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秦二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是秦二世- 第3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虎贲军北上,正是成林和龙天两人统兵。

朝中众臣如今对胡亥的心思愈发的是难测了,如果说要削蒙恬的军权,这也做的太明显了不是?

 第一百二十一章 酒馆说书人

也难怪朝中群臣做如此之想。

按照胡亥在五月底发布的诏令,蒙恬九原军主帅一职已经被裁撤,而是转为统帅十万虎贲军。可是如今蒙恬还没有到咸阳,你老马上就将虎贲军给抽调一空,留下个空荡荡的蓝天大营和不到两千余人的虎贲军兵卒给蒙恬,这不是在寒碜九原公么?

不过你老人家既然想要寒碜九原公,又何必多此一举的非要让蒙恬迁任虎贲军统帅呢?

只有内阁以及六部的重臣才明白,胡亥让蒙恬统帅虎贲军却又将虎贲军抽调一空北上的原因。不是还有一万虎贲军在蓝田大营么?

九原公既然是虎贲军统帅,而这一万虎贲军又是郡卒编练的教官,那么蒙恬理所当然的就要接过四十六万郡卒编练的重任了。

确实,王离死了,尉缭太老,章邯统帅兵部,冯劫远在南越,如今这大秦似乎也唯有卸下九原军主将的九原公蒙恬有资格也有能力和时间来担纲郡卒编练的重任了。

当然,他们谁都不知道虎贲军北上究竟是为了什么。

毕竟,数十万百姓迁移北上已经对后勤供给造成了很大的负担,虽然口粮都是直接发放到百姓手中,由百姓自己携带,但是你十万大军一路的吃喝用也是一个不小的压力啊。

朝中除了龙卫府和尚坊田仁为,也就只有胡亥自己清楚虎贲军北上究竟是为了什么。

……六月初喧闹熙攘的咸阳城随着国殇日过去,也逐渐开始恢复往日的平静。只是这种平静并不是一汪死水,而是仿佛春天已经破土而出扎开嫩芽的小草,浑身上下透露着勃勃生机。

也许只有在咸阳城居住了上百年的老人才能够敏锐的感觉到在这座大秦帝国都城也是华夏大地上最为繁盛的都市身上每一天都在发生的悄然变化。

这种变化对外地人而言却是很难感受到的。他们唯一的感觉就是,咸阳城太大了,咸阳城的街道太宽了,咸阳宫、阿房宫太雄伟了,当然,咸阳城的人也太多了。

大秦历五十二年完成的大秦第一次人口普查,仅仅是咸阳城及其附属的乡亭的总人口已经快要突破百万。这又是一年过去,咸阳城的常驻人口怕是早已经突破百万大关了。

此刻的咸阳城,已经是当今世界上最为巨大的城市,当然,还不是国际大都市。

而咸阳给外地来的民众最直观的印象却是咸阳城大街小巷遍布的各色酒坊。基本上在咸阳城的街道上,走上几步你就能够看到一个酒坊,或大或小,但是绝对会有。

一次次重大祭祀和活动的举行,每一次咸阳城都是人满为患,这是催生咸阳城内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此多的酒坊和客栈最为现实的诱因。

毕竟无论是什么人,到了咸阳城首先需要的就是吃和住。

而咸阳本就是大秦国都,因为胡亥及时的拨乱反正,赵高根本没有机会当政,关中的经济基础不仅没有受到任何的损害,而且在这三年时间内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当然这也同胡亥连续的减免赋税和劳役以及强制的推行尚坊铸钱有很大的关系。

金银铜三种钱币成为大秦的主流而且还是唯一的货币正常的流通,所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支付和购买都方便多了,自然消费也就上来了。

再加上关中本就富庶,始皇帝在帝国初立之时为了削弱六国遗族的抵抗力量,更是直接从六国迁移了十万富户到咸阳城,让本就富庶的咸阳一下成为神州大地最为富庶之地。

如果说上面这些都是客观原因的话,那么胡亥为了消耗各个官仓中储存的数量巨大且又即将霉坏的粮食而设立的数个专门用来消耗粮食的酒窖,则是酒坊出现最为直接的原因了。

酒坊之所以叫酒坊,没有酒哪来的酒坊?

百姓们生活好了,家里有余财了,才能有闲情逸致出来喝点小酒不是?如果连饭都吃不上,那谁还来酒坊?

