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观庄严+弥勒菩萨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现观庄严+弥勒菩萨造-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印度彌勒菩薩造
全稱現觀莊嚴般若波羅蜜多優波提舍論
又稱般若經論現觀莊嚴頌


{序品第一}

   '甲一論前義'
    現觀莊嚴般若波羅蜜多教授論

   '甲一''乙二解敬禮'
    敬禮一切諸佛菩薩

   '甲二釋正論''乙一正申敬禮兼明造者之志願'
    求寂聲聞由遍智  引導令趣最寂滅  諸樂饒益眾生者  道智令成世間利
    諸佛由具種相智  宣此種種眾相法  具為聲聞菩薩佛  四拢娔肝揖炊Y

   '甲二''乙二為樂廣者分別廣說''丙一論所為義'
    大師於此說 一切相智道 非餘所能領 於十法行性
    經義住正念 具慧者能見 為令易解故 是造論所為

   '甲二''乙二''丙二全論總義''丁一略標論體''戊一標能所釋'
    般若波羅密 以八事正說

   '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二標能釋數'
    遍相智道智 次一切智性 一切相現觀 至頂及漸次 
    剎那證菩提 及法身為八

   '甲二''乙二''丙二''丁二隨標廣釋''戊一廣釋三智體''初明一切相智'
    發心與教授 四種決擇分 正行之所依 謂法界自性
    諸所緣所為 甲鎧趣入事 資糧及出生 是佛遍相智

   '甲二''乙二''丙二''丁二''戊一''次明道相智'
    令其耄ч湹取〉茏喻胗鞯馈〈思八Φ隆〈髣倮姷
    作用及勝解 讚事并稱揚 迴向與隨喜 無上作意等
    引發最清淨 是名為修道 諸聰智菩薩 如是說道智

   '甲二''乙二''丙二''丁二''戊一''三明一切智'
    智不住諸有 悲不滯涅槃 非方便則遠 方便即非遙
    所治能治品 加行平等性 聲聞等見道 一切智如是

   '甲二''乙二''丙二''丁二''戊二廣釋四加行體''初釋圓滿眾相加行體'
    行相諸加行 德失及性相 順解脫決擇 有學不退眾
    有寂靜平等 無上清淨剎 滿證一切相 此具善方便

   '甲二''乙二''丙二''丁二''戊二''二釋頂加行體'
    此相及增長 堅穩心遍住 見道修道中 各有四分別
    四種能對治 無間三摩地 並諸邪執著 是為頂現觀

   '甲二''乙二''丙二''丁二''戊二''三釋漸次加行體'
    漸次現觀中 有十三種法

   '甲二''乙二''丙二''丁二''戊二''四釋剎那加行體'
    剎那證菩提 由相分四種

   '甲二''乙二''丙二''丁二''戊三廣釋法身體'
    自性圓滿報 如是餘化身 法身并事業 四相正宣說

{一切相智品第二}

   '甲二''乙二''丙三全論文義''丁一廣釋三智''戊一釋所求一切相智'
         '己一釋為求一切相智所發誓願'
    發心為利他 求正等菩提  彼彼如經中 略廣門宣說
    如地金月火 藏寶源大海 金剛山藥友 如意寶日歌
    王庫及大路 車乘與泉水 雅聲河流雲 分二十二種

   '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一''己二釋為成辦彼誓顯示方便之教授'
         '庚一正釋教授'
    修行及諸諦 佛陀等三寶 不耽著不疲 周遍攝持道
    五眼六通德 見道並修道 應知此即是 十教授體性

    諸鈍根利根 信見至家家 一間中生般 行無行究竟
    三超往有頂  壞色貪現法 寂滅及身證 麟喻共二十

   '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一''己二''庚二修教授義''辛一略標'
    所緣及行相 因緣并攝持 菩薩救世者 如煖等體性
    依具四分別 分下中上品 勝出諸聲聞 及以諸麟喻

