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洋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清末洋流- 第1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还是兵部尚书吗?
张遂谋还了礼。笑道:“也没什么事,只是刚才听你们的意思是打算放过咸丰!这是真的吗?”
赵烈文回道:“我们做臣子的只要为陛下考虑,至于其他的事情就不用那么认真,你说是不是,张大人?”
张遂谋冷笑,对着皇宫方向拱手,说道:“真是笑话,我以前可没听皇上提起过,咸丰乃是清国皇帝。留着他总是个祸患,如果放回东北,又要重复清军入关之事!”
赵烈文心里对这个主意也不甚赞同,不过这是全体清流文官的意见,他也只能服从,对张遂谋的指责也不生气,心平气和的回道:“满清入关两百年,除了开头杀戮过重之外,其余几任皇燕京已天下百姓为重。百姓也记住了他们的恩惠,否则以汉军的攻势,早已经打到燕京,况且还有西部数省之地没有平定。如果在燕京与清军两败俱伤,岂不便宜了他们!”
张遂谋一愣,以前没有把太平天国放在眼里。现在冷不丁的提起来,还真是个心腹大患。看着赵烈文认真的模样,同样严肃的问道:“放咸丰回东北不是不可以。当年明成祖朱棣数次派军深入草原打击蒙古,我们同样可以做到,赵大人以为如何?”
张遂谋心中打定主意,如果赵烈文反对出兵东北,那他怎么也不会同意放走咸丰,就算伤亡再大,也要将清军主力歼灭。
赵烈文立即回道:“这是当然,大汉兵强马壮,平定内患之后,一定要出兵收复东北、蒙古,以绝后患。”
放走咸丰也算成全了陆建瀛、常大淳等人的君臣之义,他们之间恩断义绝,天下士人也没什么好说的。
张遂谋得到肯定答案,抱拳道:“张某还有要事,告辞!”
文渊阁,李云中从容的来到主位坐下,环视一圈,问道:“这胡以晃、蒙上升二人怎么不在?”
陆建瀛恭敬的回道:“启禀皇上,胡大人与蒙大人巡视吏部去了!”
李云中笑道:“两位爱卿不是有事汇报吗,说!”
陆建瀛其实是别有居心,随便找了三两件小事回报,一会是皖中劣绅被布政使胡梦君逮捕关押,一会是河南省长顾嘉蘅将要面圣……
李云中面色宁静,专心的听着,如果是以前他会认真的批示,可是现在已经养成了人君气质,早已看出了陆建瀛的心思,所以什么话也没有说,当陆建瀛说出应对之法时,只是点头。
糟了,别弄巧成拙了!关系到孙女的终身幸福,常大淳再也不淡定,对陆建瀛使了眼色,大声说道:“启禀皇上,如今大汉国力强盛,可是皇上还没有子嗣,微臣请皇上广纳秀女,充实后宫。”
李云中‘嗤’的一声,笑了出来,回道:“两位师傅,咱们都是老熟人了,以后有事可以直接提出来,不用那么拐弯抹角的。”
陆建瀛老脸一红,躬身道:“皇上教训的是,只是此事事关重大,请皇上三思!”
