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斜风- 第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承业这个鼠头鼠脑的模样,确实有些象奸细,不过柳畅当即笑了:“是自己人,这次就是张承业兄弟帮我打开了黄岩县城!”

    张承业当即说道:“检点,你可是许过我赏格的,只是这次……”

    他刚想开价,那边就有人大声叫道:“大清黄岩县七品知县高梁材投诚了,由陆平丈夫率领前来求见检点!”

    “高知县?”张承业没想到那个满脸正气的高知县也从贼了,难道他发粮发饷克扣得那么厉害,原来是一开始就从贼了。

    只是他肚里虽然有些气愤,却是得把钱到要手再说:“检点,你可是许了赏格!”

    他想让柳畅快刀斩乱麻,只是柳畅真没有这个时间,这个七品知县可是奇货可居啊!

    没错,这真是奇货可居!这是红巾军起事以来,第一个从贼,或者说是弃暗投明的知县。

    清朝的这些地方官员一向将自己视为秩序的守护者,绝不投向他们心中的“长毛”、“乱党”,象胡元炜那样的例子几乎可以说是绝无仅有--太平天国起事这么久,几乎只找出胡元炜这个**型的例子。

    即使是胡元炜其人,按照一些清人的记述,他似乎也是被迫“从贼”!

    而红巾军在乐清起事以来,虽然有一些乐清的低级官员、杂役参与其中,但是真正官居要害的官员却是一个也没有,不但如此,即使抓获知县、县丞之类的官员,这些人宁死也不向红巾军投降,更多时候是全家自尽。

    这样一来,这高梁材真是奇货可居,柳畅甚至怀疑他是不是太平天国起事以来第一个从贼的知县,或许在后世,他的名声可以与大明三百年第一个从贼的举人--牛金星相提并论。

    何况高梁材的价值可不局限于象征意义,他是地方父母官,十几年宦海沉浮,一直在浙江沿海担任知县之职,远的不说,现在柳畅控制的两个县,太平与黄岩,他都担任过知县之职。

    这样的人物,如果用得好了,那柳畅就能把太平与黄岩建设成自己的根据地,他一想到这一点就不理会张承业,而是对周秀英叫道:“快把高知县请进来,还有,你先把张承业丈夫安置下来,等会我再接见他!”

    “好!”周秀英点点头:“我这就去把高知县请进来。”

    旁边石汀兰说了一句:“奇货可居,正应礼贤下士,用好这位高知县。”

    柳畅很是赞同这个意见:“可不要怠慢了这位高知县。”

    而高知县也是同样的心理,他既然上了贼船,就知道自己下不了贼船,大清可不会饶过他这样的贰臣,因此他一路就是询问道:“检点可有什么喜好没有?我现在穿长袍过去见检点,检点会不会不高兴?”

    他反复询问着柳畅的一切细节,心底还警告自己,千万不要一时口快,柳绝户三个字脱口而出,结果自己的人头落地,问了陆平一遍又一遍。

    而陆平则是回答他:“检点虽然是少年老成,但确是当世人杰,望之即有帝王相,老县尊必然能为从龙重臣!”

    “我算得了什么从龙重臣!”高梁材是知道自己份量的:“我不过是个小知县罢了!”

    “我望之老县尊,可有一比!”陆平很会说话:“堪比姜子牙之于周文王。”

    高梁材还是很注重自己的脸面,他当即说道:“若不是为了这黄岩满城生灵,我绝不随你来见柳检点!”

    只是他心中对于这个评语却是暗乐,没想到现在居然比作姜子牙,说不定自己这一辈子还真有机会封侯拜相。

    正说着,一个十**岁的少女率着一队骑兵奔驰过来,马上的少女叫道:“骑兵营周秀英奉检点之令,前来迎接高知县!”

    “好好好!”一看到有马队开道,高梁材心中大定:“陆丈夫,替我谢过检点了!”

    只是他心底却是组织着语言,就准备一语惊人,到时候一口气震服了柳畅,自己说不定真成了柳检点的姜子牙,自己年纪虽然老了些,但是老当益壮。

    “那便是柳检点了!”

    高梁材当即看到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相貌甚是俊秀,若是亲眼所见,他还真不相信这人就是名动整个浙江的柳绝户,在他的想象,柳绝户怎么也该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猛张飞才是。

    柳畅亲自带着石汀兰与杨长妹出门迎接,礼数做得十分周到,他恭着手说道:“高县尊来归,河海欢声,山岳带喜,这正是我虹军这一桩大喜事,我虽得黄岩一县,不若得高知县一人!”

    这话让高梁材飘飘欲仙,这十数年宦海浮沉,尝尽了世间艰辛,哪有这样的评语,只是他还是知道自己的份量:“今日检点兵临黄岩,高某不知大义,公然抗拒义师,在危难之际得检点怜惜,不予杀害,实在感激不尽!”

