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神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风流神针-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县赈灾了。这下子,百姓可就免了吃糠咽菜的苦日子了。”
    马麻子也是频频点头。
    ————————————————
    ps:求推荐,求收藏,求包养。。。

第20章 惧内
    古叶舟也是很高兴,忙问道:“有多少粮食?够老百姓吃的吗?”
    莫里正他们三个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一些,神情有些讪讪的。莫里正道:“是这样的,今年上午,县太老爷召集各村里正开会,宣读了圣旨,县太老爷说了,国家现在是内忧外患,正在开战,本来军粮非常紧缺的,根本抽不出余粮来赈灾。但是,皇上体惜百姓疾苦,知道我们这里遭大旱之后,是心急如焚,下旨从紧张的军粮中拿出若干石粮食,用来赈灾。你们想想,皇上龙恩如何的浩大啊!”
    说到这里,莫里正眼中似乎还有了几点感动的泪花,道:“国家需要用粮食的地方太多了。实在是抽不出太多的粮食来赈灾,所以,县太老爷说了,分给每家每户的粮食,也就只有一斗(约十二斤)。唉!”
    马麻子插话道:“这已经很不错了。要是一粒粮食都不给,那还不是干瞪眼?”
    莫槐香道:“一户人家才一斗粮食啊?还够一个人吃半个月的,一家人吃,三五天也就吃光了!”
    龙老太爷道:“是少了一点,所以我们这正商议呢,不能把这些粮食平均分,要根据各家的情况来定,人多的,特别困难的,多给一些,人少的,相对好一些的,少给一些。”
    古叶舟笑了笑:“县太爷定的每户一斗,要是这么分,可能很多人会有意见的。”
    莫里正一摆手,道:“没事,每户一斗,那是给每个村的定额,至于粮食分到村里了怎么分给大家,那是我说了算。这已经商议妥当了,先生不用担心,虽然你家就你一个,但是,你是咱们村的骄傲,是秀才,这个粮食是不能少的,所以,仍旧给你一斗。”
    “多谢!”
    龙老太爷打了一个酒嗝:“好了好了!也就这么说,粮食还没有来呢,咱们就先把怎么分想好了,谁知道粮食什么时候拨下来?”
    莫里正道:“县太老爷说了,快了,应该在年前能下来,至少能让百姓过一个好年嘛。”
    莫槐香道:“既然粮食都还没有影子呢,你们还这么高兴?”
    龙老太爷笑嘻嘻道:“侄女啊,你是不知道,还有一件天大的喜事呢。”
    “哦?什么喜事?”
    “咱们炬州府地界的最大一股强贼,已经被朝廷派兵剿灭了!你说是不是好事?”
    炬州是南嘉县所属州府,因为现在兵荒马乱,藩镇林立,所以很多人落草为寇,其中有一股势力最大,为首的匪首在家排行老三,所以自己取了一个外号叫“三神”,谐音就是山神。麾下有上千人。他们甚至袭击县城,朝廷用兵征剿,一直收效不大。因为这些强贼其实主要是为了讨生活,象水浒传里梁山好汉那样劫富济贫的很少,大多数都是贫富都抢,所以当地百姓深受其害。
    莫槐香一听,也不由大喜,道:“此话当真?”
    “你爹爹听县太爷说的,如何不是真的?”
    “那可太好了。”莫槐香笑嘻嘻道,“你们告诉了一个好消息,我也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
    “哦?什么好消息?”
    莫槐香神秘兮兮看了古叶舟一眼,说:“你们还不知道吧?刚才先生给我家的两个长工用针灸治病,很快就治好了!每个人只收了一文钱呢。不用吃药。厉害吧?!嘻嘻”
    龙老太爷和马麻子相互看了一眼,一起赞叹道:“先生博学多才,当真令人佩服!”
    莫槐香道:“既然这样,那你们有没有病啊?让先生看看呗!”
    龙老太爷和马麻子神情都有些尴尬,相互看着不说话。
    古叶舟笑了笑,道:“两位老爷那都是贵体,都是请县城的名医治病,如何会让我诊治?我也就给泥腿子百姓看看病也就行了。”
    古叶舟这么说了,龙老太爷他们两反倒不好意思起来,忙讪讪地解释说不是那么回事。马麻子见古叶舟悻悻的,更是惶恐,便道:“我倒是真的有小病,不知先生能不能给治治?”
    “员外哪里不舒服?”
    “我脖子后面一块老是痒,我都抓烂了,还是无济于事,特别是喝酒之后,痒得更厉害。我找了县城的几个名医给看了,都没有看好。要不,先生给我看看?”
    古叶舟起身走了过去,查看了一下他的后脖颈,果然一大块的皮损区,已经被抓起了厚厚的苔藓状的老茧。古叶舟又问了发病的经过,时间,回到了座位,道:“你的病我可以给你治好。”
    马麻子半信半疑望着他:“真的?”
    “你现在是不是很痒?”
