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2-伤寒九十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462-伤寒九十论-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头汗。则九死一生。故仲景平脉法云。心者火也。名火阴。其病。头无汗者可治。有汗者死。 
心为手少阴。肾为足少阴。然相与为病。以意逆志。是谓得之。 


寒热类伤寒证(八十)
属性:一尼病。恶风。体倦。乍寒乍热。面赤心烦。时或有汗。他医以伤寒温疟治之。见其寒热往 
来。时方疫气大作也。大小柴胡杂进。数日愈甚。转剧。予诊之曰。两手不受邪。厥阴。脉弦长 
而上鱼际。此非伤寒。乃阴动不得阳也。此正与仓公治一绣女病同。投以抑阴等药。数日愈。 
论曰。昔褚澄云。治师尼寡妇。别制方。盖有为也。师尼寡妇。独居怨旷。独阴而无阳。欲 
心屡萌。而不适其欲。是以阴阳交争。乍寒乍热。虚汗倦怠。全类温疟。久久成痨瘵矣。尝记史 
书仓公传载。济北王侍者绣女病。腰背寒热。众医皆为寒热也。仓公曰病得之欲男子而不可得也。何以知之。诊其脉。 
肝部弦出寸口。是以知也。男子以精为主。女子以血为主。男子精溢则思室。女子血盛则怀胎。肝摄血者也。 
今肝脉弦长上寸口及鱼际。则血盛欲男子之候也。然则治师尼寡妇。尤不可与寻常妇人一概论也。 


失汗衄血证(八十一)
属性:里人秦氏子得伤寒。发热。身疼。骨节疼痛。恶风无汗。或者劝其不须服药。待其自安。如 
是半月矣。而病不除。不得已召医治之。医至问日数。又不审其脉与外证。但云已过期矣。不可 
汗下矣。且与调气药以正气。复延予。予诊其脉。浮涩而紧大。此麻黄证无疑者。但恐当汗不汗。 
化为衄血。必有是证。言未已。衄血作。予急以麻黄汤与之。继之以犀角地黄汤。血止汗解愈。 
论曰。仲景云凡作汤药。不可避晨夜。觉病须臾。即宜便治。不等早晚。则易愈。或稍迟。 
病即传变。虽欲除必难为力。今医不究根源。执以死法。必汗之于四日之前。下之于四日之后。 
殊不知此惑也。又云病不服药。犹得中医。此为无医而设也。若大小便不通。必待其自瘥乎。盖 
前后不得溲。必下部腹胀。数日死矣。又况结胸蓄血。发狂发斑之类。未有勿药而愈者。知者知 
变。愚者执迷。以取祸也。须是随病浅深。在表在里。或阴或阳。早为治疗。如救火及溺然。庶 
易瘥。素问云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 
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扁鹊望齐侯而逃。其斯之谓欤。 


脾约证(八十二)
属性:一豪子郭氏。得伤寒数日。身热。头疼。恶风。大便不通。脐腹膨胀。易数医。一医欲用大 
承气。一医欲大柴胡。一医欲用蜜导。病家相知凡三五人。各主其说。纷然不定。最后请予至。 
问小便如何。病家云小便频数。乃诊六脉。下及趺阳脉浮且涩。予曰。脾约证也。此属太阳阳明。 
仲景云太阳阳明者脾约也。仲景又曰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 
则。其脾为约者。大承气大柴胡恐不当。仲景法中麻仁丸不可易也。主病亲戚尚尔纷纷。予曰。 
若不相信。恐别生他证。请辞。无庸召我。坐有一人。乃弟也。逡巡曰。诸君不须纷争。既有仲 
景证法。相当。不同。此说何据。某虽愚昧。请终其说。诸医若何。各请叙述。众医默默。纷争 
始定。予以麻仁丸百粒。分三服。食顷间尽。是夕大便通。中汗而解。 
论曰。浮者风也。涩者津液少也。小便频数。津液枯竭。又烁之以风。是以大便坚 。乃以 
大黄朴硝汤剂荡涤肠胃。虽未死。恐别生他证。尝读千金方论香港脚云。世间人病有亲戚故旧远近 
问病。其人曾不经一事。未读一方。骋骋诈作明能。诡论。或言是虚。或言是实。或以为风。或 
以为虫。或道是水。或道是痰。纷纷谬说。种种不同。破坏病患心意。莫知孰是。迁延未定。时 
不待人。忽然致祸。各自走散。凡为医者要识病浅深。探赜方书。博览古今。是事明辨。不尔。 
大误人事。识者宜知以为医戒。 


