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洋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清末洋流-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石达开连称不敢,听常胜将军夸赞自己,石达开还是很高兴的,在李云中出走时,杨秀清将补充好的右军划给他指挥,并封翼王,他心里对李云中有一份感激心思。
李云中又将军中将领介绍给石达开认识,在水陆洲上设了宴,众人畅饮一夜,李云中给石达开分析了天下局势,引的石达开连连点头,对李云中佩服的五体投地。
第二天一早,李云中拔营向北,让石达开转交给洪秀全、杨秀清一封信。信里讽刺了太平军只会跟着大汉军屁股后面捡便宜,狠狠打击了他们的自尊心。李云中估计洪秀全和杨秀清看到信后一定不会再跟着自己北上。
大军路过长沙时,遇到两个人,一个是李云中朝思暮想的洪宣娇,她在太平军中不受洪秀全待见,要她下嫁给杨秀清,她就独自离开长沙,正好遇见了李云中,还有一个是中年书生,看在洪宣娇的面上,李云中才命人将他一起带上来。
只见那书生对李云中道:“在下高季佐,湖南人氏,有一场大富贵送于将军。”
李云中以位这个叫高季佐的人是来投靠他的,很是兴奋,从起兵带现在,就没有书生前来投靠。
李云中温言道:“高先生有什么建议要对我讲。”
高季佐道:“将军回军击杀太平军,只要以洪秀全的人头为投名状,必定可以官至一品,旁人最少要二十年才能做到,将军只要一两年岂不是大富贵。”
李云中仔细的看了看高季佐,忍着把他一刀砍了的冲动,道:“先生此言差异,我起兵是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不是为了荣华富贵,再说我李云中行事光明磊落,一生不愧于天地,岂能做出卖友求荣之事。”
高季佐道:“将军三思,如今社稷动荡,洋夷来犯,正是我等报效国家的时候啊。”
李云中挥了挥手,叫人将高季佐待下去,没精打采的发呆起来,没想到这些读书人对清朝那么中心,又暗骂:老孔、老孟,你瞧瞧你们教出的这些学生,有奶便是娘,什么素质!
第三十二章 进军湖北
焦亮见高季佐被带出去,对李云中道:“殿下,我认识此人。”
李云中对这种书呆子姓质不高,随便敷衍道:“这家伙什么来头?”
焦亮道:“此人叫左宗棠,字季高,湘阴县人氏,……”
李云中惊叫道:“他叫左宗棠!湖南人左宗棠!……你怎么不早说,来人快把刚才那个书生追回来。”李云中对旁人不清楚,对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三人可是刻骨铭心,自己将来要想不逃亡组织‘流亡政斧’,对这三人,要特别关心,最好收为己用,不能收服,也要直接咔嚓掉。
焦亮不明白汉王为什么对左宗棠有那么大的反应,继续道:“他不喜欢八股文,反而对经世致用方面感兴趣,熟读《读史方舆纪要》……”
李云中又打断道:“《读史方舆纪要》是什么书,能把左宗棠变得那么厉害”
焦亮只有解释道:“此书中记载了山川险要、历代战守机宜。”
李云中道:“这不就是历史课本吗,我读过二十几本了。”
焦亮肃然起敬道:“殿下真乃英才,此类书末将找了几年,也是一无所获。”
李云中很像了解左宗棠,把话题又转了过来“接着说左宗棠。”
不甘心的焦亮只能继续,道:“左宗棠因为沉迷此书,20岁时还没考上秀才,只得花钱捐了监生,好继续考取举人,道光十二年,他的卷子被主考大人看中,录取为举人。后来三次参加会试,都名落孙山。甚至考官直言不讳的说他写的字难看。”
李云中道:“那么惨,就比洪秀全幸运那么一点,按理说他应该对朝廷失望才对啊。”
焦亮羡慕道:“他有贵人相助,大名士贺熙龄、林则徐收为门生,而且都对他颇为看重,经人介绍他在城南书院苦读《孙子兵法》、《吴子》等兵书,在我入桂的时候,他和他的家人在梓木洞避祸,不知怎么跑出来劝将军招安。”
这时左宗棠已被追回,他以为李云中答应反正,大喜之下,随黄金文、白银武两人回来见李云中。
李云中兴奋的看着左宗棠道:“左宗棠,你瞒的我好苦啊。”
左宗棠道:“我叫高季佐,左宗棠?……左宗棠是谁。”
焦亮向前对左宗棠道:“季高,还记得我吗?”
左宗棠看着他,惊道:“狂人焦亮?你……你投贼了,我……我早知道你有这一天。”
焦亮自负才智,屡应乡试,但每次都考不中,常常借酒消愁,慢慢变得憎恨起朝廷来,常寻觅兵书阅读,并抨击朝政,自比诸葛亮,在家乡赢得了‘狂人’的称号。
李云中哈哈大笑,拉拢左宗棠道:“先生可愿助我扫平胡虏,恢复我大汉天下呼。”
左宗棠推辞道:“学生才疏学浅,恐不足以胜任。”
李云中笑道:“先生就是我的孔明、刘伯温啊,你就不要推辞了。”
左宗棠见事情无法善了,直言道:“在下读的是圣贤书,怎么能和反贼同流合污?”
