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903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刘巨德、包林、张泰昌、郭慕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20903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刘巨德、包林、张泰昌、郭慕孙-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们几位在台上,坐的几位主讲老师呢,一位是我们著名的郭慕孙先生,他是我们中国科学院,化学部的德高望重的院士,是个化学家,一会儿他要演示,他所搞的几何科学,和艺术结合的模型,动态模型,一位是我们刘巨德教授,他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是我们美术界的权威,还有一位呢,是我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包林先生,他刚从法国回来,他是博士生导师 博指导,在工艺美术方面,很有成就的一位,年轻有为的一位教授,我们今天这样,准备这么开,因为我们没导演过,我们互动性的台上台下,我们四人也互动,你们有什么问题也随意问,开始呢先请郭慕孙先生,把他所搞的,我们叫几何动态模型 ,动态艺术,或者叫魔摆,魔是魔术的魔,摆是摆动的摆,就是在有一阵风啊,有(别的)什么情况下,它能够产生一些动态,它本身这是一个科技,和艺术的结合,把他这个东西,请他介绍一下给大家,给大家一个启示。 

  这个几何动艺是,特殊性的艺术品,现在可以这么说,它的外型不模仿,自然界的什么东西,一只狗一头狮子,一头象或者是一个飞的老鹰,不做这种东西,都是几何的形状,把这些几何形状,通过设计计算结合在一起的,有个立体的造型能够运动,那么把这些东西,因为要做的尽量简单,我看我们在座的,有很多青年同志,你们自己可以回去做,我的工具就是一个铅笔盒,一个大的铅笔盒里面,全部工具都在(里面),很容易做的,那么这样呢,我这个构思很快可以实现,出来造型是什么样子的,运动是什么样子的,不行(的话),因为我是用计算机,都由公式推导好的,你把这个参数把它一改,改了以后再可以造,再可以做,不像要做大的,室外的东西(那样麻烦),再下一张,我现在具体来介绍一些,这些做好的东西,再下一张,这个是我爱人的,打毛衣(的)针做的,一个个都是毛衣针,这个铝条,每一根就是一个〃秤〃 ,这样做出来以后,我没有更多的,可以表示它的动态,再下一个,这个牙医,牙医做的不锈钢丝,长短是对数的增加,因为这个人的感觉对于这个都是有规律的东西,就觉得是会好看的,现在用的这样一个规律,在气流中间会动的是亮的,下一个,这个是焊条,铝焊条做的画成这样,这个有空气起动了以后,它这个也会动,再有一个,这个粗的铝焊条,每一个是一个方的形状,是个方的 Motif (法语:主题),那么按一定的几何的比例生长,最小的挂在第二个上边,第二个连着最小的,挂在第三个上边,那么这个就要,做一些力的一些计算,最后这个形状是怎么样的,这个是类同的,下一张这个类同的这个,我起了个名字,起不到什么(好)名字,就是叫做是“图腾”,“图腾”不是具体,一个自然界的东西,是一种方法,是一种表现的方式,这个做起来比较难做,做好了以后,这根东西一定要是垂着,这个呢现在是,(用)做板片的东西做的,板片的东西硬纸板,三合板、塑料板,这些我都是用铝板,铝板是PS板,是印刷板做的,这两块东西都可以,在空气中都可以动的,下边有两个重垂,这个呢是用一样的三角,每一个三角要切掉一块,然后根据计算,它有等角的距离可以排出来,也会动的你可以看,第一个切掉很多,中间的就切掉一点点,再下一个,这个呢也是另外一种,三角的一种排列的样子,再下一个,这一个也是一个三角,是一个整个三角,然后再按等边三角形来,切到这个三角完全切完,因此它是按比例的从大到小,这个是平面也是动的,这个是一块四方中间对开,然后呢变成两个长方形,长方形斜开就是这样子,每个的位置排的是90度,这个也是一个直角三角形,一共是八个有横的有竖的,就是这样的一些结构,再下一个,这个是矩形的了,我们三角的刚才说了一些例子,这样的矩形是方形的,这个是塑料板做的,透明的塑料板做的,这样是一块大方的,按这个一块块切了以后,没有余料了全部用光,那么搁在那里面是会这样动的,这个是以运动起名,叫它是“浪”,下一个这个是这样,上边两根是粗的铝条,下边三根粗的铝条,这个设计了以后呢,中间有三个是推动