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征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宦海征途- 第3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禇部长,危言耸听了。”曹正清一笑,指着桌上的香烟,“来,抽烟、抽烟。”

“曹书记,这股风刮起来,底下很多同志都很迷茫呀。”为了表示确实严重,禇雨家加重了语气。

“有些措施的推出是草率了一点,但是既然做了调整,就不必要再朝令夕改。”对吴越的让步承诺,曹正清还是恪守的,政治人物没有信誉,就没有进步,更何况吴越是何种人,何种来头,也容不得他来毁约。

曹正清安慰似的看着禇雨家,“目前而言还是稳定,班子要稳定,政策措施也要稳定嘛。偶尔折腾一下,小范围折腾一下,龙城应该能承受得起。”

“曹书记,也不能说小折腾了,我听市政府方面传出来的消息,说是龙城有意开始沿江高速和跨海大桥的立项。这不是拿龙城历年累积的财政收入开玩笑嘛,沿江高速谁来走,跨海大桥几人过?”

“曹书记,听说这两项投资要三百多个亿。”

余永金谨慎的插上一句,他不像禇雨家这般急吼吼的呈上投名状,故而倾听多,发言少。说起来,靠拢曹正清也是不得已的选择,他没有仕途的野心了,只想太太平平等离休,而且他也明白,凭吴越的强大背景,曹正清未必就能完全克制住。他靠拢曹正清不过是选择一个相对安全的停靠地而已。

“这个构想,市政府以前也对我提过,我说时机还不成熟嘛,当然,融入东方市的一小时经济圈,想法本身不错,但是投入和预想的收益是否会如期,值得考虑。”话语间,曹正清也在刻意回避吴越的名字。

“曹书记的担忧很有道理,这才是实事求是的工作方式。”禇雨家轻轻给了一顶高帽子,冷笑笑,“龙城需不需要融入东方市的一小时经济圈,不经过严格论证怎么行?三百多亿花出去,如果只换来一个表面光鲜的政绩工程,岂不是拿了几百万龙城群众的钱给个人添顶戴花翎?”

“禇部长,言重了。还没立项,都还停留在构想中嘛,不过,政绩工程是要不得的,别说三百多亿,就算三百多万的政绩工程都不可能被允许。”曹正清把手里的茶杯轻轻顿在桌子上,很坚决的摆明了态度。

余永金笑笑,“曹书记、禇部长,三百多亿拿出来,同志们肯定会发对的。再说,市财政还没有宽裕到这种地步嘛。”

“是呀。”曹正清点点头,“有些地区用今后几十年的钱来干现在的事,全然不顾以后怎么办,这个情况也引起了省委的高度重视,太过冒进,是要被扑冷水的”

……………………………………………………………………………………

吴越从水北回来后的第二天,曹正清也从省城回到了龙城。

龙城2003年的第一次市委扩大会议,由曹正清主持召开,会上曹正清旧调重弹,长篇谈论稳定发展的重要性,指出不顾实际冒进的危害,又讲了江南省一些地区被省委点名批评的例证。

吴越谈了市政府的全年工作计划,似乎在和曹正清唱对台戏一般,他着重强调了发展的必要性,提出龙城要加速,才能保持在全省经济领头羊的地位。

“请同志们记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更要提醒同志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有个故事想必同志们都知道,龟兔赛跑,发展不能等,龙城也没有停下来等的资本……”

吴越侃侃而言,一旁的曹正清面色一直不太好看,等到吴越谈及一小时经济圈和必须做好的基础建设时,曹正清的脸上就跟挂了霜一般,半点笑容也不见。

会议结束,吴越回了市政府的办公室。

冯远征走进来,送上了几分文件,帮着吴越倒水时,冯远征说,“吴市长,曹书记似乎对沿江高速和跨海大桥的立项问题有不同的看法。”

“嗯。”吴越抬起头,目光从文件上移开,“从何得见?”

“吴市长,我仔细观察了,你谈到这两个项目时,曹书记的脸色——”

“构想而已,要立项也不是我们市政府能够单独作出的,有关这个问题,暂时搁置一下,等待东风吧。”

东风?这东风哪来刮来?冯远征愣了一下。

“东风化雨,到时候就没有分歧了,现在去沟通交流,时机未到。”

“吴市长,手持鹅毛扇,眼观天象,能掐会算?”黎玉清笑吟吟的从里间的办公室走出来。

“那是诸葛孔明,我要这样,就不伦不类了。”吴越挥挥手,让冯远征出去。

“吴越,馨儿刚才来了个电话,说怀老要你去京都一趟。”等到冯远征离开办公室,黎玉清说。

“是要去一趟的,过年太忙,还没来得及去看看干爸。”

“别光惦记干爸一个呀,有时间去一趟我家,告诉你,丫丫回家了。”

吴越笑着点点头,“那我更要去了,丫头长这么大,我还没见过面,不合格呀。”

“你啥时合格过?”黎玉清走到吴越身后,帮他轻轻揉肩,说了一堆女儿喜欢的东西,“记住了,再不讨好讨好女儿,看她以后理你?”又叹了口气,“刚才冯秘书长说的事,我看八九不离十,我是坐的远了点,没大看清,可曹书记的反应确实很冷淡呀。”

“放心,我会解决的。”

“放心啥,他现在是个瓷娃娃,你要是不按捺住性子,起了争执,看省委会说你好?”

