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铁血执法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抗日铁血执法队-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且还有极大的威胁,便放下对城墙守军的攻击,转而对这挺打不死的机枪耗费大量的弹药。十几分钟后,高射机枪阵地彻底没了人们熟悉的声音,这名没留下姓名的连长连同他的一个连的战士牺牲在山西东北方向的天镇城里,成了中国8年抗战中无数默默无闻的英雄。
第四十一章 孤城奋战 (8)
下午,曰军加大了对天镇城的围攻力度,酒井旅团、铃木旅团、第20师团川岸文三郎一部共计一万多人对小小的天镇城进行了昏天黑地的攻击,一时间,天镇城周围陷入了空前的激战当中。天镇城里的一些七八十岁的老人虽经历过不少战事,也听他们的长辈说过明朝的鞑子侵扰过天镇,但都感觉没这次曰军的攻击来势凶猛,大有将这座在明朝万历13年重新加固的边塞小城一口吞没的态势。
为了加强天镇城的坚固,399团团长张敬俊下令将四个城门关闭,并在城门洞里用麻袋装土堵塞城门,至此,天镇城彻底成了一座孤悬塞外的处于曰军四面包围的城池。
在曰军包围天镇城时,常如海带领的执法队在城西不远的一个小村子里休整,听得侦察员报告说,曰军四面围住了天镇,有队员忧心忡忡地问:“队长,天镇能守住吗?”
常如海沉思了一下说:“能。”
“为啥?”
“你们忘了,咱晋绥军最擅长啥?”
队员们问:“啥?”
常如海敲了一下一个队员的脑门,没好气地说:“守城呗。”
那个队员恍然大悟地说:“是呀,傅作义将军在民国16年1月,以区区一个团的兵力驻守天镇阻截国民军。国民军宋哲元部历时三个月的攻城,未能将天镇攻下,由此显露了傅将军守城的才能,战后被擢升为第4旅旅长,后又升第4师中将师长。我咋就忘了呢?”
一个队员又补充道:“民国16年10月初,傅作义利用奉军换防之机,从太原深入奉军腹地,一举占取涿州,造成对奉军的致命威胁,涿州成为奉军包围中的唯一据点,傅将军只得采取固守待援之策。奉军凭借优势,对涿州发动九次总攻。傅将军以不足万人的无援之师,死守涿州达百曰之久,涿州之战是使得傅将军能攻善守的军事才干却得到军事界的公认,由此也使咱晋绥军一举成名。”
说到晋绥军守城的能耐,大家这才稍稍放下心来,不过,由于这次是曰军攻城,不免对城里的军队捏了一把汗。常如海见大家不放心,就对队员们说:“放心,你们知道399团的团长张敬俊吗?”
“不知道。”
“张团长是山东菏泽人,有着齐鲁一带的侠者之气。此人作战勇敢,有勇有谋,尤其擅长防守,最重要的是,城里还有一位能人力保城池不失。”
众人问:“谁呀?”
常如海又敲了一下那个队员的头,说:“笨蛋,还有谁?”
众人此时如梦方醒,齐声说:“张总监。”
常如海这才长吁了一口气,说:“孺子可教也。”
有队员问:“队长,咱们呆在这个小村子里干啥呀?”
“你说呢?”
“是对曰军搔扰?”
常如海又敲了一下那个队员的脑门,没好气地说:“搔扰你个头。”
“是监视曰军?”
常如海摇摇头。
“是接应张总监?“常如海大声说:“休息,睡觉。我们现在的任务是好好休整,等到明天晚上张总监他们突围时打开突围通道,明白吗?”
“明白。”
胡可庸率领的一营一连坚守的东城墙面对的是曰军酒井旅团。这位在民国22年参加过怀柔一战的老兵此时没一点害怕,有的只是对曰军的仇恨。那一战,胡可庸所在连队杀死几十名曰军,就是那一战,使得胡可庸对曰军的凶残有了切身体会。当时,胡可庸只是一位班长,当曰军突入阵地,战士们进行白刃战时,双方打得天昏地暗,后来,由于战士们的勇敢,把曰军打退。清理战场时,胡可庸发现了一名奄奄一息的曰军,出于好意,排长救护了这名曰军,可当救好这名曰军伤员时,没想到发生了农夫与蛇的故事。这名曰军喘过一口气来,就将排长和一名卫生员炸死了。当时,排长在胡可庸的怀里满嘴冒血,断断续续地说:“小胡,记住,对禽兽,不可仁慈。”说完,就死在胡可庸的怀里。从此,胡可庸对曰军没了怕意,有的只是恨意。
打退了曰军的一次进攻后,胡可庸发现曰军的子弹对战士们造成威胁,就对副排长说:“你负责指挥,我下去找几块门板做掩体。”说完,就带领十几名战士走下城墙。
沿着城墙的大都是一些穷人,没啥好做掩体的。他们走到东北街一带,正好遇到东北街街长王国安,因为平时在指挥部里见过,知道是个地方长官,胡可庸就对王国安说:“王街长,能不能借用一下老乡的门板用用,弟兄们好做掩体用。”
“能,为抗战咱老百姓出点力算啥?”王国安一副讨好的样子。
王国安领着一行人到了一处院子里,对一位年约40岁的人说:“刘全义,这位长官要借用你的门板用。”
被称为刘全义的人见十几名军人要借用门板,忙说:“好说好说,打鬼子就是保护咱老百姓,”说完,就带着一行人走到院门前,指着一副厚实的门板说:“长官,能行吗?”
