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屋顶 作者:[苏联] 亚·博罗德尼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黄屋顶 作者:[苏联] 亚·博罗德尼亚-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什么时候?”科沙问,“你给我打的什么针呀,小姐!”

  “一切结束之后才来!我离开现场时,他们刚刚出现。尽管已经提醒他们,这次务必早一点到。给你打的什么针?”玛丽娜调皮地眯起眼睛一笑,“你这么精明的人,还分辨不出吗啡的味道?”

  “哦,分得出,分得出!”科沙也甜甜地笑了,他一下子沉浸到温馨的往事回忆里,悄声说道,“小姐,我什么都同意,而且也同意只要你这个人做报酬!”

  他入睡后,玛丽娜到浴室去用凉水冲洗了很长时间。她眼前闪过达姬雅娜死后的面容。 

第五章 寻找过时的烙铁
 
  1

  自从两个自称是“自行车运动员”的窃贼撬开尼孔的私人保险柜,偷走了一包装有毒品和全部美金现钞的小包后,尼孔的意大利之行便被迫取消了。从此他的声誉一落千丈,在“光谱”公司中再也排不上名次,几乎成了众人取笑的对象。

  在劫持警察局犯人一案中,尼孔一伙与莫斯科防卫部队共同攻击安全局巡逻小组的故事,不知怎么,慢慢派生出许多不可思议的细节。谣传那辆有两根天线的旧“伏尔加”变成了警察局的超速“梅塞德斯”,后座下还有一次性导弹装置。据说,这车已装扮成拖拉机送交国际展览委员会参展去了。尼孔也由少校变成了中将,甚至把火烧饭店的事也记到了尼孔名下。据说,是他喝醉酒后,用酒精浇了舞台上的钢琴,引发了一场大火……奇闻轶事逐渐平息,而尼孔又由于他的“精明强悍”,地位开始上升。

  在无形之手的导演下,许多匪首相继暴毙,在毫无意义的家族械斗中,尼孔的位置越来越巩固。最近一个月来,他已完全掌握了“光谱”公司。在冲突不断的新形势下,“光谱”公司轻而易举地战胜了诸多竞争者,更加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现在,尼孔要亲自负责毒品运输了。他在瑞士银行的私人存款与日俱增,再也没有人敢在背后揭他的旧疮疤啦。

  为孤儿及残疾儿童组织一次空中旅游原本是阿诺尔德的创意,这个黑帮头目在犯罪团伙中享有极大声望。自从他被亚洲人击毙后,尼孔开始反复强调,说这一活动原本是他的设想。谎言千遍,到后来连他自己也对此深信不疑了。

  由于接二连三发布的一些行政命令和新法律条文,当前,国内进口麻醉剂的手续大大简化了,出口却成了很难办的问题。

  这一创意的目的就在于,该航班是专门为残疾儿童服务的,是一次慈善行为,海关人员的检查不会过于苛刻。

  “光谱”公司正式宣布了这一捐献性的飞行活动,将有100名孤儿院的孩子和40名残疾人被空运到美国某迪斯尼乐园参观游览。日期起初定在10月中旬,后来又往后推了些时候。至于租用“波音”飞机和办理签证等自然都是手到擒来的事。

  毒品是五百公斤纯海洛因,包装好后与送给美国儿童的礼品一起放在集装箱里。玩具有木偶胖孩子、赛璐璐的洋娃娃、木制的小爱神、带铃铛的小马车……等等,所有玩偶在肚子或后脑勺上都贴有俄国标签。这是由尼孔精心从外省百货商店的仓库里搜集到的,一则具有俄国传统特色,二则玩具的中心都是空的,可以夹带毒品。上一次为了运输200公斤半成品就动用了四口棺木。

  预计,海关为了避免失礼,不会去检查这些礼品,但还是有风险的,因此货物必须有专人押运。

  尼孔有充分的理由害怕录用新人,为了补充被击毙的打手,他只好在老刑事犯中物色对象。

  “这种人最讲义气,”有一次尼孔在喝酒时说,“假如他与盗贼这一行结了不解之缘,就永远不会从背后向你打黑枪。所以我情愿录用那些经过考验的家伙。当然,他们各有各的毛病,但却让人放心。”

  挑选儿童的任务交给了在罪犯中颇有名气的米尔内。他与尼孔一样,在列车上丢失毒品后,成了被人取笑的对象。这反倒促成了他与尼孔的友谊。他们有时聚在一起到某个小饭馆里畅饮一番,打碎那儿的镜子、餐具,然后再去赔偿。尼孔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宣泄方式,可以解脱他们的精神压力。在一次这样的聚会中,尼孔让米尔内去物色合适的孩子。

  米尔内自从在列车上丧失了自己的部下后,几经周折,忽然发现自己有引导孩子的天才。他能对街头上的少年发号施令,让他们惟命是从。他虽从未成过家,也没有自己的孩子,但现在他喜欢和孩子们为伍,觉得这要比与女人们鬼混有意思得多。