“你怎么知道会起争执?”吴越笑问。

“你的脾气我还不清楚,你想要干的事,谁能拦住你?”

“知我者清姐也。”吴越哈哈大笑,“不过东风化雨,你忘了?”

429章 风暴先于东风来

“你就贫嘴吧,越说越玄乎”似乎为了惩戒,黎玉清加重了按摩的力度。

吴越回头笑道,“力度正好,继续保持。”

“不和你开玩笑了,说正经的。”黎玉清整理了一下衣服,回到办公桌对面的沙发上坐下,“吴越,你有没有发现,自从曹书记康复的消息传来后,来你办公室请示汇报的少了一大批?”

“这很正常嘛。”吴越无所谓道,“我不否认有些人过来确实是为了工作,但是其中很大一部分人,不过是表个态度,骑在墙上探风向的。至于往哪个方向倒,那是他们个人的选择。我看待人的问题上一贯的态度是,靠拢我或是相反不等于我的喜恶,工作能力、政治素养、个人品德,才是我真正看重的地方。是我的人也好,不是我的人也罢,最终决定的因素,还是基于上面的考虑。”

“一个好汉三个帮,你独木能撑天?”黎玉清反驳道。

吴越笑着摇摇头,“清姐,我也没到失道寡助的地步吧。上蹿下跳、一味钻营的人是有,但是埋头苦干、踏踏实实的人也为数不少。”

“你就得道多助了?我看你抛出的融入东方市一小时经济圈的论点支持的人就不多”

“我同意,这其中主要有这几方面的原因:固步自封的思想,这些同志往往自认不凡,东方市怎么啦,龙城离开东方市就不能发展了?看面色行事的投机派作风,这些人丝毫不去考虑龙城融入东方市的一小时经济圈是否必要,他们也没有心思去论证、去考虑,他们唯一会做的就是看看台上坐着的脸最大的那位,嗅到一点气味,就闻风而动了——”

黎玉清插上一句,“换而言之,如果你是脸最大的那位,他们就成了热情的支持者?”

“非但热情,有时候你简直可以把他们误认为是志同道合的同志。”吴越意味深长的一笑,手搭在办公桌上,一下一下的轻轻拍着,“实际上,他们才是大多数人。从前种田人看天吃饭,现在他们这些官场混客是看脸色工作。领导说一句顶一万句,说句好听的,叫盲从,没有独立思维,实质上不过是顺着领导意志投其所好,图谋个人政治利益。一言堂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萌发壮大的。”

“那么,投资额的巨大就不是你的论点不受支持的原因?”黎玉清不解道。

“这是表相,拿这个说事的,心里都明白,涉及这样规模的基础投资,绝不会是龙城一家的事。换句话说,三百多亿的投资也不会是龙城一家来出。说这种话的,无非是挑动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情绪,为了反对而反对。”

“吴越,这些我明白,问题是这个立项必须要得到省里的批准,你想想,如果曹书记不支持——”

黎玉清的担心是有道理的,曹正清不但是龙城市委书记,还是江南省委副书记,在省里的话语权,他远胜于吴越。如果他旗帜鲜明的表示反对,省委几个倾向吴越的领导也不能不重视他的意见。

这是官场的游戏规则,每个人必须遵守,个人的地位决定在某个层次的参与力和话语权,如果运用背后的力量就等于破坏了这种规则,借势绝不是胡乱的、莽撞的去干涉。简单说,要是吴越的意志直接在省委常委会上得到体现,那就乱了套,不成章法了。吴越也将成为华夏官场的异类,受到整个规则的排斥。

“一堵墙挡在面前,我难道就用头去把它撞开?”吴越弹弹烟灰,“那样做的话,即使墙倒了,我不也头破血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是英雄就是蠢蛋,要是按我的分析,十有八九是蠢蛋。”

“那你怎么办,借一辆推土机还是能腾云驾雾?我看你未必肯绕道走吧。”

“清姐,这堵墙的本体是瓷做的,任何的碰撞,舆论不利的一面只会朝我来。”

不管何种方式,面对面的碰撞都是不现实的,要是把曹书记气出个好歹,吴越还不给唾沫淹没了?黎玉清点点头,问,“那你到底怎么办?”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让这堵墙主动离开喽。”

“贫嘴”黎玉清嗔道,“墙还能长腿?”

“清姐,本体喻体要搞清哟。”吴越哈哈一笑,“等到东风一吹,墙就幻化为人,他不跑还能顶住十八级大风?”

