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世纪生活习俗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中世纪生活习俗史-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城里。街道上行人靠左行。 

     玄奘记述印度住宅是砖垒砌而成,也有用竹子和木条编制而成的。屋顶 

和墙壁用石灰抹,或用茅草苫上顶,地上涂以牛粪,有鲜花散布在室内各处。 

     平民所居的房屋“内侈外俭”,屋子高低大小不同,层台重阁形制不拘, 

王宫之门在东面开。 

     王坐卧在绳床,君王的座子又大又高,有珍珠装饰,叫做狮子床,上铺 

细毛毯,下有宝几。 

     寺庙有隅楼四起,三层楼阁,雕刻梁栋,窗户墙垣都用图画彩绘装饰。 



     (3)人生礼仪 

     ①印度教的人生礼仪。印度古代祭祀仪礼十分繁多,每日每月每年都有 

例行的祭礼。其人生仪礼为祭礼仪式的重要部分。印度教徒的一生,不过是 

按照仪礼依次完成的历程而已。 

     受胎礼。古代印度人认为儿子是自己生命的继续,自己灵魂升天也依靠 

儿子的祭祀供奉,生育是人生大事。结婚后想要怀孕而进行的祈祷仪礼就是 

受胎礼。时间在婚后第4天,行过礼后夫妇才可同房,另说,每月进行一次, 

在停经时,一直到怀孕。有病,未沐浴,另有所爱之妇女无权行此礼。仪礼 

方式是夫妻一同喝奶,并供奉十位神,对神唱经文。为除去妻子身上的恶物 

精灵,丈夫向妻也要唱经咒文。然后夫妻交欢,事毕,丈夫再唱经文,祝愿 

妻子受胎,其词为:“好象大地孕育阿耆尼,好象上天孕育因陀罗,窪尤住 

于地胎,我现在把胎放置在你胎中”(《见于《家庭经》及《奥义书》)。 

     妊娠4个月还要行护胎礼。 

     成男礼,祈求胎儿为男子的礼仪。择一吉日清晨,让孕妇穿上新衣服, 

面向东坐在吉祥草上。男女双方要发誓不堕胎。丈夫立在妻子背后,以右手 

抚孕妻的肚脐,唱念经文。取大麦一粒说“你是牡牛”,置于孕妇之右,又 

取两粒豆子唱:“你是睾丸”,然后加入一滴奶,让孕妇一起吞下。此时亦 

有把苏摩树 (榕树)汁和嫩草粉,用圣火一烧注入妻子的右鼻孔的仪式。丈 

夫的手放在胎心上,祈祷妻子生一个男孩。 

     梳发礼。成男礼后一个月行梳发礼,孕妇要沐浴,穿上新衣,坐在圣火 

右边的牛皮上。丈夫念诵经文而为妻子分发,把头发向上梳,以避邪镇魔, 


… Page 69…

使胎儿健康发育。此时要把未熟的乌昙钵罗果放在妇人头顶上,以祈顺产。 

乐师在一旁奏琵琶唱歌,使孕妇心情愉快。 

     诞生礼。在孕妇临产时要驱逐恶魔罗刹,供养神祇,唱念经文,以新桶 

汲的水一滴滴在妇女头上,脚下放上兔尔杨梯草,产婆用手抚产妇唱经文说 

 “象风吹一样”。这叫安产礼。其二是新生儿产下后,父亲对儿子加三回气 

息,象征三神保佑,用蜜和牛奶酪抹在小儿口中并给以祝福。这叫授名礼。 

