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词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词典- 第1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登陆战,攻入意大 利本土作战。1944 年先后有法国军团和巴西远征军归其指挥。从 1943 年起 设立各种工作机构,负责占领和管理意大利的行政和民政事务。1945 年 5 月, 与*美国第七集团军会师,迫使意大利境内德军投降。欧战结束后驻意大利北 部,部分部队调赴太平洋战场。1945 年 10 月建制撤销。 
 美国第六集团军(SixthArmy)美国陆军战役军团。太平洋战场作战部 队之一。1943 年 2 月组建于*西南太平洋战区,辖第一、第九、第十一军, 司令为*克鲁格,被称为“阿拉莫部队”(AlamoForce)。同年 7 月攻占伍德 拉克(Woodlark)岛和基里怀纳(Kiriwina)岛。随后参加收复新不列颠群 岛和新几内亚的战役。1944 年 10 月作为盟军主力,参加菲律宾战役。1945 年参加进攻日本本土的作战行动。战后驻日本。1946 年 2 月建制撤销。美日 临时协定草案*美日谈判期间美国提出的妥协方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赫 尔为避免美、日立即军事对抗,于 1941 年 11 月 22 日提出该草案。主要内容 为:中日休战 3—6 个月,“进行直接友好谈判”。在谈判期间,美国停止对 中国的军需品供应:日军撤出印度支那南部,美国解冻日本资产,并促成英 国和荷属东印度当局采取类似措施。日军如保证既不南进,也不北进,美国 即恢复对日供应石油等物资;协定期限为 90 天,期满后可延长。曾将该草案 送交英、荷、中、澳盟国讨论。荷兰表示赞成;英、澳未表态,中国政府坚 决反对。11 月 25 日,在美国最高级会议上通过,但后因得悉日本在各地加 强军事调动,遂告放弃。 
美加联合防务协定全名《美国和加拿大关于建立联合常设防务委员会 的协定》。经美国总统罗斯福和加拿大总理麦肯齐·全会谈后,于 1940 年 8 月 17 日签订。规定两国各派 4 至 5 名军官建立联合常设防备委员会,负责研 究涉及双方军队组成及装备方面的问题,并进一步磋商如何确保西半球北部 的防务。该协定推动了美、加两国的军事合作,对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保 卫北美大陆起了一定的作用。 
美英伦敦军事会议大战期间美国和英国在伦敦举行的军事会议。(1) 1942 年 4 月 8—14 日美芙伦敦军事会议。主要商讨美方制定的横渡悔峡进攻 欧陆计划。是年 4 月 1 日美国总统罗斯福批准了陆军总参谋部制定的进攻欧 洲大陆计划(又称“西欧作战计划”),准备美、英军队于 1943 年对西欧发 动大规模的进攻战役(代号*围歼的行动),并于 1942 年 89 月以部分兵力 进攻法国北部(代号*大锤)。为征求英国政府的意见,罗斯福委托马歇尔、 霍普金斯前往伦敦,与丘吉尔及英国军方人士会谈。经多次磋商后,英国勉 强同意该作战计划。(2)1942 年 7 月 18—25 日美英伦敦军事会议。制订关 于 1942 年联合作战计划的军事会议,美方代表为霍普金斯、马歇尔和金,英 方为首相丘吉尔及三军参谋长等。会上,丘吉尔要求取消在法国北部登陆的 “大锤”行动计划而实施进攻北非的*“体育家”计划;美方代表则坚持实施” 大锤”行动计划。几经争论,谈判一度陷于僵局。后经罗斯福过问,美方妥 协,会议始通过两国在北非共同进行登陆战役的决定,从而放弃了当年在欧 陆开辟第二战场的承诺。 
美国经济战委员会(BoardofEconomicWarfare,缩写 BEW)大战时期美 国政府机构。1941 年 12 月 17 日,由原*美国经济防工局更名而来。初仅负 责进出口物资的管制。根据罗斯福总统 1942 年 4 月 13 日的行政命令,被授 权负责对战时生产局在数量、规格、交货时间、优先物资等方面进行行政指 导;并有权在采办和生产物资以及资金诸方面决定政策、计划、程序,以指 导政府有关机构加以执行;还可在租借物资的供应方面向政府提供建议。委 员会由副总统*华莱士任主席,成员有生产管理局长*克努森、战时生产局长* 纳尔逊、物价管理局长亨德森(LeonHenderson,1895—1986)等。1943 年 7 月 15 日撤销,部分机构改组为战时经济署(OffioeofEaonomi0warfare)。 
美国重整军备计划见“胜利计划”。 