    “是啊,很痒,要不是在里正家,我早就脱了衣服让丫鬟好好挠了。”
    “嗯,我现在可以给你针灸止痒。但是,这个一种慢性病,不不能一下子就治好的。可能需要两三个月。”
    “行啊行啊,只要能治好我就高兴!诊金我双倍给!一次针灸给两文!”马麻子很豪迈地嚷道。
    古叶舟微笑摇头:“双倍不够的。”
    马麻子瞪大了眼睛。
    “我给庄稼汉治病,针灸一次收一文钱。那是因为他们没有钱,以马麻子你的身份,难道也跟他们比把吗?”
    马麻子讪笑道:“那是不能,那先生要多少?”
    “多的不说,按照城里的名医的出诊费给就行了!”
    马麻子有些傻眼了:“我请的城里的汪神医,那光鞍马费一次就一百文呢!还不算药钱。”
    古叶舟哂笑:“那他治好了员外的病没有?”
    “那到没有,不过他说这种病很难治,要慢慢来。”
    “他治不好,我能治好,你说我值不值他的价钱?”
    马麻子拊掌笑道:“当然值,要是真能治好的话。”莫里正和龙老太爷也都点头称是。
    古叶舟道:“那好,我先给马员外针灸止痒。若是没有效果,就当本人狂妄酒后乱语。”说罢,取出几枚金针,让马员外宽衣,刺入他的风池、大椎、曲池、委中、隔俞穴,又在他皮损处用金针围着刺入。针尖沿着苔藓增厚层的底部皮下向中心平刺,留针。道:“行了,先吃饭,等吃完饭,看看效果如何?”
    于是马麻子后颈部便插着几根金针,接着吃饭喝酒。
    吃了一会,他突然有些惊喜咦了一声:“似乎不那么痒了耶!”
    “我说的嘛!”莫槐香喜滋滋道:“先生就是有本事。你们还不相信。”
    龙老太爷道:“再等等看。”
    又吃了一会酒。马麻子站了起来,道:“真的不痒了!真的!”
    “怎么样?”莫槐香笑嘻嘻道:“这下子该心服口服了吧?”
    古叶舟帮他启针,道:“员外你的病现在只是暂时地控制住了。等针灸的疗效过了,还是会复发的。要想根治,就得针灸和吃药外用药一起上才行。”
    “那……,要多少钱?”
    “我说了,按照汪神医他们的诊金给就行。”
    龙老太爷想了想,对古叶舟道:“这个,我们家要花钱,得听拙荆的。所以我得回去问问她才行。”
    原来这龙老太爷有惧内的毛病,当然,也可能只是一个推托的借口,古叶舟笑了笑:“无妨,看病就是这样,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才行。没有求着给人看病的道理。”
    莫槐香道:“那你也该把这次的针灸钱先给了啊!”
    “对对!汪神医给人针灸,一次收费二十文。也给先生二十文。”说罢,从腰间取下钱袋,数出二十文,给了古叶舟。
    酒饱饭足,天也已经黑了。古叶舟起身告辞回去了。莫槐香送他。
    客厅里,莫里正和两个员外还坐着说话。莫里正对马麻子道:“你还是不相信先生的医术?找这么一个借口。”
    马麻子讪讪道:“那是,针灸止痒这个不算什么,汪神医也会,但是要彻底的治好,那可就难了。连汪神医都做不到的事情,他一个秀才能做到?他要是做到了,那他还教书作什么?不去县城里当神医去?”
    “此言有理!”龙老太爷点点头,“他或许是看着日子艰难了,想向从马员外这里打打秋风。”
    莫里正沉脸道:“不能这么说,先生还是一个很有骨气的人,他从来不作那些招摇撞骗的事情,你要是让他治,就让他治,不要,就算了,不用说得那么难听。”
    “是是!”龙老太爷知道自己酒后失言了,一脸的惭愧。
    莫里正又道:“先生的医术还是很有些门道的,不说别的,光是他自己的伤,你们想想,那么重的伤,竟然才几天的工夫就好得差不多了,我听槐香说,全是先生自己给自己开药,自己给自己针灸,这就是他医术了得的明证!”
    “对对!里正指点得对。”两人又忙不迭地表示赞同。
    莫里正看了门外一眼,那些丫鬟婆子离得都远,这才低声说:“赈灾粮食的事情,就按照咱们商议的名单做,但是,你们要叮嘱你们那些穷亲戚,不要再外面乱说!”
    龙老太爷和马麻子忙又连连点头:“那是,里正放心,里正已经如此照顾他们,他们自然是感恩戴德的,不会在外面乱说。”
    “那就好!散了吧!”

第21章 清秀农家女
    第二天,是赶场的日子。
    一大早古叶舟就起来了,可是那些孩子比他更早,开门出来一看,七八个小屁孩已经等在门口。头一天他们一无所获,今天又来了。那几个老妪也在其中。
    宁三妹跟没有看见似的,麻利地准备好了赶集的东西,用箩筐背着,对古叶舟道:“先生,可以走了吗?”
