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你一个北大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圆你一个北大梦-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百年树人,教育为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个体,都是通过教育途径在延续自己的希望。教育是一个人最重要的起点,尤其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是一个人成长、立足于社会的技术性的工具,更是人格上的标杆。每个人都企盼获得最优势的教育环境。“夫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北大、清华就是合乎这样标准的大学,因此在许多人心目中是高考志愿的“不二之选”。    
    北大、清华,群英荟萃,是中国高等学府的“双雄”——成为“北大人”、“清华人”也一直是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骄傲。北大、清华的校风与学风,对于广大热爱学习者来说具有独特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北大、清华给学生及其家长一个扎实可靠、稳定有序的特殊信任感。也正因此,北大、清华拥有全国最优秀的生源,几近囊括全国各地的高考状元郎。可见,“北大”、“清华”已经超越了一个实物指代词汇的性质,更是一个人生理想的词汇——标志着中国教育的最高境界!     
    在当今,高等教育资源遴选衡量的标准途径就是高考。对社会而言,高考是国家教育选拔机制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个人而言,则是最为有效的社会升降梯。高考在决定当今中国个人命运上的独特地位决定了那些成功闯关者——高考状元等成绩排行前列者,必然为大众所关注。任何一场考试选拔,都是能力、知识、智慧乃至运气等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这些考生能进入高考排行榜的前列有其必然性,更客观地说——这些要素是进入像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的先决条件。    
    《圆你一个北大梦》《圆你一个清华梦》荟萃了北大、清华各科、各省市高考优胜者们的高考复习经验及应试秘诀,是他们各自考前复习方法的精要总结。他们都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困难和难题时,他们总能够尝试选择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高考成功就近似等于“实力加心态”。想想看,他们也都是普通人;智商方面或与常人稍有高下,但绝不是决定性因素。这些高考成功者都有自己的酸甜苦辣,有的也曾战战兢兢;但他们能够成功就在于他们可以应付这种恐惧,找到自我救治的途径;在高考备战这个层面上实现了自我的超越!从这个层面上说,《圆你一个北大梦》《圆你一个清华梦》不是一条指引广大考生的捷径;它只是一根精神拐杖,在你脆弱的时候支撑你——至于路,还得靠你自己走!     
    可以说,“高考热”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是不会消退的。与此同时,“情商”一词的社会出现频率正在一步步地超越“智商”。纯智力上较量的层次已经降低,大家比的是面临压力与挑战时的应对与机变——有力使不出就是失败,实力发挥不出来就不属于能力。《圆你一个北大梦》《圆你一个清华梦》之圆“梦”其实是在圆“心”。“坚韧”、“柔韧”都有个“韧”字,可见它的意思是一种智慧的转折——固执与圆融的结合体。意志薄弱不行,一意孤行也不行;审时度势随机应变才能百战不殆,最终实现有“求”必应!    
    一塔湖图、水木清华,这里有悠久醇厚的学术传统,这里是人生解惑的精神家园。如果你曾经梦想过,请不要把它归为奢望;你行,你可以,为什么不来圆梦?    
    


高考成功路踏事实实筑堤防(1)