李云中也不生气,他明白劝降左宗棠不可艹之过急,万一他来个诈降逃跑,那可哭都没地方哭了,所谓曰久见人心,等左宗棠了解大汉军,那就好办了,实在不行就养他一辈子,李云中也不缺那点粮食,要换成曾国藩,早把他咔嚓了。
李云中道:“先生可以好好考虑,来人将左先生带下去好好对待,千万别让他跑了,此一人可低十万精兵。”
李云中吩咐继续行军,等各人都回到各自军中,他才来到洪宣娇面前,抓着她的手道:“你还要走吗,我答应萧兄要好好照顾你的。”
洪宣娇听到萧朝贵,哽咽道:“是我害了他,东王只是对我说,整治下朝贵,没想到……”
李云中轻拍佳人的后背安慰道:“我不也被他算计了,要不是那天……我真让他杀了。”
李云中又道:“现在正在向湖北行军,你先到第四军当副军长,三娘老是抱怨没人帮她,等到安定下来,我再……”说着就对洪宣娇亲了起来。
1851年1月28曰,大汉军攻占了湘阴,赛尚阿心力交瘁,长沙的反贼还没消灭,另一伙反贼竟然要攻打湖北了,连忙给燕京写奏折:反贼原来有两伙,他们相互配合,官军每次都是顾此失彼,始终不能一战而尽全功,希望皇上再派一路大军剿匪,两军合力作战,方可成功。
圣旨很快就下来了,将赛尚阿革职查办,押解回京受审,三个儿子也被连累,全被革职。任命徐广缙为太子太保,钦差大臣,两湖总督,率军驰援湖南长沙,阻止太平军糜烂湖南,任命向荣为署理湖北提督,专办军务,所有湖北军营文武,统归节制,阻止大汉军北上。
李云中在湘阴县得到消息,向荣率六省三万绿营兵、江忠源楚勇两千、张国梁潮勇三千、李续宾团练一千离开长沙,向北而来,不用说就是来追他的。
李云中善待天地会的结果出来了,一天就收集数千只船只、几千水手和他们的家人加入大汉军,2月3曰,大汉军乘船离开湘阴,穿过洞庭湖,来到岳州境内。
向荣的几万大军望湖兴叹,一边写信给岳州知府,让他多坚持几天,忽悠他援军马上就到,一边到远一点的地方收集,打造船只,准备追击大汉军。
岳州城下,焦亮对李云中道:“我在太平军时,官军只敢远远的跟在后面,不敢与之交战,而变为大汉军,官军却逼迫甚急,虽每战必败,也不不改变。殿下认为这是什么原因?”
李云中对这个问题也不明白,没好气的道:“你的意思是说我大汉军好欺负,是不是。”
焦亮道:“太平军每到一地,必焚毁房屋,百姓失去生计就不得不跟随太平军以求活路,太平军人数往往激增至十几万人,官军远远望去,旌旗遮天,当即丧胆。而将军老弱妇孺不过三四万人,还没官军人数多……”
李云中恍然道:“裹挟流民还有这种好处,你是让我也学太平军?那样有伤天和啊!”
张遂谋道:“焦军长说的很有道理,太平军和官军交战时,都用他们诱敌,再后面埋伏精锐,每次都将官军杀的大败,虽然有很多百姓逃跑,但大浪淘沙,留下来的百姓才是真正愿意造反的人。”
焦亮道:“请殿下三思。”
反正在平南县做过一次,对着张遂谋轻轻点头,李云中也不再说,聚精会神的看着岳州城。
张遂谋拉住还要再劝的焦亮,轻轻对他说了什么,焦亮才恍然大悟,吩咐手下去放火去了。
第三十三章 肃顺死谏咸丰
岳州知府心如死灰的看着城下的大汉军,他今天接连收到两份公文,一份是钦差大臣徐广缙,要他死守岳州。一份是向荣送来的,也要让他守在岳州,援军马上就到。他已经做好玉石俱焚的准备,家人也送出城去了。
爆破团在西门掘开隧道,将炸药放进封闭的箱子里,因为经过试验这样能使炸药威力增强。看攻城的第一军、第二军已准备妥当,爆破人员钻进地道点燃引线,一会后,“轰”的一声,西墙就被爆破——城墙出现容三个人并排站立的裂缝。不用吩咐,大军就向裂缝中杀去,占领了岳州。
岳州自古以来就是兵家重地,清廷在这里囤积了大量的粮食、军饷、军械,供应长沙城下的清军。有人举报在府衙下面埋藏了当年吴三桂所部遗留的三十门火炮,李云中将它们挖出来一试,除了两门坏掉外,其余皆可以使用,李云中将它们给爆破营使用。
在焦亮的吩咐下,第三军和大量的天地会人员,连哄带吓的将长江两岸的船家全部带至岳州,共八万余人,湖北巡抚龚裕在水道各个潜水地区打造暗桩,历时三个月,李云中命这些水手拔掉暗桩,供船行驶,只用了一天一夜就清理出一条航道。
大军只在岳州停留两天,2月8曰命全军乘船向武昌进军,因粮食够吃的,焦亮命令第三军沿途烧光所有建筑,将流民收留,只用三天就赶到了武昌城外,只见大汉军浩浩荡荡,共有几千条大小船只停留在武昌城外的江面上。
燕京
咸丰看着岳州被大汉军攻陷的奏折,心力交瘁,这几个月他将剿贼大臣一个一个的革职问罪,坏消息却还是一个一个的送来,岳州即失,武昌危矣,两地之间无险可守。武昌再被攻陷,那东南诸省、中原、四川都在反军的攻击范围之内。
“拟旨,将徐广缙革职留任,琦善为钦差大臣,防堵河南,阻止大汉军北上中原,两江总督陆建瀛为钦差大臣,专门负责苏、皖、赣三省军务,阻击汉军。”咸丰前所未有连续封了两个钦差大臣。
“启禀皇上,内阁学士肃顺求见。”一个小太监对咸丰道。
“传”
肃顺走进上书房,对皇帝拜道:“微臣参见皇上。”
“免礼”
听咸丰没精打采的声音,肃顺猜测,南方又有战事失利的消息传来了,问道:“皇上可是南方战事不顺?”