    柳畅也很配合,他给足了高知县面子:“那是高县尊忠于臣节,如今臣节已尽,高知县已入我虹军之中,我得高知县,如汉高祖得张子房,昭烈帝得诸葛亮,朱重八得刘伯温!”

    这个评语比上面更重,还好高知县知道自己只是个降臣,却是知趣地在地上长跪不起:“不肖之臣迟迟来归,主公却是比作张子房、诸葛孔明、刘伯温,此恩大德,更胜于昭烈帝三顾之恩,臣安敢负主公,只敢尽心以报。”

    这君臣一出戏演足了,柳畅当即问道:“不知高知县有何可以指教于我?”

    高梁材知道这才是正戏,柳畅虽然把戏演足了,但自己不过是一降臣而已,手中又没有多少实力,而且乐清县内绿营旧兵将起事的事他也是有所耳闻,柳畅现在肯定对他十分犯忌,因此他必须拿出有份量的投名状来。

    他哭了半天,又谢了半天,连声说道“主公恩重如山,高某岂敢当张子房、姜太公”,但是站起身来就拿出了有份量的材料:“现在县库已经让我封好,库中金银、财物、米谷可供大军三月之需。”

    打进其它县城的时候,库中往往一空如洗,特别是金银财务遗失甚多,柳畅点点头,但这只算是个小小的收获,高知县若只能拿出这点东西,那是有负他的评语。

    很快高梁材又拿出真材实料:“检点可是接下想图取全台?高某在台州任职多年,对于台属各县实际情形了解甚多,特别是各县防务、营汛分驻实在情形,可谓是了如指掌!”

    这方面柳畅也是收集了一些材料,但是比起高梁材从官方渠道得来有所不足,特别是高梁材告诉柳畅,他手上就有黄岩镇近年才制作出来的驻军详图,不但台属各县的都有,甚至还有几份宁波地图的驻军详图。

    这算是帮了柳畅大忙,只是柳畅额外客气:“丈夫还有什么请教柳某的?”

    这话里的意思虽然客气,但是还带有一点不满意,要当柳畅的张子房岂是那般容易,因此高梁材告诉柳畅:“检点放心攻取全台,台属各县我皆有人脉,尤其是地方豪强、绅士更多,尤其是太平、黄岩最众。”

    他在太平、黄岩担任过知县之职,因此这两县人脉最众那是当然的一件事,因此高梁材接下去说:“我接下去就写信给他们,让他们响应检点义师,至少也不与检点作对,如果检点信得高某的话,高某还可以过去劝降。”

    他虽然只是一个知县而已,但是光凭这个知县的光环,都能替柳畅换来了数千新兵来:“此外,不但黄岩县衙文书一应俱全,黄环县印也在我手中,我可以立即以知县印行檄全县,全县想必可传檄可定!”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虽然只得了一个高梁材,但是光是凭借这一点,柳畅在黄岩、太平的根基就稳固了许多。

    即使高梁材只是一个外省人而已,但是他与这两县的溯源是怎么都斩不断的,因此柳畅连连点头:“高丈夫助手,我虹军如虎添翼,只是现在我只辖有黄岩、太平两县,只是丈夫先以台州知府行文。”

    台州知府?高梁材激动得心头剧震,接下去他说道:“检点欲得全台,高某尚有一策献上!”

    *

    第一百六十五章归降

    第一百六十五章归降,到网址

 第一百六十六章 阳谋

    第一百六十六章阳谋

    柳畅这是从善如流:“不知高丈夫有何可以指点于柳畅,柳畅一定洗耳恭听!”

    对于高梁材来说,柳畅那句“暂以台州知府名义行事”让他欣喜若狂,他宦海沉浮十几年,始终局限于知县这个格局,始终不能再进一步。

    他原来是监生,因在三元里组织抗英有功,被特功保举,分发浙江改任知县,虽然颇有政声,但是朝中既无强援,又欠功名在身,始终只在知县里转来转去。

    原本在高梁材心中,他这一生就要在知县任上终老一生了,但是从贼半日,就变身成台州知府。

    他也知道这个台州知府,未必比现在这个黄岩知县畅快多少,这是柳畅把他架空的手段,但是不管怎么样,奋斗十几年的梦想一朝实现,怎么能不让他心潮激荡。

    何况现在这个台州知府虽然是虚职,但是让柳畅夺取了全台州,说不定就变成了实职,以柳畅所率虹军的战斗力,若不是让他们夺取了全浙江甚至全国,那时候自己这个第一个从龙的清朝地方官员,不知道是怎么一般飞黄腾达。

    他想得极美,只是先得把他的计划说出来:“检点可知这黄岩城可是黄岩镇的驻地!”

    “没错!”柳畅早就知道这一点:“有什么地方可以下手!”