    张明远    
    其实我是一个很平常的人。当我得知自己是甘肃省考生中的第一名时;我还是感到有点吃惊。事后也有一些同学和我一块儿交流高中学习生活的体会;我忽然发现自己并没什么成系统的学习方法之类的东西;我仅仅是努力了;踏踏实实学习;平平静静做人;闲时踢踢球;忙时熬熬夜;如此而已。所以系统地总结一下在高中时期的一些学习经验,以对后来者有所助益,这对我而言则是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从小学开始;父母和老师就一直说我在学习上比较踏实;但至于这个“踏实”的确切含义;我却一直没有弄清楚。据我父母说;我小时候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作业本和课本拿出来做当天的家庭作业;而母亲就边织毛衣边在旁边陪我。但母亲或父亲从来不干涉我独立完成作业的“权利”。那时也没有请“家教”的奢侈。我的小学是用铅笔和橡皮一路写写擦擦走过来的。    
    初中的时候情况就变了一些。那时的课业负担已经相当重了;考重点高中的压力很大。老师都习惯布置略超过正常题量的课后作业;所以我就常常有一些作业无法完成。但为什么老师仍说我踏实呢?据老师后来说;我没有完成的部分通常是与课堂练习相重复的部分;所以;事实上新的作业我仍是一道一道地完成了。现在;有关高考的题库、题海、题山是越来越多了;但我想;对付它们的最好方法还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之有取有舍;避免在做题时“重复建设”、“重复投资”。    
    我认为;在小学和初中时的踏实使我的高中学习受益匪浅。文科在学习技巧上也许和理科有着本质区别;但踏实的学习态度是什么都无法取代的。比如在课堂上;老师通常会从课本上的知识和内容引申开去或补充一些背景知识、事件的联系与因果;补充理论或事实等;对这些补充内容也许只是听听就过去了;但我觉得真正负责的态度是把它们摘要地记录下来;在复习课本内容的时候参照复习;这样便于理解课本内容;也不容易造成理解上的断层。而每堂课都做到这一点;没有踏踏实实的态度是不可能的。    
    即使在最后的复习调整阶段也是需要踏实的态度。在最后的一两个月中;大的知识块和基本概念已没有什么大问题了;往往在一些小知识点上还有不少漏洞和缺陷;如果对这些小失误不加以弥补的话;知识的堤防可能就会在这些地方被攻破。而要发现这些小不足;就要耐心地蹲下身去;一寸一寸地搜索;找到以后再耐心地分析原因;找出对策。我的体会是;这些小不足往往出现在基本历史事实的记忆、基本政治概念的理解、外语单词和语法等;这些小的不足是很不容易改正的;一定得有耐心、踏实的态度。    
    当然;只有踏踏实实的学习态度;而不稍微讲一点学习技巧的话;也往往是付出了很多劳动却得不到等量的回报。对学习方法要辩证地看待:一方面没有一成不变和放诸四海皆准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往往都是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的;其移植性是不强的;另一方面;在学习上也有许多有效的、具有共性的东西;这些共性也许各人的体会是不同的;但无疑它们会起很大作用的。    
    从总体上看;这些共性是什么呢?关于学习的“四阶段说”;虽然可能早已记熟;但真正做起来却是很不相同的。预习、听课、作业、复习;的确是最有效的学习程序。高三阶段总体上都处于总复习中;这4个步骤仍是有效的;即课前预习所复习内容;课堂上认真听老师分析;所留作业认真完成;及时复习。在具体的操作中;不同人的方法是不同的。比如:有人对课本内容比较熟悉;那么课前预习这一步骤就可以做得稍微简略一点;有人对课本的理解还有一些问题;那么在上课时更要认真听老师分析。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果没有理解所复习内容;就会在记忆和做作业时遇到很多麻烦。在操作这4个步骤时;我觉得各人都要具体分析一下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这种分析;能动地确定自己的具体操作过程。    
    在操作上述4个步骤时;各科又都有其特殊性。在学习方法上;各科的学习也理应有各自的特色;如果不承认这一点;在学习方法上千篇一律是行不通的。下面我就自己对各科的学习谈点体会。    
    首先说语文。语文并不是高考拿分的科;但是语文在考试和复习时如不给予足够重视;分数很容易降到及格分(90分)左右甚至更低。这对总分成绩的危害仍是不小的;尤其是在实行标准分的地方更是如此。    
    语文的学习有个日积月累过程。复习阶段往往是一个知识系统化的过程;因此;听课显得尤为重要。老师往往在课堂上把分散的知识点串在一起(而这在高一、高二阶段是不可能的);这种“串”是一种飞跃而不仅仅是量的简单相加。比如在阅读题上;老师往往会进行一种比较系统化的训练;在不同的文体上都会总结一些该文体的通用分析方法;这会大大有助于提高我们的阅读水平。再比如在作文写作上;通常也会进行一系列片断写作练习和作文练习;让我们体会不同文体写作的不同特点;这样在高考作文时;自己心里就有底了。    
    很多语文常识也是需要记忆;例如文学史简单的事实、诗词名句、古文辞义等;而这些就需要课后认真的复习记忆;复习时要力争梳理到各个知识点;避免遗漏。    
         
    再说说数学。数学是高考时非常重要的一科。文科高考成绩往往就在这一科上就能显出差距。文、理科数学分别命题后;文科数学的难度有所降低;但对文科生来说;要求仍是很高的。    
    


高考成功路踏事实实筑堤防(2)