这家伙是不打算说个明白话了,黎玉清气恼的站起身,“吴大市长,你继续贫吧,一会借东风,一会十八级。”

“东风不归我管,何时来,风力多少,我还真没有把握。”吴越重新点了一支烟,目光注视在了文件上。

……………………………………………………………………………………

一个大市的市长,说忙也没达到日理万机,吃饭喝水没空闲的地步,但是要抽出几天忙自己的事,却又不太容易抽身。

原定去京都的计划,一拖再拖,一个星期才成行。

见怀老,去黎正家见女儿丫丫都是此行真正的目的,吴越此番过去,只为见一见九巨头之一的弘毅。

要见弘毅说难不难,不需申请也不必托人,说容易也不容易,身为政务院副院长的弘毅,忙的事太多太多,要抽时间接待一下吴越,还得吴越好好等上一等。

白天去见弘常委自然是非分之想,吴越在怀老那儿吃了晚饭,才坐上怀老的车从西山出发,一路上,大红旗得到了交警的诸多照顾,把拥堵的京城大街当做了畅行的通道,饶是这样,到达弘毅住处也是晚上八点多了。

“小越叔。”

弘乐松站在门口欢迎吴越的到来,自从几年前看到吴越单手掷箭戏弄葛新宇的一幕,弘乐松就把吴越当做了崇拜的偶像。他是个读书人,读了研究生不够,现在又在攻读博士。不过这位理科博士一直无法解释当天那一幕究竟是如何发生的,明显违背人体科学嘛。

“乐松你好,弘叔叔呢?”

“我爸暂时还没时间见你,估计你得等一等。”

“没关系。”吴越笑笑,跟着弘乐松走进了院子,由弘公子带路,警卫自然也不需多加检查。

路过一个院子时,弘乐松朝一间灯火明亮的办公室怒了努嘴,“我爸在里面,还有部委的几位领导。”

“哦。”吴越点点头,放轻了脚步。

“小越,春节不过来,怎么现在来了。”到了内院,弘毅的的夫人党晴笑问。

“晴阿姨,拜年不分早晚吧。”吴越问了声好。

“当然有区别,来晚了,红包就没了。”党晴招呼吴越进屋,亲自给他倒了杯茶,“喝口茶,和阿姨聊聊天,你弘叔叔呀,下班没个准时呢。”又笑道,“我知道怀老不会让你空着肚子来的,饭我就不留了。”

“晴阿姨,我也遗憾呢,听说晴阿姨是个美食家,我早就想尝尝美食了,可惜干爸不给我这个机会。”

“美食家我不敢当,可做些家常菜还是可以的,我也可惜呀,现在你弘叔叔剥夺了我掌勺的权利。”看了看坐一边上的儿子弘乐松,慈爱中带些埋怨,“更可惜的是,生了个挑嘴的儿子,小越,你看看乐松,比文弱书生还要文弱,难怪你弘叔叔不信任我的厨艺呢。”

“妈,我是挑嘴吗。”弘乐松也二十七八了,被他**当个小孩子,挺不乐意。

吴越伸手拍拍弘乐松的胳膊,“乐松读书不忘锻炼,不能顾此失彼。”

党晴是标准的家庭妇女,吴越就不和她聊什么大事、政治,家长里短的逗得她一阵阵乐。

也许是受了感染,弘乐松也一改书呆子的形象,主动说了个笑话,“有一次一号首长的侄子带了个同事到首长家吃晚饭,看到饭桌上都是小碗,他们肚量大,一连吃了三碗还不觉饱,首长说,不要客气,再来几碗。这两人哪里好意思再添饭,都说饱了、太饱了,等到离开首长家,拐过巷子,一人又在小饭店店里吃了满满一大碗”

“自家侄子还用这么客气?”党晴转过脸对吴越说,“小越,以后上我家来吃饭,可不许空了肚子走。”

“那要看晴阿姨家的碗大不大了。”

“为啥?”

“要是小碗,我也不好意思一连来个十八碗呀。”

“呵呵。”党晴笑了,指着吴越,“我家还真是小碗,可小越你夸口了,十八碗,好啊,下次来不吃十八碗,阿姨不让你离桌。”

“谁要喝十八碗,打老虎吗。”随着声音,弘毅走了进来。

“弘叔叔。”吴越赶紧站起问好。

“小越来了好一会吧。”弘毅手一摆,“坐吧,别站着。”

党晴看了看挂钟,奇怪道,“怎么今天下班这么早?”

“工作还没结束,等会还有几位同志要过来。”弘毅笑了笑,“我是忙里偷闲,来看看小越的。”

看到丈夫的神情甚是疲惫,党晴关切道,“老弘,要注意身体呀。”又对保姆说,“陈阿姨,端一碗参茶来。”

弘毅抬起手揉揉眉心,挥挥手,“我和小越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