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熊孩子贾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之熊孩子贾琮- 第7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戍隐隐觉察出这女人所言不妥。还没等他想明白呢,有个粉头笑道:“男人不是大丈夫,难道还是小媳妇?”众人皆笑。东道主忙站起来招呼添菜上酒,将此事岔过去了。

    后席上换了个飞花令,比先前热闹。这眉姑娘诗才过人,从没输过。故后来满席醉了大半,独刘戍清醒。朱桐早已酩酊无所知。散席后,刘戍单手抓着朱桐的后背衣襟,略有些嫌弃的拎走了。老鸨子粉头等人送他们出了春风阁大门。眉姑娘盈盈而立,半晌,轻声赞道:“那位姓刘的官人好大臂力。”老鸨子瞧了她一眼。

    次日下午,刘戍正教导两个外甥习武,门子进来回道:“有人找桐大爷和刘大官人。”乃递上一张名帖。朱桐接在手里,刘戍在旁伸头看,上头写着:郴阳裘行正谨上,谒朱桐先生。

    朱桐道:“昨日与眉姑娘一唱一和的那人便是裘行正。”

    刘戍想了想:“个子挺高。你们读书人里头少有比我高的,他比我高些。”

    “不错。”朱桐瞧这刘戍的头顶,“比你高了小半个头。”

    “这是个什么人?”

    “不知道。”朱桐喊了身边一个小厮,“去问问楠二爷,裘行正是何人。”又告诉门子,“说我今儿午觉起的迟,你来回话还没醒呢。大奶奶听说有人找方喊我起来,须得整顿整顿。先请他去……”他顿了顿。

    刘净从屋里走了出来:“叔父这会子在衙门呢。”

    朱桐点头:“请他去外书房暂候。”门子领命而去。

    过了一阵子,小厮回来道:“楠二爷说,裘行正是前年年底来的长安。他说他乃嵊州裘家的子弟,来秦国讨前程。因嵊州姓裘的太多了,楠二爷也没空去核实。不过此人心思缜密,文才不出挑,实才过人多矣,且通权术。如今并无实职,在庾二老爷门下做个清客。说是清客,庾二老爷事事皆听他的。”

    刘戍在旁脱口而出:“此人有问题!”

    朱桐含笑瞧他道:“有什么问题?”

    刘戍想了想:“人人皆赶在年底回家过年,他竟赶在年底跑到长安来,可是不大对?”

    朱桐道:“也许他与家里闹翻了呢?”

    刘戍一愣。又想了会子:“嵊州在越国,他为何不去越国求官?跑来秦国也不过给国舅老爷做清客。”

    朱桐道:“越国护国公甄藏珠乃草莽出身,并不高看读书人,儒生在越国求官毫无优势。这一节也说得过去。大哥还能想到什么?”

    刘戍本是武夫。前阵子在京城,贾琮分析给他听朱桐为何是细作之后,他才开始想这些事儿。遂瞪眼道:“没了。”

    朱桐道:“我堂弟朱楠不是个爱夸奖人的。大哥听听这些词儿:心思缜密、实才过人、通权术。鬼才信他没当过官!分明是国舅爷的心腹幕僚,却挂着清客的招牌,外人听上去还当他是混饭吃的骗子。大哥,此人比我当年可贼多了。”

    刘戍翻了个白眼:“你们读书人都是骗子!这么说他是越国派来的?”

    “不是。”

    “你怎么知道不是!”

    “因为甄藏珠没告诉我他派了这么个人过来。”

    刘戍怔了半日,忽然低喊道:“该不会甄藏珠也是你们的人吧!”

    朱桐“唰”的打开折扇晃了两下:“是‘咱们’。大家都是一伙的。”

    刘戍哼道:“这么冷的天儿打扇子,也不怕冻!”回头去找他外甥,两个孩子早不知跑哪儿玩去了。朱桐已换好见客的衣裳,遂往外书房而去。

    足有大半个时辰朱桐才回来。这位裘行正乃是替庾二老爷来劝说朱桐出来做官的,顺带试探下他昨日说的“让他自己逛会子街”是何意。朱桐自然是拒了劝说,并不记得自己说过什么逛街的话。裘行正费了半日口舌,一无所获走了。只是朱桐也没猜出他究竟是来干什么的。

    刘戍忽然想起昨晚初见眉姑娘时,她那一眼得意之色,遂告诉给朱桐知道。“我本以为她瞧不上我粗鲁,又不大对似的。”

    朱桐细问经过,思忖道:“这个女人的来历我也查过,皆查不到真的。她听说有人不擅诗词之道,打量一眼席上众人,判断出是你,这一节没什么问题。因为满座唯有大哥乃武将,旁人不是儒生便是念过书的纨绔子弟。既如此,她并非因为大哥不通文墨而得意,而是别的缘故。只是大哥初来长安,她不该认得你才对。”

    刘戍道:“我也不认得她!”

    “不好说。”朱桐道,“总有人认得你、你不认得。”

    刘净从里屋走了出来,朱桐便将方才与裘行正会面经过再说了一遍。刘净听罢皱眉道:“这么点子事儿说了大半个时辰?”

