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乱的经济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混乱的经济学- 第1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房子贷款很大程度上拉动了房地产业。
  
  那么银行为什么要贷款?第一,这是国家的政策,国家同意他们这么做。第二,你去问银行,银行都说:我们这是迫不得已啊,不贷怎么办?我现在有大量的存款,国家为了搞宏观调控,搞货币政策,让我的资金增加;我现在有资金,我的资金贷不出去呀!
  
  大家都知道,80年代的时候,都在走后门找银行贷款。现在社会上也有人,包括很多民营企业家说:我想贷款贷不着,银行不贷给我。确实银行有资金,但是银行说:我不贷给你,这样的骗子太多了。你空口说白话,套出一个亿,答应给我3%的利息;头两天你可能还给我点儿利息,过两天你人没了,连本金都没了。我那一个亿,本来三年能收回三百万,可如今本金都不知跑哪儿去了。——我敢借给你吗?——这就是国际上的信用的问题。信用很重要。借给你钱的时候你得有足够的资本。你有两个亿的资产摆在那儿,比如用你的房子在那里抵着,我敢借给你一个亿。比如民营企业家,就说是那些大款,你有值两个亿的房子,我敢借给你一个亿。你不还,很清楚,你抵在我这里的房子拿给我。这就是资本主义的逻辑。你得有“资本金”,没有资本金,银行都不敢贷给你。中国很多企业家——到现在都是——空口说白话的人。他说他有一个亿,你要真去查查,——我有一个朋友跟我说:有些人不一定比你有钱,别看他们在福布斯上的排行怎么怎么高。——有些人可能不明白了,我又不是什么公司;但我明白,就是说他们的公司都是负资产。他们的负债比他们的资产还多呢!都是借人家的钱在玩儿。你要光看他的资产,他有好几亿,比如他有5个亿的资产,但是他负债有6个亿。所以他不如我,我资产肯定比负债多,我几乎不借债,我拥有的每一分钱都是正资产,而他的是负资产。——不止我,他根本不如你们在座的这些听众。因为在座的都是老实人,报社编辑之类的,据我所知都没有负资产现象。家里有间小楼屋,不管值多少钱,都是正资产,银行的几万块钱存款,也都是正资产。——所以很多企业银行都不敢贷款,国有企业也不敢贷,因为国有企业大量倒闭,也给银行带来大量坏账。那么贷给谁最好呢?贷给房地产最好。因为我买了一房子,我在银行搞按揭,这个按揭就是拿我的房子在抵押。所以银行不担心:你看,我贷给他一百万,他真有一百万的东西,这一百万就是他的房子。将来不怕他不还钱,因为这个按揭条例上都有,他要不还钱可以把房子收回来。所以银行这么积极地、拼命地给房地产贷款,因为房地产有保障。
  
  但是我警告他们:这种事情对个别银行、个别的业务来说是正确的,但是所有的银行都这么做就是错误的。因为,所有的银行给了这么多人这么多钱,所有这些人拿这些钱买了房子,——可关键是他们是还不起钱的人。银行挺有把握:没事,他不还钱我把房子收回来,我再卖出去,我不就把钱收回来了么。可是真到了那么一天,比如全中国有一千万人借钱买了房子,还不起钱了,就算银行能把这一千万的房子一下子都收回来,可这时候再卖出去,是什么价格?绝对是卖房子的比买房子的人多,房价往下掉,——香港的中产阶级负资产就是这么出来的。原本100万的房子只值50万了,一大堆借钱的人都成了负资产了,银行也是一片坏账。——这就是个别银行干是对的,个别银行贷款,房市上多个十栋楼、八栋楼,不可能把房价打下来,但如果是系统性、集团性地大规模发生这种事的话,那么亚洲金融危机、日本、香港出现的房市暴跌必将重演。
  
  我的意思是说,我们把这件事情追根溯源地去看,这一轮房地产拉起来的过热,也是有客观原因的:中国有大量的银行,有大量的资金贷不出去。他们主动找地方贷,于是终于找到了房地产这么一个好地方,带起了这么一轮过热。
  
  那么这个问题奇不奇怪?是不是一个特殊性事件?我说不是。中国有两次有名的经济过热,一次是在1984年,一直到1988,那时我已经大学毕业了。这轮过热最后就发展到“价格闯关”时的急剧通货膨胀。后果当然我们都知道,相当大的程度上加大了群众的不满,这就和89年的“六。四”联系在了一起。我记得当时骂李鹏也是:李鹏一上台,就通货膨胀,——跟董建华一样。但这事不是李鹏的责任,他也是摊上了。——可老百姓不管,他就骂你:是你搞得物价一年涨20%。还有一次就是1993年。
  