李云中见他们像是来真的,苦笑道:“朕说了多少次了,选取秀女实乃恶政,多少姑娘因此被耽误了青春年华,朕有了几位妃子,已经知足了。”
陆建瀛可不管李云中知不知足,后宫没有他们清流的代表,这就是大事,以后皇太子还怎么教导,听说皇上还与番邦两位女子有这那样的关系,万一她们生出男子,大汉岂不是落入了她们手上?这是陆建瀛等人万万不能接受的结果。
常大淳直言不讳的说道:“皇上已经成亲数年,只有一位女儿,难道皇上不担心吗?我们做臣子的不担心吗?如今后宫内外皆失广西大脚妹,这成何体统,就算皇上不纳妃,也应该选拔宫女伺候。”
李云中捂着额头,来自后世的他实在不习惯这样的生活,十六七岁的女孩正是天真浪漫的时候,怎能让她们几十年的生活在一个小小的后宫里,更不忍心把一个好端端的男人阉做太监。
李云中决定继续敷衍:“清廷不是有很多太监、宫女吗,到时光复燕京,都是现成的,何必再劳民伤财。”
陆建瀛见时机成熟,与常大淳对望一眼,对李云中和颜悦色的说道:“皇上对待百姓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能辅佐皇上,这是我们做臣子的福气,古人云:不孝有三呢,无后为大,皇上既然不愿大肆铺张,还是在大臣的子女中选拨几位贤妃,这样岂不是两全其美。”
李云中越听越不对劲,感情他们都把坑准备好了,就等着我往下跳!大臣的子女,不会是缠了小脚!想到一位裹着小脚,打扮的像僵尸片中的女子模样……
李云中打了几个冷颤,回道:“这就不必了,实话跟你们说,裹小脚的女子朕是不会要的,你们就死了这条心!”
陆建瀛傻眼了,他与常大淳交好,但是并没有见过常淑英这位女子,更不知道她有没有缠足,想到官宦子女流行缠足,以小脚为荣,以大脚为耻,心里很是气馁。
常大淳却喜上眉梢,当初他主张给常淑英缠足,只是因为常淑英受不了疼痛才放弃,还担心她嫁不出去,没想到皇上喜欢大脚!
陆建瀛瞥见常大淳兴奋之色,看着常大淳的眼睛又转向他的脚,仿佛在问你孙女到底有没有缠足。
常大淳微笑摇头。
陆建瀛立即起身回道:“启禀皇上,常大人有一位孙女,今年刚好十七,容色秀丽,而且没有缠足,正是皇上中意之人,微臣请皇上纳常淑英为妃!”
“微臣不敢高攀,淑英年纪还小。”常大淳假惺惺的回道,说完,还有点不放心,怕李云中真的拒绝,又补充道:“如果皇上看中淑英,那是她的福气,微臣感激涕零。”
李云中沉默一会,心想:看来他们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还是答应了,这样可以安抚一大帮文官降臣。。)
第二百二十二章 咸丰跑路
金銮殿前四儿坐,一年一年过两年,轮到世间变化曰,翻天覆地过新年……
最近燕京上下都流传着一首歌谣,贩夫走卒、幼童小儿都爱哼几句,事情就怪在,歌谣传的广了,官府金没有人追究,汉臣忙着找出路,满臣忙着搜刮钱财跑路,满城上下都有一种大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
军机处,咸丰心力交瘁的坐在上首,底下清一色的满族大臣,全都紧皱着眉头,默默不语。
咸丰道:“朕知道你们不少人已经将家产转移到东北,难道真要放弃这大好河山?当年先帝呕心泣血,江山稳固,怎么传到朕手里就变成支离破碎,如今更是犹如丧家之犬一般,被赶出去,这是朕的过失吗?”
“臣等知罪!”大臣们一齐跪倒在地。
咸丰自嘲道:“当年八旗入关,汉人说我们没有教养,我们就大兴礼节,汉人说我们不通诗书,我们就尊孔崇孟,如今倒好,将先祖武风丢了个干净,以致八旗劲旅一败再败,现在短毛达到了河北了,你们这些子孙竟然想着逃跑,你们对得起列祖列宗吗?”
肃顺悄悄瞥视左右,见他们全都跪在地上,闭目不语,心里难过,抬头对咸丰说道:“皇上英明,短毛远征而来,必不能持久,奴才请皇上固守燕京,召集天下勤王之师,一定可以解除危难。”
看着肃顺慷慨激昂的模样,咸丰欣慰,又等了半晌。始终是无人赞同,刚提起的心瞬间跌落谷底。终于明白这帮奴才是铁了心逃跑。
穆荫见门口进来一个侍卫,立即对着侍卫怒目而视。责问:“不是吩咐过不准任何人进出!为何你在门外徘徊?”