……“话说那冒顿,生的是口宽鼻阔,青目獠牙,传闻乃是平夷郡狼居胥山一狼妖化生。这平夷郡诸位看官可知?平夷、内蒙、辽宁、黑龙江、河西、安南六郡再加仰圣天子威名而万里投效的高丽郡,就是圣天子陛下新设的七郡之地了。

这七郡之地,让我大秦帝国南北横跨万里,东西更有数万里之遥……”

咸阳城城南大街上的一个酒坊中,一个身穿粗麻布袍、扎着小髻、留着三缕花白胡须的半百老儿正坐在酒馆正中央的案几边摇头晃脑的讲着。

酒馆的摆设有些奇怪。

所有客人使用的案几似乎都是在围绕着中间那个老儿错落有致的排列,而老儿所处的位置正是酒馆大堂的最中心,而且似乎还被刻意的加高过,好让周围的酒客都能够看到老儿。

这中间摇头晃脑说话的老儿说到万里之遥的时候,陡然停下,然后抓起案几上的大块肉食塞进嘴中之后,又美美的灌了一口案几上的酒水,才意犹未尽的和着酒水慢条斯理的咀嚼起来。

“砰砰!”看到老王又开始装、逼了,当然如果这个时候的人知道装、逼这个在后世极为流行的词语的话,不耐烦的拍拍身前的案几,嚷道:“老王老王,说那匈奴冒顿,你老儿又说到旁处了!”

话音刚落,顿时迎来一片应和之声。

“就是,老王你又岔道了!”

“老王头,你倒是说啊。来来,酒保给老王头再来上一壶好酒一盘肉食,帐算我的!”一个人高马大的壮汉指着老王头对酒保粗声道,然后扭头看着老王头道:“老王头,美酒好肉我给你奉上了,快些说快些说。那冒顿如何了?”

“快些快些,老王头!”

酒馆中的一众酒客齐齐呱噪道。

“谢这位兄弟豪爽,那我老王头今日就好好将那匈奴冒顿说道说道,诸位看官且听。”老王头擦擦手上的油渍,起身似模似样的对着那刚刚出声给他酒食的壮汉躬身一揖。

 第一百二十二章 秦人?

“冒顿乃是当初被九原公打的大败特败仅剩百骑逃回草原深处的匈奴头曼之子。 只是这冒顿确实了得,不为那头曼所喜,送至月氏人处做质子。

话说这匈奴蛮夷确实未曾开化,野蛮之至。人言虎毒不食子,而这头曼却是明知其子冒顿还在月氏处做质子,依然兴兵侵扰月氏人,想要借月氏人之手除掉那冒顿。岂料那冒顿却也了得,逃回草原。并将那头曼斩杀当场自己做了匈奴单于。各中如何,诸位看官且听我老王细细到来。”

酒馆之中瞬间鸦雀无声,一众酒客皆是津津有味、聚精会神的听着那酒馆大堂正中的老王头细细道来。

……看到这一幕,静静坐在酒馆一角的胡亥轻轻呡了一口手中的酒液,辛辣的滋味刺激着口腔中的味蕾,只是胡亥的嘴角却是浮现一抹笑意。

在后世古装剧中,想要看如何传播流言和谣言?

唯有说书尔。

而眼前这发生在酒馆中的种种,不正是后世狗血古装剧中经常出现的吗?

说书,说书人,这两种事物,在胡亥的黑手推动下,已经悄然在咸阳乃至关中各郡中兴盛了起来。

通过龙卫府和黑冰台两条渠道,胡亥很清楚,说书这一行当其实早已经出了关中,开始在山东如邯郸、临淄、巨鹿这些原属六国的繁华大城中正在缓慢的流行。

舆论代表着什么,在后世自然不用说。在如今这个没有互联网、没有广播、没有电视的先秦时代,舆论的威力和作用更要远甚后世。

仅仅靠朝廷和官府的力量虽然能够引导舆论的走向,但是那是从官方层面上来讲的。一个是官,一个是民,双方在心理上虽然还达不到后世那般天然的不信任,但是隔阂却是一定的。

而通过那些活跃在大街小巷、无数酒馆客栈中的普通说书人,让他们通过说书的方式将朝廷的种种动向或者诏令乃至发展讲述出来,所产生的效果不用比较,也要远超官方出面引导的舆论。

因为,这些说书人都是来至社会最底层,没有任何的官方背景,至少在表面上看,这些说书人都是普普通通的黔首一个。

不要小看了这层身份。有了这层身份,能够让这些游走在大街小巷中的说书人获得听书的普通百姓一种天然的信任和认同。

这也是为什么胡亥会不惜耗费大量的精力秘密命令龙卫府找到这么多能说会道而且出身还都贫寒的说书人的原因了。

当然,最开始的说书人自然不可能直接来自底层的普通百姓。

毕竟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而那些出身社会最底层的普通百姓骤然获得钱财,任谁都会怀疑。一旦朝廷在背后推动的事情,被揭露出来,那么这舆论就算不会瞬间变向,却也将会对胡亥后续的一系列大计造成很大的阻碍。

在咸阳和关中百姓没有关注的情况下,出身龙卫府的第一批说书人就这样悄然的粉墨登场了。为了挑选第一批二十个说书人,龙卫府可以说废了很大的功夫。

毕竟,龙卫府中的人会的最多的就是杀人的技巧。而想要成为一个好的说书人,那么就必须要有一副能够让铁树开花的好嘴皮子。

好在龙卫府毕竟是龙卫府,也不愧是是胡亥最信任的队伍,虽然中间有很多艰辛,却还是凑齐了二十名卖相可佳而且足够堪任说书人重担的好苗子。

二十个人,每个人都要先在皇帝书房中为皇帝说一遍书。只有通过胡亥的考核,才算合格。

好在虽然没有后世百家讲坛的易老、纪老那般活灵活现,但是在这个文化生活极为匮乏的先前时代,却是完全够用了。更何况这不是还有我们大秦二世皇帝亲自操刀编写的一个个故事么。