的片,启动的片,气流来了以后可以动,动了以后,这个三个是互相可以打击的,所以是个风铃,这个呢是五块完全一样的圆,挂了以后在气流中间的运动,好像月食一样,下边把上边的盖住,这个月食,这个英文我起了个名字,就叫“Eclipsing”就是月食,中文给它起了一个名字,“青出于蓝”,所以这个都不是,模仿自然界的东西,再下一个,这个是一样的,下边有一块驱动的片,这个以后我还要,仔细地给大家介绍,再下一个,这个也是这样一个东西,也是一样的东西,是另外一个材料做的,有四块,两块是绿的,两块是黑的,实际上这个材料都是废品,是照片的,放大照片的盒子,一边是绿的一边是黑的,所以把它倒过来,再下一个,这个呢是整个一个圆,在边上一个切点,把它画好多圆切下来以后呢,每个呢是像爪子一样,那么因为它这个爪子的运动,不是在平面里边的,所以它爪子不会碰的,所以这个起了个名字叫“虚抓”,再下一个,这个是另外一个图,同样的东西,再有一个也是另外一个图,这个是几个位置,可以看见是表示它的运动,再下一个,这个呢是同样的东西,这个呢是用三合板做的,做了以后呢 一面贴上蓝的布,还有一面贴上我爱人做衣服废料,是花的布 ,那么切好了以后翻转用,所以一个蓝一个花,一个蓝一个花,这个挂在家里,也是“虚抓”,英文名字叫“Phantom clawing”,“Phantom”是动词 是“鬼”的意思,“Clawing”就是“抓”(的意思),意思是抓也抓不到,再下一个,这个是简单的,大家都可以看到,就是一个圆,同心的圆切了以后挂在那里,它会动的 再下一个,这个呢就是,每两个拼起来是一个圆,它是每一个出现,是由两个半径不一样的圆组成的,这个是找不到名字,我就叫它是“LOBE”,那么因为我做这个东西,是那年在美国“BLACKSBURG”做的,我就起了个(名字),“BLACKBURG LOBE”,那么下一个呢,下一个,一样的,这个几块东西,是一个圆盘里边的材料做的,全部用光,一点没有余料,我今天跟大家讲的就是这些,看有什么问题,谢谢各位。 

  很感谢刚才郭院士的话,非常精彩地把他所搞的,应该说他是从事科学的,一个是科学严谨性,加上艺术上的创新思维,组合在一块,当然今天比较遗憾的,咱们没有看到实物,要看到实物到郭老师家里一看,那大千世界到处都在动,我忽然想起一个科学家,卢嘉锡同志讲一个科学家,应该是他的化学分子式,应该是C3H3 ,Cthree Hthree,什么意思呢就是说,creative head 创造性的头脑,cleavel hand 勤劳的双手,clean habit 很洁净的习惯,很严肃的很整洁的习惯,creative head, cleavel hand clean habit,我们郭院士就是这样的典范,也是我们为什么,今天咱们有这个范例,讲了一个很大的一个科学家,一个院士,不仅在,一定想象他不仅在,科学上的严谨性,而且在,很执着的搞了很多创新,在艺术上搞了很多创新,因为它牵扯的学科多了,刚才讲到的,仅仅讲的几何上运用,平衡的问题,重心的确定问题,调试的问题,还包括材料利用,他一块没浪费,所有的材料,都利用材料之间相互之间配合,形成一个物体,今天主题讲的是艺术和科学,其实我想讲一个人类文明史,从哪儿开始的,从艺术开始的,最早人类文明史,一有文明最早的是什么,是刻符,雕刻的刻,刻符号刻在那儿,刻在泥巴上,刻在瓦片上,刻符和岩画,岩画就是岩石里面画画,壁画 最早的咱们现在看到的,后来慢慢分解了,一部分转到艺术了,美术艺术,一部分变成文字,就出现了人类文明,最早在两河流域,那天有个知识大奖赛,问了个钉子文(楔形文),是那个地方发源的,歌唱大比赛里面,有人答错了,实际是两河流域,这个两河流域实际上西亚 ,现在伊拉克 ,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后来变成一个冲击出来,一块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就是我们那个最早的文字,我们甲骨文第三,第一个是它搞了钉子(文),什么叫钉子,拿根棍一个手拿着,一个手压在泥巴里,压进去那头有一个头,底下一个是一个尾巴,所以每个字都是一头大,一头小 后来呢,埃及圣书字,圣经上的(圣书字),后来才是中国甲骨文,甲骨文演变到,变成今天的汉文化,这个很早以前完了之后,四百年以前,科学技术慢慢独立出来了,因为它影响太大了,独立出来才形成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开始的时候,科学技术发展非常缓慢的,在前年 世界上评,世界上11项发明,第一项是什么,大家想 