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词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词典-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力神即”赫尔克里士”。 
大民会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华中地区扶植的伪政治组织。1938 年 7 月 15 日在上海成立。其前身为日本特务机关策划的“兴亚会”。同年 10 月 1 日迁至南京。1940 年汪伪政权成立后,直属汪伪社会运动指导委员会领导。 该会实行会长制,除正副会长外,设理事会和监事会。理事会下设秘书、组 织、宣传、社会服务、调查统计等 5 处。鼓吹“中日提携,图东亚之自主兴 隆”,进行反共活动,为日本侵华战争效劳。1940 年底宣布解散,其主要头 目增补为汪伪国民党中央委员。 
大岛浩(1886—1975)日本将领。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历 任参谋本部部员、驻奥地利兼匈牙利武官。1934 年任驻德武官,精通德语, 为陆军部内的“德国通”。1936 年积极参与缔结*《反共产国际协定》。1938 年晋升中将,同年 10 月升任驻德大使,与日本驻意大利大使*白乌敏夫共同 致力于发展日、德、意三国的政治和军事关系。1939 年 8 月因苏、德签订互 不侵犯条约而辞职。1940—1945 年底复任驻德大使,先后缔结《德意日联合 作战协定》、*《德日意军事协定》以及《关于日德经济协作协定》。日本投 降后,于 1945 年 12 月回国途中在纽约被捕。1948 年作为甲级战犯被远东国 际军事法庭判处无期徒刑。1955 年假释。 
大德国即“大德意志国”。 
大山事件即“虹桥事件”。 
大川周明(1886—1957)日本法西斯运动领导人。1911 年东京帝国大学 毕业。早年在参谋木部从事德文资料翻译。1918 年人满铁供职。1919 年参与 创立犹存社。次年为拓殖大学教授,颂扬殖民主义。后因与北一辉等人意见 不合,另创行地社和神武会等右翼团体,1929 年任满铁经济调查局理事长。 对内主张建立军部法西斯统治,对外鼓吹大亚细亚主义。逐渐与军部上层的 幕僚将校接近,同樱会骨干勾结,策划三月事件和十月事件,1932 年因参与” 五·一五事件被判 5 年徒刑。1939 年任法政大学大陆部长,继续大肆美化战 争。日本投降后,以甲级战犯被捕,因精神失常(一说装疯)保外就医,后 免诉获释。著有《日本二千六百年史》,和《大川周明全集》(7 卷)等。 
大东亚省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主管占领区殖民统治的机构。1942 年 11 月设置。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占领区不断扩大,为建立统一的管理 机构,根据军部提案,将拓务省对满事务局、*兴亚院、外务省东亚局和南洋 局合并为大东亚省。下设总务局、满洲事务局、中国事务局、南方事务局以 及大臣宫房(即秘书处)等部局。因各驻地指挥官独断专横,最终未能实现 所期的一元化领导。1945 年 8 月废除。 
 大达茂雄(1892—1955)日本内务大臣(1944—1940)。1916 年东京帝 国大学毕业后入内务省。历任宫城县地方行政课长、福井县知事。1934 年任 “满洲国”国务院总务厅长,中国驻屯军特务部顾问,与军部密切勾结,进 行侵略中国的活动。1939 年任内务次官。后又任首届东京都长官、昭南特别 市(新加坡)市长,对占领地进行道民统治。1944 年就任小肌年阁的内务大 臣。战后以战犯罪被捕,1947 年获释。1953—1954 年曾任吉田内阁的文部大 臣。 
 六角岑生(1876—1941)日本海军将领。海军兵学校毕业。早年参加日 俄战争。后入海军大学深造。1919 年曾以随员身分参加巴黎和会。后历任驻 法武官、海军省军务局长、海军次官和第二舰队司令官。1931 年晋升海军大 将。同年为军亭参者宫。历任大养、斋藤、冈田 3 届内阁的海军大臣,大肆 扩充海军军备,废除《华盛顿限制海军军备条约》,退出伦敦裁军会议,扩 大规队派势力,将大批条约派军官编入预备役,狂热鼓吹大海军主义。1941 年 2 月在视察中国战场时,死于飞机失事。 
 大学宣誓意大利墨素里尼政权推行大学法西斯化的措施。为巩固法西 斯制度,墨索里尼于 1925 年下令将所有持不同政见的官员免职,1929 年又 规定全体公职人员均须宣誓忠于国王、宪法和国家法律。1931 年根据真蒂莱 建议,墨索里尼下令凡大学教师均须宣誓效忠法西斯主义。后大部分大学教 师参加了宣誓仪式。 
 六滩口约中日关于察东事件的口头协约。参见“察东事件”。 