  特别是1984年那次,就是因为银行系统出现了问题。当时说:银行要改革了,要变成商业银行了。——过去是国家的几个银行都在一个大锅里吃饭,帐都不分清的,——现在要分清了。当时有一个政策是:你现在手里有多少资产,就算你有多少资产。那么银行都想做大,赶快地往外贷款,拉着地方的人、让人家借钱;因为人家借钱了银行的资产就增加了。这一下子就失控了。中央也采取了紧急的措施,甚至拍电报,说“紧急停止”。——那时行政命令的手段还很强,但确实还是起作用的。——这一“紧急停止”,才煞住车。但是还是导致了通货膨胀。因为银行都往外贷款,货币必然增加得非常快,通货膨胀的形势已经形成。——84年那次就是银行系统出了问题。如今我们过了20年,还是照样,还是银行系统出问题。
  
  这就是我说的:我们在宏观调控上处在两难的境地,而这个“两难”并不完全是由于客观原因,和我们的银行系统使大量资金找到有利可图的出路有关,——有利可图的出路找不到,就跑到房地产去找出路。现在很多人批评:中国的很多银行,宁可把钱贷给外资企业,也不贷给国企。但银行说:你不能赖我,外国公司的资金丰厚啊!谁相信福特汽车公司不还钱啊?他欠我一个亿肯定会还的。而中国的企业不管是民营的还是国营的,坏账的多了。银行都是要保护自己的资产,越是保护资产,越会有这样的行动。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我们还有另外两方面不衔接的怪现象。一个:这一轮的过热很大程度上是中国的资金过剩。这种过剩不仅在银行层面很清楚,从我们经济整体上来说也非常清楚。因为国际经济学上有一个定论:一个国家只要有经常账户的顺差,——经常账户基本指对外贸易,顺差就是出口大于进口,——你其实就是在输出资本。而我们中国自从1994年开始一直顺差,这个顺差高的时候能达到400亿、500亿美元。也就是说,实际上,中国这十几年来基本上是一个资金的净流出国,而不是流入国。——这个话包括我们经济学界肯定很多人也很惊讶:怎么可以这样说?我们一年引进外国投资600亿美元,折成人民币4、5千亿,这都是资金流入啊!——我说:对不起,第一,这是国际经济学的定论;第二,我告诉你怎么回事:一边是外国直接投资,流进来,另一边我们的外汇储备不断增加,每年增加的外汇储备就是你流出的资金。我们现在的外汇储备可能已经达到6000亿美元了,已经比这么多年累积起来的外国直接投资还要多。那也就是说,总的一句话:流进来的不如流出的多。再加上一点:外国投资之后他要赚利润,每年都是几百亿的利润。这两条合起来,大大超过外国对中国的投资、借给中国的钱。所以我们十几年来,总体基本上是资金流出,不是资金流入。——外汇储备是资金流出,这不是我拿教科书唬大家,教科书都承认,这是官方的资金流出,是由官方流出的。不要以为外汇储备都是指美元。就是美元也复杂着呢。一般国家的外汇储备都采取在外国银行里存款、买外国债券的形式。——这是不是资金流出?钱都到外国去了。买外国的债券、外国的股票;而且我国政府大量购买了美国的国库券。这不就是资金流出去了么?
  
  所以我们中国的情况很简单:一方面是外国的企业到中国直接投资,使资金流进来;另一边又是我们中国的资金又流出去。现在我们政府都发愁了:外汇储备花不出去,还一个劲儿地增。
  
  美国政府是什么样子呢?美国政府现在有大量的赤字,所以他在那里发债券,中国政府来买;当然不只中国政府,还有日本,日本买的可能比中国还多。这两家买了之后,美国政府就省得在自己的国内市场上向国内人借钱了。本国人的钱省下来,买了美国公司的股票,于是美国公司就有了钱,到中国来投资,来收购。收购到最近,那么多有名的过去的民族企业——像徐工啊、南孚啊,都被人家收购去了。我头几年就在说:美国人实际上是在拿着你的钱来收购你的企业。你看人家干得高不高?——你别看是这钱是借给美国政府了,但是美国的资本市场就省下来了。这样美国人就买股票,不买政府债券,那些公司就都有钱了,来中国收购。——在总账上算一算,是不是他拿着你的钱,来买你的企业?
  