   '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一''己二''庚二''辛二廣釋''壬一釋煖等前三勝法'
    所緣無常等 是四諦等相 行相破著等 是得三乘因
    色等離聚散 住假立無說  色等不安住 其體無自性
    彼等自性一 不住無常等 彼等彼性空 彼等自性一
    不執著諸法 不見彼相故 智慧所觀察 一切無所得
    色等無自性 彼無即為性 無生無出離 清淨及無相
    由不依彼相 非勝解無想 正定定作用 授記盡執著
    三互為一性 正定不分別 是順決擇分 下中上三品

   '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一''己二''庚二''辛二''壬二釋分別'
    由所依對治 二所取分別 由愚蘊等別 彼各有九種
    由實有假有 能取亦分二 自在我等體 蘊等依亦爾

   '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一''己二''庚二''辛二''壬三釋攝持'
    心不驚怖等 宣說無性等 棄捨所治品 應知為攝持

   '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一''己三釋如教授所修之正行''庚一釋修行所依'
         '辛一種性差別'
    通達有六法 對治與斷除 彼等皆永盡 具智慧悲愍
    不共諸弟子 利他漸次行 智無功用轉 所依名種性

   '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一''己三''庚一''辛二斷諍''壬一諍'
    法界無差別 種性不應異

   '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一''己三''庚一''辛二''壬二答'
    由能依法異 故說彼差別

   '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一''己三''庚二釋修行所緣'
    所緣一切法 此復為善等 若世間所知 及諸出世間
    有漏無漏法 諸有為無為 若共弟子法 及佛不共法

   '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一''己三''庚三釋修行所為'
    勝諸有情心 及斷智為三 當知此三大 自覺所為事

   '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一''己三''庚四釋修行自體''辛一意樂廣大披甲正行'
    由彼等別別 皆攝施等六 故披甲修行 六六如經說

   '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二加行廣大趣入正行'
    靜懀o色定 施等道慈等 成就無所得 三輪善清淨
    所為及六通 於一切相智 能趣入正行 當知昇大乘

   '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資糧廣大資糧正行''壬一總標'
    悲及施等六 並修止觀道 及以雙叩馈≈T善權方便
    智福與諸道 陀羅尼十地 能對治當知 資糧行次第

   '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二別釋三資糧''癸一智資糧'
    無頌文

   '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二''癸二別釋地資糧'
         '子一釋因位九地修治''丑一初地修治'
    由十種修治 當能得初地 意樂饒益事 有情平等心
    能捨近善友 求正法所緣 常發出家心 愛樂見佛身
    開闡正法教 諦語為第十 彼性不可得 當知名修治

   '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二''癸二''子一'
         '丑二二地修治'
    戒報恩安忍 極喜及大悲 承事敬師聞 第八勤施等

   '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二''癸二''子一'
         '丑三三地修治'
    多聞無厭足 無染行法施 嚴淨成佛剎 不厭倦眷屬
    及有慚有愧 五種無著性

   '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二''癸二''子一'
         '丑四四地修治'
    住林少欲足 杜多正律儀 不捨諸學處 訶厭諸欲樂
    寂滅捨眾物 不洠o顧戀

   '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二''癸二''子一'
         '丑五五地修治'
    親識及慳家 樂猥雜而住 自讚及毀他 十不善業道
    憍慢與顛倒 惡慧忍煩惱 遠離此十事 證得第五地

   '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二''癸二''子一'
         '丑六六地修治'
    施戒忍精進 靜懀Щ蹐A滿 於弟子麟喻 捨喜捨怖心
    見求無愁慼 盡捨無憂悔 雖貧不厭求 證得第六地

   '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二''癸二''子一'
         '丑七七地修治'
    執我及有情 命與數取趣 斷常及相因 蘊界并諸處
    住三界貪著 其心遍怯退 於三寶尸羅 起彼見執著
    諍論於空性 遠空性過失 由離此二十 便得第七地

    知三解脫門 三輪皆清淨 大悲無執著 法平等一理
    知無生知忍 說諸法一相 滅除諸分別 離想見煩惱
    奢摩他定思 善毘缽舍那 內心善眨∫磺袩o礙智
    非貪地隨欲 等撸еT佛土 一切善現身 共為二十種

   '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二''癸二''子一'
         '丑八八地修治'
    知諸有情意 撸蛑T神通 修微妙佛剎 觀故親近佛
    知根淨佛土 安住如幻事 故思受三有 說此八種業