    “对啊!”朱桐道,“扯来扯去的也没个新鲜词儿。”

    刘净道:“他该不会是来磨蹭功夫的吧。”

    朱桐与刘戍互视一眼,拍案道:“他乃奉命而来!昨晚春风阁断乎少不了秦王的人,故此庾二老爷派他来打听‘逛街’。此人压根不想劝我出山。磨蹭大半个时辰,回去好糊弄上司。”

    刘净道:“楠兄弟不是说他有实才?他定然想庾二老爷举荐他自己为官,你不出山自然更好。”

    刘戍道:“既这么着,他为何不去寻秦王毛遂自荐?”

    朱桐道:“哪有那么容易见到秦王。”

    “刘丰不是偶遇了秦王么?”

    朱桐笑道:“你也知道是偶遇。偶遇得多少人花多少精神方能遇上!”刘戍骤然想起当年他自己与贾琮朱桐等人偶遇,翻了个白眼。

    刘净思忖道:“既这么着,官人还是早些出山吧。裘行正是前年年底到的长安。前年秋天赵国宣布要加入燕国与马来国的联邦。马来国是个外邦,暂且不提;燕赵联邦,赵弱燕强。看似赵国找靠山,明眼人皆能瞧出来是燕国预备扩张了。天下分封十几年,之前皆是大诸侯国拆成小片;联邦便是小片合并。秦王年少,秦国只剩下十几位凤子龙孙且年岁更小。有野心的王爷难免打秦国的主意。这个裘行正必是别国派来的,先从庾二老爷处下手。眼下,秦王因为查不出税金何故减少,正在焦急之中。你再托大,说不定那姓裘的便捷足先登了。”

    朱桐点头道:“夫人说的是。既这么着——”他低头看看衣裳还算得体,“我走了。”

    刘戍一愣:“你上哪儿去?”

    “太守衙门。”

    朱桐立时喊人拉马,径直往太守衙门而去。朱巍正忙着处置公务,听说侄子来了,立命请进来。朱桐进来向他叔父行礼。众属官小吏都认得朱桐,纷纷上前相见。朱巍捋着胡须问道:“这会子跑到衙门来作甚。”

    朱桐道:“侄儿想明白了一件事,特来求叔父举荐小侄为官。”

    朱巍怔了怔:“你想做官?”

    “是。”朱桐道,“请叔父替小侄向王爷求官。”

    朱巍微微皱眉:“不是说想好生念书的么?”

    朱桐眼角余光扫了扫一众官吏,见他们个个竖起耳朵,方朗声道:“小侄想明白了。藏在叔父庇护之下看似自在无忧,实则危机四伏。家便是国、国便是家。国不好,家也好不了。没人可以独善其身。”

    朱巍见他说的郑重,也正色道:“危机四伏?什么危机?”

    朱桐摇头:“侄儿不知。然侄儿才刚大败了一场,刘将军辛苦经营十几年的属地让外人轻易得走。论理说,王爷纵想用侄儿,也当等个二三年、待侄儿心绪平复才是。可侄儿才刚回长安,王爷便使了许多人来劝说。侄儿当年的同窗好友,但凡还在长安的,一个不拉悉数来了。常言道,百姓有倒悬之危,君臣有累卵之急。只怕秦国遇上了什么棘手事。叔父,侄儿终归是秦国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侄儿不可袖手旁观。但有一份力,只尽出了,方不愧对家乡父老。”

    朱桐言辞慷慨自昂,旁听的官吏不觉鼓掌:“朱相公说的好!”

    朱巍点头道:“你能有这般见识,也不枉在外头历练了一场。既这么着,我便替你上书求官。”

    朱桐一躬到地:“多谢叔父。”

    朱巍遂当即铺开纸来,朱桐亲替他研墨。不多时,朱巍便洋洋洒洒的写下一篇举荐折子。吹干折好,命人当即送去秦。王府。

    小秦王这会子也正在办公,案头的折子堆积成山。听说朱巍有要紧的折子上来,疲惫道:“拿来吧。”待打开一瞧,揉揉眼睛,“朱巍替朱桐求官?!”

    来送折子的乃是朱巍之心腹文吏,笑道:“正是。”

    “朱桐不是说什么剪花烹茶么?”

    文吏遂将方才朱桐在太守衙门所言细述了一回。“朱大官人这会子正在我们老爷的衙门请教秦国朝政之事呢。”

    秦王拍掌而笑:“好!这朱桐真真不俗,难怪能以一己之力支撑鲁国。”他想了想,命人取件不惹眼的衣裳来。

    有太监猜他要出去,忙说:“王爷,多带些护卫。”

    秦王摆手道:“带多了不好。再说……孤王说不定会跟朱桐往街面上逛逛去。”乃命护卫和随身服侍的太监都扮作寻常富贵人家的家丁仆人。

    不多时,秦王领人从后门微服出府,跳上马往太守衙门而去。

正文 第891章

    秦王领人到了太守衙门; 衙役拦着问是谁。有个太监上前嘀咕了几句; 吓得衙役赶忙退下。秦王吩咐不许报信; 袖手走到朱巍书房门口,便听里头有人朗声道:“之前没查出来,要么没查到根子上; 要么就是被人哄骗了。”

    又听朱巍道:“哄骗?谁能哄骗官府。”

    小太监撩起门帘子; 秦王看朱巍对面坐了一个男人想必就是朱桐,听他啼笑皆非道:“叔父,这话从您这位老大人口里说出来; 甚是奇怪。您为官多年,下头的人没少哄骗您老吧。”

    朱巍摆手道:“左不过那么点子手段,我早知道了。”

    “您看,您就是太信经验。万一他们使出新鲜招数呢?”