  这次为空中旅游挑选儿童,米尔内决定恪尽职守,绝不开后门,只有穷困的孤儿才能人选。对于他来说,福利院的孩子也嫌穿得太干净,吃得太饱了。他看得上的大部分是街头的流浪儿。于是,在巧取豪夺之余,他要么整天在地铁里转悠,寻找年幼的乞丐,要么拜访专门的儿童收容所,或是到各处的车站售票厅巡视。

  尼孔坚持亲自去租赁飞机,在莫斯科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代表举行谈判一事也由他亲自负责。他深知,声势搞得越大,越安全,所以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宣传活动。早在这次旅游实施之前,广播、电视以及十多家报纸就开始不厌其烦地大声疾呼,报道一个年轻的百万富翁之善行。

  “千百万‘新俄罗斯人’走向何方?”醒目的标题这样写道,“一架满载礼物的波音飞机”,“莫斯科孤苦儿童的空中节日”。

  2

  有关袭击医院,以及哈里弗惨死的消息当天米尔内就听到了。当时尼孔办公室墙上的钟正指着差5分4点,距悲剧发生的时间尚未超过三小时。

  亚洲人将哈里弗直接枪杀在通厨房的电梯里。杀手们随后带着自己人的尸体打算突围。他们甚至顺利地潜回到了自己的大旅游车上。但是,在通往所罗门2号机场的公路上,警察部队已经设置了埋伏。短暂的互射之后是一片寂静。终于,麦克风里响起了劝降的声音:“你们已经被层层包围了,赶快投降吧!”要求提出后不过两秒钟,大旅游车就发生了爆炸。安全局及警察局的监控人员得出的一致结论是:爆炸是由另一个地方遥控引发的,绝非那些亚洲人神秘莫测的自杀。

  “干得真漂亮!”米尔内说,他端起杯子喝了一大口白兰地,却又忍不住骂了起来。原来,这白兰地是冒牌货,是用茶水兑的劣质酒精。“那么我们要做点什么呢?”

  “按老规矩办呗!”尼孔平淡地说,“应当好好整治一下这个老头,可惜把那个长腿女人放跑了,她知道的事肯定要多些。不过我们还是将就手里的材料吧,你看,要多少时间能把他肚里的货挤出来?”

  “也许他什么都不知道呢?”

  “这也有可能,但是,你好歹总得试一试。”

  米尔内咽下一口苦味,略微思索之后问:

  “也许你自己直接找找‘黄屋顶’就行?根本用不着审问那个家伙,把他结果了算啦。即使他能告诉你,是谁雇佣的亚洲人,又有什么好处呢?”假酒的恶心劲儿过去之后,米尔内又倒了一杯劣质白兰地,一口气吞到肚里。他擦了擦嘴角说:“如果我们与亚洲人联系,那么半个莫斯科都会血流成河,我们会被淹死的。”

  “我们可能根本不与他们联系。”尼孔似乎心中自有主张,坚持原来的意见,“但对知情人总该好好查问吧。就这么说定啦!”

  这是在尼孔办公室里的一次谈话。米尔内穿得很整齐,西服革履白衬衫,头发也是新理的,他只是不断舔着自己发干的嘴唇。

  尼孔闻也不闻自己的那杯酒,他那细长的手指在发亮的桌面上抚摸着漂亮的酒瓶,仔细地将金黄色软木塞取下来,在手里玩弄着。

  “怎么,你说这白兰地不好?”他随口问着,声调却似乎在向米尔内示意,谈话到此结束。

  “劣质白兰地!假货!”米尔内站起身来,尴尬地整理了一下领带,随即走出办公室,轻轻地带上那扇包着黑色人造革的大门。“什么样的冒牌货呢!”他自言自语地重复着,穿上外套,系紧腰带,来到街上。

  “既然要求审问,那我们就审问吧!”

  米尔内是个一流的枪手,又善于打架斗殴,但从来没开过车。随着他在公司里地位的上升,现已坐上了自己的车,这使他感到一种难以抑制的愉快。为了学会驾驶,他花费了好几天时间。每次违章,他都心甘情愿地付罚款,因为这要比丢辆车便宜得多。一个月来,米尔内弄坏了两辆“梅塞德斯”,如今为了节约,他改乘普通的“杰夏特卡”。

  “他在普列奇士街的某栋旧楼上占有一大套房间,距公司乘车不过五分钟路程,但是今天他在路上足足耽误了半个小时。在这段时间里,他撞了一处围墙,压瘪了自己的汽车尾部,还理所当然地撞坏了一辆豪华客车的保险杠,那是国际展览会的车。汽车司机站在街上要和他评理。如果是在一周前遇到这种情况,米尔内只能向对方进行解释,公平解决,而今他已学会了另一套办法。不等那位司机开口,他的拳头已经猛地向对方脸上打去。司机摔倒在地,米尔内将三张百元的美钞塞到对方上衣口袋里,随即坐回到自己车上,扬长而去。虽然哈里弗事件十分悲惨,虽然眼前还有一件不合胃口的任务,但他的精神很好,情绪昂扬。再过几天他将飞往美国。这使他有点担心,同时也使他感到从未有过的激动。