格阳关阴证(八十三)
属性:张养愚患伤寒八九日以上。吐逆。食不得入。小便疰闷不通。医作胃热而吐。传入膀胱。则 
小便不通也。予诊其脉。见寸上二溢。而尺覆关中。伏而不见。乃断之曰。格阳关阴证也。阳溢 
于上。不得下行。阴覆于下。不得上达。中有关格之病。是以屡汗而不得汗也。予投以透膈散。三啜而吐止。小便利而 
解。 
论曰。或问何谓格阳关阴。答曰难经云关以前动者。阳之动也。脉当见九分而浮。过者。法 
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入尺为覆。为内关外格。此阴乘之脉也。又曰阴气太盛。阳气不得 
营。故曰关。阳气太盛。阴气不得营。故曰格。阴阳俱盛。不能相营也。故曰关格。关格者不得 
尽期而死矣。素问曰人迎。四盛以上为格阳。寸口。四盛以上为关阴。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以 
上为关格。仲景云在尺为关。在寸为格。关则小便不利。格则吐逆。又趺阳脉浮而涩。浮则吐逆。 
水谷不化。涩则食不得入。名曰关格。由是言之。关脉沉伏而涩。尺寸有覆溢者。关格病也。何 
以言之。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在卦为泰。泰者通也。天气不降。地气不升。在卦为否。否者闭 
也。今阳不降。上鱼际为溢。故其病吐逆。名为外格。阴不得上浮入尺为覆。故其病。小便不通。 
为内关。此关格之异也。 


太阳阳明合病证(八十四)
属性:有豪子病伤寒。脉浮而长。喘而胸满。身热头疼。腰脊强。鼻干。不得眠。予曰。太阳阳明 
合病证。仲景法中有三证。下利者葛根汤。不下利呕逆者加半夏。喘而胸满者麻黄汤也。治以麻 
黄汤。得汗而解。 
论曰。或问传入之次第。自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何哉。说者谓阳主生。故足太阳水。 
传足阳明土。土传足少阳木。为微邪。阴主杀。故太阴土传少阴水。水传足厥阴木。为贼邪。少 
阴水传厥阴木。安得为贼也。故予以为不然。素问阴阳离合论云。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 
名曰阴中之阳。阳明根起于厉兑。名曰阴中之阳。少阳根起于窍阴。名曰阴中之少阳。太阴根起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 
少阴根起于涌泉。名曰阴中之少阴。厥阴根起于大敦。名曰阴之绝阴。大抵伤寒始因中之气得之于阴。是以 
止传足经者。是阴中之阳。阳中之阴。亦自然之次第也。故此篇因黄帝问三阴三阳之离合。岐伯 
自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而推之。且以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太阴为开。厥阴为阖。 
少阴为枢。六经不得相失。则其序有授矣。不特此也。以六气在天而考之。厥阴为初之气。少阴 
为二之气。太阴为三之气。少阳为四之气。阳明为五之气。太阳为六之气。此顺也。逆而言之。 
则太阳而后阳明。阳明而后少阳。少阳而后太阴。太阴而后少阴。少阴而后厥阴。伤寒为病。在 
气则逆而非顺。自太阳而终厥阴也。 


懊怫郁证(八十五)
属性:士人陈彦夫病伤寒八九日。身热无汗。喜饮。时时谵语。因下利后。大便不通三日。非烦非 
躁。非寒非痛。终夜不得眠。但心没晓会处。或时发一声如叹息之状。医者不晓是何证。但以宁 
心宽膈等药。不效。召予诊视。两手关脉长。按之有力。乃曰懊 怫郁证也。此胃中有燥屎。宜 
与承气汤。服之。下燥屎二十枚。次复下溏粪。得利而解。 
论曰。仲景云阳明病下之。心中懊 而微烦。胃中有燥屎。可攻。宜承气汤。又云病者小便 
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怫郁不得眠者。有燥屎也。承气汤主之。盖屎在胃则胃不和。 
素问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所以夜不得眠也。仲景云胃中燥。大便坚者。必谵语。此所以时时 
谵言也。非烦非躁。非寒非痛。所谓心中懊 也。声口叹息。而时发一声。所谓水气怫郁也。燥屎得除。大便通利。阴 
阳交和。是以其病得除。 


两手撮空证(八十六)
属性:市人张某。年可四十。病伤寒。大便不利。日晡发热。手循衣缝。两手撮空。目直视急。更 
三医矣。皆曰伤寒最恶证也。不可治。后召予。予不得已往诊之。曰此诚恶候。染此者十中九死。 
仲景虽有证而无治法。但云脉弦者生。涩者死。况经吐下。难于用药。谩以药与。若大便得通。 
而脉强者。庶可料理也。遂用小承气汤与之。一投而大便通利。诸疾渐退。脉且微弦。半月得瘥。 
论曰。或问下之而脉得弦者生。何也。答曰。金匮玉函经云循衣摸床。妄撮。怵惕不安。微喘直 
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承气汤与之。余尝观钱仲阳小儿诀法。手循衣领。及 
乱捻物者。肝热也。此证玉函列在阳明部。阳明胃也。肝有邪热。淫于胃经。故以承气汤泻肝。 
而得强脉。则平而和。胃且坚不受。此百生之理也。予尝谓仲景论。不通诸医书。以发明隐奥。 
而专一经者。未见其能也。须以古今方书。发明仲景余意。 