    “什么新鲜招数?”

    “我哪儿知道; 我又没查过。”

    朱巍哼道:“我还当你什么都知道。”

    朱桐苦笑道:“我若什么都知道,岂能中十面埋伏之计、巴巴儿断送掉东瀛?”

    秦王乃负手而入; 道:“人有失手马有失蹄。朱先生又不是诸葛孔明; 一时失误在所难免。”

    朱家叔侄俩赶忙站起来相迎。一番见礼后,三人落座。朱桐道:“晚生才疏学浅,劳王爷再三惦念,愧不敢当。”

    朱巍笑道:“王爷; 我这侄儿有些本事; 比老臣强出去许多。王爷只管放心,断乎不会坏王爷的事。”

    秦王往左右看了一眼,朱巍立时命书吏属官师爷们出去。秦王乃道:“朱先生想必也已知道了。这两年秦国税金减得厉害; 不知是何缘故。”

    朱桐思忖道:“敢问王爷,税金减少是从何时开始的?”

    “刘丰离开后不久便开始了。”秦王道,“起初减得不多,后越来越厉害。”

    朱桐道:“我记得刘丰辞去秦国相印乃是在前年五月,同一期报纸上还有燕国派遣官吏壮丁进入赵国帮忙治河的新闻。他正式离开长安已到了七月。对吧。”

    秦王点头:“不错。”

    朱桐道:“那么,八月份秦国的税金就已减了么?”

    秦王一愣:“这个孤王就记不得了。”

    朱桐道:“税金减少究竟是从何时开始、又是何时锐减的,时间点极为要紧。倘若刘丰一走便出事,只怕他是被逼走的。”

    秦王与朱巍俱惊:“谁逼走他!”

    “不知。”朱桐道,“然刘丰出身商贾,又不是秦国人,不买他账的大有人在。”他轻叹一声,“这便是我起先不大愿意在秦国为官的缘故。终究秦国不是鲁国。世人都说刘侗将军是个武夫,却不知武人行事爽利不瞻前顾后。在鲁国做事,执行度非常强。这一节,纵观天下,旁人唯有贾琮得燕国之后能做到。”他想了想,“越国也不错。”

    朱巍有些糊涂:“什么非常强?执行度是何物?”秦王也不解。

    朱桐解释道:“前几年燕国要收王爷和士大夫的田税,人人都说必收不着,偏他们愣是收了。后蜀国也想效仿,终究不成。然去年越国甄藏珠却做成了。鲁国本没有多少地是免田税的,故此犯不着仿效此策。若有必要,也能成。而秦国只怕做不成。这便是执行度。一项利君利民之策,时常会有损皇亲国戚、土豪世族,这些人难免施展浑身解数拦阻。刘侗将军本是武将,甄藏珠出身绿林,燕国林黛玉为女流,皆不给他们颜面,故此鲁越燕三国执行度极强。”他看着朱巍道,“前阵子我告诉叔父,刘丰比我强、输给他我服气,便是因为这个。我能为鲁相却当不了秦相。因为在鲁国做事比在秦国容易多了。王爷若不明白,不妨与晚生同去街头走一走。”

    秦王略猜度了几分其意,道:“孤王本也预备着同朱先生一道逛街去。”

    朱巍忙说:“王爷乃万尊之子,岂能随意白龙鱼服。”

    朱桐含笑道:“带些护卫扮作家丁便好,旁人又不知道他是王爷。”

    朱巍又劝了几句,这二人皆不听,偏他又不放心,遂决意自己也换下官袍同他们一道去。便打发人回去取常服。

    朱桐道:“既是王爷有护卫,我们爷俩便不带了。横竖我们的比不上王爷的。”

    秦王笑道:“二位爱卿放心,管保你们平安无事。”朱家叔侄听见“二位爱卿”四个字,皆微微一笑。

    不多时,有人进来回道:“老爷,取衣裳的回来了。”

    朱巍才刚“嗯”了一个字,便听外头有人说:“朱大人,阿桐,我在府内无聊的紧,同你们一道逛逛去!”朱家爷俩面色一僵,互视了一眼。只见刘戍晃悠着走了进来,“朱大人今儿倒是得闲?不忙了么?”

    朱桐道:“大哥今儿不是答应两个臭小子教他们打拳么?”

    刘戍叹道:“我答应了管什么用?你媳妇说他们功课没做好,罚他们练字呢!那要是旁人我必跟他争辩,偏那是我自己的妹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