美国第二十航空队(TwentiethAirForce)美国陆军航空兵部队。为统 一使用美国 B29 型轰炸机以充分发挥其威力,1944 年美国军方决定组建此 航空队,由美国陆军航空兵司令部直接指挥。该队司令部驻华盛顿,先后由* 李梅、*特文字任司令,下辖第二十和第二十一轰炸机大队。主要承担对德国 和日本的战略轰炸,以摧毁两国的军事能力。曾参加过*德累斯顿轰炸。1945 年 5 月欧战结束后,即移师太平洋战场,司令部驻马里亚纳群岛,曾实施对 东京的两次规模最大的轰炸,以及在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战争后期,与* 美国第八航空队合并组建为美国陆军战略航空队。 
 美国第十二航空队(TwelfthAirForce)美国陆军航空兵部队。1942 年 8 月组建于美国,不久即派赴英国。初由*美国第八航空队兼管,康农 (J.K.Cannon)、奇德劳(B.w.Chidlaw)等任司令。曾协同第八航空队参加 1942 年北非登陆战役。次年 2 月划归北非盟国空军司令部指挥。在西西里岛 和意大利南部等战役中,承担战略轰炸和地面作战掩护、运送兵员等任务。 曾参加法国南部登陆战役。其属下除美军飞行部队外,还辖有南非第七空军 联队和巴西第一战斗机中队等盟国飞行部队。1945 年 5 月调赴太平洋战场对 日作战。同年 8 月底建制撤销。 
 美国第十三航空队(ThirteenthAirForae)美国陆军航空兵部队。1943 年 1 月组建于新赫布里底群岛,主力系从*美国第五航空队分出。先后由*特 文宁、沃勒史密斯(P.B.Wurtsmith)任司令。先后在美军南太平洋司令部和 西南太平洋美军总司令部指挥下作战。曾参加争夺所罗门群岛的作战,协同 第三航空队进袭日军海空基地拉包尔。至战争结束时,飞行作战近 10 万架 次,投掷炸弹 61929 吨,击毁日机 1439 架,击沉日舰 134 万余吨。有“丛林 航空队”之称。战后建制撤销,余部归美国远东空军。 
 美国第十五航空队(FifteenthAirForoe)美国陆军航空兵部队。1943 年 11 月,由原属*美国第十二航空队的轰炸枫部队等在突尼斯组建,先后由* 杜立特、*特文宁等任司令。初参加北非作战,属欧洲战区美国战略空军司令 部和地中海盟国空军司令部双重领导。1944 年 1 月,与美国第八航空队合并 成美国驻欧战略航空队。同年 2 月掩护盟军在意大利安齐奥(Anzio)登陆。 后移师意大利南部,与*美国第八航空队共同实施穿梭轰炸,对巴尔于半岛德 占区的工业目标,尤其是罗马尼亚境内的石油工业设施和铁路交通发动攻 击,以截断德国的燃料供应。1945 年 5 月,部分作战部队调赴太平洋战场, 余皆留驻欧洲。同年 9 月建制撤销。 
 美国第十五集团军(FifteenthArmy)美国陆军战役军团。1944 年 8 月 组建于美国得克萨斯州,辖第二十二、第二十三军,总兵力力 4 个步兵师、1 个空降师(一说 3 个步兵师、1 个装甲师与 2 个空降师),由杰罗任司令。 同年 10 月调赴英国。1945 年 2 月参加欧陆作战。初作为盟军最高统帅部总 预备队,后隶属*盟国第十二集团军群。同年 3—4 月协同美国第一和第九集 团军实施鲁尔战役。德国投降后为驻德占领军,1946 年 2 月建制撤销。 
 美国第十四航空队(FourteenthAirFOrce)也称*飞虎队。抗日战争期 间美国在华对日作战的空军部队。1943 年 3 月 10 日,由*美国驻华空军特遣 队改组而成,*陈纳德任司令,继续在中国和缅甸上空作战。1943 年下半年, 作战 358 次,出动飞机 3519 架次,与日本空军争夺中国上空的制空权。1944 年春,支援*豫湘桂战役。1944 年 11 月 15 日至 1945 年 6 月 15 日,出动 2.8 万架次,击落日机 1634 架,不仅完全夺得在中国的制空权,而且破坏了日军 供给线。 
美洲国家中立宣言1939 年 9 月美洲国家外长第一届协商会议上通过 的宣言。宣言援引一般中立国家应有的权利与义务的“公认规则”,并规定 了”西半球各国的行动准则”,即美洲各国有权将在本国水域中请求避难的 交战国商船集中在一个港口加以保护,并将交战国的潜艇自本国水域中驱逐 出去;美国商船可悬挂任何一国的国旗在美洲各国水域中航行,并可携带“防 工武器”。为此会议决定在里约热内卢设立美洲国家中立委员会。 
美洲国家经济宪章*查普尔特佩克会议上通过的美洲国家经济原则。 1945 年 2—3 月根据美国经济事务助理国务卿克莱顿(WilliamM.Clayton) 的计划在会上拟定。主要内容为:实行所谓自由贸易、自由企业和自由投资 的三原则;规定美洲国家应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妨碍发展国际贸易的障 碍”,不许实行经济歧视,“消灭各种形式的经济上的民族主义”,并“保 证平等公开地对待各国之间相互提供的资本”等。该宪章实际上是美国对拉 美实行经济扩张的计划。 