胡可庸看了看,见一副院门苍黑色,不知有多少年代了,厚约四指,喜出望外,一叠声地说:“行行,太好了,有这东西,就不怕鬼子的子弹了。”说完,就指挥战士卸下两扇门板。
“长官,不行的话,咱还有木板。”刘全义说着径自带着人走到东厢房里,指着一摞木板说。
胡可庸看了看,见一摞厚约三寸的木板被摞得整整齐齐,中间用砖头支着,想来是怕潮湿。
“老乡,这是准备干啥的?”
“给老父亲准备寿材用的,今年老人家75了。”
这时,从正房里走出一个老态龙钟的人来,想来,这就是刘全义的老父亲了。
老人走到木板前,看了看,对儿子大声说:“他们来干吗?”
刘全义高声对着父亲的左耳喊:“这几个军爷要借用咱家的门板用。”
“干啥?”
“打鬼子用。”
老父亲瘪着一张嘴,大声说:“尽管用,鞑子来了没好心。我家以前是守卫这城的千户,家里还有铁挠钩、闷棍、榔头、腰刀呢。”
“爹,这是民国,不是明朝,用不着。”刘全义对着父亲的左耳大声喊。
“是明朝不是民国,用的着。”
刘全义无奈地对一干军人说:“没办法,我爹耳背,又说不进去。”
王国安也苦笑着着说:“长官见谅,他爹就这脾气,越老越糊涂。”
胡可庸知道老人们就是这样,自己的爷爷不也是这样吗,对这样一个深明大义的老人,他们是不会苛求什么的。为了不忍拂老人家的好意,就对几个战士说:“你们,跟随老人家去拿什么腰刀来,说不定能用的着。”
当这十几名战士拿着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走在大街上,心里好笑时,恰好遇到了张培梅等人。
张培梅见十几个战士拿着不知哪个朝代的守城器械,有些惊讶,说:“哪里来的?”
胡可庸忙敬了一个礼,说:“回张总监,是东北街刘全义家的,他家在明朝有人当过千总。他老父亲非要我们拿。”
“好东西,别看东西过时了,但对于处于劣势的我们,会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传我的话,你们准备多些这东西,到时你们就知道他的厉害了。”张培梅对胡可庸说。
第四十二章 孤城奋战(9)
胡可庸带着十几个战士拿着从刘全义家收罗来的明代守城器械刚爬上城墙,正巧赶上曰军登着云梯攻城。一连的战士见曰军竟用这种古老的办法,有点好笑,心想,曰军也黔驴技穷了,这不是送死吗?哪想到这毕竟不是冷兵器时代,曰军也不是傻子。远处,曰军的迫击炮和掷弹筒对城墙上的守军进行压制姓炮击,,同时,曰军的坦克也对着城墙抵近炮击。正在守军忙于躲避炮火时,曰军的攻城部队已经凭借云梯登到了城墙顶部。一个战士发现曰军露出了头,惊恐地说;“看,曰军攻上来了。”
众人一见,赶忙射击,刚露头的曰军中弹后一个翻身掉在墙下,可架不住曰军云梯众多,人数众多,此时,胡可庸见情势危急,忙说:“快扔手榴弹。”
众人手忙脚乱地扔,有一人竟然没扔下去,“轰”地一声,连同自己人炸伤了好几个,有一个甚至掉在后面的城里。
胡可庸一见,气得大骂:“奶奶的,瞎眼了,往城墙根扔,炸下面的鬼子。”
众人这才稳住神,接二连三地往城墙根扔手榴弹,直炸得曰军哇哇大叫,可毕竟曰军人多,有的地段竟然让曰军攻上了城墙,守卫在那里的晋绥军见曰军等上了城墙,本能地有些害怕,掉头就跑,这一跑不要紧,给几处登云梯的鬼子有了可乘之机,不断有鬼子爬上了城墙,眼看局势有失控的危险。胡可庸见那段城墙不是自己连的防守阵地,指挥不上,有点着急,正在这时,从城墙东北角敏捷地爬上了十几名军人,那“哒哒哒”的汤姆逊冲锋枪特有的声音让人感到亲切。这些军人后面,是一名十八九岁的侍卫,这名侍卫双手持匣子枪,挡在一位手持勃朗宁手枪的老军人前面。这样一个气派的队伍,顿时把攻上来的曰军打下了城墙。
几名惊慌失措的晋绥军刚好跑到这些人面前,立马被几名军人扭住了胳膊。胡可庸一看,知道这几名晋绥军运气不好,撞到了张培梅手里,看来,小命不保。
果然,张培梅黑着一张脸,大声呵斥:“身为军人,在保家卫国之战中不是报效国家,反而当逃兵,差点酿成大祸,看来,你们399团张团长没教育好你们,得我第二战区执法总监教育教育你们了。临阵逃跑者,杀!”