再次,父亲在儿子耳边祝福孩子聪明,并摸小儿的两肩唱念:“石头啊,斧 

子啊,无上的金子啊,你是生在吠陀的小儿,保佑你百年长寿。”这是授智 

礼。再次为授乳礼,断脐时,产婆唱:“我把你从死中解脱出来”,然后放 

在母亲腿上。母亲先用右乳哺儿,再用左乳哺儿。 

     命名礼。此礼一般在生后十日举行。父母及小儿都要沐浴净身,穿新衣, 

祭祀诸神,祈祷长命幸福,高声念小儿的名字,男儿名由偶数音组成,女孩 

名由奇数音组成,各种姓语尾不同。另由父亲为小儿起一个秘密名字,以免 

别人诅咒,这个名字除父母外谁也不知。 

     出游礼。生后第4个月举行。是小儿出门之礼,与父母共同外游,呼吸 

新鲜空气。 

     初食礼。生后第6个月举行。这时父母若希望孩子富贵就用羊肉,若希 

望他有名望则用鸟肉,希望他有智慧就用鱼肉,希望他强而有力就有米饭。 

以其中的一种和蜜和奶,喂给小儿。还要念经祝福。 

     结发礼。表明婴儿期终了的礼仪。婆罗门生一年或三年时,刹帝利五岁, 

吠舍七岁时举行。圣火北面有盛着米、麦豆、胡麻的容器,孩子坐在母亲膝 

上坐于西侧,旁有牛粪及夏西树叶,父亲在母亲南侧,手拿一束吉祥草坐着。 

然后父亲把孩子的头发由左而右用湿吉祥草三束放在发的右边,对着剃刀念 

经文,把孩子周围头发剃下来用夏西树叶盛着放在母手,母放在牛粪器里。 

左边也这样剃,仅留顶上的头发不剃。然后念经祝福孩子安全。然后让理发 

师为孩子结小髻。 

     剃发礼。剃除头发周边及胡子的礼,也是成年礼。婆罗门16岁,刹帝利 

22岁,吠舍24岁,因孩子已入学,故此礼常在老师处施行。其作法与结发 

礼相似。 

     入法礼。婆罗门8—16岁,刹帝利11—22岁,吠舍12—24岁为入法时 

间。此时不入门则名为浮浪者。入法时穿新衣带21束薪给老师。此时婆罗门 

服黄赤色衣,上着羚羊皮,带波罗奢木杖,以经木祭缨;刹帝利服淡红色衣, 

上着鹿皮 (有斑点),系上弓弦的带,桂着乌昙钵罗的祭缨;吠舍穿黄衣, 

上着山羊皮,用麻带,携比尔瓦木仗,挂毛祭缨。师尊双手盛水向东站着, 

弟子也盛水于手,师尊把掌中水漏在弟子手中,然后水落下,老师握着弟子 

的手和姆指唱道:“我拉你的手,神握你的手,阿耆尼是你的老师。”弟子 

仰面而拜并说“神,我是你的梵行者,请保护我”。弟子由左绕至右,老师 

诵经,弟子屈膝抱师的脚,乞求教师教授。神圣的娑毗陀利赞歌《摩奴法典》 

认为赞歌为母,教师为父。传完神歌戴圣带线,未婚三股,婚后增为五股, 

并且给与杖。从此跟随师尊学习梵经、梵礼、遵守教规。至少要学12年。 

     归家礼,离开老师之前先沐浴行归家礼。当日不见日光,日出前沐浴, 

添火加柴行礼;坐于火的西侧剃发刮须,请其他梵行的人洗浴,十分认真地 

洗浴完,穿好衣服,戴上耳环,喷上香料,面镜正身,拿上伞、杖,在星没 

之前修无言行,向北向东礼拜,拜星月,辞师友,乘车归家。从此称为洗浴 


… Page 70…

者,是对其尊称。归家礼要在学完吠陀经典后方可举行。从此就要按礼而行, 

如不疾走,不攀木,不暴言,不在耕地小便,不观太阳等。 

