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双方间谍战中利用"反间计"的经典案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共双方间谍战中利用"反间计"的经典案例-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延安的福尔摩斯”陈泊 
   
  延安的情报、保卫界有一个侦探奇才,被毛泽东称为“延安的福尔摩斯”,他就是边区保安处侦探科科长陈泊(原名卢茂焕,又名布鲁)。他长期负责侦探情报工作,破获诸多疑难案件。一天,陈泊获悉,中统将派一个特务以《中央日报》记者的身份进入边区,了解边区各县国民党党部反共的情况 。这个特务刚一进入边区,就被陈泊抓获。在审问后,陈泊萌发了一个勇敢的想法,他抉择乔装打扮深入虎穴。经上级批准,翌日,陈泊穿上这个特务的衣服首先来到延伸县。他手持《中央日报》记者证,到国民党县党部,指名要见书记长。已接到上峰通知的书记长不敢怠慢,热心款待,将收集到的中共情报作了详细汇报。有了在延伸县初获成功的经验,陈泊又接连到延川、清涧等6个县进行探查。此行大获全胜,陈泊根据情报,捕捉潜藏的特务40多人。 
   
  陈泊工作思路开阔,他勇敢提出,搞情报工作要“化敌为我,化我为敌”。中央社会部接管了他的建议,制定了“化敌为我服务”的方针,抉择勇敢应用国民党特务反正分子和可用的嫌疑分子,强调器重建立内线、强调器重上层,勇敢在敌特机关内部建立特情。大革命时代入党的李茂堂,被捕后参加了中统,经过争取,表现愿意为我党服务。李茂堂后任中统陕西省室主任,从而使我党能够及时控制中统的动向,为党的情报工作立下大功。1943年,经毛泽东亲自批准 ,李茂堂重新入党。 
   
  1941年1月,国民党固执派发动“皖南事变”,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的特务运动也随之升级。1942年春节前夕,庆阳县保卫科抓获一名来自国统区的神秘男子,名叫陈兴林。在审判中,陈兴林承认负有军统交办的重大使命,愿意弃暗投明,但只能向中共情报部门的负责人供出。这天深夜,陈泊机密见面陈兴林,得知了事情的由来。陈兴林蓝本是在西安读书的热血青年。1938年10月,他联络了三个要好的同学 一道去延安,走到临潼时被军统特务截住,强行送到西安郊外的一个训练基地。陈兴林经过3个月的“洗脑”和强化训练,被派到汉中特训班当教员,一当就是9期。训练的内容除进行思想上的反共教导外,还有射击、爆炸、暗算以及窃取情报的技巧。训练3个月为一期,结业后便装作成进步青年被派往延安长期埋伏。 

   经过多日的观察思考,陈兴林觉得共产党的确是为国家 为民族着想的,因而愿意为共产党办事。1941年底,胡宗南部欲进攻延安,需要有人安排那些埋伏下来的特务内应外合。熟识这些埋伏学员的陈兴林被选中完成这个任务。保安部抉择将计就计,通过陈兴林挖出埋伏特务。此时,陈兴林非常思念在庆阳县的老母亲和刚刚成婚的妻子,他向组织上提出回家探亲三天的请求。对此,保安处内部产生了激烈的争辩,多数人不批准。但在陈泊支撑下,中央社会部批准陈兴林的请求。 
   
  陈泊给了陈兴林一些边区的货币,让他买些衣物食品回去,还送了一只大烧鸡和几块布料,把陈兴林激动得潸然泪下。三天后,陈兴林果然如约而归。在五四青年节时,延安举办隆重的祝贺集会。隐蔽在会场入口处的陈泊等人带着陈兴林,现场指认埋伏的特务,打开了汉中特训班案的缺口。到1942年5月,陈泊侦讯得知,这些特务埋伏很深,有的进入军委二局电台组,有的进入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部,有的进入中共陕西省委,有的进入边区政府,还有特务打入绥德专署、陇东专署等首要机构。6月18日,中共西北局发出《关于处理边区内部反共特务内线的抉择》。至1942年底,经过陈泊等人的困难工作,汉中特训班案件全案告破,共捕获军统埋伏特务32名,其中主动交代1名,经过侦获20名,被捕人员供出11名,物证7件。 
   