  我们这些人还在一个劲儿地吸引外资,外商在他那里投资一亿、两亿就欢喜得手舞足蹈,说政绩有多高。——那里有6000亿的外汇储备还不知道往哪里打发呢!当年朱镕基没退休的时候就有人指责:为什么中国政府要拿这么多钱来买美国的债权?这不是帮助美国增强实力嘛!——咱们跟美国是有矛盾的,不是亲得跟一家人似的。——这不是支援“美帝国主义”嘛!朱镕基说:这么做,因为我找不到比买美国政府债券更赚钱的。买美国的债券,美国每年给我5%的利息。在中国借给别人钱能得到5%利息吗?——确实,咱们大量的银行贷款很多都是血本无归啊!连本钱都收不回来,别说5%增值了。——利息高,中国赚钱了。可是回过来讲,经济学教科书上全都说:美国的企业、大公司,要没有把握每年赚10%的利润,他是不会来投资的。也就是说,你的资金出去,赚5%;人家的资金进来,赚10%。——这都是中国现在的账。
  
  中国现在的状况:第一,大量资金过剩。国家的总量,从对外,经常账户、外汇储备都能很清楚地看出:十几年来,我们的资金流出的比流进的大。第二,银行等等系统也有大量的资金。最近发改委开会,银行的反映也是这样。发改委说了:现在房地产过热,这个过热要是不制止确实了不得。我们中央采取种种政策,银行也要配合,不要过度地往房地产贷款。所以银行现在采取了很多措施在收紧贷款,特别是提高利息,因为一提高利息很多人都不借钱了。但是银行说:你这么一弄我的老问题又出来了:我的钱往那借?储户把钱存我这儿了,我得给人家利息;我又没有挣钱的地方,钱没地方去啊!——这就是我们的一个状况。其实我们的资金大量过剩。
  
  但是另一方面,大家都公认: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是个穷国,“穷国”,简而言之就是资本太少、资本不足,需要大量实际的投资。比如我们在对外关系政策上一直就有争论。北大的林毅夫,——我跟林毅夫的关系是不错的,但他有一个观点我一直不赞成,——他老讲“比较优势”:每一个国家的资源都有限,你去生产用你比较多的资源的东西,这样最好,同样的资源可以得到最大效果。——“比较资源”的核心就是:我们的资源有限。中国相对来说是一个劳动密集的国家,劳动力太多,资本太少,那你就该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因为你的资本少,每一个工人能摊上的资本太少。——少是少,跟美国比少得多,只是它的几分之一。——可是你既然是一个这么缺资本的国家,那现在这么多的多余资本是怎么回事?——这就是我们中国现在的怪事:这一边是大量资本过剩,那一边说因为我们资本太少、没有资本,所以我们要搞比较优势、劳动密集型产业。——这就是我们中国第二个问题:绝对的不接口。两难。——一边是大量的资金过剩,一边是老说我们资金少。
  
  “老说我们资金少”,简单举几个例子,——就是对我们中国经济今后的增长,包括国力的增长。——最明显的例子:
  
  第一个:研发资金非常不足。这几年我们在跟很多人激烈地辩论、论战,很多人就说——甚至到科技部去说:中国不要搞自主开发,有跨国公司给你开发就完了,你就用外国技术赚钱去就行了。——这导致了我们中国的研发资金数量低。不仅是绝对数量低,相对比例都低。因为我们中国现在GDP是美国的1/8,当然研发资金比美国的数量少很正常;美国人可以把1/8的资金拿来搞科研,你中国人不敢:这么多资金都拿来搞科研中国人就没法吃饭了,钱全都搞科研去了。——绝对数量上跟它相等是不可能的。但是就按比例,我们也比它低。西方发达国家的研发资金占GDP的2%;中国的最近几年有所上升,才过了1%;韩国才刚刚迈到发达国家的门坎儿上,它都达到了2%。就是百分比我们都低得多。——为什么?所有的理由都只有一句话:中国太穷,没有钱。但是我现在不是说了么:这里有好几千亿不知道往哪里贷呢!明摆着是两头对不上,思想矛盾嘛!
  
  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个人说:中国大学教育水平太低,特别是理工科。我是搞文科的,——经济属于文科。我挺佩服理工科的人的,一直觉得理工科的人很厉害。但那个文章说:理工科人的水平低,低到中国的院士不如美国的副教授。我吓了一跳,觉得是不是言过其实,后来我问了问我们单位原来学理工的人,是不是这样;结果我们单位的同志说:那当然了!中国的教授水平没法高,国外的大学——特别是理工科——教授水平靠有仪器做实验不断提高,咱们没有仪器设备,“天生落后”,怎么提高?我一想,也是。——没有设备就没有研究,没有研究当然就没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