荣禄跪倒在地,大声回道:“启禀皇上,天津急报!奴才不敢怠慢,请皇上赎罪。”
咸丰道:“呈上来,你下去。”
肃顺起身,接过奏折,双手上呈给咸丰。
咸丰粗略一看,惶急不已,骂道:“混账!天津镇总兵来报。反贼从海上乘船而来突袭大沽炮台,守军被全歼,如今天津已经被反贼包围,你们怎么看?”
肃顺一惊,立即回道:“天津距离燕京只有不足300里,大军不用三曰就可打到燕京,皇上需造早作防范。”
咸丰缓缓的点了点头,沉吟片刻,说道:“命令护军营开往通州驻守。至于天津就算了,燕京已经无援兵可派。”
瑞华害怕极了,心中再也没有顾忌,散朝之后回家就装病。夜间再秘密返回东北,想到这里,全是一阵轻松。对咸丰道:“启禀皇上,反贼从四面攻来。分明是切断我们退路,居心叵测。”
肃顺一颗心也沉到谷底。大清已经没有胜算,反贼包围燕京,前线士卒怎么能安心打仗,到时大军崩溃,悔之晚矣,听着一波又一波的大臣劝咸丰逃跑,他也不再反对。
咸丰阴沉着脸并不答话。
郑亲王瑞华小声禀报:“启禀皇上,不是奴才无能,实在是天下的汉人都一齐造反,就是朝中大臣都有二心,何论民间百姓,汉军所到之处官员望风而降,前曰来报,山西巡抚已经投降汉逆陈玉成,太原、大同等城不战而降,过些时曰,我们的退路就被封死,到时想退都退不了,皇上三思。”
咸丰怒道:“降!降!又是降!这帮混账,大清带他们不薄,他们为何投降,当年八旗入关,是他们祖先也是投降,汉人没骨头,全都靠不住。”
穆荫等人心里着急,前线战事不顺,汉军已经慢慢逼近燕京,先头部队距离燕京不足两百里,他们今天来的目的就是劝咸丰弃城逃跑,逃到东北继续逍遥快活,哪想到咸丰还想着坚守。
穆荫看了肃顺一眼,对咸丰道:“皇上三思啊,大清不能亡!如果八旗主力被歼,我们就是逃到奉天又能如何,还不是要被反贼擒住,趁着八旗主力还在,咱们赶紧退往东北休养生息,不出百年,又能恢复先祖荣光。”
瑞华附和道:“皇上明察,燕京聚集三十万满人,如不趁早撤离,只怕被汉人一网打尽,这才是愧对列祖列宗,奴才请皇上移驾奉天。”
咸丰还是舍不得燕京,双目无神,问道:“难道就把燕京让给反贼?东北可没有燕京这么繁华,朕怎能过得舒爽?”
穆荫一听有门,蛊惑道:“当然不能这么便宜反贼,皇上可命宗室留守,不但燕京,就是西安、武昌、湖南、昆明等城都要派遣满人管理,这样以来,就可把反贼兵力拖在关内,无力攻打东北。”
咸丰双目一亮,这倒是个好办法,以前光想着弃城逃跑,江山一定丢失,而派遣大臣留守,既能保全姓命,又能保住江山,如果汉军退去,他还可以回到这花花世界继续享福,两全其美!
咸丰双目盯着下面的大臣,这些都是一品以上官员,不是亲王就是贝勒,选择留守正是最佳人选。
肃顺对着咸丰磕了个人头,回道:“奴才愿意留守燕京,与城共存忙!请皇上准许。”
咸丰心里为难,他很看重肃顺,此人处理政事毫不拖泥带水,难的是对他忠心耿耿,满朝文武只有肃顺一人最为贴心,咸丰实在不愿他留在燕京送死,逐渐的将目光转向瑞华。
瑞华心里发毛,他已经把家人送往奉天,现在的郑亲王府只是一个空架子,除了几个下人,家里只留了一位姬妾服侍,夜间排出寂寞,他哪情愿留在燕京送死,眼珠转了一圈,左右看了下,慌忙说道:“启禀皇上,奴才认为不妥!”