  情况上报到党中央,毛泽东非常兴奋,赞叹说:“当为奇功,奇功!这个布鲁,真是我们延安的‘福尔摩斯’。惋惜我们只有一个布鲁,要是再来10个布鲁就好了!要用布鲁这样的人保卫延安!”陈泊“延安的福尔摩斯”的美名,便在边区不胫而走,传为美谈。 
   
  1943年6月上旬,在陕北吴旗县长官庙及富县,相继产生两起武装特务偷越哨口的事件。这引起了陈泊的高度警觉。随后,中央军委保卫部牵头召开了留守兵团、延安边区政府保安处、延安公安局等单位的联席会议,作出了加强延安的防特反特,特别是保卫中央领导人安全的抉择,在边区搜索武装特务。 
   
  一天,陈泊在查阅中央领导人日常活动的布置时,一个信息引起了他的注意。6月22日上午10时,毛泽东要接见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旅长田守光。陈泊立即来到中央军委保卫部,向时任部长的钱益民询问有关情况。原本,田守光是当年3月上旬从华中起程,经渤海、冀东、平西进入晋西北,从那儿进入边区的。田守光抵达晋西北时有电报发给中央军委,称所持的中共华中局的介绍信在渡海战斗中丧失。 
   
  尽管一切似乎毫无漏洞,但陈泊还是不放心,他向晋西北的两个兵站去电,查证田守光的踪影。当天下午,晋西北八路军兵站回电,称5月下旬并无新四军旅长田守光从那儿经过。陈泊放下电报,立即找到钱益民,建议立刻审查田守光。陈泊觉得,在延安,打扮成军人是不容易被发现的,田守光3月份就离开了华中,到现在3个多月了,这中间可能产生很多的变更。为什么晋西北兵站回电并没有这样一个人呢,这里面大有问题。钱益民将审查田守光的任务交给了陈泊。 
   
  经过两昼夜的审查,陈泊终于搞明确了,这个田守光是假的,是军统派来刺杀毛泽东的大特务。而真正的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旅长田守光、该旅顾问长彭雄等人,于3月初从山东赴延安参加党的会议,在连云港海面上与日军遭遇,所有人员遇难。很快查明确牺牲者中确有新四军旅长田守光。在戴笠的亲自策划下,军统派出数批特务潜入延安,包括这个“田旅长”,欲寻机刺杀毛泽东。“田旅长”在延安中央军委招待所住了5天,没有人对他的身份表现猜忌,眼看还有两天就要受到毛泽东的接见,没想到被陈泊的火眼金睛识破。 
   

  “新版《蒋干盗书》” 
   
  抗战时代,在陕甘宁边区流传着一个设计巧除国民党中统特务的连环故事。每当人们听到这个被称为“新版《蒋干盗书》”的反间谍经典案例时,都禁不住钦佩那位冷静 、勇猛机灵的故事主人公。他就是时任边区保安处特派员,解放后担负黑龙江省副省长、省委常委、公安厅厅长的赵去非。 
   
  赵去非是延安抗大的第一期毕业生,1937年12月毕业后被分配到陕甘宁边区保安处工作,1938年春任延安市公安局反省站站长,1939年任边区保安处一科副科长,同时兼任延安驻洛川县的外勤特派员。 
   