     结婚礼。欲婚的男方请长老为媒,向女方家求婚,女方家中同意,端出 

盛花、米、果物的盆盘,并在念经后置于女子头上。古代男子要交纳礼于岳 

父。结婚日,新妇以香水洗头,新郎穿新衣,新妇坐于圣火旁,其父用刀在 

新妇头顶比划,表示希望女儿不再归家。新郎握新妇手宣誓说:“天为我, 

地为你,你将永远忠于我”,说后一起向石行走,并说:“来吧,象石头一 

样坚固”,新娘新郎用右脚踏石,夫妻相伴绕圣火三次,新娘投米给圣火并 

唱“愿给我们的将来幸福,愿丈夫长寿”,然后夫妇向东北走七步。这是在 

妇家,临行牵两匹白牛回夫家,到夫家仍行仪式如前。 

     婚礼中有三个仪式,一是将出身好人家的小孩放在新妇膝上,祈求子孙 

繁衍。二是夫妇面向北斗誓言感情不变,三是供奉圣火祭神,祈求将来之幸 

福。 

     婚后三日不同床,要驱逐恶神的障碍(参阅《印度哲学宗教史》第三章, 

高楠顺次,商务印书馆1935年)。 

     ②印度教徒人生的四个时期。学习期。人生到一定年龄,辞别父母到师 

门做弟子。此期的目的是学习吠陀经典,学会祭祀,锻炼身心;吃斋不淫, 

朝夕祭把奉香火;卧土室,至村落乞食供奉教师;一意修行。年限一般为12 

年,12年只能学完一部吠陀,学四部要48年,即是终身修行的人。 

     住家期。梵行期结束,归家为家长,结婚生子,从事种种职业,以告慰 

祖先,祭祀诸神,《法经》中规定结婚法,夫妇情交之法,祭祀法,食事法, 

接客法。总之把人的世俗生活也视为宗教生活的一部分。如能正确实行各法, 

来世可得善报。 

     林棲期。年龄已经老,各种人世义务结束,把家交给长子,财产分配给 

诸子,隐居山林。可偕妻也可独处。主要是苦行以练身心。身穿树皮兽皮, 

不剪头发和指甲,吃林中果实木根木皮,也有时断食,这一时期冥思苦想, 

印度古代的《奥义书》等哲学著作,就是隐居山林的学者的哲学发现。 

     遁世期,又有称比丘、行者、游行者,沙门等名号。四方巡游,不再祭 

祀。剃发,身穿薄衣,手扶杖,拿水罐,背上乞食袋。舍弃一切财产,没有 

固定住所,靠别人的施舍生活,《包达耶那法典》对此期提出五戒:不害生 

命,说真话,不盗财,忍耐,离欲。宿于树下石上,乞食,不吃肉,入城只 

向七户托钵,不给也不生气,毁誉褒贬置之度外。《阿霸斯坦巴法经》说要 

 “无火、无家、无乐、无保护”,除诵经典外保持沉默。乞食仅供身体需要 

 (参阅《印度哲学宗教史》第四篇、第三章,高楠顺次著,商务印书馆1935)。 

     ③印度的婚姻习俗。结婚:印度民族众多,宗教各异,其婚俗也是多种 

多样的。因为印度教徒居民占大多数,我们就以印度教的婚礼,婚姻习俗为 

主来介绍,兼及其他民族的习俗。 

     中世纪印度人的婚姻是由父母包办的。父母亲要亲自为女儿挑选未婚 

夫。女儿从小所接受的教育就是对父母的信赖,听从父母的选择去爱自己的 

丈夫,侍侯丈夫是天经地义的事,一生一世跟着丈夫,不允许离婚。 

      “印度教徒结婚有三个目的:卡摩——爱;贾尔摩——履行宗教仪式; 