   '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二''癸二''子一'
         '丑九九地修治'
    無邊諸誓願 了知天等語 辯說如懸河 入胎最第一
    種姓族圓滿 眷屬及生身 出家菩提樹 圓滿諸功德

   '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二''癸二'
         '子二釋果位第十地相'
    超過九地已 若智住佛地 應知此即是 菩薩第十地

   '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二''癸三別釋對治資糧'
    見修諸道中 所能取分別 由滅除彼故 說八種對治

   '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四定出一切相智出生正行'
    所為及平等 利有情無用 超二邊出生 證得相出生
    一切相智性 道有境出生 當知此八種 是出生正行

{道相智品第三}

   '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釋趣彼方便道相智''己一釋道相智之支分'
    眨T天故 放光令耄ч湣【硾Q定普遍 本性及事業

   '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釋道相智之本性''庚一知聲聞之道相智'
         '辛一自性'
    道相智理中 由諸四拢B 行相不可得 當知聲聞道

   '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一''辛二順決擇分因'
    拢暵劦乐小∮缮瓤展省】諢o別為煖 由彼無所得
    許為至頂位 忍位於色等 破住常等理 依於十地等
    由廣說無住 即名第一法 由佛以現智 不見諸法故

   '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二知獨覺道之相智''辛一所依差別'
         '壬一正說'
    自覺自證故 亦不依他教 是故當宣說 麟喻智甚深

   '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二''辛一''壬二斷諍'
    若誰於何義 欲聞如何說 於彼彼彼義  無聲如是現

   '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二''辛二如何了知彼道'
    遠所取分別 未離能取故 當知由所依 攝為麟喻道

   '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二''辛三釋順決擇分因'
    開闡假法性 無摺酁闊湣№斢蛇_色等 無滅等所顯
    忍由內空等 不執色等故 色等無生等 相為第一法

   '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知菩薩之道相智''辛一見道'
         '壬一略標剎那'
    由諦與諦上 忍智四剎那 說此道相智 見道具功德

   '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一''壬二廣釋修相'
    真如與諸智 無互能所依 故不許差別 廣大無能量
    無量無二邊 住彼於色等 執為佛自性 無取無捨等
    慈等及空性 證得佛陀性 遍攝諸淨法 除遺諸苦病
    滅除涅槃執 諸佛守護等 不殺害生等 一切相智理
    自住立有情 所修布施等 迴向大菩提 是道智剎那

   '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修道''壬一修道作用'
    遍息敬一切 能勝諸煩惱  怨敵不能害  菩提供養依

   '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壬二有作用之修道'
         '癸一有漏修道''子一勝解修道''丑一正釋'
    勝解謂自利 俱利及利他 當知此三種 各有下中上
    別別為三品 又以下下等 復各分為三 共二十七種

   '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勝利'
    般若波羅蜜 於諸勝解位 由三種九聚 讚事及稱揚

   '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壬二''癸一''子二迴向修道'
    殊勝遍迴向 其作用最勝 無所得行相 不顛倒體性
    遠離佛福品 自性念行境 有方便無相 諸佛所隨喜
    不繫於三界 下中及上品 是餘三迴向 生大福為性

   '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壬二''癸一''子三隨喜修道'
    由方便無得 隨喜諸善根 是此中所說 修隨喜作意

   '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壬二''癸二無漏修道'
         '子一引發修道'
    此自性殊勝 一切無作行 立法不可得 是大義利性

   '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壬二''癸二''子二清淨修道'
         '丑一因差別'
    依佛及施等 善巧諸方便 此是勝解因 諸法衰損因
    謂魔所魅著 不信解深法 執著五蘊等 惡友所攝持

   '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壬二''癸二''子二'
         '丑二境差別'
    果法清淨性 即色等清淨 以彼二無異 不可分故淨

   '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壬二''癸二''子二'
         '丑三果差別'
    惑所知三道 斷故為弟子 麟喻佛子淨 佛一切最淨

   '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壬二''癸二''子二'
         '丑四自性差別''寅一是否最清淨之差別'
    對治九地中 上上等諸垢 謂由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