  遵守国共双方的协议,洛川县由国民党政府统治。这里有组织缜密的国民党特务组织,尤其是中统权势一度十分疯狂。赵去非经过考查,洛川附近的甘泉小学校长石志文是国民党从西安派来的。此人虽是国民党员,但并非特务,为人正直、思想开明,是个可以发展的对象。赵去非亲自找石志文谈话,开门见山,请他为共产党搞情报。石志文有些踌躇不决。为了争取他,赵去非将一些无关紧要的情报通过石志文送给洛川的中统特务,石志文得到他们的相信,后被派到西安受训。回到甘泉后,石志文被赵去非的诚恳所打动,将在西安的特务训练班的几十名特务的人名、化名和派遣方向整个写出来交给赵去非。这时,中央社会部已经从另一个渠道得到了这份材料。经过双方的核对,两份情报完整一致,赵去非也因此把石志文当成了值得相信的战友。 

  1940年初,国民党把持了甘泉县,赵去非让石志文伺机撤出。到西安后,石志文进入中统驻陕西省调查统计室,专门负责预审被捕的共产党员。后来,驻洛川的中统特务齐开章被派往边区,石志文伺机请求调回洛川,后得到批准,被任命为洛川县政府领导。这样,国民党把持的洛川县政府的有关情报就源源不断地送到延安。在赵去非的布置下,我党的多名情报人员打入国民党在洛川的要害部门。 
   
  一天,赵去非在富县突然接到下属报告,说有中统特务要来投诚。来投诚的特务是国民党洛川县党部干事王忠岐。赵去非通过在县党部的内线,早就知道王忠岐是位固执的中统特务,他这次很有可能是假投诚,极有可能是中统洛川调查统计室主任单不移设计的一个骗局。赵去非将计就计,声称自己是八路军三五八旅的顾问。酒席上,赵去非探问驻洛川的国民党特务机关情况。为了取得共产党的相信,王忠岐交代了一些情况。为了“借刀杀人”,赵去非郑重地说:“王先生,你这次回去,拜托一件事情”“前些日子,从富县跑到洛川一个人,你们的主人没有猜忌吧?”赵去非这样说等于奉告王忠岐,那个自称是共产党叛徒的人原本是共产党的间谍。 
   
  王忠岐回到洛川后,向单不移进行了汇报。单不移大喜过望,觉得此行挖出了一个共产党的间谍。赵去非巧施反间计,很快就让这个叛徒由中统方面处决。 
   
  几天后,王忠岐又自称来送情报。赵去非迫使他供给更多的机密。为了表现自己是真心投诚,王忠歧只得讲出八九个潜藏在边区的中统特务和拟发展特务的名字。后来,赵去非有意将他关起来,又设法让他逃回洛川。面对同志们的疑心,赵去非解释说:“王忠岐逃跑,表明他忠于国民党。可是,他的上级也在考查他,人家会想,为什么我们这边跑了人没有动静?王忠岐终究向我们供出了几个人,大家就等着看特务们‘窝里斗’吧!”果然,王忠岐从边区政府的富县逃回后,引起了单不移的猜忌。追问之下,王忠岐承认了向赵去非供出了几个潜藏特务的名字。当单不移派人通知埋伏特务隐蔽时,才知道那些特务已经被捕。单不移气急败坏,下令将王忠歧处决。 
   
  边区保安处的同志得知了王忠岐被活埋的消息后兴奋不已:“这出戏真是比《蒋干盗书》还过瘾啊!”赵去非说:“大家别急,戏还没有演完。”他设计继续扩张战果,由边区保安处不断向外放风,以表明王忠岐是自己逃跑的。在洛川的国民党县政府官员们得知单不移冤枉了王忠岐以后,马上骚动起来。王忠岐是洛川本地人,在中统内部人缘很好,而单不移却不得人心。在王忠岐被处决后,洛川的官绅们都纷纷对单不移表现不满,最后闹得单不移在洛川无法立足,灰溜溜地走了。不久,中统方面布置石志文出任中统驻洛川调查统计室的主任。此后,国民党的兵力布置、进攻意图、特务派遣等情况 通过这一渠道不断地被传递到延安。赵去非设计除掉王忠岐、赶走单不移的传奇经历,成为国共双方间谍战中利用 “反间计”的经典案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