第一项最伟大的发明,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是什么,眼镜 近视眼 为什么,因为那个眼镜的话,它最早是一次打雷,把那个二氧化硅熔化了,变成液体了 透明了,后来从教堂上搞的玻璃,后来教堂(僧侣)把玻璃一翻,可以看东西放大,就变成老花镜,在明朝的时候,送给明朝皇帝一(副)老花镜,又经过二百年,就慢慢磨出近视镜,一下子前后经历了多少年,这眼镜从它开始到发现,经过了705年,可是后来科学不一样,后来越来越快 越来越快,到后来激光(发明的那)年,我(因为)时间关系不讲了,一看发展很快,因此真正人类文明,如果从他搞艺术开始,这个文明(开始)的话,到现在,也就三万年,那么这三万年和地球来说,我们宇宙寿命是140亿(年),地球46亿(年),那么从地球的历史来看,人类的文明就“嘀嗒”一秒,也就说地球整个的历史里面,地球把它作为24小时的话,那么在23点59分59秒,出现了人类文明,就“嘀嗒”一秒里面,出现这么多的发明创造,因此人类进入一个,发明创造的年代,那么现在来看,这个发明越来越快,因此马上提出对教育的冲击,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以后,美国近乎大呼疾呼,说美国教育的失败,必须教育改革,那么我们现在来看,第一个我讲为什么,我们今天要讲这个主题,就当前教育上,世界教育的潮流,有很大的问题,就是认为人类培养人才,过去人才如果说,把科学技术作为金字塔的一个面,另外一个面是社会和哲学,另外一个面是人文科学和艺术,那么金字塔一个形状的一个结构,一个人才的结构,过去人才培养的就是一个面,你像郭老师就不一样了,你现在已经是面面俱到了,历史上只有到后来,变为尖端人物,像过去达芬奇,达芬奇他艺术家建筑学家,雕塑学家 又是解剖学家,而且直升机也是他最早设想的,怎么搞直升机,那个是大事,可是现在反过来说,我们现在有条件,我们现在教育是大教育,不是学校教育,如果把教育都压在学校,校长 那冤枉校长,做不到 我们现在这么多媒体,有多媒体 有网络 有宣传媒体,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结合起来,有条件我们培养(人才),不要单一的培养,而是综合来培养。 

  刚才郭先生和张先生,讲得非常好,我想就他们谈的问题,我补充一点我的感想,第一个就是郭先生的几何动艺,这个也给我看了以后,有很多联想,我曾经去拜访过郭先生,在家里看他,几间屋子全部挂满了,他的艺术作品,这个使我联想到了几个问题,第一个就是美术家,常常讲的美归属,这是著名的画家,康定斯基的一句名言,还有一点就是,我想到了蒙德布罗,分形数学家,他说的“生命的自相似”,第三个我同时也想到了,就是关于蒙德里安,也是一个艺术家,荷兰的艺术家,他提出追求宇宙的平衡性,艺术宇宙的平衡性,那么郭先生属于科学的艺术家,所以他的作品充满了,这种理性的科学的美,也可以说从中可以,感受到数理象三者的关系,它里边呢,也更使我想到一种,就是说,感觉宇宙上所有的生命现象,好像都是一个数学模型一样,使我联想到可能我们人体自身,也是一个竖的模型,所以人体是美的,所以数无时不存在,于我们生命的自然的每一个空间,所以这样的话呢,就可以感受到,艺术和科学本来是没有分家的,它自身就存在于我们整个自然界内,而把它分家呢是我们人为的,今天在21世纪需要,也可以说,人类需要艺术与科学的整合,特别是在人才培养 学术研究,以及人类生存质量的提升,它需要艺术与科学的整合,所以刚才张先生,特别提出这个问题,就是人才培养,21世纪所有的世界,高等艺术院校的教育,都在寻求知识的整合,就是人类的认知,在21世纪已经全部是,一个整合性的思维,这样的话呢,对于人才培养上,就艺术与科学的,这种互动与互补和互融,成为了高等教育,目前的一种方向,为此 清华大学特别在去年,举办了艺术与科学的,国际学术研讨会,这里面我觉得,艺术与科学呢,可能有这么三个层面的互动与互补,因为艺术与科学,是属于人类心智的结晶,它是人类创造性的,行为的一种成果,而这种创造性的行为呢,它都是由人的想象所做到的,而这种创造,艺术与科学,用李政道先生的话,都属于人为的,这种创造是人为,艺术与科学不是自然生长的,是人为的结果,它们之间这种创造性的思维上,可能有很多共同点,当然也有很多差异,我只想从三个方面,想谈一点我自己的感受,艺术与科学的互动,可能一般人都理解为,是艺术与技术,比如说认为技术的进步,可能会对艺术产生很多印象,这确实在美术史上 艺术史上,都有很多例证,艺术确实也需要技术,技术也需要艺术,但是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