    古叶舟道:“等等!”他回到房间,拿出来一个竹竿挑着的布幡。
    宁三妹不由笑了:“先生这是要去测字吗?”
    “测字?为什么你想到我要去测字?”
    “你拿的这布幡,就是测字先生的嘛。”
    “不是!”古叶舟指着上面一行大字,“我念给你听!——‘不用吃药,一针见效!”又指着下面几个小字:“针灸治病,每次两文,收效付钱。——嘿嘿,给本村人看病,一针一文,给外乡人看病,一针两文!”
    宁三妹奇道:“先生这是要去县城摆药摊给人看病?”
    “是啊。如何?”
    宁三妹抿嘴而笑:“你可是堂堂的秀才,摆摊子,不怕人笑话?”
    “有什么好笑的,肚子都填不饱,还有比这个更丢人的吗?”
    “好吧,那咱们走吧!”
    两人锁好门,下楼出来,往山下走。
    他们这公鹅寨在接近山顶的地方,县城就在山脚下,远远的能看见一些,只是山路蜿蜒,走了差不多一个时辰,才下到山脚,到了县城边。
    这县城城墙不高,有些破烂,门口有几个兵士在警戒着,却不阻拦进城出城的人。古叶舟跟着宁三妹走到城门楼下,抬头望去,之只见城门洞的上方,有“南嘉县城”几个大字。他们进了城里,却是人头攒动,来往穿梭不息。四里八乡的乡亲都拿着自己的土特产来集市上交易。然后买自己需要的油盐酱醋啥的回去。所以,五天一次的赶场,是城里最热闹的日子。
    古叶舟好奇地东张西望,宁三妹带着他找了一个路边的空地,便摆开自己的草鞋,问古叶舟道:“先生怎么摆摊?”
    古叶舟转头看了看后身一家门面,却是卖字画的,便走过去跟店掌柜攀谈,得知那掌柜的也是个读书人,名叫汪录。说了自己的来历之后,开口相求,想借贵铺门前摆摊治病,并借桌椅,那掌柜的倒也很大方,很痛快地答应了,还很客气地让伙计给他搬来了一张长条几案,还有两把椅子。另外还给了他沏了一壶茶。
    古叶舟把布幡绑在长条几案的腿上,高高的挑起。然后自己在后面椅子上一坐,静等着病人上门。
    看着街上川流不息的人,来来往往的,可是,却没有在他们的摊子上停下来过。一直等到了中午,两人都没有开张。
    宁三妹拿出饭团,一人一个,是昨天晚上她做的。两人就着茶水喝了。又接着等。
    这时,那商铺的汪掌柜的出来,陪着笑对古叶舟道:“先生啊,你这样可不行,我看了一上午了,你别说开张,连停下来的人都没有,知道为什么吗?”
    “请教!”
    汪掌柜的指了指他的布幡:“你这上面写的字,有几个人认识啊?这些赶场的差不多都是睁眼瞎的泥腿子,他们看不懂啊!不知道你这摊子是作什么的。”
    古叶舟一拍脑门,苦笑道:“对啊!我咋把这事给忘了。那掌柜的有什么高招?”
    汪掌柜的微笑:“所谓‘小买卖靠吆喝’,你得吆喝啊,你不吆喝,人家怎么知道你是做什么的?你一吆喝,围观的人多了,说得动听一点,说不定就有人找你看病了。”
    “有道理!”古叶舟左右听听,的确一条街都是大小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就自己这静悄悄的啥动静都没有。有些尴尬地笑了笑,“可是我不会吆喝啊。”
    “这我就帮不了你了,看病的怎么吆喝我也不知道。”说罢,汪掌柜的摇着头回去了。
    古叶舟坐在那里,琢磨着这件事情。
    吆喝?
    对了,好象有一段相声说的就是旧社会怎么卖药丸治病的吆喝的。自己听过,他慢慢回忆一下。把词句都理顺押韵了,记不起来的就自己编。想好之后,他站起来,站在长条几案旁边,清了清嗓子,开始吆喝起来:
    “哎!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啊……”
    刚嚷了这一句,他就不好意思再往下嚷了。旁边的宁三妹却喜道:“先生吆喝声真好听!”
    “是吗?”古叶舟多了几分信心。望着街道上的行人,又胆怯了。
    宁三妹笑道:“不要怕,吆喝!大声的吆喝——哎!乡亲们,走过路过不要坐错过啊!”
    听着宁三妹帮着自己吆喝,古叶舟胆子也大了,他把心一横,闭着双眼,一口气把想好的词都嚷嚷了出来:“金针治病,不用吃药,一针见效啊,不管你是腰疼、腿疼、胳膊疼、膀子疼、四肢抽筋、麻木不仁;不管是刀砍着、斧剁着、牛堵着、马踩着、驴踢着、车轧着、狗咬着、鹰抓着、鸭子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