  3

  越来越多的银行与商号加盟“黄屋顶”组织,请求它的保护。但是谁也弄不清该组织的背景,到底有什么来头。由于各黑帮之间毫无意义的械斗愈演愈烈,市面上忽然流传出一种谣言,说最高层有一位大人物,正在通过安全局对已经控制地下市场的强大帮派进行清理整顿。而这里的关键人物就是安全局的区霍采夫少校。如今区霍采夫已被人杀害,凶手究竟是谁?至今尚未查明。哈里弗的手下追捕区霍采夫的继承人,但是谁也没有想到,那曾经在“光谱”公司供职,后又糊里糊涂不知去向的长腿玛丽娜与安全局侦查科的新任科长竟然是同一个人。

  哈里弗的手下没有抓到玛丽娜,却抓住了她的同伴,并把他转交给尼孔。现在米尔内就是要对付这个囚徒,从他嘴里逼出所需要的情报。当彼得·彼得洛维奇被送到他的住所时,面对这一似曾相识的面孔,米尔内有些不知所措,最后终于回忆起一些情况,于是开始认真地逼问口供。

  彼得·彼得洛维奇被绑在一间小小的贮藏室里,整整一昼夜没给他一点水和面包。米尔内一直在考虑,用什么更巧妙的办法与这位“老大”周旋。

  “我把他交给小孩子们去拷问。他们年轻,没有经验,但富有想像力。假如他们弄不出结果,我就把他毙了,丢到河里算了。我可以对尼孔说他上吊自杀了。”

  当他用钥匙打开单元门,进入房内时,小孩子们都坐在客厅里。牌已经发到各人面前,三张脸同时转向米尔内。

  “有什么可吃的吗?”他问。

  “现做吧?”雷西克讨好地说,“我给你煎一盘鸡蛋加香肠,好吗?”

  “我们的客人怎么样了?”米尔内走近贮藏室,用手指轻轻敲了一下门,回答他的只有喘息声。

  “一切正常!”阿卜杜拉从桌子下面钻出来,眨眼间已把桌上的牌收到一起,同时向屋主人报告说:“他还活着,不吭声。”

  “我们什么时候飞美国呀?”贾玛问。

  “快啦!”米尔内脱下外套,一边回答,一边走向厨房,“这就快启程啦!不过,你们的双亲不反对这次旅游吗?”

  提起双亲自然只是一个玩笑。这三个14岁的少年中,仅有一个,其父母曾通过警察局寻找他。事后仍然对他不闻不问,放任自流,找他只不过是为了面子上过得去而已。这些流浪儿的父母正如米尔内的父母一样,好酒贪杯,贪婪成性,早已丧失理智,他们可以为了一箱伏特加而卖掉亲生的孩子。

  米尔内单身独居,也许是为了逃避突如其来的忧郁和烦闷,也许是为了防止令人厌恶的妓女骚扰,常把无家可归的流浪儿召来同住。

  “我们就快飞啦!”米尔内重复说,他拿过热气腾腾的鸡蛋煎香肠,对着瓶口用冰葡萄酒佐餐,“不过,要想飞,还得完成一个小小的任务。我现在出去办事,你们来对付那位‘老大’,把他从贮藏室里弄出来。”米尔内沉吟片刻,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布置任务。“要好好盘问他一下。”

  “问些什么呢?”阿卜杜拉谄媚地望着米尔内问,“都有些什么问题?”

  “问题只有一个,”三双眼睛都期待地盯着米尔内,“上头感兴趣的是,谁给亚洲杀手付钱?怎么个付法?”

  米尔内出了家门,坐进自己车里,打开发动机,却又愣在了那里。他实在无处可去,只不过想把那个牺牲品留给孩子们去折磨。两小时后,他再回来,假如达不到预期的结果,就把囚徒杀了灭口。他一想起当初为一包失踪的毒品在列车上所受的屈辱,就怒火冲天,咬牙切齿,双拳紧握,恨不得找人打一架。

  “就让他们试试吧……也许那些孩子就能叫他开口……”他开动了汽车,仍然不住地想着,“只盼这样的差事以后别再叫我做,真叫人恶心透了!”

  4

  走访鲍里斯是米尔内开车撞上一堵不高的围墙、砸坏了自己汽车的左前灯时作出的决定。白天开车他还能勉强应付,到了夜晚,在半明半暗的灯光下行驶,他的技术确实难以过关。前两次撞坏“梅塞德斯”都是在夜里。现在,他检查了一下汽车,又看看周围环境,认出了地点。吉他手鲍里斯的住所就在这条胡同的尽头。于是他决定顺便去做个不速之客。

  米尔内自从上次在医院里见过他之后,一直对这位大胡子吉他手关心备至。三颗直射的子弹虽然没有要了他的命,却剥夺了他行走的能力。脊椎上的创伤导致了部分肢体瘫痪。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