 大东亚会议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纠集其占领区傀儡政权和仆从国而 举行的一次国际会议,因标榜大东亚共荣圈故名。1943 年 11 月 5—6 日在东 京的国会议亭堂召开。会议旨在缓和东南亚各国人民的反日运动,加强对各 傀儡政权和仆从国的控制,以应付盟军的反攻。出席会议的有:江伪政权行 政院长江精卫,泰国总理代表旺·怀他耶功(WanWaithayakon),“满洲国” 国务总理张景惠,菲律宾总统”劳霍尔和缅甸总理”巴莫。自由印度首脑博 斯列席了会议。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在会上鼓吹大东亚各国“共存共荣”,要 求紧密合作“完成大东亚战争”。会议通过了*《大东亚共同宣言》,但无法 掩盖日本和各被占领国之间的矛盾。 
 大卢基战役苏德战争中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1942 年 11 月 24 日 至 1943 年 1 月 20 日,由*加里宁方面军实施。目的是粉碎德军中央集团军群 大卢基集团(9 个师),使之不能调往斯大林格勒。1942 年 11 月 28 日,苏 军将敌合围,德军速调 6 个师解围。194 年 1 日,被围德军部分(7000 人) 遭歼灭,大卢基(BеликиеЛуки)也随之解 
  放。 
 大生产运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的生产自救 运动。1941 年和 1942 年,由于日伪军的残酷“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封 锁包围以及连续几年的严重自然灾害,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生产受到很大破 坏,财政经济和军民生活极度困难。为此,中共中央提出“发展经济,保障 供给”的息方针,号召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大生产运动。首 先是陕甘宁边区,在中共中央领导带头参加下,军队、机关、学校开荒种地, 纺纱织布,饲养猪羊,实行生产自给。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在王震率领下进入” 南泥湾,经过三年奋战,取得了战斗、生产、学习三丰收。边区的广大农民 也积极组织变工队、扎工队、互助组和合作社,投入垦荒生产,涌现大批劳 动英雄,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 1942 年起,在游击区也根据“武力与劳 力结合”、“战斗与生产结合”的方针,于预繁的战斗环境里开展大生产运 动。这一运动使敌后抗日根据枪的则政经济状况有了根本好转,为最后打败 日本侵略者奠定了物质基础。 
大场争夺战*淤沪会战中中国军队在宝山大场地区进行的阻击战。大 场是上海市区中国守军北翼第一道防线的要地。1937 年 10 月上旬,中国守 军奉命撤至此防线。11 日起,日军开始进攻,中国守军在军事委员会副总参 谋长白崇禧指挥下与日军激战于蕴藻滨南岸,予敌重创。25 日,日军对大场、 新径桥发动总攻,中国军队以敢死队挟手榴弹肉搏苦战,26 日终因工事全毁 失守。中国军队主力撤向苏州河南岸的第二道防线。此战日军伤亡 3 万余, 中国军队伤亡 10 万以上。 
大西龙治郎(1891—1945)日本海军将领。1912 年海军兵学校毕业后, 致力于航空专业领域。1918 年起派驻英国和法国。回国后在横须贺航空队任 职。1927 年任联合舰队参谋,力主推进强化海军内的航空兵力。后历任凤翔 号航空母舰飞行长,航空本部部员,佐世保航空队司令,航空本部教育部长。 1939 年任第二联合航空队司令官,参加侵华战争。1940 年 11 月任第一联合 航空队司令官。1941 年 1 月任第十一航空舰队参谋长,受山本五十六之命研 究袭击珍珠港的作战计划。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指挥对吕宋岛的空袭。1942 年任航空本部总务部长。1943 年晋升海军中将。1944 年 10 月任第一航空舰 队司令官,倡导”特攻战法。1945 年 5 月升任军令部次长,坚持继续战争, 反对投降。日本投降时于 8 月 16 日自杀。 
大西洋之战暴大战期间同盟国与轴心国在大西洋海上战斗的总称。 1939 年 9 月战争爆发后,德国与英、法之间立即展开了争夺大西洋制海权的 战斗。大西洋当时集世界航运的四分之三,对英国尤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 由于德国海军实力无法与英国正面抗衡,遂力图以破袭大西洋航运来迫使英 国屈服。海上交通线的袭击与反袭击,便成为其主要形式与特点。大西洋之 战大致可分 3 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战争开始至 1941 年 12 月。德国广泛使用 大型水面军舰、商船改装的袭击舰、潜挺和远程航空兵等,在大西洋东部海 域进行破袭,并敷设水雷进行封锁。英国则建立*护航制度,并出动海、空力 量搜索扑击德国大型水面军舰。1940 年法国败降和意大利参战后,英国处境 困难。构成主要威胁的是德国潜艇。在大西洋活动的德国潜艇,最初平均每 天仅 13 艘,采用单挺袭击。1940 年 10 月起逐步转为多艇结群攻击(即”狼 群战术)。1941 年上半年平均每天增至 25 艘。意大利潜艇也开始参加。