下利服承气汤证(八十七)
属性:客有病伤寒。下利。身热。神昏多困。谵语。不得眠。或者见其下利。以谵语为郑声。皆阴 
虚证也。予诊其脉曰此承气汤证也。众皆愕然曰下利服承气。仲景法乎。答曰。仲景云下利而谵 
语者。有燥屎也。属小承气汤。乃投以小承气。得利止。而下燥屎十二枚。俄得汗解。 
论曰。内经云微者逆之。甚者从之。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帝曰何谓 
反治。岐伯曰寒因寒用。通因通用。王冰以为大热内结。注泻不止。热宜寒疗。结伏须除。以寒 
下之。结散利止。此寒因寒用也。小承气止利。正合此理。 


湿温证(八十八)
属性:丙午岁。商人张皓。季夏得疾。胸项多汗。四股时冷。头痛谵语。予诊其脉。关前濡。关后 
数。断曰当作湿温治。盖先受暑。后受湿。暑湿相搏。是谓湿温。投以白虎加参。次以白虎苍术。 
头痛渐退。足渐温。汗渐止。数日愈。此病名贼邪。误服药则死。 
论曰。或者难云。何谓贼邪。予曰。难经论五邪。有实邪。虚邪。正邪。微邪。贼邪。从后 
来者为虚邪。从前来者为实邪。从所不胜者为贼邪。从所胜者为微邪。自病者为正邪。又曰假令 
心病中暑者为正邪。中湿得之为贼邪。今心先受邪。而湿胜之。水克火。从所不胜。斯为贼邪。 
五邪之最逆者也。难经有云湿温之脉。阳濡而弱。阴小而急。濡弱见于阳部。湿气搏暑也。小急 
见于阴部。暑气湿蒸也。故经曰暑湿相搏。名曰湿温。是为贼邪也。 


血结胸证(八十九)
属性:丁未岁。一妇患伤寒。寒热。夜则谵语。目中见鬼。狂躁不宁。其夫访予询其治法。予曰。 
若经水适来适断。恐是热入血室也。越日亟告曰。已作结胸之状矣。予为诊之曰。若相委信。急 
行小柴胡汤等必愈。前医不识涵养至此。遂成结胸证。药不可及也。无已。则有一法。刺期门穴。或庶几愈。如教而得 
愈。 
论曰。或问热入血室。何为而成结胸。予曰。邪入经络。与正气相搏。上下流行。或遇经水 
适来适断。邪气乘虚而入血室。血与邪迫。上入肝经。肝既受邪。则谵语如见鬼。肝病则见鬼。 
目昏则见鬼。复入膻中。则血结于胸也。何以言之。盖妇人平居。经水常养于目。血常养肝也。 
方未孕。则下行之以为月水。既妊娠。则中蓄之以养胎。及已产。则上壅。得金化之以为乳。今 
邪逐之并归肝经。聚于膻中。壅于乳下。非刺期门以泻。不可也。期门者肝之膜原。使其未聚于 
乳。则小柴胡尚可行之。既聚于乳。小柴胡不可用也。譬如凶盗行于闾里。为巡逻所迫。寡妇处 
女适启其门。突入其室。妇女为盗所迫。直入隐奥。以避之。盗蹑其踪。必不肯出。乃启孔道以 
行诱焉。庶几其可去也。血结于胸。而刺期门。何以异此。 


六阳俱绝证(九十)
属性:一达官乘舟悉归。四月风雨。饮食不时。得疾如伤寒状。头重自汗。身体悉疼。医作中风湿 
证治投以术附姜附等汤。汗不止。单服附子。及灸脐下。亦不止。予往视之。曰六阳俱绝。不可 
治也。(其汗必如珠。验之果然。半时卒。) 
论曰。难经云六阳气俱绝者。阴与阳相离。阴阳相离。则腠理开。绝汗乃出。汗出如珠。转 
而不流。夕占旦死。旦占夕死。此之谓也。盖病者之汗。有阳盛阴虚。阴盛阳虚。阳盛者如骨蒸 
热病之汗。则流溢如润。阳绝者如此证。则凝聚而止。假如甑 之蒸物。出汗而散者。阳盛之类 
也。假如置冰于金银瓦器中。汗出而凝聚不流。阳绝之证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