悄无声息的,二十名龙卫府出身的说书人就出现在了二十个被龙卫府秘密控制的酒馆中。

毫无疑问,这些说着胡亥亲自编写的各种故事的龙卫府说书人就这样悄无声息的火了。二十个酒馆每天人满为患,而国殇日的那一段时间,更是有无数的人大半夜就到酒馆门前等着开门,好在第二天能够抢一个好位置,听书。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更不要去怀疑古人的智慧。

大家都开酒馆的,这二十家已经不能用火爆来形容生意的酒馆,自然引起了周围酒馆的注意。你能弄出那说书的,我自然也能弄出来不是?

可是问题马上就出现了,这说的书怎么编出来?有人说,也要有能说的东西不是?

自然,很快,就有人找上门了。

让其余的酒馆找上门来,发扬光大说书这一行当,本就是龙卫府或者说胡亥的本意。假意推辞一番,结果自然是双方皆大欢喜。

有了咸阳城无数的酒馆出面,后面发扬光大说书这一行当的任务,就不用龙卫府专门来做了。只需要暗中控制说书人说书的内容掌控舆论的导向就可以了。

显然,眼前这个正说的唾沫横飞的老王头,就是属于这后来由各个酒馆培养出来的说书人了。

他说的内容正是胡亥写出来介绍已经被大秦赶往中亚和欧洲的匈奴蛮夷和冒顿的。当然还有介绍白皮肤蓝眼睛欧洲蛮夷、写徐福的、写各处矿产地形地貌大海大湖奇观胜景的;而这其中自然更少不了神州大地流传了数千年的各种各样的神话故事,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娘娘造人补天、魔神蚩尤和轩辕皇帝的大战等等。

这对加强皇权,强化皇帝君权天授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那冒顿亲手将自己的父亲头曼砍死在大帐中,弑父弑君夺得单于大位。父欲杀子,子又弑父。匈奴蛮夷之智力未开、不尊伦常粗鄙更若野人。反观我泱泱大秦……”

老王头摇头晃脑、几若口舌生花,将上至圣天子胡亥下至关中老秦百姓统统夸了一个遍。赢得酒馆中酒客震天的叫好声。

“我等六国百姓难道不是秦人么?”

恰在此时,一个带着浓浓愤懑的声音陡然响起,在一片叫好声中,这不一样的声音显得格外的刺耳,让所有欢呼的酒客情不自禁的停下手,循声看去。

 第一百二十三章 候补学子

那个带着浓浓愤懑的声音在一片叫好声充斥的酒馆中显得格外的突兀,酒馆中所有酒客循声看去,本就越听不、越不是味的胡亥自然也不例外。

其实早在说书人老王头可劲的恭维关中老秦人对大秦的贡献而对其余六国百姓若有若无的讥讽时,安静的坐在角落中品着辛辣酒液的胡亥脸上的微笑就已经消失了。

不可否认,大秦内乱确实是发生在原属六国的土地上,而且很多原属六国的百姓都是其中的帮凶。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六国遗族在幕后的蛊惑以及大秦某些政策确实太过急功冒进导致的。

但是却不能因此抹杀六国百姓在其中作出的功勋。尤其是朝中还有很多原属六国的官吏因为善秦之功而进入大秦朝堂,一旦这样的话语传出去,让这些曾经背叛故国投效大秦的朝臣脸又该往哪搁?

更何况在自己南下平乱的时候,几大军团的后勤辎重如果没有征召的六国百姓用手推肩扛,怕是想要在短短六七个月内纵横近万里扫平叛乱更是完全不可能的。

所以一直以来,胡亥都在朝中刻意的一再强调如今关中和老秦人已经没有国别之分,没有秦人于非秦人之别。只要是大秦境内,所有的人都只有而且只能有一个统称,那就是大秦子民亦或是秦人。

能否消除关中秦人同六国百姓之间原本的隔阂和不信任感,是帝国能否保持长治久安的根本,这对大秦而言至关重要。而这个问题对整个华夏一族而言,更是重要之极。

说话的是一个身穿皇家学院学袍的年轻人。而在他那一桌,还有三个跟他差不多年纪同样也穿着皇家学院袍服的年轻学子。

现如今,无论是如皇家学院、岐山学院这样的高等学府,还是如各郡郡县学馆这样的中低级学府,所有学子的袍服都是由尚坊统一设计,除内史郡境内两所学院和各个郡县学馆由尚坊负责制作外,其余各个郡县学馆学袍缝制则是由各郡理政司负责筹办。

学袍的样式根据大秦袍服的样式在它的基础上再添加了一些元素改造而成。这其中自然也有胡亥的功劳。袍服最大的改变就是出现了量身定做的带有裤裆的裤子。

要知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