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陕西坑-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沈茂对要推行的计划进行了讲述,等众人基本明白之后,沈茂带着大家参观了军队修建的几个这种新种植模式的基地。
军队里面都是棒小伙,加上军队有铁一样的纪律,他们干的工作自然是非常不错。红军虽然和人民是鱼水情,不过无论红军如何纪律严明,都不可能和人民混居。 1413团的驻地就在距离无定河不太远的一处荒山上。还没有开春,军队在工程兵的指导下,已经修建出梯田,也在土沟中打出坝堰。军队人数众多,小伙子们抬着水桶给坡上种植的众多树苗浇水,各乡长看完之后,直咧嘴。这效率姑且不提,光这劳力,各村肯定是出不了。
“谁愿意背井离乡?谁不想过上好日子?光我所知,这些年绥德走西口的人就有多少?每年这些人都会回来不少。我现在要求大家尽量把这些人留下来。在自己家种田,不比出去好么?”沈茂还是很冷静的说道。
乡长们都表示将会努力把这些做好,不过沈茂看他们自己也不相信自己的话。
“如果大家觉得这办法不是胡来,又觉得我们军队搞得不错,那么回去之后,就开始组建工程兵。由工程兵们来完成这些工作。”沈茂说道。
几乎所有乡长都暗吸一口冷气。工作队是介绍过陕西工程兵的。这些人隶属于各县,以军队的模式进行组编,但是工作范围不出自己所在的县。不过这年头,抓兵抓丁实在是太厉害,冯玉祥老总的西北军刚崩溃没多久,各地参加西北军的年轻劳力,很多都没了命。现在又要搞“工程兵”,这说是不出县,如果真的要把年轻人拉走,到时候挡都挡不住。
为了打消这些顾虑,沈茂和各村的工作组开始对乡长们进行说服工作。人民就是这样实在,没有眼看得到的好处,他们就不会有丝毫动作。所以,有时候就得用点强制手段了。
杨家村就是征召工程兵运动中的一个典型缩影。工作队回去之后,开始把青年人给聚集起来,理由是发馒头。在热气腾腾的窑洞里面,大锅当中蒸的是白面馒头。香味从门缝窗户风中飘了出来。各地小伙们闻着香味,口水都快留下来了。然后工作队开始询问这些人想不想吃馒头。这个愚蠢的问题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谁不想吃啊。接着工作队开始鼓动小伙们报名,凡是要加入工程兵干活的,就给吃馒头。不愿意的,那就可以回去了。
几乎所有小伙都报了名,然后得到了一个白面馒头。工作队的同志告诉他们,凡是报了名的,明天天亮后前来这里准备参加工作。
第二天天亮后,来这里的青年不到昨天的一半。这一半人每人只给了半个馒头,就被工作队的同志带了去开始干活。晌午又给了一个馒头和点咸菜。又干了一下午活。
第三天,再来这里的小伙子只有不到十个人。一整天的工作,提供两顿饭。这次给的就不都是白面馒头,黑面馒头数量也不少。但是总量给够,能吃饱。
到了第四天,又有人前来要求加入工程兵,这次这些人可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工程兵负责人说明,这次招收的人数已满,想参加工程兵,得明年招兵的时候。
坚持到现在的工程兵们得到了消息,明天开始,就要到其他地方开始工作。结果第五天早上,十个人全部到齐。在工作队的带领下,杨家村的工程兵们向着其他地方前进了。
民间的消息要对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那可灵通的很。工程兵开始集结,在五处开始修建县里面新推行的什么模式,这个消息当天就传遍了整个县的所有村。大批的树苗,草籽运到了各处。
绥德交通很不方便,只有最有钱的,或者娶媳妇这等大事才会动用骡马。而这些运输的队伍就动用了大批骡马,这个消息惊动了整个县的上下。人民虽然不理解为何政府要这么做,但是政府这样做绝对是对政府自己好。大批百姓跑了好远,前往那五处修建场所看新鲜。然后看到这几个地方所作的和各村的干部们所说的真的一模一样。百姓们不由得不开始嘀咕了。难道官府没说瞎话?
