就是唐奕之前说过的,以宋钱买办八方。
用最直观的方式,告诉大家解决钱荒之后,大宋这架印钞机,在宋钱一统天下的情况下,是怎么不知不觉买空各国的。
“那么问题来了!”
推演至此,唐奕话锋一转,双手死死地扒着讲台边缘,环视全场,掷地有声地发问:
“我们如何解决,无限度铸币带来的负面效应呢?”
“如何解决,大额交易,铜钱笨重的不足呢?”
“如何控制通货膨胀,阻止货币倒台呢?”
“如果,我把无限度铸币的弊端都解决掉,那是否就相当于驯服了一头吞噬天下的猛兽?”
“如果这头猛兽真的存在,那我们要怎么解决钱荒之难,把这头猛兽放出来呢?”
一连串的问题砸的众人一阵阵头皮发麻。
本来还不明白唐子浩为何出这一题的一众朝臣,此时方恍然大悟:
这才是唐子浩题中应有之意!
这才是这堂可能改奕大宋命运的“财税”课的重中之重!
。。。。。


第286章 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