咸丰太想找一个人倾诉了,道:“前线战事接连失利,岳州已经失守,知府殉国,现在恐怕武昌也……这大汉贼先后克永安、道州、桂阳、长沙、湘阴、岳州,兵锋之盛,前所未有,难道大清真的到了亡国的时候?”
肃顺赶紧安慰道:“皇上息怒,大汉贼之所以攻无不克,是因为官军都在堵截太平军,汉贼善于利用太平军,这才让李贼做大,如今向荣所部专心围剿,相信在武昌城下建功。”
咸丰又拿出向荣的请饷折子道:“朝廷陆续为剿贼拨款三千万两,如今国库空虚,向荣所部又怎么会卖力剿贼?如果反贼攻打江南,那以后国库……”
肃顺早就会想到国库会空虚,早想到了对策道:“朝廷可以发行纸币,赏给前线有功将士,在铸大钱当做军饷。”
咸丰大喜,以往他问大臣国库空虚,该如何时,那帮人都说加赋加税,巴不得趁机捞一笔,清朝皇帝早有祖训:为防满清步大明后尘,不许子孙在百姓头上加赋税。如今听到一个切实有用的建议,当真欢喜的不得了,从心里感到欣慰,这大清不是我一人在艹心啊!
肃顺见咸丰脸色潮红,心底振奋,又道:“皇上,臣还有一策,可以每年省下大量银子。”
咸丰以为肃顺想说宫里的花销,心里有些不高兴,能省的先帝时早就省了,他刚即位,也没增加开支,道:“什么策略,说来听听。”
肃顺又跪在地上道:“咱们满洲人入关的时候只有几十万人,那时为了稳定人心,从亲王到普通的旗人,每人都要发一些银子,以作供养,刚开始时只有百万,如今每年都要耗银几千万两,如果省下这批开支,那……”见咸丰摆手,肃顺就停了下来。
咸丰离开座位,到肃顺面前扶起他,道:“此事事关重大,我们大清的根基就是旗人,这样做岂不是饮鸩止渴。”
肃顺道:“前朝亡国之际,宗室个个家财万贯,一毛不拔,崇祯皇帝只有强加赋税,最终被李自成破城逼死在煤山。大明那些宗室哪一个跑得了!都被屠戮,家产抄没一空。我大清也一样,国亡了,他们连家人都保不住。”
肃顺见咸丰还是沉默,加把劲道:“大清开国之初,哪个旗人都能上阵杀敌,现在旗人真是混蛋太多,糊涂不通,不但只知向朝廷要钱,还不肯为国家出力。”
咸丰长出口气道:“现在还没到那个时候,不过这件事你不要泄露出去,以防旗人慌乱,等到朝廷实在拿不出钱,有你负责这件事,一定要雷霆万钧的落实下去。”
肃顺见咸丰同意,很受鼓舞,从怀中拿出一封信递给咸丰道:“这是吏部侍郎曾国藩给臣的信,臣看过后,认为很有道理。请皇上过目。”
咸丰饶有兴趣的接过信,边看边道:“就是那个十年七迁,连升十级的曾国藩,他是穆彰阿的得意门生吗?我已拟定将他革职。”
咸丰看到信上内容很有道理,不禁读了出来“贼长为主,而官军常为客,所以贼有暇而官军忙,贼常设伏设险以待官军,而官军每每中贼计,兵法上说‘谋定而后战、善用兵者制人而不受制于人’,此理贼知而官军不知,如此官军屡败,如要百姓多筑碉堡,官军驻营于险要之处,步步为营,渐渐逼近,贼不欲被官军围,便必然出来与官军决战,官军便可反客为主,击败贼军。”
咸丰看完惊呼“好,写得好。如果李星沅、赛尚阿、徐广缙他们这样做,局势何以至此啊!”
肃顺道:“臣还发现官军每次打的胜仗多赖练勇之力,而绿营八旗不足已用,臣恳请皇上容许官绅兴办团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