人民们有一种朴素的概念,官府干的,绝对对百姓没什么好处。可是闻着工地厨房里飘出的饭食香味,看着那些熟悉的小伙们干着非常熟悉的农活。大家最终得到了一个认识,官府这么干就是为了多打粮食,多让百姓纳粮。种地纳粮对百姓来说天经地义。现在问题是,百姓吃都吃不饱,拿什么纳粮?在这里连看了几天之后,一部分特别穷困的村民心动了。他们最终响应了村里面工作组的号召。反正再差也不过是多干点活,加上这些年土星共同体政府让地主减租减息,这个实实在在的好处,大家可都是亲眼看到的。至多吃次亏而已。
工作队到没有急着让大家加入,而是把所有的民众集中在一起,做了一番约定。一旦加入了,是可以退出的。但是只要没有退出,那么就得年年听政府的章程。特别是草场,没有加入的人家,不能够在上面放牧。这种说法一出,就连刚开始没有决心加入的那些人最终都决定加入了。
整个绥远农村的工作至少在一半左右的农村展开了。
4月,下起了小雨。在播撒了草种的地面上,长出了绿油油的小草芽。这下,看守草地不被小鸟偷吃的农民们终于松了口气。那些树苗也透出生命的气息。大家在半坡上开辟的梯田中播下的向日葵长势喜人。虽然政府让大家种植这些奇怪的作物,但本来什么都不长的荒山上居然能够生长这么多作物,本来就是赚到的。
在农田辛苦了一个月之后,沈茂以铁道工程兵为骨干,带领着全县的工程兵开始修建各处的水窖。修建过程挺辛苦,工程本身却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倒是沈茂作为 “县太爷”,在民间的心中,坐衙的县太爷就得断案,各种纠纷就借二连三的闹到了沈茂面前。很多内容根本不算案子,顶多是“谁偷了谁一只鸡,谁打破了谁家的一些东西。”这等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在纯朴精明顽固的百姓眼中,这就是大事。而且是值得县太爷甚至皇帝亲自过问的大事。
对于这些问题,沈茂肯定自己做不了断绝,而且这本来也不是他的事情。一般情况下,他什么都不说,那些机灵的各村干部自然就把问题揽过去并且作出处理。但是沈茂也不会对此完全没有看法,等这些事情处理完毕,沈茂就会过问村里面的各种基层组织的建设情况。
陕西的雨季终于到了,滂沱的大雨将大量泥土冲下土坡,如果是以前,这些泥水会直接冲入河流。现在由于有了山坡上的梯田吸收了很多水分,山沟里面筑起的堰坝将泥水拦在里面。这下就连那些最不看好工程的农民也知道明年这些平整的淤泥是多好的种植地。水分渗入地下,明年这些坝堰里面肯定不会缺水。
而种植的牧草,树苗也保护了半坡。今年冲掉的泥土比往年有所减少。那些树根都没有被冲出来。人怕伤心,树怕伤根,农民们赶紧对树根部进行了培土。大家饲养的山羊也开始在苜蓿为主的草地上放牧。向日葵已经收了,葵花子榨的油味道很香,葵花子也可以用来喂鸡,茎部还可以当饲料,仅仅半年,明年的收获就有了盼头。
绥德县总共召集了3000多名工程兵,这些工程兵已经在各村附近的每条沟里都打了十几道坝堰,山上冲下来的雨水和泥土都被坝堰拦在沟里面。就连没有参加工作的各村都得了好处,政府说话也算数,绥德的工程兵都没有出县,全部在本地劳动。劳动都是在农闲时节进行的,毫不耽误农忙。这样的做法,极大地得到了绥德当地人民的认可。“民无信不立”,绥德县政府守信的作风,为之后开展农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4年初秋,雨季已经结束。在坝堰内平整的土地上很快就可以播种小麦了。所有农民对新出现的好地都是摩拳擦掌,准备给自己占块好地。所有人都在抱怨,为何自己没有想到这样的好办法,早些年能够想到这好办法,现在早就多少亩好地进账。现在的沟里面淤积的泥水很少,新增加的平地四个人能够均下来一亩,谁都想分到这些新出来的好地,各村都有纷争,陕西民风彪悍,若是不定下来一个章程,自己人会先打个头破血流。
各地工作队开始进入农村进行宣传“土改”。所有土地都将由国家出钱购买,国家收购土地之后,将这些土地交给农民经营。县政府表现出来的实力,上到地主,下到农民都心悦诚服。各何况,现在还有一支“工程兵”掌握在县政府手里,这可是3000壮小伙组成的队伍。土星共同体最注重教育,工程兵们除了工作之外,闲暇时间就是操练和上课。半年下来,每个人都认了近百个字,在各村刷标语,都是这些小伙子干的。县里面在每个村里面派遣的工作组,都兼任教师职务,免费给孩子们教书。