一个“杀”字刚说完,旁边几名执法队员拔出背后的刀来,还没等众人反应过来,三名逃跑的晋绥军的头便骨碌碌掉在地上,好一会儿,冒血的身躯才倒地。这一招吓得远处的守军个个毛骨悚然,没想到有幸亲眼看到第二战区执法总监张培梅斩杀逃兵的场面,啧啧,那干净利落的样儿,让人一辈子都忘不了。
张培梅杀完逃兵后,让几个执法队员绕城一圈,吩咐他们传话,凡发现有曰军攻城时逃跑者,就地正法,绝不姑息。一会儿,几名执法队就在天镇城墙上绕了一圈,把张培梅的话大声宣读了出去。
张培梅走到胡可庸他们跟前,对这位心直口快的连长说:“胡连长,你们收罗来的守城器械用过吗?”
“没有,不知该咋用?”胡可庸不好意思地说。
“等会儿曰军攻城时我让执法队做个示范。”张培梅探头望了一下城外,不经意地说。
张培梅指挥两名执法队员手持铁挠钩一左一右埋伏在云梯可能出现的地方,又让两名手持闷棍的队员紧随其后,一名拿腰刀的队员埋伏在最后,另外,一名队员持枪,两名队员拿手榴弹,对着云梯可能出现的地方。
过了一会儿,毫不死心的曰军又开始了下一轮攻城。
这次曰军学精了,机枪对着城墙不断压制,只要有人一露头,保管要了命。
胡可庸紧张地看着张培梅他们。只一刻钟工夫,云梯上就露出一名曰军的头来。这名曰军手持三八大盖,探头探脑的,刚一露头,便让两条闷棍打飞了枪支,这名曰军正在愣怔时,两根铁挠钩一左一右便把他钩住拽了上来,还未等曰军明白过来,持腰刀的队员上前,手起刀落,一刀就砍在曰军的脖子上,可惜,由于刀历经了几百年,有点钝,砍不利索,只砍断曰军一半脖子,曰军也只扑棱了几下就死了,队员又一刀,这才砍下曰军的头来。用这种办法,张培梅的执法队员不到半小时,就将五名曰军用铁挠钩拽上来杀死,最后,曰军发现讨不了好,只好下令停止攻城,等曰军退到城墙根了,张培梅一点头,拿手榴弹的队员朝着下边扔了两颗手榴弹,众人听得下边一阵爆炸声和叫骂声,心里解气。
胡可庸他们亲眼见张培梅的执法队还能拿着这样落后的武器杀死曰军,心里佩服得五体投地,看张培梅的眼神也就不一样了,仿佛他是战神一样不可战胜。
接下来,胡可庸见到了他这一生永志不忘的一幕:被砍下的五颗头被执法队员穿在五根闷棍上,一字儿排在城墙上。张培梅就着地上的血在一名曰军的衣服上写了几个血淋淋的大字:侵略者的下场,然后把衣服挂在城墙头,让远远近近的曰军都能看见。
果然,酒井镐次在望远镜里看到帝(*)人的头颅被晋绥军穿在棍子上立在城墙上,更让人可恨的是,城墙上挂着的衣服,上面有侮辱帝(*)人的字眼,“八格,天镇晋绥军,死啦死啦的,传令,攻下天镇城,为殉(*)人报仇。”
张培梅见此计激怒了曰军,下边乱哄哄的曰军正在集结,对胡可庸说:“有直通指挥部的电话吗?”
胡可庸说:“有。”
“带我去。”
张培梅在胡可庸的带领下,走下城墙,到一处战壕里,对守在电话旁的一名军人说:“这是通讯员。小刘,你要通团指挥部,就说张总监亲自打电话。”
不一会儿,电话要通了,张敬俊那特有的豪爽之气传来:“是张总监吗?”
张培梅对着话筒没好气地说:“是我,刚才老张我在城墙上替你杀了三个人,替你节省了三个人的口粮。”
“杀得好,我张敬俊感谢您老人家清理门户。说吧,还有啥事?”
“曰军的五颗头被我穿在城墙上,这下有点急眼了,正在集结部队。这时我突然想起你还有一个山炮连隐藏在指挥部附近,怎么,是想让他下崽呀?”
电话那头一阵沉默。
“是心疼你那高射机枪连吧?”
“还是瞒不过张总监,老弟我是心疼,这山炮连是我的命根子。”
“糊涂,仗打到这个份上了,你还想保存实力,看这形势,即使想保存,你能带出天镇城吗?”
“谢张总监提醒,我会马上派几名炮连观察员前去你那里。”
“让他们能多快就多快,否则,等曰军进攻时就不好观察了。”张培梅说完就挂断了电话。没过一刻钟,就听得街上“咚咚咚”地跑来三人。这三人中一人一见张培梅,忙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说:“卑职399团山炮连观察员奉命前来听从张总监指挥。”
“免了,你们有把握吗?”张培梅毫不客气地说。
“卑职毕业于山西学兵团炮兵科,毕业后一直在炮连,自信没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