    “黄岩县城既是黄岩镇驻所所在,那总兵陈世忠现在何处?”

    “陈世忠?他跑了还是被我们抓住了?”柳畅首先询问石汀兰:“有消息没有?”

    石汀兰的记忆力非常惊人,她第一时间就告诉柳畅:“俘虏里没有这个人,也没听说有哪个营头击毙了陈世忠了!”

    高梁材对于陈世忠扔下自己逃跑那是恨之入骨,何况陈世忠前头还是口口声声说是要收复城头,回头就坑了高知县一把,因此他提出了关健的一点:“总兵未得上谕不得抛弃自己驻地,今日陈总兵弃城而走,是何等大罪,所以若是让他率兵来收复黄岩县城,检点可有几成胜算?”

    “十成!”柳畅回答得很干脆:“十成胜算!”

    如果打攻城战斗或是反游击战斗,柳畅手下这些营头或许会吃些亏,但是寻找与清军野战的机会,那虹军各营是压倒性的优势,说句夸张的话,光拉一个龙枪营出来,也能在野战消灭中清军几个步营。

    “那现在陈总兵既然失了驻所,那该去哪里?”

    “出海?”柳畅有点怀疑陈世忠是不是出海了,黄岩镇靠海最多水师:“若是出了海,那收拾起来可不方便!”

    “不是出海,陈总兵是朝北走了!”高梁材当即告诉柳畅:“他去了府城!”

    府城便是临海,一听到是临海,柳畅就来了兴趣:“台州协?”

    台州协是黄岩镇的下属,共有城守三营,主力驻扎于临海府城,而现在他看到了机会:“怎么把他逼出来?”

    “陈总兵北去府城,可是张府台未必肯开城让他进去!”高梁材很清楚这些清朝官场体制运作的细节:“若是把陈世忠放进府城去,就是要与陈总兵一块承担黄岩失守、不经激战弃城而走的责任了。”

    一听到这一点,柳畅就觉得有机可乘:“你是说?”

    “我给张府台与陈总兵来上一封告急文书,就说本府仍在黄岩城内坚守不退,只要检点把黄岩县城封锁好,陈总兵虽然弃城而走,但是不得不杀回黄岩来!”

    好毒的一道毒计!即使陈世忠知道这是一条死路,也不得不带兵杀回黄岩城来!

    黄岩县城正是黄岩镇的驻地,他堂堂总兵大人,不经一场恶战,弃城而走,反倒是文官的黄岩知县高梁材仍在县城死守不退,在这种情形之下,张知府岂肯让他入城,一起承担这个天大的责任。

    而陈世忠身为黄岩镇总兵,在这种情况下,除了集结兵马杀回黄岩求援仍在城内坚守之中的高梁材之外,别无**,可是他手中除了一些黄岩县城逃出去的溃兵败勇之外,可以就近调动的兵力只有台州协城守三营与更在北方的宁海营。

    “只是高知府这封书信,张知府与陈总兵信得过吗?”。

    说起这事非常不合情理,贼兵入境,总兵丢下驻所弃城而走,身边只有百八十名残兵,反倒是身为文官的高梁材率领几百名广勇、土勇、台勇居然在城墙失守的情况下,居然把黄岩县衙守住了。

    高梁材很喜欢“高知府”这个称呼,他也开始改变自己的自称了:“本府这就用给他们写去血书一封,检点这边可有鸡羊?我怕是没这么多血,我的字迹纵然陈总兵不识,张知府总识得!何况这消息纵然有虚假,但是这等形势下,张知府敢让陈世忠入城,陈世忠敢不出兵?”

    这可以说是典型的阳谋!

    既便黄岩县城已经失陷,但是陈世忠身为一镇总兵,已经处于进退无门的地步,进而台州知府与临海知县拒绝他入城,退则是黄岩县城失守,他抛下驻所与黄岩知县率先不战而走,在这种情况下,他除了纠合人马返身一战,那就没有别的造择。

    可是他统率的台州协三营,或许还要增加匆忙赶来的宁海营,可以说是整个台州府唯一残破的绿营部队,如果这支部队再被柳畅的虹军击破,那么台州府的防务只能完全交给新起的民团与外来的援军。

    因此一想到这一点,柳畅就暗夸高梁材这手妙策:“此策如若得手,那我兵可以直入临海,那高知府这个知府可以名符其实了!”

    “只是这黄岩县城得等检点暂作封锁,但只要拖上一两日,陈世忠非得出兵不可!”

    柳畅点点了头:“派什么人去府城送信,知府可有人选没有?”

    “我心底早有人选,我的亲随高沃随我多年,最堪大用,让他过去绝对没错!”

    柳畅答应下来:“那便依知府之言!”

    高梁材这一毒策,对于柳畅来说,即使失败也没有什么损失,最多不是封锁黄岩县城一两日而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