人民听了政府讲的道理,都觉得很有理。现在政府要购买各村所有土地,农民虽然觉得有些奇怪,但是绝不会反对,地主们逐渐被孤立了。加上工程兵们或许对本村的地主还不好意思动粗,但是对别的村的地主可就未必那么客气。“发动群众”是土星共同体的法宝,现在这个法宝就该到了应用的时候。绝大多数地主都很识相,政府又不是抢他们的地,还是买地。这些卖地的钱,并不直接付给。而是给地主一种“土地国库券”,十五年间,每年给与10%的利息。十五年后,统一支付土地购买金。除此之外,地主还能够按照“土改”规定,重新分得土地。这样通情达理的做法,也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地主的不满。到了播种小麦前,所有地主都向政府屈服了。
绥德这地方的荒地多,国家早就把有主的荒地买下了。各村的土地进行划分,政府提出的方案就是每人分到四亩粮田,每人再分到坡地上的一亩果园和经济作物田,除去种植土地之外之外的其他土地1/3用来种草,2/3种树,每家都利用草场养羊,养猪。好地超过四亩的家庭寥寥无几,政府花在收购土地的费用微乎其微。
土地分完之后,剩下就是各村的选举。人人分到土地,政府还给提出了长远的规划,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各村农民选举热情极高,大家对自己当了村长之后,如何按照政府的指挥把本村给尽快搞好做了公开演讲。这种公开的演讲,对没有任何经验的农民真的是挑战,沈茂旁听了几次,演讲者有一多半上台就开始吭哧,吭哧一会儿,就被喝倒彩。接着就更说不出什么话来,最后自己灰溜溜的下台。不过下面喝倒彩的人也好不到哪里去。虽然也有些农民上台后大大的发表了一番见解,但是明显驴头不对马嘴。农民在台上很可能说不好,在台下一个个都不糊涂,在关系到切身利益的地方,想糊弄他们一点都不容易。各种反驳嘲笑一箩筐一箩筐的倾斜而出。幸好有工作组维持秩序,不然在选举时候,因为口角差点爆发武力冲突。最后就是投票选举,采取的就是在被选举人背后碗里扔黑豆的办法。每个村最后都选出坡不错的村长。选举完村长,就选举各种农村基层组织。选举结束之后,各村的农民就开始在自己的土地上玩命工作了。
只要有奔头,陕北农民的勤奋可绝不含糊。沈茂所到之处,见到的景象彻底粉碎了“八百里秦川养八百万懒汉”的说法。到处都是在田里奋力工作的农民,县政府向农民提供了铁制农具,这些农具是收费的。明年,农民们用收成向政府支付这笔费用。家里面没有牲口的,也将在明年开春之后,从政府那里“赊”到牲口,等到秋天的时候,用牲口或者粮食来支付。在这点上,政府对农民进行了充分教育,不能够养过多牲口,草场数量有限,牲口过多就把草给吃完了,饲养得有合适的数量。这点上,各村委会都必须严格执行。各村工作队也都会注意这点,进行严格监督。
到了1934年11月,忙碌了九个月的沈茂终于轻松下来。这九个月间,沈茂跑遍了全县每一个村,见过了全县超过80%的人口。光和村民握手次数就超过十万次,发表各种讲话超过七百次。一个县长,绝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当好的。全县所有土地都由各个村承包下来,土地划分全部完成。县里面今年成立的苗木培育基地,培育树苗三万多株。省里面也准备了大批树苗和草种,明年将运抵绥德。在各处看到农民们的笑容,沈茂突然觉得自己和全县各地同志们的努力是完全值得的。沈茂衷心祈祷,接下来的1935、1936两年,是风调雨顺的年景。只要给陕西两年,农民就能够缓过劲来。那时候,自己把工作交给下面的人也能够放心。

第三节 深化农村改革的日子里

“下一步就该修路了,”沈茂在年终总结会上简单的说道,“大家不烧煤的话。种的这些树还不够当柴烧的。省里面已经有了方案,大家现在讨论一下。”
主持会议的是沈茂,参加会议的有各乡乡长、副县长、还有各专职单位的负责人。大家拿到资料之后,就开始研究。这几个月,各乡长也增加了文化课学习,本来乡长都有点文化,恶补了一番文化知识之后,这些文书基本能够把字给认全。当然,在制定文件的时候,省里面就强调文字的易读性,内容的通用性。加上干部们对乡长们弄不明白的地方进行了解释,各乡长花了一个多小时总算是读明白了文件的内容。
“现在乡亲们要做饭,就得用柴,保不准一些人会打那些树的主意。为了让大家做饭能用上蜂窝煤,就得运煤过来。蜂窝煤已经给你们演示过了,现在还有谁不明白的?”沈茂问道。
下面的所有人都表示已经弄明白了蜂窝煤的构造、制造方法、使用办法。
“那么我们就开始看看怎么运输。”沈茂说完,熟悉煤窑情况的乡长就开始计算从煤窑按照规划线路往回运煤需要的畜力和人力,其他乡长就在考虑如何把运回来的煤送到各乡各村去。
当官是门学问,官僚体系需要规则,各级官僚处理问题的模式,决不能让官僚玩“自由心证”。“好官我自为之”,这在陕西门都没有。陕西这几年制定出几本非常重要的小册子。一本是《步兵条例》,另一本就是《公务员条例》。在《公务员条例》当中,详细阐述各种问题该如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