尚 未参战的美国采取援英行动。1941 年 4 月,美国把泛美安全区从西经 60°向 东伸延至西经 26°(同年 9 月美国海军提供护航至此)。德国潜逛活动受到 限制。同年 5 月,英国击沉*俾斯麦号战列舰。此后德国停止使用大型水面军 舰破袭大西洋航运。本阶段盟国损失船舰约 760 万吨,其中被潜艇击沉占 54%。德国损失潜艇 43 艘。第二阶段为 1941 年 12 月至 1943 年 4 月。美国参 战后,德国把潜挺战扩展至美国东海岸和加勒比海海域。在大西洋活动的德 国潜艇 1942 年增至平均每天 75 艘。该年盟国损失船只 769.9 万吨,超过美 英所造新船数(718.2 万吨)。邓尼茨的吨位战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为了对 付德国的潜挺战,英国成立”反潜挺战委员会,调整和加强护航体制,投入 3000 艘舰艇和 2000 多架飞机。1943 年春,德国集中 100 多艘潜艇,在盟国 护航兵力薄弱的北大西洋中部,实施几个大艇群集团作战,以 3 月间攻击*HX —229 和*SC122 护航运输队之战达到最高峰。本阶段盟国损失船舰约 1000 万吨,其中 80%为潜逛击沉。德国损失潜艇 155 艘。第三阶段为 1943 年 5 月至德国投降。盟国在大西洋护航会议后,建立支援舰队,广泛使用护航航 空母舰和新式雷达等武器,将护航运输队的反潜挺作战由消极防御转为积极 进攻。1943 年 5 月的头三周,盟军连续击沉德国潜艇 31 艘,使大西洋潜艇 战出现根本转折。随着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展,盟国在大西洋的海、 空力量大增,加上战略轰炸使德国军事工业与潜艇基地遭受破坏,德国的潜 艇战迅速走向失败。1943 年 9—10 月大艇群对大西洋护航运输队的攻击一再 失败。邓尼茨被迫放弃狼群战术。1944 年春,面临盟军登陆西欧的威胁,德 国潜挺收缩至沿海地区,基本停止在大西洋作战。本阶段盟国损失船舰约 300 万吨,其中 70%为潜挺击沉,而德国损失潜艇近 600 艘。1945 年 5 月德国投 降时,自行凿沉潜艇 200 多艘,交出 159 艘。历时 5 年零 8 个月的大西洋之 战,轴心国击沉盟国和中立国船舰约 2100 万吨,其中潜挺击沉 68.1%、飞机 击沉 13.4%、水面舰涎击沉 7.2%、水雷炸沉 6.5%、沉没原因不明 4.8%。 德国损失潜艇 780 多艘,占投人作战潜艇总数 1160 艘的 67.2%。大西洋之 战保障了英国抗战、美英登陆北非和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供应,对战胜德意 法西斯起了重大作用。 
 大西洋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大西洋北部纽芬 兰阿根夏(Argentla)湾的军舰上举行的会议。1941 年夏,纳粹德国已席卷 欧洲大陆并入侵苏联,日本也乘机加紧南进,世界人民反法西斯呼声高涨。 美、英为表明两国联合反对法西斯的态度和目的,协调彼此的方针政策,于 8 月 9—12 日举行了战时两国政府首脑的首次会晤。会议期间,拟就了*《大 西洋宪章》并于会后发表,讨论了有关对付德、日法西斯侵略的战略部署、 两国战时经济合作、美国参加大西洋护航行动以及向苏联提供援助等问题。 罗斯福和丘吉尔根据霍普金斯莫斯科会谈的报告,联名致函斯大林,建议召 开*苏美英莫斯科会议。此次会议奠定了美英战时合作的基础,并对促 
  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起了积极作用。 
 大西洋宪章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大西洋会议后于 1941 年 8 月 14 日发 表的联合宣言。共 8 条,主要内容为宣布两国国策中的如下共同原则:不追 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反对未经有关民族自由意志所同意的领土改变; 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政府形式的权利,设法恢复各民族横遭剥夺的主权和 自治权;一切国家享有世界贸易及取得原料的平等待遇;促成一切国家在经 济方面最全面的合作;摧毁纳粹暴政后重建世界和平,使各国俱能在其疆土 内安居乐业,使全人类悉有自由生活、无所恐惧亦不虞匮乏的保证;公海航 行自由不受阻碍;世界各国均应放弃使用武力,在广泛而永久的普遍安全制 度未建立之前,应解除实施侵略威胁或有此可能的国家的军备,同时赞助与 鼓励实行裁军。同年 9 月 24 日,苏联在*伦敦会议上发表同意宪章基本原则 的声明,但同时表示这些原则的实际运用“必须与各国的状况、需要和历史 特点相适应”。此宪章的发表为促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大西洋壁垒(Atlantikwall)德国为防止盟军攻人欧洲大陆,在西欧 大西洋沿岸构筑的防线。德军侵占北欧和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