    数学是一门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哪儿来?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听老师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样可以减少许多自己摸索的过程;不失为提高能力的一条捷径。同样是一道题目;我们可以思考:老师的解题思路是怎样的;我自己的解题思路又是怎样的;两者有什么差别?为什么老师的思路能完美地解决问题;而对自己的思路总有一种不足感?这样多问几个为什么;解题能力在思索中就会提高的。解题能力也不是什么很玄虚的东西;只要我们踏踏实实地努力;它自然会找上门来。    
    听课是重要的;而数学又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所谓的能力、知识;如果只说不做也是不行的。而这就触及到一个非常让人头痛的问题——做题多好不好?其实我觉得重要的不是题量的问题;而是怎样做的问题。高考注重对数学科基本能力的考察;这些基本能力一般老师都会反复强调。所以有关基本能力的题目一定要老老实实、一丝不苟地完成;否则所谓能力是找不到实践支撑的。在练习的时候;题量很重要;“少而精”固然好;但我觉得同时也应“多而精”、“多而泛”;在很好的练习了基本能力后;应尽量多地见识一些题目。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现在关于数学的复习资料五花八门;但很多是重复抄袭。我想;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一本或两本主导复习资料精心练习;同时兼顾其他资料;这是非常重要的。不是“题海”本身不好;而是被“题海”牵着鼻子不好。    
         
    还有就是英语。高考对英语的考察难度和广度有逐步扩展之势。英语也是对文科分数贡献很大的一科;同时也是让很多人头疼的一科。    
    英语是各科中记忆量较大的一科。单词是外语的基石;所以首要的就是熟记单词。中学英语的词汇量相当小;而且又都是很基本的词汇;记忆上的难度也不是很大;在记单词时;各人可以想一些自己的小花招;比如准备一个单词本;随时带在身上;这是很多学外语成功人的经验。此外;也要注意强化记忆;心不在焉的“记忆”是没有什么效果的。    
     阅读是一个难点;我对此的体会就是平时注意积累词汇(包括课外词汇;这些词汇到了大学也是很重要的)。平时应多看一些阅读习题;如果有条件可以看一些浅显的英文刊物;如;《21st century》、外文小说缩略本等。当然首先要时间允许。    
    上面简单谈了一些我在各科上的体会。一句话;就是要踏踏实实学习;学习最忌讳的就是心浮气躁。最后;我也想谈谈我对劳逸的理解。    
    我很喜欢踢球;这可能是现在男孩子的共同爱好。和我一起生活的同学可能都认为我高中过得并不累;因为他们会经常看到我在球场上盘带射门冲顶之类。的确;我严格要求自己;但不“虐待”自己。学习和玩耍不应是矛盾的;高中的课业负担的确非常重;如果不善于调节的话;不但学不好;而且很容易把身体拖垮。努力不等于蛮干。我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踢半小时球;周末可以多踢一会儿。周六周日每天的学习时间不能超过9个小时;余下的时间就可以多玩会儿。    
    一味蛮干是要吃亏的。在高三最后阶段;不少同学都有点小病小灾的;这当然会影响考试。而且;如果整天泡在书堆里;在无形中就给自己施加了更多的压力。压力无法排解;是容易憋出病来的。    
    讲到这里;可能下面的话很多同学都能猜到了——那就是玩也不等于贪玩好耍。毕竟主要任务是学习;如果丢西瓜拣芝麻;那会遗憾一辈子的。运动应以恢复脑力为限;我从来不做那种大量耗费体力的体育活动。    
    除了上面说的这些;我在学习技巧上还有一些小体会;比如多和同学们讨论;多和老师交流;多借鉴别人的经验;等等。但我想;大家可能对这些都有不少体会;也就不用在这里多说什么了。而且;各人的学习方法差异是很大的;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吸收别人经验加以消化;变成最合适自己的方法。    
    


高考成功路我的求索路(1)

    刘  冰    
    以前在中学生中有一本很流行的杂志叫《少年文艺》;到现在可能还是很受欢迎的;她培养了很大一批少年作家。用当时我们的眼光来看;她的观点是深沉的;是浪漫的;是让人有所追求的。高中三年;可以这样说;我的思想几乎沉浸于她的指导之中。记得有一篇散文;叫做《高中印象》;在其中;你可以体会到“高中的日出日暮”、“高中的舞会友谊”等等;甚至;到现在;闭上眼睛;我高中时的气氛几乎与散文中描写的没有什么不同。    
    在这里;浪费笔墨写了这么一些看似与学习方法、学习经验毫不相干的东西;是因为我觉得在那样一个所有的个人愿望与个人活动都必须服从一个目标;并用全部的力气实现这个目标——拥有自己的思想状态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十分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