美英首脑华盛顿会议大战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 华盛顿举行的会议,共有 3 次。(1)第一次美英首脑华盛顿会议,代号“阿 卡迪亚”。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英为协调两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战略 和加强彼此的合作,于 1941 年 12 月 22 日—1942 年 1 月 14 日举行此会议。 与会者除罗斯福、丘吉尔外,尚有霍普金斯、比弗布鲁克和双方的三军参谋 长等军政要员。会议无严格程序,除正式的全体会议外,尚有各种专门会议 及个别会晤交叉进行,讨论了广泛的政治、军事和经济问题。会议的主要政 治成果是拟定和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会议重新确认*先欧后亚战略, 通过了 1942 年实施登陆北非的*超级体育家计划。为加强两国军事合作和统 一指挥,决定成立*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和*东南亚盟军司令部。会议讨论了加 强两国战时经济合作,决定成立*联合军需品分配委员会、*联合原料委员会 和联合船舶调度委员会。此次会议奠定了美、英战时全面合作的基础。(2) 第二次美英首脑华盛顿会议,1942 年 6 月 18—25 日举行。除罗斯福、丘吉 尔外,联合参谋长委员会成员与会。主要议题为商讨两国 1942—1943 年的军 事行动。会上围绕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问题展开争论,丘吉尔强调有许多不 可克服的困难,力图说服罗斯福放弃登陆法国的*大锤行动计划。会议因北非 英军失守图卜鲁克而中断,未作出决定。(3)第三次美英首脑华盛顿会议, 代号“三叉戟”。1943 年春,美、英军事领导人围绕有关在欧洲开辟第二战 场以及地中海地区和缅甸的军事行动,发生严重分歧。为解决分歧于同年 5 月 12—25 日举行此会议。除罗斯福、丘吉尔外,联合参谋长委员会成员与会。 会上,美方强调横渡海峡在法国发动大规模进攻的战略,并提出一个要求英 军在缅甸发动攻势的太平洋地区作战计划;英方则坚持*地中海战略,主张向 南意大利发动进攻,继而促使土耳其参战和展开巴尔干军事行动,强调地中 海作战应优先于横渡海峡进攻法国的行动,并拒绝 1943 年在缅甸发动攻势。 经过激烈争论达成妥协,双方同意在英国集结部队和物资,以 1944 年 5 月 1 日为期作好登陆法国的准备;在地中海实施西西里战役后继续作战,迫使意 大利退出战争;在缅甸的攻势推迟到 1944 年。此次会议把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的行动推迟到 1944 年,导致苏联同美、英关系的一度紧张。 
美 英 荷 澳 盟 军 司 令 部 ( AmeriCanBritishDutchAu  stralianmand,缩写 ABDAC)又称“美英荷澳战区”。太平洋战争初期, 美国、英国、荷兰和澳大利亚 4 国盟军在东南亚的指挥机构。据第一次*美英 首脑华盛顿会议决定,于 1942 年 1 月 15 日组建于荷属东印度爪哇,由英将* 韦维尔任总司令。旨在抵御日本对菲律宾和荷属东印度的入侵。主要由美国 远东空军、亚洲舰队、英国、澳大利亚和荷兰的若干海军、空军及地面部队 所组成。面对日军的猛烈进攻,各国在作战上又发生分歧,遂撤出爪哇,并 于 2 月 25 日退至锡兰(今斯里兰卡)。3 月 1 日解散。 
 美国对外经济管理局(ForeignEeconomicAdministration)大战时美 国政府机构。据罗斯福总统 1943 年 9 月 25 日的行政命令而设置。旨在统一 管理战时对外经济关系事务,主要职权包括救济、经济战和有关实施*《租借 法案》事务等,指导租借物资管理局、经济战委员会、联邦政府对外救济署 和对外经济协调署等机构的工作,由克劳利(LeoThomasCrowley,1889— 1972)任局长。该局名义上拥有对外经济方面的广泛权力,但实际上仅是一 具体执行机构。1945 年 10 月 20 日撤销。 
 美国空中航运司令部(AirTransportmand,缩写 ATC)美国陆军航 空兵所属军事机构,1942 年 6 月建立,司令部设在格拉维利(Gravelly)基 地。受陆军航空兵总部领导,负责指挥与协调美国陆军运输机及军方征用飞 机为美军和盟国空军空运人员、装备、邮件等,并对商业航线实行军事营制, 还负责进行空中运输训练及乘务员与空中医疗人员的培训等。大战期间,该 部所辟空中运输线遍及各主要战场,为盟军提供了后勤保障。1947 年转属新 建立的美国空军。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JointChiefsofStaff,缩写 JCS)大战时美国最 高军事指挥机构。1941 年 12 月至 1942 年 1 月华盛顿美英军事参谋会议决定 建立美英联合参谋长委员会(CCS),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