普拉贾——生育后代” (《印度的婚姻习俗》载《南亚译从》1983。2)。 

     结婚典礼是隆重、热烈的。按固定的繁琐仪式进行,其中包括新郎向岳 

父母行礼;岳父把新娘交给新郎;绕圣火行走三圈等。每项仪式有它的意义, 


… Page 71…

在进行中都伴有宗教经文的朗诵。为了保护新婚夫妇不受邪恶目光的伤害, 

有人捧着一个托盘,上面放着在石灰水、姜水中燃烧的樟脑,在新郎新娘头 

上转三次,再把水泼到房屋外面的路上,人们相信这样会使邪恶的目光随火 

的熄灭而消失。 

     结婚时新郎要在新娘头发分缝的地方涂上红粉,从此新娘作为妻子都要 

在额发际上涂红粉。原先是涂动物的血在额上以为吉祥,以后改为涂红粉。 

     结婚时新郎要送新娘一个项链,并亲自给她戴上,这一项链表示丈夫对 

她的占有,妻子要永远跟随丈夫,一直到死。这个项链妻子要终身佩戴,永 

不摘去。丈夫死后,首饰同他一起烧掉。 

     结婚后的妇女披纱丽的方法与婚前不同。婚前纱丽只披卷到腰,这说明 

她是未婚少女。已婚妇人可以将纱丽从头披到脚,求婚的小伙子就不要去干 

扰了。 

     妆奁习俗。据 《印度文化与民俗》第七章介绍,妆奁习俗在印度有古老 

的历史,早在吠陀时代已存在。古代著名史诗《罗摩衍那》中曾有反映。最 

初妆奁习俗只在印度教的高级种姓中流行,后来在低等种姓中也盛行起来。 

     按照习俗女子出嫁必须有一份象样的嫁妆。嫁妆的多少与男方地位有 

关,地位高,嫁妆就要多,嫁妆多寡还决定着女子在夫家的地位,嫁妆多, 

在夫家才有地位,如果嫁妆不多,满足不了夫家的要求,新娘过门后会遭受 

虐待,甚至被烧死,谋害,被逼自杀。 

     泰米尔人的婚俗。泰米尔是印度的一个民族,他们的信仰是印度教,他 

们古老婚俗十分有趣。 

     菩提树征婚。植树习俗来源于史前印度的信仰,当时人们认为植物和牲 

畜都是人的化身,因此被请来当证婚人。 

     仪式进行时,三位已婚妇女把檀香糊和红粉涂在菩提树枝上,并把椰子 

放进水罐,新郎把大米和鲜花作为祭品投进插着树枝的容器。最后是用一条 

黄带子把树枝和椰子拴起来。 

     系结婚带子。泰米尔人结婚新郎要给新娘系“塔里”,“塔里”是一根 

黄色的带子,上面有神祗的符号,新娘系上了结婚带子,就标志她是一个已 

经结过婚的女人。泰米尔妇女终生都要佩戴着它。带子上面打着三个结是为 

了提醒新娘,她生来要侍侯父母、丈夫和儿子。 

     侍候丈夫是新娘的义务,是泰米尔人妻子的美德,在婚礼中这一点突出 

地表现在座位安排上。未系“塔里”之前,新娘坐在新郎右边,系了“塔里” 

之后,新娘坐在新郎左边。 

     套脚趾环。泰米尔人结婚时,新郎要给新娘套上个脚趾环,预示着妻子 

要成为丈夫最忠贞的妻子。 

     仪式进行时,新娘先要看着“阿鲁纳达蒂星(大熊星座中的一颗星), 

然后新郎把脚趾环套在她的第二脚趾上。平常一个男印度教徒触碰自己妻子 

的腿部被认为有失身份,但结婚仪式上这一举动被看成是丈夫的荣誉、威信 

和尊严都摆在妻子的脚前,希望她能象自己的母亲一样好好地保护它们。 

     新娘看着“阿鲁纳达蒂”星,然后再套脚趾环,这里面有一个关于贞洁 

的故事。据说阿鲁纳达蒂是一位圣人的妻子,她以对丈夫忠诚而闻名。有一 

天众神的王因陀罗、太阳神苏利耶和火神阿耆尼一起决定要考验她。当她去 

河边取水时,三个神来到了她的面前。 

     她向三位天神表示了敬意,知道了天神来意,她请天神休息一下,三位 


… Page 72…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