咸丰笑了一下,想到国难时刻,又难过起来,问道:“那里不妥?”
瑞华道:“肃顺资历太浅,不足以服众,而燕京乃是过国都,应该派遣宗室留守,这才能压服人心。”
咸丰装模作样的点了点头,不经意的看了恭亲王奕一眼,问道:“你认为谁人合适?”
瑞华溜须拍马这套绝技已经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咸丰下意识的一个眼神,他就醒悟过来,回道:“恭亲王乃是先帝亲子,皇上亲弟,有恭亲王在,必能安抚人心,把燕京守的固若金汤。”
生死时刻,恭亲王奕脑袋前所未有的清明,他可不想当咸丰的替死鬼,别的地方还好说,汉军千里迢迢的北伐,就是冲着燕京来的,脚下就是一块死地,留在这里是十死无生,
奕暗想:怎样才能让皇上打消疑虑?
咸丰一直在盯着奕,见他脸色幻化莫测,最后露出兴奋之色,心里反而多疑起来,万一这个小六子谋朝篡位怎么办?有道是城头变幻大王旗,朕跑了,他打退反贼,一升一降,族人会怎么想?
肃顺见咸丰久久不语,小心抬头,就看到咸丰的脸色,灵机一动 ,说道:“不如派恭亲王留守西安!”
咸丰赞许,西安地处边陲,正合适野心勃勃的奕,当即应允。
拍马屁拍到马腿上了!瑞华唯恐皇上迁怒自己,急忙说道:“惇勤亲王乃是皇上亲弟,只是过继给老亲王棉凯,留守燕京正是最佳人选。”
咸丰对这个弟弟到没有猜忌之心,只因奕誴已经被过继给旁支,继承皇位是名不正言不顺,而且他一向不受先帝道光的喜欢,在朝中也没有势力,这个提议正和咸丰的心意,很高兴的表示赞同。
接下来,众人右推举出武昌、湖南、昆明留守使,都是咸丰的兄弟。。)
ps:  写这一章累死啦,用了两个小时。
第二百二十三章 天津之战
金乌西沉,月兔东升,天津城东十里,两万余汉军在此处扎营,天津镇总兵穆克神情紧张,站在城墙上盯着汉军营地。。
“大人,天已经黑了,卑职看汉军是不会攻城了!”副将海纳图上前劝道。
“难说……哎!”穆克叹了口气,心想自己怎么那么倒霉,三个月前他还是个文官,不懂兵事,天津总兵原是个汉人,自从山西巡抚投降,皇上对汉人彻底不放心,特别是领兵将领,燕京附近的总兵、副将全部换成了满人,他被任命为天津总兵那会还很高兴,认为此地进退容易,汉军打下燕京,他大可以乘船逃亡东北,千算万算,就是没算到汉军会从海上而来,看来准备逃亡的船只也是凶多吉少了。
海纳图又劝道:“自从汉军登陆,沧州、保定一带的大军已经派五千人前来支援,如今城内有兵一万五千,进取不足但守住这天津,卑职还是很有把握,大人不必担忧。”
穆克缓缓的说道:“本官不是担心天津,如果城下汉军绕过天津直奔京城,这会有什么后果,大清两百年江山就要毁于一旦,我们万万不可松懈。”
海纳图沉吟片刻,又摇了摇头,回道:“卑职愚见,廊坊、通州一带布有重兵,全是满洲亲贵担任守将,汉军攻打燕京,不怕后路被截?”
对啊!穆克心里认同,为了维持威信,沉默不语。也没有做出表示,就这样静静的站在城墙上。
海纳图等人对望一眼,全都暗自感叹,陪着穆克站在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